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奇瑞新能源iCAR V23自上市以来,凭借独特的外观设计和宣传推广,成功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目光,收获了颇高的关注度。但令人诧异的是,其市场销量却远未达到预期,呈现出“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现象?
2024年12月,奇瑞新能源子品牌iCAR推出的第二款纯电SUV V23以“方盒子”造型和9.98万元的起售价高调登场,预售订单突破3.1万,一度被视为奇瑞电动化转型的“破局之作”。然而,上市仅数日,退订潮汹涌而至,最终两个月内仅交付6397辆。这场“声量”与“销量”的割裂,暴露了奇瑞在新能源赛道上的多重短板。究其原因是?
品牌定位失焦:从“年轻化”到“自我消耗”
iCAR品牌诞生之初,便以“年轻、科技、个性”为标签,试图抢占Z世代市场。然而,V23的推出却暴露了奇瑞对“年轻化”的误解。首先,产品线内耗严重。iCAR V23与同门车型iCAR 03价格重叠(10万-15万元),尺寸相近,但V23空间更小(虽轴距数据略大)、续航更短,导致两款车定位模糊,形成内部竞争。消费者直言:“买V23不如选03,实用性更强”。
其次,品牌溢价不足。奇瑞新能源长期以“性价比”立足,但iCAR试图通过设计溢价突破高端时,却未在技术、服务等核心领域建立差异化优势。当消费者发现V23的“方盒子”造型下隐藏着低续航(301公里入门版)、减配(全铝车身取消)等问题时,品牌信任迅速崩塌。此外,技术标签模糊。相比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吉利的SEA架构,iCAR缺乏标志性技术背书,仅靠设计难以支撑溢价。用户调侃其为“电动大玩具”,直指其“中看不中用”。
产品硬伤:设计红利难掩“致命短板”
V23的“方盒子”设计虽吸睛,但产品力的失衡让消费者迅速回归理性。首先,续航焦虑与配置陷阱。入门版301公里续航(CLTC工况)在同级竞品中垫底,而L2++级智驾、360全景影像等核心配置需额外加价1万元,被批“套路式营销”。其次,空间实用性不足。4220mm车长、234L后备厢容积远低于竞品(如吉利银河E5的461L),家用场景下捉襟见肘。最后,性能缩水争议。相比iCAR 03,V23电机功率从135kW降至100kW,零百加速超10秒,被质疑“性能倒退”。消费者直言:“花10万买辆‘老头乐’,不如加点钱上“友商硬货”。
另外,风阻系数较高,这不仅导致续航里程受到影响,还增加了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能耗;当然方盒子的造型直接带来的影响,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其二,最高时速仅140km/h,在高速行驶时表现欠佳,无法满足消费者对于速度驾驶的追求;其三,全系未配备侧气帘,在安全配置上存在明显短板,这对于注重行车安全的消费者来说,是一个难以忽视的问题。
两驱版本的动力较弱,电机马力仅136匹,对于整备质量将近1.8吨的车型来说,动力明显不足,推重比甚至不及一些同价位的燃油车,这使得车辆在加速、爬坡等场景下表现不佳。此外,交付车辆虽然不多,但据相关平台的投诉数据显示并不在少数。
市场环境与竞品围剿:夹缝中的生存困局
在10万级纯电SUV市场,V23面临双重夹击。首先,竞品性价比碾压。吉利银河E5以400公里续航、L2智驾标配、更大空间,定价与V23重叠;比亚迪元UP凭借品牌光环和成熟三电系统,直接分流潜在用户。其次,增程路线缺失。当前市场“纯电+增程”双线布局已成主流,但V23增程版迟未上市(据悉,2025年3月23日发布),错失缓解续航焦虑的机会。奇瑞虽有燃油车技术积累,却未及时转化优势。最后,价格战白热化。
营销翻车与领导力争议:从“用户共创”到“信任危机”
奇瑞对V23的营销策略,堪称“教科书级反面案例”。首先,发布会灾难。原计划90分钟的活动拖延至2小时,冗长的技术讲解消磨用户耐心,被批“自嗨式营销”。其次,权益政策反复。上市后紧急推出积分补偿、国补兜底等措施,但用户认为“治标不治本”。有退订者直言:“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最后,高管回应失当。首席产品官苏峻虽引用小米案例表达信心,却未直面产品缺陷,被质疑“避重就轻”。其“短期销量不作预期”的表态,更被解读为“甩锅市场”。
深层反思:新能源赛道的生存法则
iCAR V23的困境绝非偶然,而是传统车企转型的典型缩影。首先,用户思维缺位。奇瑞仍以“工程师思维”主导产品定义,忽视年轻用户对续航、配置、价格的敏感度。若能将增程版同步推出、标配智驾功能,局面或大不相同。其次,差异化竞争乏力。在“内卷”加剧的市场中,仅靠设计难以突围。需在三电技术、智能生态等领域构建护城河,例如学习蔚来的换电模式或小鹏的智能驾驶标签。最后,体系能力重构。从供应链管理(如电池成本控制)到用户运营(如直营模式),奇瑞需打破传统燃油车时代的路径依赖,真正向“用户型企业”转型。
流量狂欢后的冷思考
iCAR V23的“高开低走”,为行业敲响警钟:在新能源赛道,产品力才是流量的终极归宿。奇瑞新能源若想扭转局面,需以V23为镜,正视用户需求、重构品牌价值、夯实技术根基。否则,即便手握“方盒子”这张好牌,也难逃沦为市场泡沫的命运。未来,能否在2025年推出的六款新车中(含增程版)兑现承诺(据悉V23增程版于2025年3月23日发布),我们拭目以待。这场新能源的战役,留给奇瑞iCAR的时间明显有些局促。
这个五一假期有点意思,拿到了一台曾经很有话题,但如今已被很多人遗忘的高性能SUV——莲花Eletre R+。
昊铂HT24款一口价17.99万很值得,25款预售也值得期待!
玛莎拉蒂MC20 GT2 Stradale 先导
拨开迷雾,看清车企高负债真相
哈弗枭龙MAX凭借其高颜值外观、智能科技配置、强劲混动动力以及全面安全性能,成为家庭SUV市场中的宝藏车型。无论是日常通勤还是周末出游,它都能轻松应对,满足你对家用车的所有期待。高性价比、实用性强,哈弗枭龙MAX绝对是追求省心、省钱、省力的家庭用户的理想选择!
作为神龙汽车全新品牌示界汽车,其首款车型示界06表现究竟怎样,能否在竞争激烈的10-15万新能源市场站稳脚跟
GL8陆尚对比日系对手:合资MPV的霸主地位还稳吗
我们走访了领克经销商门店。目前店内对于领克06 EM-P可以给到2万元的现金优惠。
合资开启反击战?北京现代纯电 SUV ELEXIO全球首秀,有亮点!
我们走访了领克经销商门店。目前店内对于领克09 四驱运动版直接做到了现金直降48000元,在此基础上还能享受3年0息的金融方案,20万出头就能得到这台领克旗舰燃油SUV。
奇瑞风云T8来势汹汹,2月份强势入局,誓要重塑“国民标杆”。星舰7与风云T8两位后来者谁才是10万级混动SUV卷王?谁更能懂消费者的需求?今天我们就来一场深度对比,看一看谁能在这场巅峰对决中胜出。
华为ADS3.3.1全网首测,问界M8智闯纽北最强表现?
车企负债高是全球通病,总负债与企业规模和营收相关,大众、丰田负债总额惊人的3.4万亿和2.7万亿,远超我国车企。高负债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车企在研发和产能上的大投入。想想看,造一辆新能源车需要的技术和工艺那么多,没有足够的投入,怎么可能造出领先市场的好车呢?
我们走访了方程豹经销商门店。目前店内对于方程豹豹5是没有现金优惠,但能享受最低1万元的置换补贴,以及2年免息的金融政策。
市场沉淀后更加精彩。
面对上海的魔鬼老城区道路,一起来看看15万级辅助驾驶的埃安RT如何应对吧!
途观L Pro的进藏之旅(二)海拔5千景色绝美但老途锐刹车失灵
四月底,我们体验了即将在年内装车上路的奔驰城区高阶驾驶辅助。目前全新CLA上这套辅助驾驶系统,采用主视觉为环境融合感知硬件,一段式端到端,支持城区复杂路况的领航辅助驾驶,后续亦可能支持车位到车位功能。
小米智能音箱测评:米家生态用户的智能生活新体验
欧洲市场对中国产品有较强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