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丰田“中国人造中国车”:一场重构全球汽车产业逻辑的本土化革新

丰田“中国人造中国车”:一场重构全球汽车产业逻辑的本土化革新

新车新技术 0浏览 2025-04-29 IP属地: 未知

2025年上海车展的镁光灯下,合资车企的“本土化焦虑”写在每一张发布会PPT上,曾经的“合资标杆”们,在新能源渗透率超过50%的中国市场奋起直追。

丰田展台无疑是最亮眼的——当上市首月狂揽2万辆订单的铂智3X旁,聚集众多观众驻足;当四位中国首席工程师(RCE)集体亮相,铂智7全球首发,丰田用“研发决策权移交”的硬核动作,撕开了合资车企本土化突围的新切口。


这是一场蓄谋已久却精准的逆袭

当多数合资品牌还在“全球标准”与“本土适配”间左右摇摆,丰田已用数据证明:真正的本土化不是配置表的“中国特供”,而是从研发到生产的全体系重构

上海车展的发布会,更像是丰田的“本土化宣言”。

当展台上“立全球 更中国”的主题与铂智7的鸿蒙座舱、Momenta5.0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交相辉映,丰田正在用行动证明:在这个“本土洞察决定产品定义权”的时代,只有让最懂中国市场的工程师掌握方向盘,才能在自主品牌与新势力的夹击中突出重围。

在合资车企本土化普遍“声量大于销量”的当下,丰田的破局,或许正始于这种“把决策权交给本土团队”的破釜沉舟。


从“市场跟随者”到“规则共建者”

回溯至1964年,当第一辆皇冠轿车驶入第16届广交会,丰田以“进口车”身份叩开中国市场的大门。


此后的半个世纪,丰田在中国经历了从CKD散件组装到合资建厂的历程,为中国消费者带来一款又一款高品质车型。

然而,即便如此,丰田也与其它合资车企一样,始终未能真正破解“本土化悖论”——如何在保持全球统一质量标准的同时,满足中国消费者对智能座舱、电动化的极致需求?

2022年的数据成为转折点:当年,自主品牌新能源渗透率达到49.5%,逼近50%关口;合资品牌中,新能源渗透率最高的大众ID.系列为6%。

相比而言,彼时丰田在华销量依旧以燃油车和“节能车(HEV)”为主,纯电车型还在初步试探阶段,插混(含增程)车型销量也寥寥无几。

也许这种落差倒逼丰田启动“顶层设计重构”。

2023年上海车展,丰田提出“继承与进化”的新发展主题,秉承以“商品”和“地域”为中心的经营的方针,力求实现中国式进化

两年后的今天,这一战略进一步升维,丰田宣布两大革命性举措:ONE R&D研发体制与中国首席工程师(RCE)制度。

ONE R&D研发体制将分散在一汽丰田、广汽丰田、比亚迪丰田的研发资源与常熟的“丰田智能电动汽车研发中心” 整合,形成中国独立的研发体系,实现研发的跃升。


RCE体制则打破传统,首次任命中国工程师担任核心车型的开发总负责人——柳文斌(负责铂智3X)、王君华(负责bZ5)、叶志辉(负责铂智7)、许天龙(负责下一代卡罗拉)等中国首席工程师,从此站在丰田中国研发决策链中的最顶层。


当中国工程师掌握“定义权”

在丰田研发体系的进化史上,2025年注定是个分水岭。

以往,中国团队只能在日本总部确定的车型框架内进行适应性改进。但现在,“RCE对车型从研发到销售整体都要负责”,丰田智能电动汽车研发中心总经理小西良树表示。也就是说,RCE制度赋予中国工程师从产品研发到生产销售的全流程决策权。


铂智3X的诞生便是例证。

这款定位14万元级搭载智能驾驶辅助的纯电SUV的车型,在立项初期便明确“面向年轻家庭用户”的目标——研发团队在新车研发初期,便频繁前往经销店跟现场的销售积极沟通,了解客户们最新的喜好和想法,把“客户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反馈到自己的产品中,让产品在全生命周期中千锤百炼。


这种“用户定义产品”的思维,催生了令人心动的创新设计,让铂智3X上市首月累计订单便突破1.5万台,打破丰田在华纯电车型的销量纪录。

更深远的变革发生在技术架构层面。

针对中国市场,丰田联合Momenta、宁德时代等合作伙伴开发更适应本土市场的智能化新能源车型。


比如,在铂智3X上,丰田与Momenta合作,采用最新的Momenta 5.0全场景智能驾驶辅助,满足年轻家庭对智能化的用车需求;又比如,铂智7是合资品牌中,首款采用鸿蒙座舱系统的D级轿车。

丰田与中国伙伴的合作,并非“拿来主义”,而是为了“学习和进化”

正如丰田中国总经理李晖所说的那样:“丰田愿意拥抱一切新的东西,学习别人不是为了成为别人,而是要成为更好的丰田、做更好的丰田车,能够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加纯粹的、更加能够接受和理解的丰田车。”

可以预见的是,类似的“软硬协同”研发模式案例,将在丰田未来在华推出的新车上不断复刻、进化,也标志着丰田从“技术输出者”向“技术共创者”的转变


丰田变革的“破局”与“重构”

丰田的本土化革命,正在改写跨国车企与中国市场的关系范式。

当大众还在为ID.系列的“本土化夹生”问题头疼,本田仍在犹豫是否下放混动技术研发权,丰田自上而下、从管理到研发的“放权”策略已展现出破局的决心。


数据显示,在铂智3X上市即热销的带动下,广汽丰田3月销量达到6.61万辆,同比增长19.3%,今年一季度更销售17.15万辆,同比实现正增长。

 “逆袭”的背后,本质上是丰田对“中国市场独特性”的深刻理解。

对自主品牌而言,丰田的变革也带来双重挑战。

一方面,其“油电同价”策略(如卡罗拉锐放双擎起售价下探至9.98万元)直接冲击10-15万元市场,迫使自主品牌重新审视性价比优势;

另一方面,丰田在智能化领域的快速补课,让“新势力”的科技标签不再独树一帜——铂智3X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在体验和安全上,已经与第一梯队比肩;铂智7将搭载的鸿蒙座舱,在智能交互体验上,已超越多数新势力车型。

但变革并非一味地变化。

在专访环节,当被问及“如何平衡本土化创新与丰田全球质量体系”时,丰田汽车副社长中嶋裕树坦言:“为了证明安全这件事丰田是放在首位的,我们在安全上的投入不能因为成本有丝毫妥协。”

丰田汽车中国本部长上田达郎也表示:“为了中国消费者的安全安心,我们会把全球的一些标准进行整体的提升,在中国采取更加独特的标准来进行车辆的研发。”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多数车企都在追求“上市即交付,交付即上量”,但丰田认为产品开发到量产初期会经历品质的爬坡,新车型投产即满产可能会伤害品质,所以丰田坚持铂智3X逐步提高产能,哪怕牺牲了产品的交付速度。

这种取舍背后,是丰田对“Best in Town”理念的坚守——不是成为全球最好的车企,而是成为当地(中国市场)最好的企业公民


中国人造中国车

2011年,丰田章男会长在丰田中国研发中心奠基仪式上前瞻性地提到,“希望有一天,能够驾驶由中国工程师主导开发的车型!”


这句充满期待的话语,在14年后化作现实:由RCE主导研发的铂智3X上市即热销、bZ5超乎外界预期的预售价、铂智7引领合资品牌的智能化期待……

这些丰田曾经培养的本土化年轻人才,现在已经能够作为新车型的负责人独当一面了,成为了推动丰田从“适应中国”到“由中国定义”核心力量,他们的出世,代表了丰田在华本土化战略的重要里程碑。


然而,这并非丰田本土化战略的终极目标,将中国市场的创新成果反哺全球将是丰田持续的追求

事实上,这种反哺已悄然发生:在丰田全球化征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铸就全球畅销传奇的车型卡罗拉,其下一代车型的研发,也将交由RCE许天龙负责,此外,作为丰田旗下高端豪华品牌的雷克萨斯,也将在上海建立全新工厂生产电动车。

这种“逆向输出”揭示出全球汽车产业的底层逻辑正在重构。

过去,跨国车企遵循“总部研发-区域适配”的单向传播模式;现在,丰田构建的“中国研发,反哺全球”中国独立研发体系,标志着中国市场从“技术输入终端”升级为“创新策源中心”,汽车产业的全球化叙事正在被重新书写。


真正的全球化,始于深度本土化

丰田的变革,本质上是对“跨国车企如何在剧变时代生存”的终极解答——不是将全球成功经验复制到中国,而是让中国的创新力量重塑全球体系

当丰田的RCE们在研发日志中写下“用中国人的思维定义汽车”时,他们改写的不仅是丰田的产品谱系,更是整个行业对“本土化”的认知边界。

在电动化、智能化的浪潮中,汽车产业也许正在经历比百年前更剧烈的变革。丰田的实践证明,没有永恒的“全球标准”,只有不断进化的“本土洞察”

当“中国人造中国车”从期待变为现实,它不仅是丰田的破局之道,更是所有跨国车企在新时代的必答题——如何在瞬息万变的智电浪潮中保持领先,让“中国智慧”成为全球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而非仅仅是市场攻略的补充条款。

这场始于上海车展丰田展台的本土化革新,或许将成为汽车产业全球化新时代的起点。

文章标签:
新车爆料
 
相关推荐
新车新技术 0粉丝    80作品 关注 专业、逼格 缺一不可
推荐作者
型车志 关注
通过独特的视角,创造有型、有趣的汽车评测视频和故事。
小马闲话 关注
闲话汽车,行摄四方
AM车镜 关注
AM车镜是中国汽车行业具有影响力的资讯提供者。
汽车新说 关注
一个有关于汽车的漏网之语,正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大付撕车 关注
大付撕车是汽车视频类栏目。栏目主张正确的选车观,为重度选车纠
车瘾AA 关注
聊聊车,说干货,不以老师自称,不以车评人自居,只是几个有车瘾
闫闯说车 关注
闫闯说车团队会给大家带来最新,最全面的车型评测视频敬请关注。
旅行体质 关注
我将持续更新我近几年在全世界各地旅行的见闻,有视频有图文!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