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上半年车市变了啥?增程增速下降,难做车企销量救星

上半年车市变了啥?增程增速下降,难做车企销量救星

路咖汽车 3536浏览 2025-07-02 IP属地: 未知

上半年结束,敲锣打鼓的车企,全都放弃了一招鲜。

随着各大车企的数据陆续出炉,这比高考查分更刺激。毕竟,高考的录取率并不低,2024年整体录取率为79.65%,有相关机构预测了2025年的本科录取率,会达到53%左右。高考的分数,它所决定的更多是未来的机会多或少,但对不起,以眼前汽车行业的竞争烈度来看,销量数字的变化,甚至是决定生死的。

上半年过去,谁在敲锣打鼓?华为鸿蒙智行、小米、小鹏,问界在不断刷新30万元以上的纪录,小米拿下中国车市订单纪录,小鹏只用了半年时间销量就超过了2024年全年,同比增速在300%以上。

不过,除了极少数车企之外,更多车企选择闷声发财或者不半场开香槟。不用全部列在这,因为名单里的名字很多,比亚迪、吉利、奇瑞、长城、长安、上汽、岚图、深蓝、极氪领克等等等等。

比亚迪自然是闷声发财的,奇瑞是要冲击IPO上市的,吉利把全年销量预期上调到了300万辆,是给资本和其他方面信心的,理想和蔚来要面对的趋势基本一样,要把增长的势能保持下去。

但这之中,筛选下来,其实结论会和2025年刚刚开年产生很大的差别,因为一招鲜真的没有了。雷军的小米YU7爆单之后,各大车企的投资人都不约而同的提出了相同的要求“逼车企破圈,给情绪价值”。

增程是个突破口,但并非救世主


2024年年末、2025年年初,增程被很多车企的管理团队判断为,将是销量救世主的存在。李斌在每一次发布活动的沟通会上已经避不开一个问题,“你们多会做增程?”

理由是,极氪和小鹏都不只玩纯电了,你们所在的赛道越来越小了,而且就在2025年下半年的第一天,智己也很快的更新了自己的增程计划。当然,李斌肯定是有他的理由的,这可以是,换电大于增程,纯电才是未来,也可以是长城汽车“打死不做增程”的坚持,或者是他有其他的判断。

而随着2025年上半年的数据出炉,增程这个之前被认为的是销量突破口的技术,也发生了新的变数。

随着越来越多玩家的加入,增程的增速在下降,2024年上半年乘用车销量中,增程为46.9万辆,同比增长124.2%,2024年下半年,增程销量约为52万辆左右,同比增长回归到100%以内,为99%左右。

2025年上半年的统计还需要时间,不过看1-5月的数据,增程技术销量约为98%万辆,同比增长为82%。

技术的发展是有规律和上限的,增程如今正在经历纯电和插混已经走过的路。

从2021年开始,比亚迪DM-i的出现,带动了插混的暴涨。近几年的增速分别为,2021年140%,2022年150%,2023年84.7%,2024年84.5%,到2025年,1-5月销量数据为127万辆,同比增长31%。

纯电也是经历过了这样的发展轨迹,2015年时增速202%,中途有补贴退坡影响,到2021年再次来到158%,2023和2024年增速降至25%以内。

本质上,如今的增程市场,其实主要是由鸿蒙智行、理想、零跑三大玩家所构成。而它们身上所体现的规律自然是,随着增程带来的先发优势越来越小,每家都在寻找新的支撑点,完成自己的新打法。

从销量数字上看,增程目前能匹配消费需求的特征是:要么很贵、要么很便宜。零跑在上半年销量为22.16万辆,单月基本已经稳住了4万台以上的表现,而且很牢固的抓住了三四线城市用户,但与舆论认知发生明显反差的一点是,零跑的销量主要由纯电支撑,而非增程。

例如在今年第一季度,零跑C系列的增程车型销量累计其实为1.85万辆左右,这意味着,增程目前在零跑的销量中占比约20%。

所以,顶级玩家在25万元以内交出的成绩大体如此,这背后,我们在调研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主打家用的购车人对插混、纯电、增程并没有太明显的分别,更多是看纯电续航里程、电池有多大。

所以,低价车本身成本就受限,而长续航需要大电池,大电池又会带来高成本,那么就存在着不可能三角。至于之后入局的一系列选手,比如小鹏,它其实也只能走25万以上极致性价比的路线,去和理想、鸿蒙智行PK。

25万元以上的市场,则是理想和华为鸿蒙智行的争夺战,没有其他变数。理想L6的半年销量约在10万辆左右,撑起了品牌的半边天,但接下来问界M7马上要进行换代,二者还会继续撕咬。而最新的6月理想发生销量下滑以及下调交付预期,这主要是因为问界M8上市后,每周都能拿下至少4400辆的成绩,对理想L7、理想L8、理想L9造成挤压。

总结一下增程市场,最早期理想ONE时候带来的,增程有低成本所以能带来极致性价比和解决续航焦虑,在2025年已经不能作为卖点。2个头部企业身上,从销量和用户口碑上,华为是智驾辅助第一,且有望自动驾驶第一,理想则是第二。在智能座舱领域,同口径统计,理想是第一,华为也肯定是TOP3。相比增程,科技感、品牌、家用、情绪价值等,才是它们取得销量的主要手段。

至于接下来要入局增程的其他新玩家,其实拼极致性价比也存在不可能三角。比如以小鹏为例,如果能在纯电的基础上把X9和G9的价格下探3-5万元,产品看似很美丽。但,用户群体却存在着不匹配。30万元以上的群体购车需求覆盖,有钱、有闲、有车位、有孩子。但,更低预算的群体,其实有着要素缺失。

就算自动驾驶,也只能做50%救世主


而且有更多的案例在说明,所谓不同的动力技术,在2025年里是无法决定销量的。

一汽-大众的交卷成绩单是,上半年43.61万辆,同比增长3.5%,燃油车份额增长0.7%。主打燃油车的德系基本上是抗过了最艰难的时刻,在2025年第四季度更多插混、增程新车投放入市之后,还会有新的逆转。而看他们半年里做对了什么,不外乎是跟上中国消费者的变化,把价格下探匹配到心理预期、给到智能配置、再通过质保或免费保养或二手车残值等,给到消费信心。

比亚迪、吉利、长安、长城、奇瑞这几家头部中国品牌,甚至包括上汽集团的成绩单,也在验证单一技术不是法宝的逻辑。

比亚迪不声不响的在上半年里拿下了214.59万辆的成绩,其中出口数据为47万。从6月产销快报的数据中看,插混继续是它的销量主力,而且增长速度不错,累计同比增长23.71%,纯电也累计同比增长了40.93%。所以,打开海外市场之后,车企的动力组合是已经能实现更灵活的搭配,而并不是舆论里说说的“纯电没戏了”“插混没戏了”或者“增程才是法宝”。

吉利也是一样,上半年累计销量140.92万辆,出口18万辆,计算下来已经很快的接近了比亚迪。而吉利的销量快速崛起,也一样是靠三条腿走路。中国星的燃油车销量就超过了61万辆,新能源销量有72.52万辆,其中20万元以内市场纯电为主,但插混增长的非常快,纯电的星愿一款车交付量就超过了20万辆。而吉利星耀8从上市之后,很快的就超过了比亚迪汉,当然比亚迪还会推新款反击。

而20万元以上的市场,吉利也基本上是纯电和插混对半,极氪的车型目前都是纯电,年底会推出电混,但鉴于极氪9X的售价不低,它要做的并不以销量爆单为主,更多会是利润和品牌认知的升级。毕竟,华为和小米的社交属性,短时间内其他车企学不来。

另一项之前被新势力最先推动起来的概念,对销量增长带来的贡献其实也在减少,那就是今年开始严管的智能驾驶辅助,尤其是高阶辅助。同样,从头部几家车企的表现进行分析,华为系车型在今年上半年能带来的典型特征是“并非在销量上爆单,而是利润上爆单”。

问界M7在2024年上半年销量超过10万辆,而2025年1-5月为2.54万辆,所以整个鸿蒙智行的销量表现出现了缺口,但这并不影响它的营收和利润,因为问界M8和问界M9的出现,甚至可以说卖一辆利润等于之前2辆。岚图也是一样,从同比增速上看,85%的数据很好看。不过因为基盘数据比较小,2024年上半年为3.03万,2025年上半年为5.61万,增加了2.5万台以上。好在,这部分增长主要来自带有华为技术的高价MPV车型岚图梦想家,所以利润上会很好看。

还有一个案例是,目前最新的现象级产品小米YU7,按上市72小时后的订单数据来看,3个版本的车型订单比例约为55%、25%、20%,也就意味着支持高阶智驾辅助的版本占比不足50%。所以,尽管售价不菲,面也只有华为一家能很好的靠智驾辅助来打穿销量。

反例,则是小鹏,甚至是蔚来。蔚来的案例比较简单,5月NWM世界模型终于推送,但5月和6月的销量差异不到2000台,5月为2.32万辆,6月为2.49万辆。那么,目前结论是,有刺激但不大。

小鹏也是一样,虽然在2025年上半年它就超过了2024年全年的销量,数据为19.71万辆。不过这其中,小鹏MONA M03就占据了7.98万辆,造成了最大的增量。但,这款车的成功,靠的并不是智驾,而是硬件下调后带来的低成本低价格,如果说非要和智能沾边的话,那就是智能泊车辅助很好的刺激到了新手年轻司机。

至于自动驾驶能不能很好的刺激到销量表现,目前可能,堵点有2个。一是,自动驾驶的首批车型价格预计全都不便宜,销量数字上的贡献能力有限,二是,目前还没有相关法规落地,所以还是车企担责,而非保险行业担责,换言之,是接近爆发期,但还没有到爆发期。

写在最后:

那么,现在到底拼的是什么?

拼的是其实是,人性。这可以具象为,在技术能力相仿的时候,谁的声音大、谁的玩法高深、谁的负面信息少、谁能造热点、谁的粉丝多。

这非常容易解释,因为市场里拿着一分钱可以选择的东西有太多。今年上半年里,我们和各大车企高管采访接触时,大家全都在做一件相同的事情,“怎么先让用户,把我们的车,放到选购名单里”。

有了这一步之后,才能再说其他的销量数字增长等等。而现在的竞争状态和5年前也完全不同,一辆车的失败、事故或者缺陷,就很可能直接带崩整个品牌的销量表现。案例有很多,比如2024年的理想MEGA,再比如,因为新能源新车型推出后的哑火,合资品牌们近几年承受了极大的认知压力。还有,迟迟不换新的特斯拉,也是同理。

文章标签: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路咖汽车 33.4万粉丝    1.3万作品 关注 秉承专业态度,创作有趣的汽车内容,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推荐作者
AM车镜 关注
AM车镜是中国汽车行业具有影响力的资讯提供者。
明白说车 关注
明明白白了解车,轻轻松松驾驭车!明白说车,坚持原创!
郑谊 关注
汽车行业分析师,汽车产业研究员
新车部落 关注
与新车部落一起玩转汽车行业!
Soul车 关注
资讯类自媒体
海阔试车 关注
汽车圈里摸爬滚打,一起聊聊汽车的那点事
玩车专家V 关注
有关汽车一切玩法尽在其中,带你领略不一样的汽车新体验!
靓车大咖会 关注
了解最新汽车资讯,汽车养护知识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