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南京503路公交作为六合区直达主城的重要线路,每日往返于六合北站和鼓楼公交总站,途经六十余个站点;而近期据《南京晨报》报道,503路公交车有了新的任务,其为每天15:30分从六合北站出发,将农特产品、生鲜食品等快递运往南京城区。“公交+快递”的模式实现原本次日才能到达的快件,现在仅需要2.5个小时即可送达主城区。
客货兼运看起来是一个不错的方案。
而且503公交的模式并非首创,郑州、西安、武汉、兰州、成都等地的相继开启类似合作;有些地方的公交车是白天拉客、晚上拉货,比如郑州,这个模式是公交公司正确的自救思路吗?
公交车生存很艰难,未来会越来越艰难。
在笔者小时候基本没有什么公共交通可以选择,城市里只有公交车,出租车屈指可数且根本不舍得乘坐;长途主要是绿皮火车,坐飞机都是自己成年后的事情了。所以那时候的公交车很火爆,公交车上还有售票员,公交司机更是相当不错的职业。
可是现在的公交车几乎成为“鸡肋。”
因为公交车是定点定线的,公交站台距离居住的地方总会有一些距离;可是一般小区只要下楼就能看到共享电动车,再不济也有共享自行车,用一次的费用是2~3元——相当于公交车的空调车。所以不论是赶时间还是休闲出行,共享电动车总是不二之选。
如果赶时间的话,网约车则更加方便;下单之后往往只要几分钟,车子就能停在小区门口等待乘客。
所以公交车已经不是年轻人的出行首选项,其主要用户人群以中、老年人为主;可是老年人还有老年卡,乘坐公交车是免费的。学生里倒是还有一部分需要用公交车出行,但是学生卡也是有折扣的。
结果是公交车即便在出行高峰期也难以盈利,在非高峰期时间段有很大的概率会空驶。
公交车需要自救,但是自救的方法值得商榷。
“客货两用”的自救模式应当是值得商榷的,因为道路运输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明确不允许载客车从事货物运输;也就是说公交车白天拉客、晚上拉货的做法,客观上是违法营运行为,即便地方条例允许,这样的做法也不值得推广。载客车的设计制造技术标准显然与载货车不同,如果载客车长期运载货物,其车辆底盘、车身、内部框架结构的强度是否能保证安全呢?
公交车毕竟还要面对出行高峰期,在满载乘客的时候,车辆的一系列性能可能都要打上一个问号。
载客车是不能“出大力”的。
现在的共享出行方式愈发丰富,定点定线的出行方式难免会被淘汰,至少也会出现需求的下降;所以公交车需要的不仅是自救,同时还需要优化精简,并且应当借鉴诸多城市的车辆更新标准——放弃运力强的大型客车,改用车身长度低于6米的小型客车或轻型客车,以降低运营成本来避免亏损。
同时可以尝试公交车的个性定制化,采用网约车的模式。
公交车对外租赁也是主要业务之一,许多家庭在办红白喜事的时候都会租赁公交车或旅游大巴;其实不只是偶尔办事的家庭,许多公司和企业也是有集体出行需求的,比如公司团建、学术交流或者其他的商务活动。
于是许多公司不得不购买轻型客车,或者在必要的时候租赁中、大型客车。
那么如果这些潜在用户在需要用车的时候,打开手机、打开应用,之后能看到大批随时待命且可以线上定制化线路的公交车,他们会如何选择呢?
再有就是一些没有时间却不得不抽出时间接送孩子的家长,如果公交公司可以“网约化;”小型公交车则会成为许多家长们的不二之选,由公共公司的专业司机提供的定制线路和站点的服务,安全性不用担心,家长们自然能放心。而多个孩子共同一台车还属于绿色出行,同时又能帮助家长节约交通开支,何乐不为?
所以公交公司是可以考虑“网约化”的,是应该灵活提供用户服务,专攻且把客运服务做到多元化、精细化和专业化的,而不是去搞货运。
而且如果公交车去搞了货运,不论是城配运输还是城际运输,其客观上是否会对货车市场和货运市场产生冲击呢?
想来应当是会有一些冲击的。
毕竟客车去跑了货物运输,货车就要少卖出一部分;客车分担了一部分运力需求,货车的运价就要下滑一部分;货车不去抢客车的市场,客车则不应去抢货车的份额。否则难免会引起无序竞争。
公交公司也应当依照交通法规搞运输,尊重市场竞争和淘汰规律。
潘展乐成为比亚迪第1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仰望U7车主
【E汽车】智己汽车“超级增程”全球首发定档8月1日
荣威M7 DMH首发,十几万块买劳斯莱斯的同源
巴西市长竟是比亚迪前员工!
“油电之争”仍处在非常焦灼的阶段。
比亚迪第1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潘展乐成为仰望U7形象大使
紧凑型SUV市场陷入拉锯战:燃油车竟然守住了半壁江山?
亚洲杯圆满落幕!传祺向往化身女篮征程的“中国力量”一路同行
新质领航 文化交融 开放共赢 第22届长春国际汽车博览会圆满落幕
期待宝马与Momenta合作开发中国智驾方案
别克GL8陆尊插混谍照,纯电续航202km,还有5C超充
大爆款又来了?全新问界M7谍照曝光!首次推出纯电版?
用一场毕业旅行,奔赴下一场山海!
比亚迪第1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潘展乐成为仰望U7形象大使
7月21日,比亚迪深汕工厂,随着仰望U7驶下生产线,比亚迪第1300万辆新能源汽车正式交付,比亚迪达成全新里程碑,8个月增产300万辆,从1000万到1300万的速度刷新全球纪录,较此前500万到1000万的15个月再提速近50%。
市场竞争波动,和企业之间相互的你追我赶,才是汽车行业的主旋律。
BJ40增程销量正好,BJ40燃油又首秀惊艳,一起看!
【E汽车】新款吉利博越官图发布
吉利银河A7对比比亚迪秦L DM,谁才是10万级“性价王”?
7月21日,比亚迪第1300万辆新能源汽车正式下线,这标志着比亚迪达成全新里程碑,成为全球首家达到这一高度的车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