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转变电动车命名策略的传闻已久,但具体细节一直模糊不清。 直到近日,这家汽车巨头终于证实,备受瞩目的ID.2 all概念车量产后将定名为ID. Polo,而其性能版本更将首度冠上GTI之名,这不仅是大众首款纯电GTI,也象征着品牌正式回归经典命名策略,为未来的电动车阵容铺路。
大众品牌执行长Thomas Schafer表示:「我们的车型名称已深深烙印在人们心中。 它们代表着一个强大的品牌,并展现了高品质、永恒设计和普罗大众都能拥有的技术。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将这些知名名称带入电动化的未来。 而ID. Polo只是个开始。」
这项新策略意味着大众未来的电动车将采用传统车型名称与ID.前缀相结合的方式。 这也为未来如ID. Tiguan等车型的出现打开了大门。 为了强调这项变革,大众选择在慕尼黑的IAA Mobility车展上,展示了披着伪装的标准版ID. Polo和ID. Polo GTI,让车迷们得以抢先一睹这款预计明年上市的新车。
从现场的伪装车来看,量产车型与ID.2 all和ID.2 GTI概念车维持高度一致性。 这点毫不令人意外,毕竟这两款概念车在发表时就已接近量产阶段,而非遥不可及的原型车。
整体设计上,车身线条仍维持大众一贯的内敛风格,而GTI版本则通过更锐利的细节来凸显其性能本色。 包含尺寸更大、设计更繁复的轮圈、巧妙外扩的轮拱、专属设计的前后保险杆、车头下方的分流器,以及后尾门上的双片式扰流板。 一如GTI车型的传统,其车身姿态也更为低趴。
大众销售与营销董事会成员Martin Sander补充道:「我们正将GTI这个品牌最强大的标志之一,带入电动化的世界。 这款ID. GTI概念车也将于2026年投入量产,到时会正式定名为ID. Polo GTI。 它将提供卓越的动态表现和满满的驾驶乐趣。”
Polo采用专为电动车设计的MEB Entry平台打造。 车身尺寸为长4,053mm、宽1,816mm、高1,530mm,尺码比Alpine A290稍大一些。 所有版本预计将采用单电动马达前轮驱动配置。
至于GTI版本,预计最大马力输出可达223匹,甚至有传言指出未来可能还会推出更专注于赛道性能的Clubsport车型。 ID. Polo的生产预计将于2026年的年初开始,并率先在欧洲市场上市。
在同一场慕尼黑车展上,大众也将同步揭晓ID. Cross概念车,这是一款小型纯电休旅,预展其量产版本ID. Cross的样貌。 这款车型预计于2026年的年底发表,将会是T-Cross的纯电版本。
阿维塔07 2026款正式开启预售,Elite版入门即满配,预售权益限时享!
捷达VS8于成都以脱口秀办上市会,9.59万起售+四重权益,依托MQB EVO平台,德系安全与大空间成家庭燃油车优选。
新车|捷达VS8成都上市德系品质重塑十万级SUV价值
以智慧科技赋能出行,问界新M5 Ultra亮相2025智博会
长安启源
戴姆勒重卡“停摆”真相:业务困局、撤离传闻与跨国企业的中国考题
全新问界M7已经开启预售,新车备受瞩目,热度很高,本文来给大家说说关于这款车的亮点和分析。
800V碳化硅高压平台+6C闪充 长安启源A06提供“最快1秒1公里”的充电体验。
瞄准“电混国民家轿”标杆位置 吉利银河星耀6首秀
新央企首次“科技大秀”,向世界展示中国智能化领先黑科技
德系品质再进阶!捷达VS8首耀登场,实力演绎用户价值
戴姆勒重卡“停摆”真相:业务困局、撤离传闻与跨国企业的中国考题
德系品质再进阶!捷达VS8首耀登场,实力演绎用户价值
戴姆勒重卡“停摆”真相:业务困局、撤离传闻与跨国企业的中国考题
9月5日,捷达品牌首款旗舰SUV捷达VS8于成都东郊记忆新演艺中心隆重上市
近日,上汽荣威正式官宣旗下“长续航中大型豪华轿车”荣威M7 DMH预售佳绩:该车预售开启仅一周,订单量即达到10,817台。这一“现象级”市场表现,不仅是对其越级产品力的认可,更彰显消费者对“荣威只卖长续航真混动”的信赖。荣威秉持“技术平权”理念,深耕10万级插混市场,为细分市场......
(慕尼黑/沈阳)“TA几乎在各个方面都焕然一新,却又比以往更宝马。” 在宝马正式迈入新世代的重要时刻,作为承载这一宏伟篇章的首款力作——新世代BMW iX3,于9月5日在慕尼黑迎来全球首发。与此同时,其中国专属版本的研发与生产基地探秘直播,也同步在沈阳开展。这款深度契合中国市场需......
9月5日,捷达品牌首款旗舰SUV捷达VS8于成都东郊记忆新演艺中心隆重上市,成都政府、一汽-大众党委及经管会共同见证这一成功时刻。本次发布会以“VS8登场,霸气开场”为主题,特别联动品牌代言人雷佳音深入探访捷达成都工厂,沉浸式体验严谨工艺与德系品质。从冲压车间到总装,再到质保实验......
戴姆勒重卡“停摆”真相:业务困局、撤离传闻与跨国企业的中国考题
戴姆勒重卡“停摆”真相:业务困局、撤离传闻与跨国企业的中国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