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新势力都找不到钱了,一汽奔腾凭什么拿到85.5亿元增资?

新势力都找不到钱了,一汽奔腾凭什么拿到85.5亿元增资?

有文汽车 540浏览 2025-09-08 IP属地: 未知

新能源融资市场的格局巨变

近日,北京产权交易所正式披露一汽奔腾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增资结果:中国一汽、江苏悦达汽车集团、农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农银资产”)、中国电信及南京地平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地平线”)联合完成85.5亿元战略注资。其中,外部注资规模达33.1亿元,中国一汽同步追加52.4亿元增资。

这笔增资不仅以“产业+资本+科技”的多元化组合,被视作央企改革的新方向,更关键的是——它发生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迈入下半场竞争的关键节点,其规模之高,让当下不少挣扎求存的新势力企业难以企及,也折射出行业融资格局的深刻变革。

新能源融资市场的格局巨变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融资市场的“分化”愈发显著:一边是新势力企业融资渠道持续收窄,甚至陷入生存危机;另一边是传统车企旗下的新能源转型品牌屡获大额融资,成为资本市场的 “香饽饽”。

2022年起,新势力阵营的“出清”速度明显加快。高合、极越、合众等企业因融资受阻陆续退出市场:极越汽车曾背靠百度Apollo智能驾驶技术与吉利SEA架构,却因软件与硬件协同不畅、财务管控混乱,在百度撤资30亿元后暴露70亿元财务窟窿,最终于2024年12月突然解散;哪吒汽车2025年开年便陷入裁员、降薪漩涡,其南宁工厂仅能依靠地方国资输血勉强维持生产。

这一困境并非中国市场独有——美国市场的Canoo、尼古拉等曾被寄予厚望的“明星新势力”,也因融资环境恶化、盈利模式难落地,相继申请破产,印证了全球新势力普遍面临“上市即巅峰”的生存难题。

从融资数据看,新势力的“造血能力”正持续弱化,且融资轮次明显后移,即便头部企业,募资规模与估值也大幅承压。

以蔚来为例,2025年3月其通过港股闪电配售募资40.3亿港元,但发行折扣高达9.5%,创下年内大额增发的最高折扣纪录,背后是市场对其持续亏损的担忧。反观2021年融资热潮期,威马汽车曾以100亿元单笔融资创下行业纪录,如今却因资不抵债陷入破产重组,前后对比悬殊。

深究根源,新势力普遍依赖“烧钱换市场”的粗放模式,却缺乏核心技术护城河。美国新势力Proterra主攻高端电动大巴市场,产品售价高达80万到100万美元,因市场需求不足、盈利路径模糊,最终成为融资失败的典型。国内方面,极越汽车的退场也印证了“依赖外部技术却无法整合”的短板——没有自主可控的核心能力,终究难以获得资本长期信任。

与新势力的寒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传统车企旗下的新能源转型品牌正凭借“国资背景 + 产业链协同”的双重优势,成为资本追逐的对象。

2024年底至2025年初,多起大额融资案例集中涌现于传统车企,如阿维塔2024年12月完成110亿元C轮融资,长安汽车、宁德时代等战略投资者入局,资金专项用于研发与海外扩张。

北汽新能源引入宁德时代、小马智行等11家战投,获得81.5亿元增资,有效缓解了连续亏损的压力;智己汽车B轮融资94亿元,重点投向智能底盘与线控转向技术研发。

一汽奔腾的85.5亿元增资,正是这一趋势的延续。此次注资由中国一汽牵头,联合江苏悦达、农银资产、中国电信、地平线共同完成,资金将主要用于固态电池研发与智能驾驶技术落地。同期新势力中,仅蔚来、小米等少数头部企业能完成增发,且融资规模、估值水平均远不及传统转型品牌。

行业分析人士认为:这种差距,本质是资本对“风险可控性”与“发展确定性”的选择。

从 “讲故事” 到 “看实绩”

新能源汽车产业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主导后,资本市场的评估标准已发生根本性变革:不再沉迷于“智能驾驶概念”、“用户增长故事”,而是更看重企业的全产业链能力、清晰的盈利路径与可持续的业务模式。

当下,盈利能力已成为资本考量的核心指标。目前新势力中,仅理想汽车实现稳定盈利,零跑汽车2024年四季度扭亏,小鹏汽车净亏损持续收窄;而蔚来 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仍达120亿元,同比扩大16%,成为“蔚小理”中募资最多却利润率最差的企业。

蔚来的困境,与其重资产换电模式密切相关,换电站建设、电池储备需持续投入巨额成本,虽能提升用户体验,却不断侵蚀利润,导致业务模式的可持续性备受质疑。蔚来的案例说明,资本对“烧钱换增长”的容忍度已降至冰点,没有清晰的盈利路径,再响亮的“故事”也难获认可。

对比来看,资本敢于向一汽奔腾下注85.5亿元,核心是其近两年来的体制变革与市场表现提供了“确定性”支撑。

2024年3月,一汽奔腾完成股份制改革,通过引入外部市场资源与机制,激活了企业内生动力;同年,其全年整车销量达15.1万辆,创十年来最高水平,其中新能源产品销售8.3万辆,同比增长214%,新能源渗透率提升至55%,初步验证了转型成效。

2025年1-8月,一汽奔腾的增长势头进一步加快,其整车销量11.8万辆,同比增长47.5%;新能源销量10.1万辆,同比激增233.9%,渗透率突破85%,市场排名较同期提升14位。产品层面,明星车型奔腾小马上市一年累计销量突破11.9万辆,悦意序列双子星上市三个月交付超1.6万辆,精准契合用户需求的产品策略,让“融资-技术-市场”的正向循环逐步成型。

当然,传统车企旗下的转型品牌之所以能获得资本青睐,本质是其在渠道、制造、供应链等领域沉淀的多重优势——这些优势是“产业协同”、“强强联合”的基础,也是新势力短期内难以复制的“护城河”。

依托中国一汽数十年的技术沉淀,一汽奔腾能快速整合资源突破关键技术,与合作方实现共赢。例如,通过长春、盐城双基地的数字化改造,以及超光架构、星驰底盘等新技术基座,一汽奔腾能更好地承接地平线的智能化赋能,带来兼具科技与品质的产品。同时,依托于一汽集团成熟的供应链体系与大规模采购议价权,一汽奔腾则能够与江苏悦达在长三角地区的产业集群实现深度的耦合,在巩固成本优势的基础上,确保产品一致性与可靠性,实现在价格战中的品质突围。

有文说: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已正式进入下半场,“讲故事” 的时代彻底落幕,“拼实绩” 的阶段全面开启。

资本市场用85.5亿元的真金白银,投票给了一汽奔腾的改革路径与发展潜力 —— 这份信任,不仅与那些仍在为融资奔走的新势力形成鲜明对比,更印证了一个趋势,即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将是“有技术、有产能、有市场”的传统转型品牌与头部企业的主场,而缺乏核心能力的新势力,将加速被市场淘汰。(汽车有文化 欧阳/文)

文章标签:
泛车生活
 
相关推荐
有文汽车 12粉丝    692作品 关注 有文化的汽车介绍,中国最早的汽车自媒体之一
推荐作者
苑叔聊车 关注
资深的汽车编辑,阅车无数,有关于选车的问题找我就没错了。
车大拿TV 关注
看车,选车,买车,玩车
排气管 关注
排气管是汽车圈车企高层以及从业人士关注度最高的账号。
车轮哥 关注
记录老外在中国的汽车生活。
车瘾AA 关注
聊聊车,说干货,不以老师自称,不以车评人自居,只是几个有车瘾
二手车大智慧潘 关注
中国二手车自媒体联盟联合发起人,行业深度观察者。
来试车 关注
汽车视频自媒体 试驾评测 汽车工作的Vlog 每周持续更新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