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华晨宝马新3系设计特点汇总 就是要与众不同

华晨宝马新3系设计特点汇总 就是要与众不同

牛车网 15浏览 2020-04-14 IP属地: 未知

牛车实验室去年拆解了华晨宝马新3系,并发布了数十篇原创内容,时隔数月之后,该车型也进入了比较热销的阶段。不少读者也有了深入了解新3系的需求,我们特意将历史文章进行了一次汇总整理,把精华部分拿出来和大家再次分享,希望能够对您选购产品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先来看看新3系在安全结构方面的设计特点:

拿尼龙带来固定东西不足为奇,但是出现在宝马上就很神奇了。前部的塑料泡沫缓冲层,插入之后可能并不是太稳固,设计师就专门搞了一条尼龙绑带再扎好,感觉有点手工作坊的意味啊。由于塑料泡沫并不太结实,插拔一次就松了,绑带再固定回去也没什么意义了。

发动机舱靠近风挡的左右两边都是大空腔,因为发动机是纵置式,所以避震塔顶就前移了不少,导致后部有了大体积的空腔。然而,这个位置并没有被设计师利用,右边是刹车油刹车泵,而左边就是这么空着,原本可以挤一挤放个电瓶,但是电瓶也被挪到了后备箱里。最终这个地方还是空着,没任何作用,就有可能产生风噪,所以设计师又在这里贴了隔音棉。

前门板里,最前端的角落处,出现了一个很不起眼的东西——金属三角框。当然,说这个东西是加强件就有点过了,充其量是个在门板发生挤压时的辅助支撑架。因为角落处本身就是薄弱环节,但其实际作用很难考证。

后备箱里的设计总是被忽视,估计很多车主也不会专门把头钻进去看结构。很不幸的是,新3系的后备箱上面钢板直接裸露,没有任何的隔音止震处理,这里也没有出现常见的音响。钢板表面也只是浅浅一层漆,当然也没有哪个厂家愿意给这个部位喷涂真正的色漆涂层。

白车身上有很多孔洞,有的是生产需要预留的施工孔,有的是轻量化处理,也有排水孔、走线孔等等。不过有的孔洞最后会导致行驶共振或噪音,经过设计师在电脑上的模拟计算,会在生产的最后环节,把有问题的孔洞封闭,比如图中B柱的这个圆形银色丁基胶,就是堵住了一个施工孔。

后座两边比较神奇,只有右边多了一根钢管,而且是比较粗壮的中空结构,左边没有这个东西。仔细研究发现,这里面走的是油箱透气通道的管路,由于底盘平整,而且油箱是分体式,再加上后驱传动轴,最终导致底盘下空间太狭小了,油箱透气通道都没地方设置了,就来了个如此设计,真的是让人比较吃惊。不只是新3系,老X3也是如此的。

上面这个是排气管的橡胶止震块,也是比较有趣的设计。其实没有这个东西也不会有什么问题,底盘下这点小震动,其实也传不到驾驶舱里。不过宝马的设计师还是比较细致,设计了这个组件,成本相对于整车来说可以忽略不计了。

下面看看“常规配件的不常规设计”:

后杠添加树脂支架层,支撑后外皮兼具一定缓冲作用(常规设计是直接裸露后杠):

宝马3系前部防护大量应用了铝合金材料,不过后部就没那么幸运了。虽然是落地价40万的宝马,但也没有将铝合金武装到牙齿,这不也得给5系和7系留点面子吗:)

乍一看新3系的尾部怎么这么一大片黑乎乎的覆盖物呢?细看就能发现,基本都是树脂(高级塑料)外壳,它们是干什么用的呢?其实主要作用是杠皮的支撑架,起到固定的作用。所以后杠皮能够严丝合缝的禁锢在车身外表。如果是低速的碰撞事故,其实这种框架也能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此外,我们从正后方可以看到,防撞梁的宽度很广,对尾部两端的防护比较好。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镂空结构的树脂框架,并没有吸能的作用。我们说的仅仅是碰撞时的缓冲,因为这种材料并不能因为外力挤压而收缩变形,而是在压力屈服临界点直接断裂破损(有点像碳纤维车身)。尾部的线束虽然不多,但是也没有太在意,随便用电工绝缘胶布缠绕了事。

回收汽油蒸汽的碳罐被安装在右侧尾部(常规设计碳罐在底盘油箱附近):

碳罐一般设置在油箱附近,宝马一直喜欢放在尾部一角上,虽然没什么安全问题,不过这里怎么看都像是追尾碰撞的重灾区,只是空间很富裕,可以容纳碳罐。相关法规只限定了碳罐的工作数据标准,对于安置在哪里并不做要求。

发动机舱黑色双防冻液壶(常规为一个透明壶):

双防冻液水壶倒是不常见,大的是常规防冻液,小的是空调水冷散热用。不过宝马这种不透明的水壶看起来并不只管,从外面无法一下看出液面高度。优点是,水壶老化的话,黑色塑料会膨胀变成白色。

“迷你”全框式副车架(常规为覆盖发动机边框的大面积车架):

由于新3系是后驱车,发动机是纵置结构,那么变速箱就会往后布置,所以能看到变速箱的底壳已经快到车身中部了。全框式副车架中间银色圆柱体,是电动助力转向的电机,个头儿比以往的都大。因为不用承载变速箱,所以副车架很小,成本也就降低了。

底盘纯白色树脂油管(常规为黑色树脂或金属管路):

宝马新3系的汽油滤清器和汽油管线都隐藏在护板里,白色的管线并不常见,如果更换汽滤,要拆玻璃纤维护板。白色管线的成本相对黑色的略高,抗老化耐久性更好一点。

油箱分体式设计,左右通过同步机构运作(常规油箱就是一体式):

传动轴占了底盘不小的地方,再加上排气管布局,就导致了油箱没地方了。只能是把一个大油箱分成两部分,然后中间用管路连通起来,油泵从左边的这半油箱里抽油,右边的会利用气压作用把燃油输送到左边。不过这种设计可能会导致油量的误报。本身油箱就是异形的,余量也并不精准,只是个参考值,再分成两段,左右液位同步都是个问题,误差就会更大一些。

前部双球节弹簧减震支柱结构(常规为麦弗逊)实则就是改良版麦弗逊:

新3系的前悬挂,其实就是麦弗逊的改良版,实际驾驶也不会有什么惊喜。前悬挂零部件是铝合金材料,轻量化,坚固耐用。而后悬挂为五连杆设计,除了铝合金轴承座以外,零部件都是普通的钢材料,感觉又是在省钱啊。

车联网模块置顶设计(常规T-BOX模块位于中控台里):

车联网模块就是T-BOX盒子,大多数情况都设计在中控台里面,一般是手套箱后部居多,也有在方向盘下面的。宝马新3系这个别出心裁的设计在车顶棚里面,还是特别靠车尾部的地方。一个白盒子,里面有SIM卡模块。这个地方其实和信号好坏并无关系,不过倒是需要挺多线缆延伸到这里,具体为什么在这里就不得而知了。

接下来是非常规设计:

车头两角金属加强框:优点缺点并存!斜角碰撞车头时伤及行人但让车本身降低损伤。

新3系在车头两角处设计了特殊的金属加强框,材料为钢制。一般来说,车头两角处是雾灯、玻璃水壶、甚至是ABS泵的位置,宝马新3系专门设计了这组金属结构后,玻璃水壶被移到了右侧翼子板内。应该说,这组加强框很必要,提升了车前部25%-45%碰撞时的安全性,大部分车型这里都是薄弱点,新3系这个设计在上一代是没有的。不过在保护了车身的同时,这么硬的金属框,可能提升了对行人的伤害程度。

异形行人腿部防卷入梁:强度不足,作用并不明显,存在质疑。

行人腿部防卷入装置,也可以叫做前部副防撞梁,还有的厂家称其为行人防护钢梁。总之,就是在碰撞时,弥补主防撞梁的不足。如果是撞击到行人,该装置可以碰到行人的腿部,并将行人弹起到机器盖上,虽然听上去也很惨,但是总比卷入车底下要好吧。

不过很多业内人士对此设计也提出了一些疑虑:本身这个装置无论采用铝合金材料还是钢材料,都是比较单薄的,强度都不高,用手一掰甚至都能轻微变形。真到了出车祸的时候,它到底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也不是很容易验证。另外,对于如今千变万化的新车外观,前杠皮的里外造型都在挑战设计和生产工艺的极限,有的时候,类似于这种副防撞梁的东西,可能还起到了支撑前杠皮的作用,是不是有些让人哭笑不得呢。

SYNTAK协同热升舱技术:并非高科技,就是用隔热棉半包裹发动机且取消铝箔隔热板,还同时取消机舱盖隔音棉,总让人感觉是减配。

宝马新3系的“SYNTAK协同热升舱技术”,这个技术之前在X3上出现过,也没有引发什么话题。不过在新3系上,由于其取消了发动机舱盖隔音棉,所以就引发出一个话题。宝马官方的意思是,我们有“SYNTAK协同热升舱技术”,能够包含隔音棉的作用,所以就取消了隔音棉。但是我们实测后发现,没什么大区别(点击这里看噪音测试数据)。

作为“SYNTAK协同热升舱技术”的一部分,如上图所示,在发动机与变速箱外增加隔音棉罩,用以降低振动带来的噪音,这在理论上是ok的。而发动机舱防火墙区域的防火隔热棉也同步取消了,和发动机舱盖的隔音棉取消很凑巧。感觉宝马这个新技术,就是宣传的时候说增加了一些什么,然后取消的东西基本不会告诉你。下图是发动机罩,里面虽然填充了发泡材料,但是这并不宝马独有的东西,即便是十几万的领克、魏派都会有这种设计。而且领克连外壳都是发泡的,和里面的是一体结构,成本更高。

“SYNTAK协同热升舱技术”关于发动机这块的解读,说的大白话一点,就是拿隔音棉把发动机给包起来了,再扣上一个海绵罩,这就算静音黑科技了。不再多解释,大家自己去领悟吧。

前门镂空长方体异形防撞梁:结构罕见,但并非最优方案。

前门的内部构造,在我们看来是有所缺失的。加强筋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当然没有也不犯法。前门没有加强筋,但是厂家也没有给出什么合理的解释。沥青止震贴的面积巨大,这么贵的车了也没有使用丁基胶止震贴,也够让人意外的。

而主防撞梁的斜置角度不但低,而且结构也不是德系车厂家的弓形(W形)。车门近似于一个长方形,对角线加强肯定是最靠谱的,而新3系只是在较低的位置,粘合了这么一根防撞梁。当然长度上肯定比对角线式的短了不少。而对于车门中上部的防护,就略显薄弱了。

分体式树脂油箱:底盘构造带来的无奈之举,弊大于利。

新3系的传动轴占了底盘不小的地方,再加上排气管布局,就导致了油箱没地方了。只能是把一个大油箱分成两部分,然后中间用管路连通起来,油泵从左边的这半油箱里抽油,右边的会利用气压作用把燃油输送到左边。不过这种设计可能会导致油量的误报。本身油箱就是异形的,余量也并不精准,只是个参考值,再分成两段,左右液位同步都是个问题,误差就会更大一些。

后置式启动电瓶:优点,优化整车配重、利于机舱散热。缺点,无防水设计,极端情况可能导致车辆瘫痪。线束布局成本较高。

宝马新3系的电瓶安放在后备箱里,其实这种设计并不鲜见,很多新车都采用后置式电瓶设计。不过这种设计思维到底有何用意,就不是众所周知了。

从照片中可知,电瓶左右两边余量不小,实际上这里既然安置了电瓶,也就不适合再设计储物空间了,毕竟有安全隐患。所以再多的余量也没用。另外,这个地方实际上是3、5、7系通用的设计,7系的这个地方是两块电瓶,就能够把空间占满了。为了防止用户误操作,后备箱的盖板上并没有设计拉手,打开还需要费不少力气。

后置式电瓶的几个特点:首先是利于整车的配重,要知道这个家伙可不轻,AGM自动启停电瓶不但价格昂贵,而且自重几十斤也是家常便饭。那么把它放在后备箱里配置,降低发动机舱的重量,是再好不过了,虽然和几百公斤的发动机相比,电瓶的重量显得微不足道,但是从配重的角度来讲,是需要斤斤计较的。其实,后置式设计节约了发动机舱的有限空间,有利于机舱的散热,而且电瓶远离高温区域,对自身的安全也有好处。

说到这里,其实都是在讲后置式电瓶的设计特色和优点。不过凡事有利有弊,除了占用了储物空间之外,后置式电瓶的致命缺点就是不防水,有一定的隐患。而且布置的位置太低,更是在极端情况下,给液体流入提供了便利。

这里可以看到底盘上的红色电瓶线束,正负极两条线非常的粗壮,从后备箱引入发动机舱的距离可是不短,需要精心的设计走向和防护,才能安全的完成电瓶总体布局。新3系的电瓶线束一直处于底盘最内侧,尽可能的隐蔽,以保障安全,这方面的确令人很放心。由此也产生一个成本的问题,正负极两根线从后部引到前部,少说十几米,再加上卡扣和防护措施,这部分成本还得算到消费者身上。

打开发动机舱,可见电瓶的正负极。位于里侧的,带有一个红色外壳的是电瓶的正极,上面也有“+”标识,非常清晰。而电瓶的负极就比较另类了,知道的人不是事儿,就在玻璃水壶盖旁边,搭铁的负极其实很明显,可惜就是没有任何的标识,对于不懂车的普通消费者来说,可能会比较麻烦。毕竟这个关于电的东西,不能随便乱尝试,搭错了地方指不定烧了什么。

装配方式奇特:翼子板内衬塑料铆钉,翼子板覆盖件一次性卡扣,后市场维修很麻烦。

新3系的装配工艺很特别,前轮处有个细节,就是前轮内衬板的一侧,靠近A柱的那一边,边缘处居然用的是一次性铆钉和翼子板金属连接。这样的设计也真是够反人类的了,铆钉当然都是一次性的,不过你见过塑料的铆钉吗?我都不知道这东西去哪里买,买回来你还得找塑料铆钉枪。最令人恶心的是,铆钉非常紧,想尽各种方法拔掉后,内衬板边缘也就被撕裂了,找到新铆钉也无济于事了,这个内衬板理论上就报废了。如果是非官方渠道维修,这个零部件的购买就成了个大问题,肯定是个天价。

前部这点事还没完,接着看吧,前翼子板里面居然又出现了7颗塑料卡扣,小编们本着不影响拍摄的原则,就没拆下来,否则复原的时候,这车太新了肯定也买不到卡扣。这种设计,也是严重的限制了后市场的维修。

安全带固定点位置特别,螺丝反装:同样给拆装带来极大困扰。

来看看车里面吧,我们需要把前排座椅拆掉,然后才能看到地板下的结构。然而安全带固定点被设计在了前排座椅上,这也不是很常规的设计思路,大多数这个下固定点会设计在B柱下端。多拆一颗螺丝当然并不费事,但仔细看你就能发现,宝马新3系这颗螺丝,居然又是反向安装的,就是故意不让你拆是不?而且从另一侧也根本无法容纳下通用的工具,这个肯定又需要宝马专用工具了。没有的话,你就只能先把座椅一周的塑料外壳都取下,然后再用各种工具组合,看看能不能从背面把螺丝给拧下来,这个工程可真大啊。

6张大图,6个好玩的设计: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很多零部件变得越来越简单,但可靠性不断提升。这也是由于各种新材料的出现,使得很多金属零件摆脱了传统的束缚。也有很多灯泡被LED所代替,创造出更好的视觉效果。而零部件的简化进一步降低了车企生产成本,这也算是一举两得。新3系的很多零部件也是放弃了传统设计思维,有点脑洞大开的意味。比如光纤氛围灯节约了传统线束的成本,迎宾灯线也节约了成本,后置电瓶优化了机舱配重,车顶联网模块处于信号最好的区域。

文章标签:
技术解析
 
相关推荐
牛车网 1.2万粉丝    1万作品 关注 牛车网是汽车互联网江湖的挑战者,立志打破汽车与消费者之间信息
推荐作者
中国皮卡网 关注
皮卡车垂直门户网站,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皮卡分会理事单位。
汽车鉴闻 关注
汽车媒体技术编辑 汽车售前售后事儿,用车养车百家通
肆哥车讯 关注
购车无小事,选车无难事。
电车男EVman 关注
第二懂新能源车的男人
阿飞频率 关注
喜欢车爱聊车,喜欢把自己的爱好跟大家分享。
明白说车 关注
明明白白了解车,轻轻松松驾驭车!明白说车,坚持原创!
悦行江西 关注
和你分享有趣、新鲜和汽车有关或无关的事!
靓车大咖会 关注
了解最新汽车资讯,汽车养护知识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