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大力推崇电动车,而不是混动车,倒不是因为电动车比混动车就是好或者是怎么样。
更多是为了汽车工业能够实现所谓的“弯道超车”,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控制排放和污染。
走纯电路线最有希望弯道超车
混动技术落后,无法突破
熟悉汽车行业的朋友有可能了解到,传统内燃机汽车的工业命脉早就是世界列强把控在那边了。国内车企想要突破,真的是比登天还要难了。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博世、大陆、电装等等老牌企业把专利技术就死死地握在手里面,我们想用还得交钱,自己开发还出问题,对不对?
除了专利限制,我们本身的技术由于起步比较晚,相对也是落后的,短期内要突破就比较难,跟上就差不多算很好了。
混动技术举个例子:丰田1997年已经量产了混动普锐斯了,国产在混动技术的研究上面晚了10几年。
比如说:2009年的长安杰勋混动版,算是国内第1款混动车了。
而且,混动始终是绕不开发动机这样的核心部件的。
我以前的视频《发动机原理这么简单,国产为什么还造不出顶级的》,里面也讲到过的。
由于技术研发能力、技术创新体系以及整体的工业基础薄弱,国内车企要造出和国际一线相媲美的发动机,还是非常地困难的。
纯电车大家基本公平竞争
但是,如果走纯电这条路的话,没有太多的专利限制,造车又相对比较简单,汽车工业想要“弯道超车”的话,可能性会更大一些。
开个玩笑讲讲,装个电池和电机,电动车基本上就在那边了,对不对?远比发动机、变速箱这些东西要简单得多。
而且起步来说的话,电池、电机大家都比较新,国内还有宁德时代了,对不对?国内企业在电动车相关的技术上面,确实也不算是落后于世界水平了。
《中国纪检监察报》2021年9月有个报道的。
新能源汽车所涉及的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等等核心部件都是属于新兴领域,动力电池产业链是具有国际优势的,驱动电机和国际先进水平基本相当。
换句话说:新的赛道大家公平竞争了,现在我们还有点小优势了,翻盘的希望自然会大一点。
好比:大家都是刚上小学了,基础也都是差不多的,学习成绩好坏全靠自己努力不努力了,和家里人关系就不是特别地大,家里有没有钱也不一定作用得上了。
能源安全有所保障
除此之外,走纯电路线也是出于对日后能源安全问题的考虑。
石油资源依赖进口
混动车和汽油车不管怎么说都得加油,中国的石油大部分还是在依赖进口的。
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了一个《2019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上面说。
2019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为72.5%,一半以上了,石油对外依存度70.8%,能源安全风险是比较高的。
简单说:万一遇上什么特殊问题,运不过来了、不愿意卖你了等等,就会出大问题。
煤炭多, 火力发电为主
但是,反过来看,我们国家虽然油不多,但是煤炭大国,电的保障是比油要高得多了。
国家统计局有个数据的:2020年的发电量一共是77790.6亿kW·h,其中68.52%是来自于火力发电,而且火力发电的主要能源就是煤炭。
并且,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等清洁电力的生产占比也是逐年在提高。所以说,走纯电路线也是有备无患。
能集中处理环境污染问题
混动车的污染比电动车要更少
最后,许多朋友觉得选择纯电车就一定是更环保,支持环保了。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混动车的污染搞了不好比电动车还小一点了。
现在我国主要是火力发电为主,所以说,用电实际上是把污染转嫁到了发电厂。
所以,大家不要觉得用电动车一定是环保,不一定。但一定的是什么?是国家的能源安全,我们想要用,不求人,这个很要紧。
我们以前视频里面也讲过,2018年,电动车每1km的用电,基本上会为发电厂带来0.007g的PM固体颗粒物,汽油车开1km,排放大概是0.005g。
所以说,相比汽油车,电动车的等效污染,现在来看有可能拉不开差距,要以后清洁的电力能源起来了之后,才有可能是有正相关的环保收益。
但发电带来的污染可以集中整治
所以,你看嘛,技术也在不断地进步,火力发电的污染量真的就是在逐年降低的,而且降低幅度比较大,不是说等到50年之后再怎么样。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了一个《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21》。
相比2018年,烟尘污染量减少46.7%,你看,都是对半砍这么来的,二氧化硫减少38.5%,氮氧化物减少28.4%。
而且,发电厂虽然污染相对大一些,但一般都是建在人少的地方,可不是在城里面,大家都在吸的,也便于集中治理。
反观混动车,除非车子就是拿来当纯电用,就插在那边充,油完全不加的。
否则的话,只要发动机参加了工作,还是会产生排放的,污染量也不太好控制,对吧?
汽车工业和能源安全战略层面的考量
所以,总得来讲,国家大力地推崇电动车,而不是混动车,并不是说纯电就一定比混动更合理、更高级。
更多的是什么?国家战略层面的考虑,汽车工业要超车,能源安全不求人。
而且这东西本身也是成熟、可靠、好用,而且我们还说不定能跑得比别人前面。
国产电动车真的能弯道超车吗
既然国内,把宝押在电动车上了,国产电动车到底要多久或者如何来实现“弯道超车”呢?
不少朋友买完电动车,就后悔得要死:当初怎么会买这个呢?
也有朋友买完电动车说:“哎哟,你现在让我再开汽油车,我真的就回不去了。”
怎么一左一右相差这么多的?到底是什么原因?是价格原因?还是技术原因?还是车况、路况问题?
关键词:电动车
想知道这些很简单,关注微信公众号「备胎说车」,回复关键词「电动车」就可以了。
我这个公众号每天会给你一段汽车实用小干货,文字、音频、视频都有,挑你自己喜欢的版本就可以了,「备胎说车」等你来玩哦。
参考文献
[1] 2019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
[2] 中国能源大数据报告(2021)—能源综合篇.能源微观察
[3] 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21.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4] 比亚迪迈入“百万辆俱乐部” 五菱宏光打造“网红爆款”国产品牌竞逐新能源赛道.中国纪检监察报
在竞争激烈的10万元级别插电式混合动力SUV市场中,吉利星舰7 EM-i的上市起售价格9.98万起,无疑对宋Pro DM-i构成了强有力的挑战。两款车型均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卓越的性能
如果你已经被iCAR V23的颜值所吸引,建议你点开视频了解一下它的动态表现。字少事大,iCAR V23,好开!
最近2024全球汽车芯片创新大会热闹非凡,咱们自主车企也在芯片领域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想必银河E5的车主就很有发言权~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银河E5搭载了国产首颗车规级7nm芯片——“
坦克500居然用上了解耦四驱。那么长城为什么要给坦克500安排一个看上去没有那么越野的四驱结构呢?哪些消费者会买解耦四驱的坦克500 Hi4-Z呢?解耦四驱的坦克500,开起来又有哪些不同呢?
最近几年,国产汽车品牌的发展越来越快,并且普罗大众对新能源车型的认可度也开始变得越来越高。其中最受欢迎的国产自主品牌非比亚迪莫属,比亚迪发布11月销量为506804辆,连续两个月突
等了一天,小米SUV终于来了!工信部在昨晚八点多的时候,公布了第六十九批《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而小米SUV赫然在列。咱们就说,工信部的小伙伴都要加班的吗(手动狗头)?几乎是同一时
经过东风Honda用户一年漫长的期待,东风Honda“本家DAY”终于在12月的第一个周末温暖回归,来自天南海北的数百名“本家人”汇聚武汉,开启了一段充满惊喜的归家旅程。此次活动主
吉利银河星舰7已经正式上市,其限时先享指导价9.98万起的消息迅速传播,引发热议,不少先前选择购买2025款亚迪宋Pro DM-i的朋友决定先试试这款新车,再从其中来选择。动力系统
iCAR V23通过独特的风格化设计元素和丰富的功能,提供了与传统SUV截然不同的情绪价值体验,它就是BORN TO PLAY。
选择一款合适的新能源车不再仅仅是考虑动力和续航,而是要综合考量空间、智能科技、以及日常使用的经济性,这不,比亚迪2025款宋Pro DM-i的强大对手吉利星舰7和上市了,且限时先享
今天,我要给大家带来一场关于吉利星舰7和比亚迪2025款宋Pro DM-i的“世纪大战”,这场PK可不仅仅是价格战,还有空间、智能化水平及动力上的比拼,接下来让小编带你了解这两款车
NIO Day即将开幕,但蔚来已经提前扔出了一个大招。旗舰车型ET9,成为了国内首款搭载线控转向技术的量产车,划重点,这是经过工信部认证的。解释一下,就是你以前是手拧方向盘,一根柱
理想如何解决纯电动车冬天座舱冷续航短充电慢的用车痛点?听完这节课,原来问题比我们想象中的复杂多了
在混动SUV市场,吉利星舰7EM-i与比亚迪宋PRO无疑是两大热门之选,各自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消费者的目光。星舰7上市起售价9.98万。为了帮助广大消费者更加明智地在这两款
新能源汽车市场日益壮大,限时先享指导价9.98万的吉利的星舰7和官方指导价为11.28万比亚迪的2025款宋Pro DM-i无疑是其中的热门车型。今天,我们就来一场深度对比,看看这
12月6日周五晚上,吉利银河星舰7正式上市,像一颗深水炸弹,激起了紧凑型SUV市场的千层浪花。限时先享指导价9.98万起的消息一出,瞬间点燃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也让竞争对手们纷纷侧
最近,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在悄然上演。吉利星舰7(限时先享指导价仅9.98万)上市后,和比亚迪宋Pro DM-i这款紧凑型SUV成为了插混竞争对手,吸引着无数消费者的目光。今天,我
在竞争激烈的10万元级别插电式混合动力SUV市场中,吉利银河星舰7 EM-i的上市无疑为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选择,同时9.98万的起售价也对比亚迪宋PRO形成了直接的挑战。面对这两款
限时先享指导价9.98万的吉利星舰7与官方指导价11.28万的比亚迪宋Pro DM-i,作为紧凑型SUV市场中的佼佼者,各自凭借其独特魅力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目光。今天,我们就来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