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首批新能源车车主正进入两难境地。
工信部等部委明确规定,自2016年起,乘用车生产企业必须为电池、电机等核心关键部件提供至少八年或12万公里的质保。如今是2024年,正好是8年时间来临。也就是说,首批新能源车动力电池“服役”期满,市场将迎来一场“换电池潮”。
而且,从今年开始,每年都将有一定数量的动力电池质保到期。上险数据显示,退役高峰下,近两年超过八年电池质保的新能源汽车将超过1950万辆。
问题的关键在于,更换老龄电池的费用甚至高于车辆本身的残值,天价账单成为不少车主的烦恼。
动辄几万、十几万的费用,让新能源车主们望而却步。但是也有好消息传来。
高盛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全球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平均价格已从2022年的153美元/kWh降至今年年底的111美元/kWh,预计到2026年将进一步下降至80美元/kWh。2030年或将降至64美元/kWh。
另外一家美国公司Recurrent预测,在材料成本降低、能量密度提高和电池回收产业发展等多个利好因素的影响下,电动汽车预计在2030年实现与燃油车接近或更低的动力维修/更换成本。
电池成本的下降,对于众多新能源车主和新能源汽车的流通无疑是利好消息。
电池成本大幅下降
动力电池成本下降正在成为一个趋势。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原材料价格的大幅跳水。碳酸锂是动力电池的主要原材料,其2022年一吨碳酸锂的价格一度超过60万元,达到了价格顶峰;
如今,一吨碳酸锂的价格已经跌落至7.69万元(2024年12月9日价格),价格足足下降了接近9成。另外,硫酸镍、圆柱形电池液等动力电池辅助材料的价格也持续下降;锂和钴等大宗原材料的成本也在下降,2020至2023年的价格达到高点,现在逐渐下降至合理水平,预计将实现总成本下降40%以上。
动力电池成本下降的另一个原因,是技术创新。近年来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至少提升30%以上,使得生产制造成本变得更低。有数据显示,2022年,1kWh的动力电池成本价格在1000元上下,现如今1kWh的动力电池价格为500元左右,预测到2025年价格可能会下降到300元左右。以一台车安装100kWh的动力电池组计算,光动力电池的成本就下降了5万元左右。
高盛认为,在不依靠补贴的情况下,电动车的购车成本有望在2年内实现与燃油车持平。
另外,产能过剩也是造成价格下跌的另一个原因。数据显示,2023年前8个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达419.7GWh,装车量为219.2GWh,前者差不多是后者的两倍。这就是明显的产能过剩。供需关系的失衡,导致动力电池价格呈现下降趋势,这也符合经济规律。
在这里,需要警惕的是这几年动力电池价格大起大落,周期性表现非常明显。比如猪肉市场。虽然动力电池原材料在产品标准化、开采难度上都是有规律可循,不至于会出现猪肉市场那样强烈的震荡,但是建立一套机制进行市场化干预还是有必要的。
如此对上下游供应链、对车企、对消费者都有好处。而不是像前几年,碳酸锂价格高点时,各路资本都去最上游买矿山,甚至还要被恶意卡脖子。
稳中求进,才是一个市场正常运行的状态。
市场空间正在变大
动力电池成本下降,不仅能让新能源车型的价格进一步降低,还使得电池养护以及更换成本大幅降低。
以现有车型数据为例,搭载100kWh电池的车型售价大多在20万元以上。按电池成本占车辆成本的40%计算,电池成本约为8万元。然而,随着电池价格的下降,这一成本将大幅减少。业内专家表示,如果电池组价格降至每千瓦时50美元(约合人民币362元),一个100千瓦时的电池组更换成本将在4500—5000美元之间(约合人民币3.26万—3.62万元),而75千瓦时电池组的成本约为3375美元(约合人民币2.44万元)。这一成本水平与燃油发动机的更换费用(2.9万—7.24万元)相差无几。
这就与燃油车发动机更换费用相当。据J.D. Power称,四缸发动机更换费用在4000美元之间,高性能发动机更换费用在10000美元以上。
但是目前,新能源车型的电池更换以及维修成本还是居高不下。
此前有媒体报道,一位8年的特斯拉Model S车主,在今年9月底因故障被告知要拆电池检查,光检查费用就要七八千元,电池老化维修需要16万元,更换则要花费22万元。
根据宝马、雪佛兰、大众和日产在内的多家车企近年来的电池更换成本报告显示,经销商更换电池的每kWh成本是上游统计成本的数倍,而对于已停产的车型,报告甚至提供了22kWh电池报价超过7万美元,数十倍于当前平均价格的极端案例。
随着电池成本进一步降低,新能源汽车的价格也会进一步降低,也将吸引更多消费者入手。当这个市场越变越大,流通越来越快,相关联的产业也将愈发成熟,比如二手动力电池回收和维护,再比如电池设计和生产标准化,还有可能会出现电池互换,如同当前的电瓶车一样方便。
必然会有更多的资源和资本进来,可以预料的是,新能源汽车的养护成本将逐渐与燃油车持平,还会越来越低。
百姓评车
综上,电池成本的大幅下降,将对电动汽车行业产生深远影响。不仅是在市场销量层面,还有新产业链的出现。这或许就是新生事物的威力吧,我们或许想象不出来未来的场景,但是我们正在经历。
正如10年前智能手机的出现,竟然使得手机支付大行其道,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频率已经超过了纸币。相信,当初没人能想象得到这个结果。
7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建设的通知》。通知中提出,力争2027年年底,全国范围内大功率充电设施超过10万台,并推动其与电网融合发展,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作为超快充领域引领者,浙江浩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极氪......
近日工信部核查了2016-2020年间车企的新能源补贴,有些车企因为车辆的要求并不能满足新能源补贴标准,所以对补贴金额做了核减。
比亚迪6月及上半年销量双夺冠
黄牛的“业务触角”正伸向新能源汽车赛道。近日,某二手交易平台涌现大量高价求购岚图FREE+订单的帖子,甚至有用户发帖“愿用某新势力YU7订单加价交换FREE+提车名额”。这场订单争夺战的源头,是7月12日岚图FREE+的正式上市——全系标配华为乾崑智驾ADS 4.0与鸿蒙座舱5.......
纯电小钢炮,外观足够战斗,年轻人会喜欢埃安UT Ultra吗?
沉没成本和战略转向,该如何权衡?
整体变化不大,还是那些车。
从CBD到无人区, 纵横G700带来了全地形豪华电混越野SUV应有的素质。
比亚迪与足球少年赴梦世界舞台
最近,2025长春车展上的一汽奔腾成了行业焦点。不是因为什么高调发布,而是他们旗下的“悦意双子星”——悦意03和悦意07,上市仅三个月就累计交付突破1.6万辆,这波成绩确实有点惊艳。
吉利控股集团上半年总销量193万辆 同比增长30% 新能源销量超百万
全球化的经验
15万左右的价格下,把“高配”变“标配”,哈弗猛龙燃油版值得选?
2025年6月,中国汽车市场格局持续刷新。无论在集团销量TOP10还是品牌销量TOP10中,自主品牌表现都很优秀,占据半边江山之多。比亚迪表现亮眼,不仅以38.3万辆的集团销量蝉联榜首,其单一品牌销量更以34.3万辆的绝对优势领跑全市场,领先优势显著。
“我介意别人的老婆也长得像刘亦菲。”
我又相信爱情了!看着他们,你也一定相信。这对00后情侣用500天时间,在杭州与上海之间跑出22万公里爱情轨迹,相当于绕地球5.5圈的距离,每天400公里的往返,到底怎么坚持下来的?答案藏在阿维塔12的智驾系统里——18.6万公里的辅助驾驶里程,占总里程的85%,这组数据揭开了长途......
在近期的一次记者采访中,大众集团全球CEO奥博穆谈起比亚迪,说“有比亚迪这样的竞争对手,对我们有正向作用!”。
7月12日,长安福特东南区在杭州千岛湖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试驾活动,专注于福特蒙迪欧“大马力E混动”车型的全场景性能体验。此次试驾覆盖了城市街道和场地试驾,全方位展示了这款E生代混动座驾的卓越实力。
开的越多,越是觉得不对,和特斯拉Model 3差价高达15万,却有不输特斯拉的体验。 高阶智驾、座椅按摩、大空间、高颜值......这真的是2万美元能买到的车?
比亚迪助力中国足球小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