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23年理想汽车净利润转正实现盈利之后,又一家新势力实现净利润转正。
1月13日,零跑汽车发布盈利预告,宣布2024年第四季度实现净利润转正,提前一年达成单季度盈利目标,零跑也是继特斯拉、比亚迪、理想之后,全球第四家实现盈利的新能源车企。
这样的成绩,让零跑延续2024年的汽车圈黑马之姿——踩在风口中,闷声发大财。
说零跑是黑马,因为创始人朱江明不是雷军,毕竟雷军的品牌流量基础不可忽视;零跑也不是赛力斯问界,毕竟它合作的企业是中国最强民企华为。
但就是这样一个曾经的“小透明”,近一年来销量迅速超越蔚来和小鹏,比肩理想和鸿蒙智行,生生在比亚迪、吉利等传统品牌的统治区里咬下一块肥肉。
尤其是对比同样是新势力,曾经声量更大的哪吒、极越来看。
零跑的故事,不仅关乎一家公司如何盈利,更关乎它如何用成本和效率定义自己的竞争力,能把这些目标做到极致的中国车企,目前看只有比亚迪,以及说自己成本控制能力不比比亚迪差的零跑。
当下对于新势力而言,钱和时间确实是最宝贵的,但“发展要给生存让位”仅为权宜之计,绝非长久之策,财务策略并不是活下去的万能药,建立竞争对手无法进入的护栏,对于零跑来说更加重要,而这个答案似乎还是模糊的。
毕竟“小理想”“小比亚迪”只是尚未拥挤的一条赛道,“品价比”的标签,谁都想要。
逆天改命 一路狂飙
2024年12月,零跑杭州总部外,一张罕见的九周年大合照诞生了:5000名工程师,身着深蓝色工装,排列成整齐的方阵,目光坚定。
对于他们来说,这不仅是一张普通的司庆照片,更是一次对逆天改命般的见证。
零跑诞生之初并不被看好,相较其他一众新势力,零跑并没有互联网基因,也缺乏自身独特亮点,这或许也是当年周鸿祎没有选择零跑的原因之一。
这也是搞技术出身的朱江明的风格,在创立零跑时已经年近50,相较其他新势力掌门人,通常更讲究有数据说话。
2024年多维度的数据,确实让零跑在小米、华为的光环下也风光了一把。
去年11月,零跑就提前完成了2024年25万辆的目标,全年29.37万辆,比2023年增长1.03倍。当时的11月,国内月销突破4万辆的新势力车企只有2家,除了零跑,就是独占新势力销量鳌头已久的理想汽车。
2024年零跑汽车整体销量表现也相当亮眼,连续七个月创月交付历史新高,尤其在第四季度,连续两个月交付超4万台、连续三个月同比增长超100%。
销量数据只是一方面,最主要的毛利率的显著提升。
毛利率作为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关键指标,是投资者、管理者和分析师评估公司经营状况、制定战略决策的重要依据。零跑汽车预期2024年营业收入不低于305亿元,同比增长不低于80%;预期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毛利率不低于8%,相比于2023年全年毛利率有大幅增长。
理想的毛利率常年在20%上下,对比来看,零跑的毛利率算不上高。但其实这是零跑在毛利换市场战略下的有意为之。在零跑的汽车哲学中,销量规模比毛利更重要,零跑在定价时,采取了高端低端车型相同毛利的策略,让高配车型也拥有同价位、同级别里更好的定价区间。
为了把控成本,零跑选择了“全域自研”。目前,零跑的自研率超过60%,为了进一步降低运输成本和生产成本,零跑还选择与佛吉亚等供应商合作建厂。
正是这样的造车方法论,也让零跑得到跨国巨头汽车Stellantis集团的青睐。后者就是希望通过零跑汽车极具成本优势的电动车生态系统,帮助其实现“Dare Forward 2030”战略规划中的电气化目标。
得益于与Stellantis集团的合作,零跑去年加快了在欧洲市场的布局。去年9月,C10和T03正式进入欧洲市场,截止去年12月底,零跑已经在欧洲市场建立了335家门店,今年海外市场在零跑的销量占比应该会有所提高。
海内外双重光晕的加持,让零跑成功跻身新势力第一梯队,以至于行业用“理问零”来代替之前常说的“蔚小理”。
头部学得好 销量没烦恼
“和几十万开个理想比,花个十几万开个零跑,还剩下十几万,有空去北上广深玩一下,它不香吗?”
这样网友的评价,其实最能说明零跑的优势。
在零跑汽车逆袭的过程中,其还获得了不少行业内的“外号”,有人称其为“小理想”,还有人称其为“小比亚迪”。
理想最突出的优点是产品定位,比亚迪则是性价比。零跑汽车的,就是集两家之长。
抄理想的作业,零跑几乎已经明牌,还记得零跑C10 当时的定位文案更绝,就叫“年轻人更理想的家”。零跑几乎在不遮不掩地告诉用户,如果想买类似于理想L系列那样的家用 SUV,但预算又是10多万,那么就可以来试试零跑C10和C16。
汽车圈抄作业的事儿多了,主要是能学到精髓。
零跑能做到身段够低,从产品的操控舒适性、车机显示方式等方面全方位学习。比如零跑C10的外观、内饰,冰箱彩电大沙发;零跑C16的大空间、第三排;巴黎车展首发的零跑B10,分体式大灯设计,圆弧形的贯穿式日行灯带,再加上三道错落式的横条光源,一眼看过去还以为是理想L6。
零跑用了一个服装品牌来说明自己的定位,就是优衣库——比一般的产品可能会贵一点,但面料、质感、设计也会更好一点。
而能做到好而不贵,就要说说“小比亚迪”的实力。
朱江明曾袒露,2022年零跑一共做了11万多台的电池包,通过自研,能比外购节省10%左右的差价,50亿的电池就能节省5个亿。零跑的自研不仅可以让产品具备更快的技术升级能力,还可以在供应商那里掌握更强的议价权。
正是有了这种能力,零跑才可以在10万到20万的价格区间杀出一条自己的路。
竞争壁垒有多牢?
在公司成立九周年之际,零跑汽车创始人朱江明发布了。他提到了2025年零跑的四项工作重点,其中第四项是“加速国际化”。
而就在零跑九周年庆前一个月,Stellantis集团迎来了一项重要人事变动。原CEO唐唯实辞职,比原定的2026年初合同期满,提前一年多“下课”。
唐唯实的突然“提前下课”,为零跑汽车在国际化进程中留下极大不确定性——就如同其在2025年还能否继续领跑一样。
即使销量、营收方面大放异彩,仔细来看,从成立到现在,零跑其实没有明确的战略路线,产品风格、市场定位可以说一变再变,更多的是借鉴其他成功品牌。
很难说独属于零跑汽车的标签是什么,是性价比吗?目前可能是,可长远来看,并不具备太大的参考意义。但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大环境下,各主机厂都在、务实高效地推进业务发展,即使是蔚来也在近一年内发的几封内部信中频繁提起效率和执行。
是产品吗?零跑所处的10万-20万赛道,竞争最为激烈。2025年,零跑汽车还是要继续在这条赛道中深耕,零跑B10,预计价格将定在10万-15万元。实话说,B10可能会刷新人们对于10万级别的车到底能有多卷的概念,毕竟这个价格居然给到了全套高阶智驾硬件,给到了别人要在20万级才会有的高端芯片。但B系列的对手无比强大,它们是比亚迪和吉利,对零跑而言,还是小鹏MONA和蔚来乐道。
是技术吗?领跑的四叶草架构带来了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体验更优,但总的来看,零跑更擅长硬件方面的创新,自动驾驶能力还存在较大差距。
最主要的,还是看车型是否还会有极具“品价比”的诱惑力。零跑可以复制其他车企,其他车企也可以复制零跑,抄作业抄得好卖又赚钱,谁能不眼馋?据目前的信息看,2025年将会有一大波对标零跑B系列和C系列的“新品”疯狂跟进,比亚迪、深蓝、埃安到小鹏,都会有类似的车型推出。
中国车市,不会留给弱者片刻喘息的机会,活下来,都只是新一轮淘汰的起点罢了。
或许也正因如此,朱江明也明确表示,零跑的目标远未实现。在他看来,未来三年将是竞争最激烈的三年,是“决赛”。
“传统车企和新势力要合在一块看,现在的十五六家车企,可能要淘汰一半。到时还没有百万量级,可能公司就慢慢没有了。”
吉利销量超过比亚迪,中国车市要变天了吗?
中国新能源品牌闪耀LEAP展极石汽车正式亮相沙特 首日订单超200张
深蓝汽车全场景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发布暨春季新品发布会在重庆开启
随着小米汽车的火爆,这款车的黑料也变得越来越多。
【韩系动向1493】现代Casper 电动跨界版上市,售价约合16万元!
头部品牌负债达数万亿,车企“高负债”被误读
2月10日消息,一如去年开年,今年开年后的车市依旧是火药味十足,价格战再起波澜,比如北京现代就推出了一口价的方式,进行降价。
共启全民智驾元年,打造中国智驾新名片!
在AI等技术的发展和赋能下,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2025年2月9日,长安汽车在重庆正式发布智能化战略“北斗天枢2.0”计划,携手奇瑞、吉利、长城、比亚迪、广汽、东风、蔚来、北汽、小鹏、上汽、腾讯、英飞凌等等“中国智驾合伙人”,共启全民智驾元年,打造中国智驾新名......
2025年车圈迎来第一件大事!即长安与东风或整合重组,长安汽车与东风汽车同时发出公告,间接控股股东正在筹划重组,重组可能导致两家公司控股股东会变,但实际控制人不变,前者背后是中国兵器集团,后者则是东风汽车集团,都是和国资央企谋划大事,也很有可能见证历史!若是重组后将会带来怎样影响......
2025年2月9日,长安汽车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发布“北斗天枢2.0”计划
销量下滑,品牌换帅,长城欧拉接下来会怎样?
长安汽车发布“北斗天枢2.0”计划 共启全民智驾新纪元
近日,长城汽车一则人事变动看似意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哈弗品牌总经理赵永坡宣布兼任欧拉品牌总经理,全面负责两大品牌的管理工作。为何哈弗品牌经理要兼任欧拉欧拉产品线,这是一场整合,还是临危救火?
根据乘联会的销售数据,2025年1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量达78.6万辆,同比增长17%,继续保持了相对强劲的增长态势。不过1月本就是车市的传统淡季
2024国内车企出口量:长安进前三,比亚迪增速猛,特斯拉排第八
因安全隐患 梅赛德斯-奔驰、北京奔驰召回部分进口S、国产E级共28043辆
三种智驾方案,两种电机,不用华为ADS 3.0,深蓝S09会卖到35万?
网传东风和长安合并?是强强联合,还是抱团取暖?
随着春节余温渐散,新一年的奋斗征程已悄然开启,作为连接千城百业的快递行业更是全面开工,全国快递业务维持高位运行,日均业务量超5.5亿件,展现出了超高的市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