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人形机器人概念股强势上涨,多家公司获得机构新一轮调研

人形机器人概念股强势上涨,多家公司获得机构新一轮调研

证券市场周刊 0浏览 2025-01-16 IP属地: 未知

文丨承承

编辑丨李壮

人形机器人迎来2025年开门红,多家公司短期涨幅在30%以上。在反弹行情中,多家公司获得机构新一轮调研。

2025年以来,有关人形机器人的消息不断,无论是马斯克公布未来三年人形机器人预期量产目标,还是英伟达宣布推出“世界基础模型”NVIDIA Cosmos,推动人形机器人落地进程,以及近期国际科技巨头公司发布人形机器人最新进展情况,均体现出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加速态势。

二级市场上,人形机器人概念股也因消息面的刺激表现活跃,2025年1月7日至1月14日,人形机器人指数已经连续6个交易日上涨,涨幅在18.44%,个股代表骏创科技、震裕科技、五洲新春、三丰智能、肇民科技、双林股份等阶段涨幅均在35%以上。

人形机器人概念股启动上涨浪潮

2025年1月7日,2025年CES(国际消费电子展)于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本届展会参展单位数量超过4500家,涉及166个不同国家/地区,其中,超过1300家中国公司将在此次CES大会进行产品展示,中国参展商数量创历史新高。

在会上,除了AI继续是重头戏外,活动现场国内外众多机器人厂商携自家产品亮相。比如宇树科技展台的样机在展会第一天全部售罄,银河通用、速腾聚创等国内机器人厂商在CES现场也收到诸多海外客户询问。

或因CES展会的影响下,1月7日,A股市场人形机器人概念股强势反弹,在当日上证综指仅上涨0.71%的情况下,人形机器人指数上涨了3.09%。此后几个交易日,在大盘震荡调整中,人形机器人继续反弹上攻。截至1月14日,在上证指数区间上涨1.06%的情况下,人形机器人指数区间上涨幅度达到了18.44%。

在人形机器人指数强势表现的同时,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中的机器人、丝杠、减速器、电机、传感器、执行器、伺服系统、PEEK、机器视觉等概念股也均有明显表现,譬如实现人形机器人精确运动控制的关键因素之一的丝杠,其概念指数在1月7日至1月14日期间,上涨了20.31%,而对于人形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同样至关重要的减速器,其概念指数在同期内也上涨了18.84%。此外,伺服系统上涨了13.04%、机器人上涨了10.83%、传感器上涨了9.22%……PEEK上涨了10.69%。

当然,相较概念指数的表现,概念板块中的代表性公司表现明显更为出色。统计数据显示,1月7日-14日期间,丝杠概念板块中的五洲新春、双林股份、北特科技的区间涨幅均在30%以上;减速器概念板块中的绿的谐波、福达股份、汉宇集团等涨幅也在38%以上;机器人概念股中的骏创科技、震裕科技、安培龙、弘讯科技等涨幅在50%以上;伺服系统概念股步科股份、禾川科技、昊志机电、伟创电气等涨幅也在20%以上;机器视觉概念股慈星股份、茂莱光学、赛为智能等涨幅也在25%以上……整体上,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中相关环节均涌现不少短期涨幅极为出色的公司。

国际科技巨头近期动作不断

值得指出的是,虽然A股市场上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相关概念股表现的强势,与2025年CES大会召开有一定关联,但在此次会议外,国际科技巨头公司近期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动作也一直不断。

譬如苹果近日开发了一套机器人感知系统ARMOR,并将其部署在傅利叶GR-1机器人上进行实验。实验结果显示,与使用四个头戴式和外部安装的深度相机(外心感知)相比,ARMOR系统使碰撞降低了63.7%;与英伟达基于采样的运动规划专家系统cuRobo相比,ARMOR-Policy计算效率提升26倍,确保机器人能够迅速行动。

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以将高级人工智能能力与物理约束无缝融合从而真正实现AGI为目标,启动了人形机器人相关硬件人才招聘。据OpenAI招聘信息显示,OpenAI的机器人团队将专注于研发“通用”、“自适应”、“多功能”机器人,使其能够在动态的真实世界中像人类一样运行。OpenAI计划为其机器人创建新的传感器和计算元件,并由公司内部开发的AI模型提供支持。

三星斥资2670亿韩元成韩国机器人公司RainbowRobotics最大股东,并成立未来机器人办公室。三星此次增持与未来机器人办公室的成立,不仅体现其对机器人产业的战略重视,更标志着其从资本投入到技术创新、从研发组织到全球市场拓展的全面布局,或将重塑机器人行业格局。

此外,特斯拉的Optimus人形机器人量产进度也很顺利。马斯克1月9日在CES2025展会上接受视频连线采访并表示,2025年特斯拉计划生产几千台人形机器人。如果进展顺利,2026年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产量将增加10 倍。

芯片巨头英伟达虽然明确自己不会亲自下场做人形机器人,但其早在2024年2月就和微软、OpenAI等科技巨头一起参投了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Figure AI的B轮融资。在近日召开的2025年CES大会上,英伟达不仅发布了一系列通用机器人基础模型、数据管线和仿真框架,包括Isaac GROOT Blueprint和Cosmos,且还披露了英伟达生态系统中人形机器人的合作方,从2024年的9家提升到了14家,其中,中国人形机器人厂商有6家,包括智元、宇树、傅利叶、小鹏、 银河通用、星动纪元。

“2025年人形机器人产业将迈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有望迎来商业化量产元年。”万联证券表示,目前,国际人形机器人巨头量产渐进,国内重量级玩家不断增多,群雄逐鹿之势已现。随着特斯拉、OpenAI、华为等科技巨头在人形机器人行业的持续投入及AI大模型的更新迭代,人形机器人量产并实现大规模应用迎来曙光,商业化落地可期。

机构积极调研人形机器人概念股

平安证券认为,在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中,从长期来看,最具价值的部分在于软件部分,即能够自研或掌握运动控制、人工智能算法等核心技术者,将掌控人形机器人的中枢与大脑,某种程度上将有望在技术层面主导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节奏。从当下看,价值占比高、增量空间大的主要是传感器、减速器、电机、丝杠等核心零部件。

事实上,就近期市场表现来看,除了涉及AI概念的公司有反复表现外,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中的传感器、减速器、电机、丝杠等核心零部件也确实表现强势,代表性公司五洲新春、三丰智能、肇民科技、双林股份、北特科技、安培龙等概念股1月7日至14日期间的涨幅均在30%以上。此外,若从2024年9月24日市场反弹以来观察,还可看到埃夫特、骏创科技、南京化纤、三丰智能等公司阶段涨幅均达到200%以上,远超过同期上证指数17.9%的涨幅。

在良好的市场表现之下,机构提高了对涨幅居前的人形机器人概念股的关注度。统计数据显示,自2024年四季度以来,70家人形机器人概念股中有39家公司获得机构调研(见表1),其中有18家公司被机构调研次数在3次以上。而值得一提的是,在2025年以来不足半个月时间内,凯尔达、震裕科技、奥迪威等7家公司还迎来新一轮机构调研(见表2)。

比如,近6个交易日上涨了38.85%的减速器概念股埃夫特,自2024年四季度以来被调研次数达到14次,共迎来198家机构来访。在最近一次调研中,公司针对机构感兴趣的人形机器人话题表示,“人形机器人样机目前仍在研发中,预计2025年上半年会发布相关样机。公司的灵巧手项目在进行相关部件测试中。”

北特科技是丝杠板块的代表性公司,近6个交易日反弹了31.6%。其丝杠产品包括行星滚柱丝杠和梯形丝杠。2024年四季度以来,北特科技共获得131家机构26次调研。在谈到人形机器人问题时,公司表示,人形机器人具备人工智能+高端制造双属性,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公司所积淀的生产工艺与人形机器人用丝杠产品的生产工艺有较高的同源性。”

安培龙是传感器板块的代表性公司,2024年四季度以来被129家机构调研了20次。2025年1月7日-14日期间,公司股价上涨了54.6%。公司在回复机构调研提出的问题时表示,机器人是力矩传感器的较大应用领域,尤其是工业机器人和协作机器人市场增长迅速,为力矩传感器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公司预计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

在上述公司之外,凯尔达是机构于2025年1月新调研的7家公司之一,其在工业机器人及工业焊接领域科技创新能力突出。1月7日-14日期间,公司股价上涨了39.54%。在1月13日回复机构提出的“凯尔达和镜识的合作有哪些优势互补的地方”问题时,公司表示,“公司拥有自主研发的工业机器人运动控制、驱动等核心技术,相关技术与人形机器人产业涉及的部分关键配套技术有较强的关联性;公司可以为镜识科技机器人关节等核心零部件及整机组装等产业化配套。双方合作具有产业协同性,可实现优势互补。”

表1  2024年四季度以来机构调研居前的人形机器人概念股

人形机器人概念股强势上涨,多家公司获得机构新一轮调研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

表2  2025年以来获得机构调研的人形机器人概念股

人形机器人概念股强势上涨,多家公司获得机构新一轮调研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

(文中提及个股仅作举例分析,不作投资建议。)

文章标签: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证券市场周刊 9粉丝    96作品 关注 职业投资人之选
推荐作者
弯道看车 关注
资深车评人,前《深圳特区报》汽车部主任
型车志 关注
通过独特的视角,创造有型、有趣的汽车评测视频和故事。
车大拿TV 关注
看车,选车,买车,玩车
凤眼观车 关注
来一起快乐的撩车吧!
阿飞频率 关注
喜欢车爱聊车,喜欢把自己的爱好跟大家分享。
明白说车 关注
明明白白了解车,轻轻松松驾驭车!明白说车,坚持原创!
悦行江西 关注
和你分享有趣、新鲜和汽车有关或无关的事!
靓车大咖会 关注
了解最新汽车资讯,汽车养护知识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