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家企业凭借技术突破或产品创新而站上行业巅峰,取得让世人惊艳的成绩时,镁光灯下除了公众的欢呼与行业的认可,也有暗处射来的暗箭。近年来,针对国产龙头车企比亚迪的舆论攻击愈演愈烈。无论是从产品端的捕风捉影,到对企业研发能力和专利合法性的全盘否定,不一而足。攻击手段愈发系统化、专业化。这背后,一条由境外势力与无良媒体共同编织的“黑公关产业链”逐渐浮出水面。
而这一切,愈发值得我们高度警惕。
暗处的眼睛
如上文所言,黑公关主要由境外组织势力及无良媒体共同组成。其中来自境外的舆论攻击,在当下已然是一大困扰。
据中国新闻网在2025年2月11日发表的消息指出,包括APT-C-00(海莲花)及APT-C-01(毒云藤)在内的组织,开始将对华攻击的主要目标放在对我国龙头车企、主要的汽车端研发制造企业等作为主要目标,进行系统性、长时间的高强度舆论攻击。上述攻击逻辑直指企业根基,意在扼杀中国汽车产业的全球竞争力。
而除了来自境外的有组织攻击外,部分“自己人”的行径,同样让人不齿。
国内汽车媒体非常“卷”,所有从业者都希望做出更好的流量,实现更好的流量,绝大多媒体选择的皆为正途--即通过用心做好内容实现更强的公众信任度。
但部分自媒体们,则被金钱诱惑,走入了邪路。他们以流量为唯一信条,将比亚迪等头部车企视为“流量富矿”。单纯的新闻报道早已无法满足他们的贪婪,为博取流量,他们选择了“制造新闻”。或胡编乱造,或移花接木,甚至将正常的技术迭代污名化为“偷工减料”。通过伪造各种比亚迪的“丑闻”或“质量问题”等方式,瞬间收获大量关注。
殊不知,这类无良媒体在收获了关注与不明真相的群众的欢呼赞叹之余,其恶劣行径已将道德、底线、媒体公义等诸抛于脑后,流量于他们,彻底成为了谋财的工具。对于如此“媒体人”,实则已和蛀虫无异。
比亚迪的反击
面对境外势力及境内无良媒体的“两面夹击”,比亚迪并未委曲求全,而采取了“双线作战”的方式,向上述黑公关黑媒体,展开了猛烈的正面反击。
自2021年起,比亚迪公开宣布,向全网公开征集有关黑公关的线索,并给予线索人5-100万元的悬赏金,此后,比亚迪把上述悬赏金提高到了5-500万元并宣布长期有效。
2025年2月19日,比亚迪向8名举报人发放1万至10万元奖励,并向一名关键证据提供者豪掷100万元。这一举措不仅震慑黑公关,更将公众转化为“反黑同盟”。毕竟单靠企业的力量,可能很难把这类黑恶势力一网打尽,但在群众的帮助下,黑公关和无良媒体们,将必然受到更大的震慑。
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在一次公开活动中回应:“比亚迪接受媒体的批评和监督,但对黑公关和黑媒体,一追到底,绝不姑息!”
李云飞表示,“有时候,有媒体或者自媒体基于事实报导,批评我们,都没问题。还有些媒体不了解情况,出现一些误解性的报道,我们也都能接受。但如果有些媒体或自媒体恶意的揣着明白装糊涂,为了黑而黑,通过一些不实的和误导性的报道和信息,长期针对比亚迪,诋毁比亚迪。比如说一个礼拜有七天,至少五个工作日都在黑比亚迪,这个是不能接受也不能容忍的。”
我们不难看到,比亚迪对于打击黑公关是有决心也有实际行动的。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比亚迪打击黑公关,抵制舆论侵权行为的决心是坚决的。只要黑公关、无良媒体及别有用心者一天不停息,比亚迪对这类群体的打击力度,只会越来越大。
正本清源,应有之义!
长久以来,业内对黑公关,无良车黑可谓深受其害,这些别有用心的群体事实上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对国产车的信心及认可,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国产车的群众基础。汽车工业如今已然成为国家支柱产业之一,对于这样的攻击行为及相关爪牙的行为,若再不整治,再不加以控制,将造成的后果可能远超我们最坏的设想。
如今,中国品牌正处于“换道超车”的关键时期,在如此重要的时间节点上,绝不容黑公关黑势力的侵蚀与干扰。比亚迪如今的重拳出击,不仅是为自身正名,更是正本清源,为行业扫清障碍。
我们认为,当法律利剑高悬、公众觉醒参与、媒体重拾底线,中国汽车产业的未来,方能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中。愿清朗之风,吹遍神州大地!
吉利“收购”极氪,“风筝收线”打造更抗风险的未来
奇瑞威麟产品战略解码:全球化视角下的新能源皮卡破局之道
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浪潮中,中国车市犹如一片充满活力与挑战的竞技场。各家车企在这片战场上激烈厮杀,不仅比拼产品竞争力、市场份额,更在财务健康状况上展开一场无声的较量。那么,将中国车企与国际车企的财务表现放在一起审视,究竟谁能在这场“财务马拉松”中跑得更稳、更持久呢? &......
丰田与中国五矿、明和产业成立合资公司
看起来很有科技感,用起来一点不方便。
在全球汽车产业格局重塑的关键时期,财务健康状况成为了衡量车企竞争力的重要标尺。国际车企与中国车企在财务赛道上展开了激烈角逐,而深入剖析它们的财务数据,能让我们洞察到中国车企在全球车市中脱颖而出的独特优势。 资产负债率:中国车企的稳健底色 汽车行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行业,......
合资公司成立仪式在长沙举行,丰田中国董事长上田达郎、长沙矿冶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卓晓军、五矿新能源总经理兼党委副书记张臻、明和产业社长吉田毅等各方代表共同出席并致辞。这一合作标志着中日企业在新能源产业链闭环建设上迈出实质性步伐。
高负债≠高风险,比亚迪负债,其实是高速发展的佐证
赵心童夺冠,成为海狮07 EV车主,比亚迪为何备受名人青睐?
最近国内外车企2024年的财报数据相继出炉了,咋一看,好多车企的负债数字看着都吓人。那么为啥车企都爱“背债”呢?因为车企的规模越大、营收越高,就越需要“借钱搞事”,自然其总负债也就高了。都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别一听负债高就觉得这家车企要玩不转了,重点要看这些车企借的什么钱,......
星愿销量增长解码:何以成为A0级市场“黑马”?
近期,国内外上市车企迎来财报季,2024年报和2025一季报相继出炉。在经济上行压力之下,资产负债率这一关键指标,成为衡量车企财务健康的焦点。汽车产业重资产、长周期的特性,决定了前期需投入巨额资金,回报却相对缓慢,也使得高负债率成为行业普遍现象。
对话 | 石柏涛再回中国:奥迪布局产品大年携两家合资伙伴共同应对在华挑战
吉利银河星耀8上市:以“高价值”重塑中高端混动市场格局
不讲伪情怀,只造真武器!全尺寸火星9越野刀锋版实力破局
终于被莲花找到小米的把柄了!
当前汽车产业正处于电动化投入高峰期,高负债≠高风险。真正考验企业的,是能否将债务转化为技术壁垒和市场份额。当国际车企深陷借钱扩张循环时,中国车企正探索出一条规模与质量平衡的发展路径,这或将成为下半场竞争的关键筹码。
2024年全球车企财报陆续出炉,资产负债率成为焦点。数据显示,国际巨头如丰田、大众总负债均超万亿元,甚至超过同期营收,而国内车企如比亚迪、吉利等负债率显著下降。
近期,全球车企财报季落幕,高负债成为行业共性,但中外车企呈现不同态势。我们都知道总负债与企业规模和营收相关,从 2024 年财报看,国际汽车巨头和国内头部车企资产负债率大多超 60% 。不过,国内头部车企负债率下降明显,比亚迪近半年降幅近 7 个百分点,有望降至 “6” 字头。
工信部将整顿“隐藏式车门把手”,与安全相比风阻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