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新能源车企翘首期盼大圆柱电池技术破局时,中国电池企业正上演弯道超车的精彩戏码。太蓝新能源重磅推出新一代大圆柱技术——「冷芯电池」。在特斯拉4680电池尚未攻克的快充性能、热管理瓶颈及量产难题上实现系统性突破,这场技术革命或将彻底改写全球大圆柱电池的竞争格局。
技术困局:4680 电池的 “快充之殇”
自 2020 年 9 月特斯拉发布 4680 大圆柱电池,这款采用全极耳与干法电极技术的产品曾被视作动力电池的未来。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能效率向燃油车加油速度看齐的市场需求日益迫切,在大力发展快充技术过程中,4C、10C、甚至是12C的方形铝壳或软包电池产品接连推向市场,相比之下,以4680为代表的圆柱电池的快充短板逐渐显露。
大圆柱电池尺寸演进
相比具备天然散热优势的方形铝壳或软包电池,4680 受制于圆柱结构的物理特性——其在快充能力方面的短板是由电芯结构决定的。
圆柱电池的发展历程,为了追求能量密度提升,电池直径从18mm跃升到46mm,直径增加到2.5倍,体积增大加到8倍。圆柱电池生产采用卷绕工艺,直径增大,卷芯会更长,散热能力断崖式下降。因为直径增大导致电芯中心到壳体外部的距离变长,电芯内部的热量更难及时散出,进一步加剧电流和温度分布的不均匀性,容易造成电池容量损失和功率输出的不稳定性。
由于传统圆柱型电芯结构带来的散热问题由来已久,在进行快充时产生的高热量无法及时有效消散,引发热失控风险,迫使一般的4680电池只能通过限制充电速度来进行控制。
另一方面,圆柱体的天然结构导致在PACK电池包内,电芯单体间空隙较大,圆柱的侧面与冷却板的接触面积有限。为提升整体的能量密度,PACK内的电芯一般采用高密度排布,进一步加剧了散热难度。
热管理是解锁快充的关键钥匙,随着方壳电芯快充上限不断突破,圆柱电池却迟迟无法跟进,加上生产良率和产能爬坡不及预期,市场上“抛弃大圆柱”的舆论正在发酵。
中国方案:冷芯电池的三重创新革命
太蓝新能源全球首发的「冷芯电池」,以 “结构 + 材料 + 工艺” 三位一体的协同创新体系,为大圆柱电池技术带来颠覆性突破。
结构革新:全新导热路径突破散热瓶颈
太蓝原生开发 “轴心直通” 的全新结构形式,彻底改善大圆柱电芯热管理问题,为快充能力的升级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通过半通孔与全通孔两种设计,在常规底部液冷基础上,开辟直达电芯中心的散热通道。半通孔单侧出极柱设计使换热面积扩大 17%-20%,全通孔双侧出极柱方案构建起散热 “高速公路”,解决电芯中部热量累积问题。「冷芯电池」轴向+底部的双区域穿透散热,给电芯内部安置“智能空调系统”,从根源上解决了大圆柱电池的散热难题。
材料升级:电芯升级加持超快充性能
「冷芯」电池从材料设计入手,正极材料通过包覆改性调控,实现离子传输速度提升,建立立体导电网络,降低阻抗;负极材料创新采用各向同性石墨搭配多层涂布技术,把锂离子的移动路径从“山路十八弯”变成“直行快车道”。这些协同创新使得电池在保持安全性的同时,充放电速度也进一步提升。
工艺突破:高效集成开启量产新纪元
「冷芯」新一代大圆柱电池技术,同样离不开生产制造工艺的突破。为电池核心部件——极耳-集流盘-壳体设计环形焊接工艺,降低电池内阻。面对电芯卷绕时极片松动的行业难题,新引入“卷轴加固工艺”,让电池极片内部始终紧致,告别性能衰减隐患。
「冷芯」电池工艺不仅适配多元材料体系,更通过模块化设计大幅提升产线通用性,不同型号电池可共享核心工艺,在降低制造成本的同时,显著缩短量产周期,为大规模商业化应用铺平道路。
性能飞跃:6C 超快充重塑大圆柱行业标准
搭载「冷芯」电池技术的4695与50190系列产品,在充电速度和环境适应性上实现了突破性进展,支持 6C 超快充,9 分钟即可将电量从 10% 充至 80%。以及全气候条件的稳定输出,电池在- 30℃至 55℃极端环境下仍保持稳定性能。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将大圆柱电池的快充与宽温域性能推升到新基准。
“结构 + 材料 + 工艺”三重突破,「冷芯」大圆柱电池技术已完成30余项核心专利布局,作为太蓝原生开发的“通孔”与“半通孔”结构设计,解决传统圆柱电池快充性能与散热效率的冲突,推动中国企业在大圆柱电池领域实现从技术跟随者到规则定义者的跨越。
从1996年日本首辆圆柱锂电池电动车问世,圆柱电池作为被美日韩统治的技术赛道,即便其本质只是尺寸的改良游戏,但技术创新的每一次更迭都与中国无关。如今,太蓝新能源冷芯技术作为一项重要突破,中国大圆柱电池完成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定义的蜕变。随着新能源汽车迈入 800V 高压平台时代,太蓝以 “电芯产品 + 通孔设计 + 极致热管理” 的技术矩阵,正将动力电池安全标准推向新高度,为全球车企提供兼顾性能与安全的终极解决方案,书写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跨越的新篇章。
全球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在香港二次上市。
在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浪潮下,江苏企业如何抢占“智改数转”先机?2025年5月27日,由江苏用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主办的“AI加速企业数智化——2025企业AI应用落地暨用友江苏30年数智创新峰会”将在南京凯宾斯基酒店盛大举行。这场汇聚政策解读、技术前沿、实践案例的年度盛会......
刚从北京归来,我便收到了一个令人沮丧的消息。不久前,我们驾车出游,在等待红绿灯时遭遇了一起追尾事故。尽管当时心情沉重,但考虑到“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道理,我没有对对方司机过于苛责。对方司机也表现得非常诚恳,承认全责,并表示自己拥有100万的商业险,让我们放心修理车辆。
为什么新能源车的轮胎比燃油车的轮胎更贵,它贵在哪了,和燃油车的轮胎又有什么差异,就着这波话题,咱们今天来聊聊电车的轮胎。
在汽车领域,新款车型的发布往往能引发大众的兴趣与关注,它不仅代表了车企的最新技术成果,还为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出行选择。而当一款车型的升级涵盖了外观、内饰、智能座舱、动力性能等多个方面,那就值得我们深入探究了,它就是蔚来。 5 月 16 日,蔚来汽车宣布新 ES6 和新......
从2023年开始,每到过完年之后,比亚迪都会迎来一波集体新品发布,而且价格都会有所降低。曾经的冠军版、荣耀版更是引领了整年的汽车行业动向,这种赶着友商走的感觉,确实节奏很紧张,但是也能看出来比亚迪作为国内新能源引导者的姿态。
驾驰润滑油产品全面升级,途虎养车联合SGS保障产品品质
近日,丰田在日本宣布,在日本市场停售所有纯汽油版卡罗拉车型,全面转向1.8L混合动力系统。新款卡罗拉系列包括了卡罗拉轿车、卡罗拉旅行版以及卡罗拉运动版,所有型均标配1.8L混动系统,并全面取消了燃油版选项。
近日,小鹏汽车正式发布了全新小鹏P7的官图,作为一款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具有重要地位的车型,也是造车新势力中最早入局的车型之一,小鹏P7自2020年开始,至今就没有太大的改动,也是时候进行一次彻底的升级了。这也是新势力产品中,极少出现大更新的车型。
本田调整电动化策略,油电混动车成主力
一汽丰田在逆风局中,成为MPV,密码大抵如此!
近日一场直播事件引发关注,某直播主持人正在吉利银河实验室直播时,意外拍到了一款还没有上市的车型,随后吉利银河也进行了官方回应,对涉事人员进行了处分。事情不大,但是细思极恐,咱们先不说到底是不是有意而为之,就吉利银河这两年的操作,就证明吉利银河正憋着一股劲。
蔚来充换电一体站|阜阳界首市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上线
小米造车带着 “性价比” 和 “米粉情怀” 的光环,一开始挺唬人,可谁能想到,一场信任危机下来,连二手车市场都跟着 “抖三抖”,直接把小米的 “护城河” 给干漏了。
本田削减研发成本,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腾势N9成现象级爆品,第10000辆整车下线,累计交付破9000+
近日,一段福特烈马车顶断裂的视频在网络不断发酵。视频中显示,福特烈马车顶夹层裸露的蜂窝状材料因外观酷似“牛皮纸”,被网友质疑存在安全隐患。
2025年的环塔拉力赛,长城汽车以量产车哈弗、坦克、长城炮3个品牌,共计10辆赛车出征赛事。我要强调一下,量产车是指用的是原厂的发动机和变速箱,也就是说和我们家用的哈弗、坦克、长城炮是一样的产品。你说这狠不狠,换句话说,我们日常开的长城产品是经得起塔克拉玛干沙漠这种变态路况考研的......
比亚迪欧洲总部落户匈牙利,全球化布局又一里程碑
车坛快报|魏建军表示从未放弃魏牌,捷豹路虎将逐步停产现有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