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茵河畔的工业脉搏,正变得虚弱。
罢工仍在继续。
德国腓特烈港,6000名员工举着“我们要工作,不要遣散费”的标语涌向采埃孚总部大楼,高喊口号反对裁员计划。同一时间,施韦因富特的4500名工人和萨尔布吕肯的近2000名员工也走上街头。
德国《经济周刊》报道称,采埃孚员工对采埃孚管理层表达了强烈不满,愤怒如洪水般倾泻而出,甚至高喊,“董事会下台!董事会下台!”
至今,这场席卷德国汽车零部件巨头的抗争风暴,共有超过1.2万名员工参与,覆盖采埃孚在德国的多个核心生产基地,成为德国汽车产业近年来规模最大的劳工行动之一。
在一声声高喊里,在一张张标语中,德国汽车工业的荣光,正在经历严重的拉扯。功劳簿写满了过往辉煌的巨头们,在财务压力与员工权益的拉锯战中,飘摇无序。
罢工,因为“不赚钱了”
有关德国汽车工业的罢工抗争,持续了很久。前有大众汽车员工抗争工厂关闭,后有采埃孚让董事长下课。
此次,采埃孚抗争的直接导火索,是管理层要求员工放弃全年薪酬的25%至30%,具体措施包括缩短工时、取消奖金、削减福利等。
紧缩政策和裁员计划,让员工们忧心忡忡。但是,让罢工气氛推向高潮的是,采埃孚计划到2028年底在德国裁减多达1.4万个岗位,相当于德国本土四分之一的工作岗位。
缩减如此多的岗位,只有一个原因,“不赚钱了”。这家曾全球排名前三的汽车零部件巨头,如今深陷财务危机。
今年上半年的财报,各种数据都写了三个大字,“不乐观”,除了电子与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部门销售额同比上涨1.5%以外,其余6大事业部销售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凸显出采埃孚在应对挑战时所面临的困境。
今年上半年,采埃孚销售额为197亿欧元,较去年同期的220亿欧元下降10.3%;息税前利润同比下降42%至3.67亿欧元;息税前利润率从去年同期的2.9%降至1.9%;净亏损达1.95亿欧元。
其中,电动化动力总成部门销售额同比下降6.3%,乘用车底盘事业部销售额大降26.9%;被动安全系统部门销售额也出现2.4%的下滑,商用车解决方案、工业技术和售后市场部门也均出现下滑。
“全球汽车产量停滞不前、电动汽车推广乏力以及美国关税政策引发的不确定性,均导致销售额下滑和成本上升。我们正在着手解决这些问题,并加快推进重组计划。”采埃孚首席执行官柯皓哲表示。
从过往的财报数据看,转折在2024年。
2023年盈利1.26亿欧元,2024年由盈转亏,像一记重锤砸在采埃孚身上。营收缩水 11%,净利润从前年微利 1.3 亿欧元,直接变成净亏损 10.2 亿欧元。这糟糕的财务表现,背后是为电动车订单放缓,大额并购留下的100亿欧元债务,还有欧盟关税政策等冲击。
过去十年,采埃孚净负债从2.79亿欧元飙升到104.7亿欧元,每年利息支出就高达5.75亿欧元。去年12月30日,评级机构穆迪宣布将采埃孚债券评级下调至投机级的Ba2级。
为了省钱,采埃孚不得不采取裁员、降薪、缩短工时、取消一次性奖金、削减超标准福利等措施,进行节省开支。此外,采埃孚还制定了未来数年内节省60亿欧元、销售回报率需提高至6%~8%的目标。
柯皓哲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减少债务……两年前我们就开始踏上转型之路。”
罢工,由此而起。
多个“救命”选项
裁员是一步一步试探的,在试探和拉扯中,员工的情绪被推到了高点。
在2024年10月底,采埃孚就已宣布,施韦因富特工厂的产能超出需求10%,这相当于约650个全职岗位。当时,公司发言人就对媒体表示,“我们不会对当前形势的可能后果进行猜测。”并且强调,公司已准备好重启谈判。
谈判的手段,是“通过缩短工作时间”,如此一来,成本得到了降低。不仅施韦因富特的员工受到工作时间缩短的影响,今年5月在腓特烈港总部为约2800名员工缩短了工作时间,从每周35小时减少到32.5小时,6 月起减少到每周31.5小时。
在缩减工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能的同时,采埃孚透露,要在德国本土裁撤最多1.4万个岗位,目前公司已削减1.12万名全职员工,另有4700人签署了部分退休协议或即将退休。
更令人担忧的是,管理层已不再排除强制裁员的可能,其中电驱动事业部甚至传出被整体拆分或出售的计划,可能波及多达3万名员工。
计划堪称激进。
其中,拆分,是达成采埃孚降本增效计划的核心手段,虽然,采埃孚从未公开确认过分拆电驱动事业部的计划。但是,柯皓哲去年就在尝试寻找买家,已是公开的秘密。
奈何,无人接盘。
于是,整体出售、引入投资伙伴、分拆独立上市、从事业部中剥离传统业务,等众多“救命”的选项都被摆在了餐桌上。
根据采埃孚的战略调整可以得知,电驱动事业,贡献了全集团四分之一的营收,却因市场遇冷营收下滑。被动安全事业部,虽然盈利能力强,但被视为非核心业务,也打算剥离。
据悉,采埃孚已经完成了被动安全技术部门ZF Lifetec的剥离,使其成为独立公司运营。同时,正在评估电子与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部门的战略选项。采埃孚承认,这些措施虽然痛苦,但让公司拥有了更多灵活性。
“我们清楚,这涉及一些艰难的决定。”柯皓哲表示。
对于采埃孚的战略调整,员工对此提出了异议,并给了柯皓哲灵魂之问。“如果你把电驱动都卖掉了,还谈什么转型?”
言外之意,在转型战略里,采埃孚只会“优化成本”吗?工会组织表示,应通过再培训等方式帮助员工适应转型,而不是简单地裁员。
柯皓哲解释:“电驱传动技术事业部需要一项针对性的重组计划,以重回发展轨道。”工会强调,员工希望在未来的电动汽车产业链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不是成为“被优化掉的成本”。
目前,施韦因富特工厂的计划,无论是生产还是研发,都没有对电动mobility的承诺。
所以,感受不到未来的员工,齐聚在采埃孚总部大楼,高喊,“董事会下台!董事会下台!”
找出路,“向东看”
采埃孚裁员,并非个例。
整个欧洲汽车供应链都面临着相似的局面。拿起裁员手术刀的供应商巨头,包括佛瑞亚集团、大陆集团、博世、舍弗勒、法雷奥等等。
但是,从采埃孚裁员罢工事件里,再次折射出一个无法忽视的现实,德国汽车工业,用了130多年打造的“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正在荣光渐暗,莱茵河畔的工业脉搏正变得虚弱。
大概数一下,德国汽车工业链条里的变化,都写满了“十字路口上的转型阵痛”几个字。大众集团第一次考虑关闭德国本土工厂,采埃孚、博世等零部件巨头裁员超2.5万人,德国电动汽车协会(BEM)宣告破产,等等。
此外,根据德国工商大会调查,预计今年约44%的汽车制造企业状况将进一步恶化。根据上半年财报来看,德国核心制造商,宝马、奔驰、大众等车企上半年利润普遍下滑。
其中,宝马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集团收入同比下降8.2%,净利润下滑29%。奔驰上半年净利润从去年同期的约61亿欧元“腰斩”至约27亿欧元。大众集团2025年上半年销售收入同比下降0.3%。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德国三大汽车制造商今年的现金流或将合计减少约100亿欧元。全球汽车生产停滞、电动化推进缓慢、美国关税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
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销售额下降和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也折射出传统巨头们在多重深层挑战的交织效应,成为一声声叹息,飘荡在莱茵河上。
德国汽车供应链上下游的困境,源于对燃油车技术的深度依赖。因为,时代之变,在燃油车时代建立的“发动机-变速箱-底盘技术”的体系,正在“电池-电机-电控”新技术取代。
德国人,想要复制在燃油车时代的成功,就要对130余年的造车过程进行全面反思。大众集团CEO奥利弗·布鲁姆坦言:“我们正在输掉未来,因为我们还在为过去买单。”
反思的过程,是阵痛的。就像柏林街头的抗争标语写着:“我们不要电动化,我们要工作。”这个曾以精密制造闻名的国家,制造业岗位空缺率跌至2009年以来最低点。
除了全球裁员,降本增效之外,德国车企巨头们还把目光看向了大洋的彼岸,包括奔驰、宝马、大众,也包括博世、采埃孚,都把“向东看”当成一条出路。
向东看,目的地在中国。
“汽车行业的未来在中国。”德国权威汽车经济学专家费迪南德·杜登赫费尔表示。一位中国汽车工程师写道:“我们不再需要德国的技术图纸,因为我们已经画出了自己的未来。”
大众集团强调,将通过软件、电池等关键技术领域的合作,强化中国市场的长期增长潜力。大众集团董事会主席奥博穆将中国称之为大众集团的“健身中心”。
无独有偶,把中国当健身中心的不仅仅是大众。在今年7月份与蔚来的联合产品发布会,采埃孚上表示:“对采埃孚而言,中国就是我们的‘健身房’。我们可以用中国速度开展业务。”
不过,“中国速度” ,能否让采埃孚走出危机,未可知。毕竟,自动驾驶前沿技术,对采埃孚而言是一门亏损生意。采埃孚监事会成员也坦言,“所谓中国的成本优势,我们从未真正拥有过。”
但是,时代不可逆转。无论是德国汽车制造商,还是零部件巨头,都希望从转型的悬崖边上得以自救,“东”山再起。德国总理默茨也在演讲中,发起号召。
“我们必须像1990年统一那样,再次团结起来。”
长安第三代UNI-V价格权益发布,到手价9.7万元起
自主降维打击下,合资品牌2025销量透视,谁在掉队?
延续风云A9L标准,10万级价格,15万级品质,风云A8L如何做到的
一汽奥迪A5L:全新PPC平台的豪华智能座驾
越级实力,颠覆而来!吉利银河A7上市8.18万元起,主流家轿新选择
云南昆明N试驾中心正式运营 现代汽车N品牌高性能生态矩阵全面升级
被雷击的宋PLUS EV:电池与电机的可靠性考验
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再进化,亏电油耗再降10%,刷新至2.6L!全国100家媒体集体实测,平时怎么开,测试就怎么开,最后实测油耗全部低于2.4L!而且这次升级,所有第五代DM车主可享,不画饼、不背刺,用技术进阶让用户出行更省!
开着车意外遭雷击,车主跟车安好,这是幸运也是硬实力
政府大院停满国产新能源,公务员购车释放国产汽车崛起信号
震虎价被逼不让用?东哥反手怒砸 50 亿,这架没完!
雷电验证比亚迪安全实力,广西北海宋PLUS EV连扛三道闪电!
8万开出50万的底气?来看银河A7给出的全维越级清单。
更快但更好!北汽设计驱变未来
一汽奥迪A5L正式上市,重塑豪华燃油B级车市场价值典范
别把新能源当陆地巡洋舰,暴雨出行,它们的讲究其实更多
快充/蠕行/车机大屏都有的微型车多少钱? 奇瑞冰淇淋元气版只要5万
想必前两天的雷电击打在车上的新闻大家都看到了吧,传说中的“渡劫”这件事居然真实发生了!广西北海铁山港服务区的雷暴中,一辆比亚迪宋 PLUS EV 上演惊魂时刻 —— 连续三次被闪电直击车顶,强电流形成刺眼放电现象,光看到视频都让人觉得恐怖。
生死0.5秒!岚图FREE+AEB刹停,紧急避让电动车“鬼探头”
雷电验证比亚迪安全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