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车内,或看着资料,或和客户交谈着工作;闲暇之余,端起一杯咖啡,放眼车窗外,朝阳生辉。而汽车正在自行驾驶,一切都井然有序,到了目的地,走下车,车子自己停入了车位...
人们从未停止对自动驾驶技术的期待。
近日,媒体爆出“奥迪取消了L3级自动驾驶研发项目”的消息,随后奥迪官方正式回应:“该项目并未取消,只是将研发工作上升到集团层面”。2017年七月第四代奥迪A8发布,搭载了支持L3级自动驾驶的硬件系统。并放言,整个L3系统也会陆续向民众开放。截止目前来看,还没有任何“开放”迹象,美好的憧憬,还只能是憧憬。
L3级自动驾驶是否能全面普及,一直存活在众多争议之中。也许L3 这一个标准本身就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在我看来,SAE划分的自动驾驶级别,可以是技术的发展过程点,并不意味着就是车辆量产、技术产品大量投入市场的节点。对于L3级技术的落地前景,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
不管未来汽车行业相关技术如何发展,安全永远是要保证的首要前提。哪怕到了“流浪地球”的那一天。
L3级技术的广泛应用,存在安全的不确定性。L3这个级别,在某种意义上讲,可以算作自动驾驶的开端,在系统正常运行期间,驾驶员可以将手脱离方向盘、脚离开踏板。但L3需要驾驶员有意识的随时去接管驾驶任务,随时取回车辆控制权。此处需要敲黑板,注意,是“随时接管”。这是一种无法预判的潜在风险。
按照当前L3的定义,驾驶搭载L3级系统的车辆时,驾驶员完全可以放松自我,相信系统,享受新技术带来的便利。在系统正常工作的时间段,干一些其他事情,如刷刷朋友圈,和好友来一局“吃鸡”,甚至睡一会,而这势必会影响到驾驶员接管车辆的反应时间。反应时间的长短,不同的人、处于不同的状态会有较大的差异。人机的随时切换可谓武侠小说里大侠的“人刀合一”,是一项可以问鼎武林的绝世武功,这对所有的驾驶员都是一个新的挑战。而一旦功夫不到家,接管不及时,极有可能会是“车毁人亡”。显然,从理论上讲,L3避不开这一安全问题,而消费者们,也必定不会主动去选择这种被动的潜在危险。
L3只能“解放双手”。在大多数人看来,L3级似乎已经达到了所谓的自动驾驶。但是,就L3的定义来看,驾驶员必须准备“随时”接管车辆,按照这一要求,驾驶员需要精神高度集中。这种状态下的驾驶员,双手应该放在何处?咱开的是L3,必须要有L3的“范儿”双手不能再一直握着方向盘,但是又得做好随时接管车辆的准备。难道放在方向盘的旁边?等待随时接管车辆吗?这是一个尴尬的画面。况且,这种精神高度集中的状态、接管车辆的反应时间等,超过了当前技术层面对驾驶员的要求。表面的“解放双手”,并不是自动驾驶的发展目的。而L3只能做到“解放双手”。
自动驾驶技术的落地,不是一个行业的事。要想自动驾驶技术实现全面普及,避开高成本区,来惠及民众,需要与城市基建、交通道路、互联网等诸多行业协力完成。而这里,最基本的,支持自动驾驶技术落地的城市基建、车路协同等需要一个长周期的发展过程。就连最基础的传感设备比如摄像头、激光雷达等都还不能满足当前的普及需求。就当前的技术发展速度来看,木桶定律里最短的那块板不会是自动驾驶技术本身。也就是说,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有着更长的时间周期,来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我们有前提条件去探索更高的技术领域。而L4将会是最近、最合适的目标。当然这也需要L2扎实的基础。等到“智慧城市”实现的前夜,比L3更高级的自动驾驶技术也会“悄然入境”。
除去这些行业性的宏观因素之外,以奥迪等为代表的企业还需要面临其他现实的问题。
一、事故职责划分难
假设搭载L3技术系统的车辆实现量产。一旦出了事故之后,肇事主体如何认定?事故的发生,是系统的问题?还是驾驶员的接管不及时?或者说两者都有责任?两者的责任怎么划分?这将是一个更难的问题。目前,相关的法律法规没有任何明确的说明。按照当前主流的传统看法,要主机厂来为大多数事故买单。这也是,至今没有哪个主机厂敢第一个吃下这只螃蟹的原因之一。就连一向激进的特斯拉也没有在L3上下功夫,难道是直接朝着 L4 以上的全自动驾驶进发?可能老板们都眼睁睁的看着L3自动驾驶这一肥硕的果实,想着尽早在这一领域占得一席之地。但不得不思考,出了事故以后能不能赔得起,会不会被砸招牌的现实问题。
二、成本压力大
据传,奥迪在L3自动驾驶研发上已经投入10亿欧元。这一研发费用在整个自动驾驶行业范围内占据的绝对只是小份额。而且研发多年,收获甚微。这是一项费时费力的技术革新。对于主机厂来说,成本压力太大。即使奥迪已经有了自认为可以的L3硬件系统,但也只是搭载在了A8这种高档车型上。距离普及广大民众,何止十万八千里。况且,对于OEM这个角色,还有其他更应该这一角色去完成的技术革新。比如当前,电动汽车的核心三电技术。从一个商人的角度出发,发展这些或许才是更加明智的选择,他们需要集中财力、物力去大力发展能够快速见到收益的领域,把“好钢花在刀刃上”。
总体上来看,对于L3级自动驾驶技术的全民普及,虽然有一定程度的便利可图,但更多的是未知的不确定。虽“食之有味”,但“弃之不惜”。
坐在车内,或看着资料,或和客户交谈着工作;闲暇之余,端起一杯咖啡,放眼车窗外,朝阳生辉。而汽车正在自行驾驶,一切都井然有序...
L4、L5级别自动驾驶,才是人类心之所向。
OMEN暗影精灵 11 游戏笔记本(后简称暗影精灵11)可以说是近期关注度比较高的游戏本,硬件规格主流,性能释放不低,关键是价格太香了,国补后RTX 5060版本最低也就6000多一点,RTX 5070版本国补后最低甚至低于7000元,性价比放在一线品牌中十分突出。今天我拿到了暗......
今年中国618购物节提前至5月13日鸣锣开市,各大电商平台试图通过拉长战线刺激消费。TechInsights发布的数据显示, 尽管此举带动平台总成交额(GMV)实现增长,但智能手机市场却呈现出复杂图景:销量整体持平,销售额却因零售价格普降而遭遇下滑。
下一代800 V电动汽车牵引逆变器参考设计:提高电动汽车的性能耐久性和续航里程
容声冰箱携“寻鲜之旅”养鲜答卷鲜耀南博会!
这几年中国品牌新能源车的表现可以说是又便宜又好用,消费者们也习惯了国产高品质新能源车带来的优秀用车体验,甚至经常在系统UI好不好看这种细节问题上给产品挑刺。
炎炎夏日,当城市在热浪中喘息,无数家庭的厨房正化身“高温孤岛”。这种困境催生了一个新兴市场:厨房空调。然而,一面是高速增长,一面是家庭渗透率仍不足1%的现实,这款被寄予厚望的产品,究竟是真正的生活刚需,还是企业炒作的精致鸡肋?
日前,多个招聘平台的招聘信息显示,潮玩巨头泡泡玛特正在招募小家电研发工程师、工业设计师等专业人才,月薪在1.5万-2.5万元,岗位职责明确指向复古小冰箱、咖啡机、早餐机的开发流程,甚至要求十年以上家电行业经验。这家以盲盒玩偶风靡全球的企业,正在向一个看似毫不相干的领域伸出触角——......
发动机质量日系遥遥领先,但要说技术还得是德系!
全球高端电视市场的竞争格局,正迎来中韩巨头深度较量的关键时期。一边是以三星、LG为代表的韩国巨头,凭借深厚的显示技术底蕴和品牌积淀强势布局;另一边则是以TCL、海信为首的中国军团,以极具性价比的创新技术与灵活策略发起冲击。这场交锋的核心焦点,已鲜明地聚焦于新型显示技术路线的争夺:......
想让迷你主机更流畅?金百达DDR5 5600笔记本内存提升的不是一点点
洗拖一体机战斗力有多强?八旬太婆怒拖篮球场,独臂宅男喜辞家政姐
当城市的霓虹渐次亮起,结束一天忙碌的人们总会期待一场舒适的沐浴 —— 它不仅是身体的清洁仪式,更承载着卸下疲惫、焕活身心的期待。然而,传统热水器长期困于 “恒温”“节能” 的功能内卷,让沐浴体验停留在 “有热水用” 的基础层面。
2025年开年空调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但繁荣背后暗流涌动。钉科技注意到,奥维云网最新监测数据显示,1-26周(2024年12月30日至2025年6月29日)线上空调总销量高达1694.41万台,同比激增28.17%。然而与销量猛增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行业均价持续下探,同期均价仅为26......
好开 够稳 更聪明 | iCAR V23以全能实力燃爆昆仑决世界格斗冠军赛104
比亚迪在全球率先实现媲美L4级的智能泊车,并用“全面兜底”的承诺,在中国汽车行业掀起巨浪。
东风日产这把AI椅子绝了!坐上去秒扫描全身,0.3秒腰托顶上来,按摩像八个师傅伺候!百万豪车技术塞进办公椅,还能自己OTA升级学习?躺赚了属于是!
罗姆宣布,与领先的车规芯片企业芯驰科技面向智能座舱联合开发出参考设计“REF68003”。
“一家在海外市场已经很有知名度的中国电视品牌,利用其现有渠道转做空调,但其净利润率仅为3%。”2025年6月底,深圳“中国企业出海高峰论坛”上,格力电器市场总监朱磊的发言引发关注。
智能驾驶当下的发展方向,一个是从L2级别辅助驾驶向L3级别自动驾驶迈进,另一个就是实现算力硬件的自研,比如说小鹏即将在G7上首发上车的自研图灵AI芯片。哪怕是财务状况一直紧张的蔚来,也在不遗余力推动自研神玑NX9031芯片的发展。
强到没朋友,指纹加密+100W快充,这款至高8T硬盘盒颠覆我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