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宁德时代的一根钢针,刺痛了谁?

宁德时代的一根钢针,刺痛了谁?

辣评车 1.5万浏览 2020-05-27 IP属地: 未知

针刺实验,一直是锂电池安全性测试难以逾越的鸿沟,基本上刺一个,报废一个。而我们看到的大部分自燃事件,就来自于这种电池隔膜破裂后,正负极接触而瞬间产生的巨大能量。

那么问题来了,有没有一种安全又高效的电池,能突破瓶颈?今年3月末,比亚迪举办了一场磷酸铁锂刀片电池发布会,总裁王传福表示:“‘刀片电池’将把‘自燃’这个词从新能源汽车的字典里彻底抹掉。”言外之意,磷酸铁锂刀片电池拥有极高的安全性,让车企摆脱对三元锂电池的依赖。

可恰恰是“摆脱依赖”这层韵味,让接下来的动力电池领域炸开了锅。

比亚迪与宁德时代因一根钢针“开杠”

刀片电池发布会上,比亚迪公布了三种动力电池针刺对比测试结果,三元锂电池产生了剧烈燃烧,表面温度超过500℃,而磷酸铁锂块状电池虽无明火,但仍产生大量烟,同时表面温度达到200~400℃。刀片电池在针刺测试中既没有明火,也没有烟产生,甚至连表面温度都不是很高,只有30~60℃,这个温度鸡蛋都烤不熟。

宁德时代的一根钢针,刺痛了谁?

随后,宁德时代通过互联网隔空反驳“针刺实验”毫无意义,并于近日,其也组织了一次针对自家三元锂电池的针刺实验。视频显示,在进行针刺实验时,钢针并没有穿过电池包,而且还被电池外包装的钢板折断了。

看了视频网友就不干了,针刺实验是测试电池是否短路,不是刺进或刺不进。

宁德时代的一根钢针,刺痛了谁?

既然目的没达到,5月23日晚上,宁德时代又放出了一则视频,宁德时代对5系和8系三元锂电池进行针刺实验,这次网友讨论的焦点不再是钢针刺没刺进去,而是压根没看清。当然对其“整个过程电池没有质量损失,电解液无泄漏,安全阀未打开,电池未起火”这样的结论也并不买账。

宁德时代的一根钢针,刺痛了谁?无论是第一次实验证明电池包外壳非常坚硬、还是第二次的遮遮掩掩,背后反应的都是,宁德时代面对比亚迪的刀片电池,这次是真的慌了。

宁德时代此次测试片面在哪?

笔者不才,并非从事动力电池研究的专业人员,但仍对其测试的公允性产生质疑。

所谓针刺测试,顾名思义就是将充满电的电池放在一个平面上,用直径几毫米的钢针刺穿电池,测试电池是否起火、爆炸。

当钢针刺入时,钢针提供了电池内部短路的通路,电池的电能转化为热能,并存储在电池内部,短路造成短时间内能量的集中爆发和释放。早期有海外团队研究称,锂电池发生内短路时,最多会有70%左右的能量在60s内通过短路点释放,短路点瞬间的温度可达到1000℃以上,这样的温度足以引燃电芯。

宁德时代的一根钢针,刺痛了谁?

问题出在,宁德时代将原应作为试验样品的“电芯”换为了“电池包”。本用于穿刺电芯的直径5mm、锥角45°钢针在接触电池包壳体后被直接折断,完全违背了模拟短路检验电池系统热扩散的试验目的。换句话说,针刺实验真正针刺试验的对象是“电芯”,本质是模拟电池短路,并不是刺进或者刺不进去的问题。

宁德时代的一根钢针,刺痛了谁?


打个生动的比方:

【假如我要测试一款防弹衣是否合格,势必要通过枪击模拟来判断防弹衣对于生命健康的保全性。此时我有理由通过各种极端方式进行实验,甚至不惜像战斗民族那样真人上场参与测试。

但是我没有理由因为枪械卡膛、枪械势能过小、测试距离不妥当等无厘头原因,就给出防弹衣合格、测试人员没有受伤这样不合逻辑、甚至片面的、非客观的结论。】

或许我们还可以换个个更直接的例子。

【假设我同时测试对手和自己的防弹衣效果,就不能‘打对手用好莱坞里的巴雷特,打自己用TVB里的小左轮’。所以宁德时代的测试,本身从出发点就错了,不是在同一前提之下的跑偏。】

一定程度上讲,比亚迪刀片电池是动力电池技术的一次优化革新,而新技术在可行性上的好与坏、能与否,自然会通过产品下放到市场,进而由消费市场发声评判。那么宁德时代为何要多此一举?

因为它们不想坐等刀片电池技术下放到市场的阶段,最好在此前就将刀片电池扼杀在摇篮里,表面上看这是研发路径相同的企业在进行”技术验证“,其背后是产业相对单一的弱势一方,在担心丢掉市场份额。

那么用简单的逻辑反推即可得,这种“技术验证”必须带有“一定不能让你好过”的偏执心理,或者说这是对动力电池更优方案产生惧怕后的表现。

宁德时代为何惧怕比亚迪?

无论怎么看,都绕不开市场份额。要知道,动力电池所配套的新能源车型包括乘用车、客车、专车等三大部分,而恰巧乘用车是当下政策引领的风口,体量之大意味着趋势明朗且装机量大。

去年,全国乘用车动力电池装机量TOP10分别是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力神电池、中航锂电、孚能科技、比克动力、卡耐新能源、多氟多、鹏辉能源。此中,宁德时代一家企业的装机量约为21.57GWh(亿瓦时),约占市场份额的51%左右。排名第二的比亚迪约为8.28GWh,占市场份额的近17%左右。

宁德时代的一根钢针,刺痛了谁?

虽然宁德时代遥遥领先,但生产动力电池是相对垂直且专一的主营业务,所以市场份额高于比亚迪也在情理之中。去年12月,宁德时代主要客户为一汽、上汽、东风、长安、广汽、长城、吉利、奇瑞、华晨宝马、大众等传统车企,也有理想、威马等造车新势力。而比亚迪的动力电池大部分只供货本品牌。

刀片电池作为比亚迪新研发的一种超级磷酸铁锂电池,主要特点是将单片电池做成了刀片形状,而刀片的长度可根据电池包的尺寸进行定制,最长可以做到2米+,能兼容绝大部分主流车型的装机条件,它会让国内一二线车企在选购动力电池时,在成本、安全性以及能量密度方面有更大空间。

再者,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是未来趋势,这意味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在成本战上空间愈发受限,而磷酸铁锂电池价格低,但能量密度低却限制了车辆的性能。

宁德时代的一根钢针,刺痛了谁?

种种迹象之下,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将是一种切实可行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性能的最佳方式,这也会带动整个国内新能源汽车的良性发展。但对于专注三元锂电池的宁德时代而言,可不是个好消息。

目前比亚迪汽车的装机量主要是来自于本品牌车型,倘若借助于磷酸铁锂刀片电池对第三方品牌开放,这会对比亚迪带来极其可观的装机潜力,后续则是极大的利润增长,进而扩大比亚迪汽车在动力电池方面的市场占比,巩固其在国内动力电池方面的地位。

至此,我们也就理解了宁德时代一系列针对比亚迪刀片电池的实验和发声背后,实际是担心动力电池单元的市场格局因新技术的到来而被打破。

写在最后

对于三元锂电池最大供应商的宁德时代,这种“此地无银”的测试不做也罢,毕竟会越描越黑干扰品牌形象和二级市场股价;对于比亚迪而言,刀片出鞘后能否以科技安天下,交由市场自由判断即可;而对于消费者,终将是技术革新的受益者,同时也是产品评判的最终盖棺定论者。

文章标签:
行业资讯
 
相关推荐
辣评车 3590粉丝    1180作品 关注 真实 专业 有料的汽车公号
推荐作者
车大拿TV 关注
看车,选车,买车,玩车
小马闲话 关注
闲话汽车,行摄四方
AM车镜 关注
AM车镜是中国汽车行业具有影响力的资讯提供者。
车轮哥 关注
记录老外在中国的汽车生活。
车宇世界 关注
车圈老干部,只做最客观的车评。
海阔试车 关注
汽车圈里摸爬滚打,一起聊聊汽车的那点事
靓车大咖会 关注
了解最新汽车资讯,汽车养护知识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