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也不是没有被国内的企业大规模地拆解仿制过,不过不是在汽车行业,而是在摩托车行业。
比如说:上世纪本田的FTR223摩托车就曾经在国内生产,被宗申、隆鑫、力帆这些厂家,给它拆开来,学了学。
不过由于仿制本身的难度也是不小的,再加上国内的车企自主研发能力现在提升也是很多的,现在基本上已经没有多少厂家是走拆解仿制这条路线了。
就好比说是:以前学习成绩差,做题目连题目都看不懂,直接抄“ABCD”,抄答案好了,能有60分先过了再说。
现在学习成绩上去了,我做做作业什么的有80分了,我去抄抄,抄个60分,何必呢?对不对?一不小心抄错,还被人家抓起来,对不对?
逆向研发难度也很大
逆向研发同样存在二次创新
首先,逆向研发其实没有我们想象中这么简单,就不是和以前读书的时候一样,作业做不来,他写A,我也写A就行了。
他写的A,是因为这A写得漂亮才得分的,我们是写了个A,但这个A字歪歪扭扭,老师说:“这个不算分数的。”这就有点奇怪。
北京交通大学有论文,《我国汽车企业外部技术整合发展路径及能力演化研究》上面讲:由于购买方完全没有参与零部件的设计、研发和制造过程。
关于零部件的原理、设计、架构、制造技术,是不可能仅仅通过购买和安装使用,就自动转移到买方研发人员的头脑里面去了。
逆向研发和正向研发的总体逻辑,其实相差得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大。
正向研发:市场需求中抽象出产品的概念描述,建立产品的CAD模型,最后得到产品的实物原型。
逆向开发是怎么搞的呢?产品开发是从实物或者模型入手的,根据这个东西造一个CAD模型。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对已有产品进行剖析、理解、改进、二次创新。
你看,逆向研发,看上去像是简单的抄作业,实际上是学习同桌的解题方法,举一反三,彻底搞懂,才叫“会抄”。
以后碰到类似的问题,还要自己会解决,这算是抄成功了,和我自己好好看书、学习,难度不会相差那么大了。
而且,就算是国产车企买了本田的发动机,在仿制的时候,还是有很多数据是必须要靠自己摸索来推导的。
比如说:关于发动机震爆倾向,其实是有公式可以对它来进行预测的。
只要把转速、辛烷值、缸内压力这些参数代入其中,就可以获得一个预测值,来预测震爆发生的概率了。
这个公式有一些常数是保密的,这些都要通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和实验数据才能得出来。
就好比:同样是圆周率,你用的方法很粗糙的,测出来是3,别人算出来,3.14159。
同样,你把这2个不同的数字代到公式里面,算出来的结果,人家肯定是比我们要准的,是不是?但是机械精度就不能相差这么一点。
加工精度相差丝毫影响都很大
还有了,逆向研发,图纸没有的,那就意味着工程师是没有办法得知零部件的确切尺寸的,只能靠量。
凡是带个“量”字的,都是有偏差的,不光是测量存在偏差,发动机零部件本身也是存在公差的,理论上就是没有完全相同的2个零件的。
左边1台本田,右边1台本田,2个零件都不可能完全相同。
就好比说是:双胞胎,是长得……远看是很像,近看也很像,妈妈一看,谁是姐姐,谁是妹妹,一看就看出来,就这个区别了。
也不是所有的东西拿皮尺一量就能解决了。
零件本身大小不一样,测量的时候还有误差,如果随便仿制,得出来的零件很可能和原图纸上存在比较大的差别了。
而且一旦零部件制造都出现差别,就会直接影响发动机的性能本身了。
上海交通大学有论文,《发动机制造精度与性能关系研究》上面,做了个类似的实验。
结果它说:什么都不变,单靠把零件差异引起的压缩比偏差,从正负0.24下降到正负0.18,就能提升实验发动机0.7%的动力,降低0.5%的油耗,而且还降低震爆倾向。
相当于:也没说让你去整容、画眉毛,或者重新做个头发,你洗了把脸,把脸上的灰都洗掉,人家就觉得你看起来更清爽、更漂亮了。
相反了,如果弄不懂零件尺寸,导致误差过大,对发动机的性能就会造成很大影响了。
恰巧本田发动机就是对这些误差特别敏感,就琢磨这个事情的。
本田上个世纪80年代造出的赛车引擎,每个活塞的质量公差要求控制在50mg以下。
对于一个平均才几百克重的活塞来说,就是要求将误差控制在万分之一左右的级别。
差不多相当于是:一个成年男性的体重,手里多拿一根圆珠笔都是不合格、不通过了。
作为对比,宝马在装配M3的S54发动机的时候,官方显示:可以允许最多8g的偏差,相差100多倍。
在没有图纸的情况下,就仅靠一个实物,拆解之后逆向仿制本田发动机,确实是很难达到原来的性能的。
存在专利壁垒
还有,除了逆向研发本身就已经很难之外,逆向过程中还会遇到专利和技术的壁垒困扰的。
本田引以为傲的VTEC技术举个例子好了,本田是注册了各种专利的。
世贸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上面规定的:专利的保护期是20年。
也就是20年之内,你就算是拆完了、弄懂了VTEC是怎么回事情了,还是不能完全照抄。
你照抄,抄成功了,它还告你呢,对不对?还是得想别的办法来实现气门正时和升程可变。
就好像:本田发现了一条捷径,可以抄小路,马上,抄完之后,后面就放一个路障,设了个收费站。
你要再过这条小路:“「哎」对不起,你要交过路费,要么你就换其他的路走。”
退一万步讲,20年到期了也没用,本田老早就是给新一代的技术申请了各种新的专利了,别人还不是不能用吗?
20年前的老技术,到市场上也不一定有竞争力了,对不对?而且了,本田的专利其实不止这些。
日本Patent Result公司发布了个2017到18年汽车专利规模排行榜来看:日系车企里面,本田的专利数目仅仅排在营收规模比自己大1倍的丰田之后。
从三大件到主动安全领域统统都有,领先身后的马自达将近1倍。
而且除了日本本土之外,本田还特别重视在美国、中国、德国、印度等等这些国家进行专利布局,国内车企想要仿制本田的发动机,可以说是壁垒重重了。
就好比:放学之后,老师就在你身边重点关注你有没有好好做作业:“不许抄,不许抄,不许抄!你抄?我揍你!”这就更难了,对不对?本来抄起来就很难。
现在国产车企基本不用逆向研发
所以总体来讲,现在国产车企基本上已经渡过了靠逆向研发才能出产品的时代了。
各家的研发实力都已经上了个档次了,拿出来的产品对比本田的明星产品L15B等等,数据上也没有落后太多了。
“那我何必还要去抄呢?抄出来,还要被消费者说,还要被本田告。”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我觉得没有必要,对不对?
国产发动机,哪家最好用
说到自主车企的发动机,现在都是有提升了,但是技能点点得都不太一样。
有的讲动力,有的讲小排量,有的讲省油,有的是搞电动的……不同的车企,它们的发动机的强项到底在哪里?
国产车和合资车,现在的差距除了发动机,还有哪些地方?
7万到15万,我买国产车好?还是买合资车好?案例、对比、评测、分析,都给你准备好了。
关键词:国产车
有兴趣了解一下的话,不妨关注微信公众号「备胎说车」,回复关键词「国产车」就可以了。
我这个公众号每天给你一段汽车实用小干货,文字、音频、视频都有,挑你自己喜欢的就可以了,「备胎说车」等你来玩哦。
这几天风头最盛的车企非比亚迪莫属,因为比亚迪官宣了一个重要决定:在中国市场,对所有天神之眼车辆在智能泊车场景下的安全及损失全面兜底。
方程豹 豹8迎来第四次OTA,哪些升级最好用?
吉利银河又双叒叕踢馆!银河A7用10.38万预售价,让百万级行政座驾都汗颜?
长安第三代UNI-V动态初体验
比ES8还要大,价格比理想L9便宜的多,乐道L90能成为爆款吗?
奔驰豁出去了!从33万多降至20.18万,长近4米9+9AT,月销13375台
7月9日,比亚迪宣布启动“天神之眼”史上最大规模智驾OTA,覆盖旗下四大品牌,涉及泊车、行车、安全三大板块十余项功能,还承诺为智能泊车安全兜底。
十几万的车30万的内饰?别克昂科威PLUS丹霞红内饰太奢了!
近期,杰兰路重磅发布《2025年度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品牌健康度研究》报告,根据8200多名新能源用户的真实意见,问界在65个主流新能源汽车品牌中脱颖而出,凭借用户对其未来发展的“超强信心”,蝉联品牌发展信心指数第一。
奇瑞造了台“揽胜”,长超5米,油耗1.5L,续航1300km,才17.79万
裸车30万出头 主打个性与性能 宝马X2 M35i能“种草”吗?
开放式耳机哪个品牌好?
无论是极氪还是领克,银河或者是吉利旗下的某些车型,在原创设计方面,确实没话说,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设计语言。比那些靠致敬、模仿、抄袭的车企强多了。原创不易、投入大风险大,但只有原创才是做大做强的根基,所以要对原创多一分尊重!
无论是极氪还是领克,银河或者是吉利旗下的某些车型,在原创设计方面,确实没话说,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设计语言。比那些靠致敬、模仿、抄袭的车企强多了。原创不易、投入大风险大,但只有原创才是做大做强的根基,所以要对原创多一分尊重!
快6万公里的特斯拉Model Y 车主 怎么评价自己的车
秦L引领智能泊车进入“安心”时代
妈妈我出息了,竟然能跟奔驰S级掰手腕了!
好了,我们现在也已经回到了出发点,总的来说,无论是性价比,还是空间表现,以及动力性能等方面,我觉得风云A9L在同级别车型中,都有着可圈可点的优势存在,说实话,如果你想买一款既舒适,性价比又高的车,我觉得这款车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如果你对这款车感兴趣,我建议你一定要去亲自体验一下......
【乐阳频道】夏天开车像蒸桑拿?瑞虎 7主驾通风+50W快充,让你清凉带感一整天
昊铂HL搭载了NDA 4.0高阶智驾,是广汽自研的,不是采用供应商方案。自研是一把双刃剑,原创度高,自主性强。但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跟消费者建立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