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12年、170万台 长安逸动是如何保持竞争力的?

12年、170万台 长安逸动是如何保持竞争力的?

车市进言. 2414浏览 2024-04-22 IP属地: 重庆

2024年4月18日,一则消息引起了我的注意——“长安逸动迎来了第170万台量产车下线”。

说实话,看到这则消息我的第一反应是:竟然卖了这么多了?不过,当我仔细回忆了一下,立马就肯定了该消息的真实性。

原因有三:一个是从2012年发布到如今,作为最早进入家用市场之一的长安逸动,已经走过了近12个年头,并不断更新迭代,今年更是更新到了第三代车型,同时还加入了AI智能的大趋势。

其二,在轿车销量排行榜上,除了早期排名较为靠后,其余时间长安逸动几乎稳定在前十位当中。特别在2023年,长安逸动还以15.7万销量,登顶了中国自主燃油轿车的销量冠军宝座。

其三,长安汽车在这些年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甚至多次卫冕自主品牌销量第一。更加值得一提的是,长安的三次创业“香格里拉计划”、“北斗天枢”、“海纳百川”,不仅稳步前行,更是硕果累累。所以可想而知,长安逸动取得这样的成绩几乎就是情理之中。

不过,要说长安逸动之所以能够成功的关键,只有两个字:品质。从设计到驾驶到安全等,其每一个环节几乎都达到了当时行业的平均水平之上。

比如在设计上,长安是第一批在海外设立设计中心的企业,并且第一代长安逸动由长安意大利都灵设计中心负责整车造型设计,云集了全世界的海外设计师人才,能力可见一斑。而第一代长安逸动实际出来的效果,也的确惊艳了众人,特别在那个没有脱离模仿的年代,第一代长安逸动偏国际化的造型吸引了许多消费者。

而接下来的第二代车型以及如今的第三代车型,依然走的是国际化路线。特别是刚推出的第三代车型,其由内到外散发的时尚感和科技感,几乎可以跟一台纯电轿车相媲美。

而在驾驶方面,最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2016年的,退赛率高达66.2%的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CRC)。作为一场国产和合资同台竞技的比赛,作为第一次参赛的长安逸动XT俨然不被看好,甚至能不能完成比赛都是一个未知数。不过,即便在这样的压力下,长安逸动XT不仅完成了比赛,而且还成为了一匹黑马,斩获了其中S2组首站的冠军。

同年还值得一提的是,长安逸动还荣获中国汽车行业用户满意度(CACSI)测评细分市场满意度第一,再次将产品的知名度提升了又一个维度。

在安全性上。可以说是长安逸动最能打动消费者的一个产品亮点,其在上市首年(2012年),便摘得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以及“C-NCAP新五星安全”的成绩。要知道,那个时候就连同级别的诸多合资品牌也只是4星的水平。

当然,在接下来的这些年当中,包括二代三代车型以及中间的大小改款车型,长安逸动依然保持着多维度的高水准。比如2021年CTCC(中国汽车场地职业联赛),逸动PLUS在首战斩获车手杯及厂商杯双冠军,并以出色成绩缔造了本场最快圈速。同年,逸动摘得中国汽车用户研究满意度测评(CACSI)自主品牌轿车第一名,又是一次赛场性能与用户口碑的双丰收。

而第三代逸动,再次全面进化,除了加入AI智能化大军,还在安全、动力、尺寸、配置以及智能配置上均再次做到了同级领先,并诸多以前要花大价钱的东西变成了标配,比如行车记录仪、540度全景影像、笼式高强度吸能车身、感应尾门、AI助手等,均出现在了落地8万块左右的最低配车型上。

写在最后

不得不承认,虽然长安逸动不是同期唯一一台国产家轿,但属于它的故事的确足够精彩,特别是它一如既往的品质,真的很让人引以为傲。当然,我更希望170万台只是长安逸动车生故事上的一个小节点,希望长安汽车能够继续为它添砖加瓦,成就下一个170万台。

文章标签:
汽车历史
 
相关推荐
车市进言. 1.1万粉丝    2462作品 关注 为汽车行业献策,为责任进言!
推荐作者
凤眼观车 关注
来一起快乐的撩车吧!
予墨Auto 关注
跟我们一起慢慢懂车!
郑谊 关注
汽车行业分析师,汽车产业研究员
汽车匠人 关注
寻求在互联网时代用匠心精神
Soul车 关注
资讯类自媒体
Techtec杨磊 关注
汽车ECU改装高级工程师,汽车改装维修专家。德国Techtec汽车性能
二手车大智慧潘 关注
中国二手车自媒体联盟联合发起人,行业深度观察者。
靓车大咖会 关注
了解最新汽车资讯,汽车养护知识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