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星期前,据外媒报道,日产汽车已经陷入破产危机,正在积极寻求新的投资者帮助其度过难关。
很快,这个“新的投资者”已经浮出了水面。
据《日经新闻》报道,日产汽车和本田计划就合并事宜展开谈判,以更好地应对快速变化的全球汽车产业。合并后的新公司将价值52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800亿元),或成为全球销量第三大的车企。
此外,三菱汽车也有可能加入合并谈判。日产目前是三菱汽车的最大股东,持有24%的股份。
报道称,本田与日产正在考虑通过设立控股公司进行运营,并将在不久后签署谅解备忘录(MoU)。
不过,目前本田和日产还未正式官宣,既没有证实也没有否认,日产和本田均表示,有关合并的报道内容并非两家公司中的任何一家宣布。
两家公司在电子邮件声明中都表示,“正如今年3月所宣布的那样,本田与日产正在探讨未来合作的各种可能性,充分发挥彼此的优势。如有进一步消息,我们将在适当的时间向利益相关方公布。”
但如果此合并顺利达成,这将成为自2021年1月菲亚特克莱斯勒与法国PSA集团合并组建Stellantis以来,全球汽车行业规模最大的一次合并。
分析认为,如果本田与日产汽车顺利合并,将打造一个与丰田相抗衡的汽车巨头,实质上会将日本汽车产业整合为两大阵营,并为本田和日产提供更多资源,以在全球市场与更大规模的竞争对手展开竞争。
急需救命稻草
目前,日产汽车正加快重组步伐,以应对营收增长停滞和利润下滑的压力。
上个月,日产汽车公布其上半财报显示,2024财年上半年(今年4月-9月)营业利润下降90.2%至329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5.68亿元),营业利润率从去年同期的5.6%降至仅0.5%。净利润192亿日元(约合人民币9.15亿元),同比下降93.5%,是疫情影响而出现亏损的202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2024财年第二财季(2024年7月至9月),日产汽车净亏损93.4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44亿元)。
同期,日产汽车全球新车销售量同比下降1.6%至159.6万辆。日产汽车还将2024财年(2024年4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的全球销量预期进行了调整,将全球销量预期下调1%至340万辆,较此前预期下调25万辆。
日产汽车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也持续低迷。该公司面临来自激进股东的压力,以及令人担忧的债务负担,导致信用市场对其投资级评级产生了猜测。此前,穆迪将日产汽车展望从“稳定”调整为“负面”,确认其“BAA3”评级;惠誉将日产汽车的前景调整为“负面”,确认“BBB-”评级。
“我们还有12到14个月的生存期。”一位接近日产的高级官员表示。
为改善当前恶化的经营业绩,提高效率和应变能力,日产汽车正在进行一系列重组措施。
包括降低全球产能和裁员。日产汽车计划降低20%的全球产能,并在全球范围内裁员9000人。此外,日产汽车的高管们也采取了降薪措施,以应对公司的财务困境。日产汽车总裁兼首席执行官(CEO)内田诚宣布,将从本月起自愿放弃50%的月薪,其他执行委员会成员也将自愿相应减薪。
12月11日,日产汽车公司宣布对高层管理人员进行重组,以重新调整公司运营架构。
日产汽车现任首席财务官(CFO)马智欣将出任日产中国管理委员会主席,专注于中国市场未来的战略落地和运营。现任日产北美管理委员会主席Jeremie Papin将接替马智欣,担任首席财务官一职。二者均直接向内田诚汇报工作。
日产汽车还将于2025年4月进一步调整管理层,实现精益化、扁平化的管理架构,从而灵活、快速地应对市场形势的变化。
然而这些措施似乎并不能完全解决日产汽车的困境。
据外媒报道,日产汽车正在积极寻找一个稳定的长期股东,以替代部分雷诺的股权。日产汽车此前已部分解除与法国雷诺集团长达25年的复杂战略合作关系,雷诺集团将其持股比例从46%降至40%。
日产汽车希望找到一个如银行或保险公司这样的长期、稳定投资者,甚至不排除与其他日本车企合作的可能性,其中就包括本田汽车。
知情人士表示,雷诺集团可能会考虑与日产、本田和三菱合作,共同开发电动汽车,以应对中国在电动车行业的强大竞争力。雷诺还表示,双方目前并未就更广泛的合作进行讨论,但支持日产和本田之间可能的“双赢”局面。
从双输到双赢?
此次“收购传闻”的另一主角本田汽车,也面临着经营困境。
在其2024财年第二财季财报中显示,本田汽车营业利润为2579亿日元(约120.14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3021亿日元下滑15%。这意味着本田汽车自2020年以来首次在利润上出现负增长。
这一业绩下滑的主因可以归结为本田汽车在东南亚及中国市场的销量急剧下降。特被是在中国这一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本田汽车下降幅度高达43%。而在同一时期,本田汽车在美国和日本市场销量分别增长了8%和22%,这些数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整体销量下滑的压力,但仍不足以填补中国市场的空缺。
目前,本田的汽车制造业务营业利润率仅为3.6%,远低于其摩托车部门的18%,且分析师估计,到2026年3月底,其汽车部门的营业利润率可能只会提高约1个百分点。
本田汽车在财报中指出,尽管整体销量受挫,仍维持全年1.42万亿日元的营业利润预期,并将全年销售额上调至21万亿日元。这一方面反映了公司在调整策略,但另一方面也显露出本田在新兴市场竞争力下降的隐忧。
实际上根据相关报道,早在2019年,日本政府曾向日产汽车和本田汽车施压,要求他们考虑合并。
今年3月,两者签署了一份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软件、电池和其他电动汽车相关技术方面进行深入合作。双方希望利用彼此优势,通过联合开发分担成本,以应对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随后,三菱也宣布加入这一联盟。
业内人士认为“这个联合是有意义的”。以目前日产和本田的处境来看,比起单打独斗,联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应对来自丰田的竞争以及来自中国制造商的竞争。
相关报道称,今年前六个月,本田、日产和三菱的全球销量累计约为400万辆,而丰田的销量为520万辆。
Visible Alpha的预测数据显示,2026年,日产汽车和本田汽车合计将售出近600万辆汽车。由于这两家公司的关键市场基本一致,他们若合并,或能缩减从管理、采购到生产和研发等方面的支出。
合并消息传出后,今日日股来盘,三菱汽车涨幅一度扩大至17%,本田美股最高上涨约2%,日产的场外交易股价最多上涨超过11%。
近日,来自全球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国际友人” 齐聚浙江嵊州,体验比亚迪产品。
猛士M817的亮相,中国豪华电动越野市场迎来“破局者”。
随着市场对皮卡需求的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注重皮卡车的多功能性、越野性能以及舒适性。上汽大通MAXUS星际X和福特Ranger游骑侠这两款车型,分别代表了国产与合资的两种思路,凭借强大的动力和独特的设计,吸引了不少越野及户外活动爱好者的关注。今天,我们通过四个不同的实用场......
整个饭圈都没学会的海底捞,被一汽-大众学走了
近日,鸣志电器(603728)对外披露了2024年财报。公告显示,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16亿元;归母净利润为7791万元。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研发费用提升至2.42亿元,同时全年平均毛利率达37.7%,较上年同期增加0.5个百分点,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不仅如此,鸣志电器......
“十四五”以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快速、稳步发展,目前已成为世界上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最长的国家。在这样的背景下,无论是新线建设还是存量线路改造,都为轨交类上市公司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025上海车展:SUV流行“大块头”,场馆里遍地机器狗
宝马作为一家百年汽车品牌,自然有很多历史故事可以回味,现在认为的经典宝马当时可能只是一念之间的转变,今天咱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关于宝马M2的故事...
上海车展 行业兴替中的丰田如何持续进化?
吉利全球全域安全试验中心今年也即将落成使用,落成后即向全行业开放。
4月27日,东风日产N7以“最家”纯电轿车之姿正式上市,11.99万元起售。
“隐形高手”三电系统可圈可点,风神L7值得“务实派”重点参考
997.24S这个配置是很多人玩997最想要的版本,这台真的是很新,7万多公里,车况也很好。14年才上牌的,0出险记录,全原装,只换了轮毂和KW避震。
智趣新天地,全民皆共享。4月28日,东风纳米旗下“国民智趣纯电SUV”东风纳米06在成都开启预售,共推出5款配置,预售价格为8.99万元-11.99万元,真香不贵才是真的国民车。目前,东风纳米06已到店无需等待,并带来下订266元抵2066元、电动尾门和全景天幕限时送、至高600......
近日,“国内水牛奶第一股”皇氏集团(002329)正式公布2024年年报。面对市场新挑战,皇氏集团种源、全产业链布局和技术创新等优势正在逐步凸显,更是在多元化产业布局上不断夯实品牌基础。报告显示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实现20.46亿元。有市场人士表示,未来随着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共创引领“全”能进化 全尺寸柴油混动火星皮卡引爆行业创新热势
在电动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中国汽车市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一边是燃油车与新能源车共存的消费需求,另一边则是新势力车企与传统品牌的激烈交锋。面对这场行业大考,北京现代以一场品牌战略沟通会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不追逐流量,不制造噱头,而是以“真投入、真布局”的姿态,推出首款纯电平......
2025上海车展上演“消失的TA”!
随着新能源转型稳步推进,新势力品牌也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品牌效应和产品矩阵,也被国内消费者看作是电气化转型的先锋军,近期一季度的销量数据逐步公布
一汽-大众上海车展:在变革的洪流中锚定长期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