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销量再下滑,本田为何这么难?

销量再下滑,本田为何这么难?

电动EV 1767浏览 2025-02-12 IP属地: 未知

2025年1月,本田中国终端汽车销量同比暴跌31.8%,仅售出68,890辆,较2024年同期的10.1万辆显著缩水,这还是在各项优惠政策助力下依旧出现暴跌。这一数据不仅创下其近年来单月最大跌幅,更暴露了这家日本车企在中国的水土不服,从电动化转型的迟缓,到品牌竞争力的衰退,再到本土竞争对手的强势挤压,这场“寒冬”似乎早有预兆。

燃油车失守,电动车补位难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自2020年以162.7万辆登顶后,其在中国市场已连续四年下滑,去年全年销量仅85.2万辆,同比跌幅超30%。核心问题在于,其长期依赖的燃油车市场正快速萎缩,而电动化布局却未能及时填补缺口。尽管本田计划到2035年实现全电动化,但当前其纯电车型数量少、迭代慢,核心技术如电池与智能驾驶系统仍落后于比亚迪、吉利等自主品牌,更别谈他们的插混车正在慢慢蚕食本田赖以生存的市场。

以2024年为例,本田主力车型CR-V、雅阁等仍以燃油车为主,新能源产品线仅占极小份额。反观比亚迪同期销量突破300万辆,吉利、奇瑞等品牌亦凭借混动和纯电技术实现两位数增长,本田在新能源领域的“起大早赶晚集”已成不争事实。


技术积累不管用,品牌形象一落千丈


本田的电动化困境,本质是技术储备与市场需求的错位。其引以为傲的燃油发动机技术难以转化为电动车优势,而智能化领域的投入亦显不足。例如,华为乾崑智驾系统已搭载于岚图梦想家等车型,支持高阶自动驾驶功能,而本田的Honda SENSING系统仍停留在L2级别,缺乏差异化竞争力。此外,本田设计风格保守,难以吸引追求科技感与个性化的年轻消费者,品牌形象逐渐与“传统”“过时”挂钩。

更严峻的是,中国消费者对电动车的需求已从“续航焦虑”转向“智能体验”。本土品牌通过快速迭代的智能座舱、车机互联等功能抢占市场,而本田在车机系统、OTA升级等方面进展缓慢,进一步削弱了其市场存在感。


产能跟不上发展,产品跟不上时代


为应对销量下滑,本田自2024年起已关闭广汽本田0.5万辆产能的第四生产线,并计划缩减东风本田24万辆产能,总产能从149万辆降至120万辆。然而,产能调整的同时,其新能源工厂建设进度缓慢,首座电动车工厂直至2024年底才投产,年产能仅12万辆,远不足以支撑转型需求。

与此同时,中国市场的价格战愈演愈烈,吉利银河L6 EM-i则以2.9L百公里亏电油耗和2000km续航抢占混动市场。相比之下,本田混动车型如思域售价15.99万起,性价比劣势明显,2024年思域销量同比腰斩,仅9.7万辆。


面对危机,本田似乎将目光放到了国产上,与华为、宁德时代等企业合作开发智能座舱与电池技术。东风本田计划2025年推出6款新车型,包括搭载固态电池的烨品牌电动车,试图以空间设计与高阶智驾吸引用户。然而,这些举措短期内难以扭转颓势,固态电池量产还需时日,而比亚迪、深蓝等品牌已通过增程或者插混技术实现长续航与低成本的平衡。


电动EV:本田的销量暴跌,不仅源于技术路线的犹豫,更折射出对市场变化的误判。若无法在智能化、本土化与成本控制上实现突破,本田就目前来说是一根筋两头堵。对于这家曾以“技术本田”著称的企业而言,想要完整发挥出日本“工匠精神”,时间或许已所剩无几。

文章标签: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电动EV 3665粉丝    2904作品 关注 聊聊与新能源汽车有关的一切!
推荐作者
车大拿TV 关注
看车,选车,买车,玩车
大付撕车 关注
大付撕车是汽车视频类栏目。栏目主张正确的选车观,为重度选车纠
SCC超跑俱乐部 关注
SCC超跑俱乐部
车瘾AA 关注
聊聊车,说干货,不以老师自称,不以车评人自居,只是几个有车瘾
Soul车 关注
资讯类自媒体
Techtec杨磊 关注
汽车ECU改装高级工程师,汽车改装维修专家。德国Techtec汽车性能
海阔试车 关注
汽车圈里摸爬滚打,一起聊聊汽车的那点事
那啥车 关注
每一台车都有自己的灵魂;那啥车?对!我的车。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