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特斯拉神话,在牵手百度那一刻,输给中国力量

特斯拉神话,在牵手百度那一刻,输给中国力量

汽车公社 1820浏览 2025-03-14 IP属地: 未知

马斯克应该庆幸,汽车智能化擂台上对面,是中国。


于是最新消息传来,特斯拉与百度展开合作,FSD智驾系统将接入百度地图;百度工程师入驻特斯拉北京办公室。


当一家企业,以产业竞争的维度,对上一个国家,后者的风范与格局,决定前者的命运。


十一年前,时任阿尔斯通锅炉部全球负责人的弗雷德里克·皮耶鲁齐,刚刚抵达美国纽约机场,准备赴一场公务之旅时,被美国警方以涉嫌商业贿赂罪名逮捕。而皮耶鲁齐身陷囹圄,归根结底是美国打算让通用电气收购阿尔斯通电力设备业务,“肢解”对手,壮大自我。


就像“一带一路”秉持了共荣思想,而非西方大航海时代,扩张依靠劫掠、贩奴与殖民路线,中国在当代的技术拓展,同样也是共赢为核心——这或许就是马斯克与特斯拉最大的幸运。



曾经,智能化是特斯拉最炙手可热的标签,横扫了全球消费者的心智。只是在具体应用维度,特斯拉引以为豪的FSD无法在中国施展神通,不得不承认自身存在短板,求助于中国企业。


毕竟,数据本土化之困、技术适应性之痛、商业竞争之压,只是特斯拉遭遇的表象。企业个体的奋进一曲,难匹大国崛起的宏大叙事。汽车智能化的果实,终将落在东方。


特斯拉引援百度


3月13日,消息人士称,特斯拉和百度关于智驾展开合作,震惊了行业内外。


其实,这本来并非两家公司第一次牵手。早在2024年4月,特斯拉就曾接触百度,探讨联合开发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可能。百度Apollo在国内智驾尤其是无人出租车领域比较领先,而特斯拉也在开拓该细分市场。



但本次合作,突出之处有三个维度。


首先是合作范围并非局限于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百度擅长、特斯拉新起步的领域,反而是特斯拉原本被视为“遥遥领先”的家用车智能驾驶功能。据知情人士披露,双方合作的核心,在于将百度的高精度导航地图数据深度整合至特斯拉FSD V13智驾系统中。


其次,在于技术路线。特斯拉长期以来引领智驾潮流,从最初的鸟瞰视角BEV,到占用网络OCC,再到无图智驾,乃至于2024年大火的端到端,整体上都秉持了一种极简思路,传感器采用纯视觉路线,信息处理维度放弃高精地图,无需二维信息转三维。当然,纯视觉路线和多传感器融合路线孰优孰劣,向来存在争议,只是特斯拉此次为FSD整合百度高精地图,着实令业界惊讶。


当然,现在尚不清楚细节,究竟是特斯拉FSD以后在中国市场都离不开高精地图这根曾经被马斯克鄙视的“拐杖”,还是借助高精地图进行训练和前期“垫底应对”。与此类似,特斯拉日常应用不会搭载激光雷达,但并不妨碍特斯拉成为Luminar激光雷达公司的大客户,采购后者产品用于训练。


第三个惊人之处在于,向来以技术研发和科技标签闻名特斯拉,在这场合作里,处在“接受技术援助”的角色。


按照信源所述,百度工程师团队已入驻特斯拉北京办公室。本次合作,工程师将重点优化车道标线、交通信号灯等动态信息的融合精度。


这不由得让人联想起2月下旬那次特斯拉FSD入华的试探之举。



当特斯拉官方资讯宣布“软件更新2024.45.32.12已开始分批次推送”,虽然并未正式提到FSD名称,不过,熟悉特斯拉的用户,根据功能描述,以及“城市道路”应用范围,立刻识别出FSD特征:具备了城区NOA领航和高速NOA领航功能,但是对比北美版FSD V12/V13“车位到车位”的完整智驾,只能算“半个FSD”。



在视频和转发群里,特斯拉FSD的效果评价也褒贬不一。既有感慨于避障丝滑熟练、近似人驾的夸奖希冀,也有对闯红灯、压实线等行为的嗤之以鼻。


汽车公社也在第一时间对特斯拉FSD与华为乾崑智驾等国产智驾技术进行了对比,结果在相同路线相同时段,国产智驾以13次接管大胜特斯拉的30次接管。


随着测试越来越多,国内受众越发萌生出一种感觉:“传说中的特斯拉FSD,就这?”


撕裂与护城河


特斯拉FSD真正面临的三重撕裂境地,在于中美应用场景的撕裂,数据与团队枷锁的撕裂,成本与体验的剪刀差撕裂。”


截至2025年1月,特斯拉智能辅助驾驶系统(驾驶员监管版)累计行驶里程超48亿公里(30亿英里)。这个数字是特斯拉粉丝们如数家珍的宝贝,但在论坛上争吵技术高低时,经常失效于一句反问“中国和美国路况一样吗?Corner Case突发事件一样吗?”


且不说车流客流密度、交通规则遵守程度,单单道路复杂性,国内环境就并非北美可比。


中国复杂的公交专用道规则(如北京24小时禁行与分时段禁行的混杂)成为算法决策的“阿喀琉斯之踵”。据交通运输部数据,全国公交专用道总里程超170万公里,相当于绕赤道42.5圈,其时空规则的碎片化堪称全球独有。



这些难题的经验积累,“华元魔大地”和“蔚小理极米”早早启动,将特斯拉远远抛在了身后。而极其考验数据的智驾,往往是“一步落后,步步落后”。


“训练智驾有两大关键因素,”我们一帮关注汽车智能化的朋友总结,“人和数据”。然而,特斯拉很难在中国将这两个维度的力量百分百发挥出来。


之所以特斯拉会低调初登台,与数据枷锁下的“镣铐之舞”密不可分。马斯克希望将FSD引入中国市场的想法由来已久,但是国家出于战略安全考量,对数据跨境流动严格监管,因而特斯拉不得不花费数年建立本地数据中心,也因而放弃依赖全球车队数据回流的传统路径。


目前,中国数据与美国的训练平台是隔离的,中国的用户数据无法离境,而美国政府也不允许特斯拉把AI模型和显卡拿到中国进行部署,用户数据和训练平台的隔离是特斯拉FSD在中国市场OTA持续迭代的难题。


根据爆料,为了解决FSD在中国本土化和完善的任务,特斯拉在中国专门“空降”了一支来自总部的团队,“特斯拉中国的团队无需从头开始训练FSD,他们会接力这帮美国工程师”。显然,“接力式”研发不得已分散了资源,对比中国厂商集齐所有资源的专攻,相当于一只手和两只手比赛腕力。


但是,对中国消费者杀伤力最大的,却是第三重撕裂——成本与体验的剪刀差撕裂。


6.4万元的FSD选装价格,高于任何本土厂商的方案。甚至连实现自动辅助变道、自动泊车等基础智驾项目的“增强版自动辅助驾驶功能”EAP,国内价格都高达3.2万元。



麦肯锡2024年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者对智驾功能的付费意愿集中于1万元以下区间,这是重要的前提。


对比FSD的6.4万元和EAP的3.2万元,理想汽车智驾免费开放,华为ADS高阶包月费已降至199元。比亚迪将天神之眼系统下探至7万元级车型,五菱甚至打算进一步下探到5万元级别。特斯拉的高溢价策略或将遭遇“曲高和寡”的窘境。


共生与破局


特斯拉的困境并非无解,其与中国供应商的深度合作或将成为关键变量。  


首先是百度地图,或成为数据闭环的“钥匙”。 


百度地图的介入,为特斯拉提供了一条绕过数据隔离的“曲线救国”路径。百度不仅拥有覆盖全国的高精度车道级导航数据,还能通过实时众包更新动态信息(如施工路段、临时交通标志)。这种数据能力可弥补特斯拉纯视觉系统在复杂路况下的感知盲区,例如将车道标线识别精度提升至厘米级。  


更深层的价值在于,百度地图数据可替代特斯拉无法获取的本土驾驶数据,间接支持FSD的模型训练。四维图新等本土图商亦认为,特斯拉合作将加速中国智驾产业链的成熟。  


其次,硬件与算法协同,这是降本增效的必然选择。 


特斯拉的算力短板倒逼其探索更高效的算法优化路径。例如,通过压缩神经网络模型规模、引入轻量化架构适配低算力芯片。与此同时,中国本土芯片厂商(如地平线、黑芝麻)的崛起,可能为特斯拉提供更具性价比的算力方案。  


此外,特斯拉或需在部分场景引入激光雷达等冗余传感器。尽管这与马斯克的“纯视觉信仰”相悖,但面对中国市场的极端工况(如雾霾、强逆光),多传感器融合或成必要妥协。  


最深层次,在于生态共建:从单兵突进到合纵连横。


特斯拉与百度的合作仅是起点。长期来看,其可能与中国厂商在以下领域深化绑定:  


- Robotaxi生态:百度Apollo在无人出租车领域已积累超1亿公里测试里程,特斯拉可借助其运营经验加速Robotaxi商业化。  


- 本地化服务:接入高德、腾讯的实时交通信息,优化导航路径规划。  


- 政策协同:联合推动自动驾驶法规完善,明确责任划分与测试标准。  


最终,未来图景,让特斯拉智驾在中国市场,获得从撕裂到共生的可能性。 


一方面,需要技术融合,开展端到端架构的“中国化改造”。


特斯拉FSD端到端架构虽领先,但其实端到端并不是真正彻底放弃人工标定数据和安全托底。


特斯拉可以借助“学生模型”背后的“老师模型”,针对中国市场进行场景定制。例如,增加对电动自行车突然变道、行人闯红灯等高频风险的专项训练。百度等本土企业的场景库积累(如Apollo ADFM大模型)可为此提供支撑。  


另一方面,特斯拉需要完善价格策略来维护市场份额。


若特斯拉能通过合作将FSD成本压缩至3万元以下,并推出“硬件预埋+软件订阅”模式,或可扭转颓势。比亚迪“天神之眼”系统已证明,10万元级车型搭载高阶智驾并非不可能。  



特斯拉FSD在中国的命运,本质是一场全球化技术标准与本土化生态规则的碰撞。短期看,其仍需在数据、技术、成本的三重裂缝中艰难求存;长期看,与中国供应商的共生关系或将成为其破局的关键。  


正如四维图新所言,特斯拉入华的意义堪比“智驾平权”,它既倒逼本土产业链升级,也为全球自动驾驶技术演化提供了“中国样本”。这场撕裂与共生的博弈,终将指向一个更开放、更融合的智能驾驶未来。

文章标签:
新能源
 
相关推荐
汽车公社 0粉丝    578作品 关注 速度 态度 深度
推荐作者
苑叔聊车 关注
资深的汽车编辑,阅车无数,有关于选车的问题找我就没错了。
汽车鉴闻 关注
汽车媒体技术编辑 汽车售前售后事儿,用车养车百家通
小马闲话 关注
闲话汽车,行摄四方
电车男EVman 关注
第二懂新能源车的男人
予墨Auto 关注
跟我们一起慢慢懂车!
Soul车 关注
资讯类自媒体
车宇世界 关注
车圈老干部,只做最客观的车评。
来试车 关注
汽车视频自媒体 试驾评测 汽车工作的Vlog 每周持续更新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