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消费者在比亚迪秦L的铭牌上看到"最大载重量375公斤"时,往往会产生直观质疑:这个数字究竟是怎么来的,感觉远远不够用啊?不过可能也有人表示,只要符合国家标准,能上路跑就没问题,管他那么多干什么?那么真相究竟如何呢?
燃油车标准是否适用于新能源汽车
该标准源自于GB/T 5910-1998《汽车质量分布》标准。每位乘员质量按68公斤计算,加上随身行李7公斤,五座车型的理论载重门槛正好是375公斤。但问题是这个数字诞生于燃油车时代,但是否适用于新能源汽车,存在一定的争议。而且在当下用车环境下,车辆承担的作用已经不局限于载人,类似像中短途郊游等用车场景越来越普遍,这同样对车辆载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工信部车辆公告参数中,"最大设计总质量"减去"整备质量"的差值即法定载重能力。以比亚迪汉EV为例,该车整备质量2100公斤与总质量2475公斤的差值恰好对应的是375公斤。这种设计策略本质是在满足国标最低要求的同时,车企通过控制标称载重来优化性能测试数据。车企这么做的原因也非常清晰,背后是对续航里程,安全碰撞及刹车距离等测试成绩,以及制造成本的考量。
真实载重对新能源汽车影响很大
举个例子,某款标称载重375公斤的电动车实际装载500公斤时,制动距离可能从39米延长至44米,这多出的5米,在紧急情况下就是生死分界。在车身结构上,增重后悬挂系统更会承受超出设计值33%的负载,导致弹簧模量衰减、减震器漏油等慢性损伤,大幅缩短底盘寿命。
从设计角度来讲,提高载重意味着直面三大代价。数据显示,每增加100公斤载重能力,整车就需要强化15%的车架刚性,这直接转化为每辆车200-500元的成本上浮,如果一年10万台销量,那么车企就能多赚2000万;而在安全方面,碰撞测试时增加的配重会让25%偏置碰撞得分下降半个等级;更致命的,增重后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可能因此缩水5%-8%,这对客户体验有不小的影响。在补贴退坡、价格战白热化的市场环境中,新能源汽车在设计载重能力时非常慎重。
另一方面,电池布局带来的结构性挑战尤为突出。电动车的电池舱犹如平铺在底盘上的金属甲板,既要承受自身重量,又要为乘员舱提供支撑。当载重增加时,悬挂系统的压缩量会显著改变电池组与地面的距离,这种动态变化直接影响电池安全防护效能。某车企碰撞实验室数据显示,载重每增加100公斤,电池箱体在40km/h追尾碰撞中的形变量就增大12%。这同样考验着新能源汽车设计师的想象力。
燃油车对载重能力并不敏感
对燃油车来说,减重似乎会更容易。本质上还是动力系统对质量分配的差异导致的。大众EA888发动机的145公斤重量,在电动时代被500公斤的电池组彻底颠覆。这种结构差异带来了对整车载重设计的重要影响,燃油车可以通过轻量化活塞、空心轴等技术腾出载重空间,而电动车却要承受电池质量占整备质量30%的先天劣势。换句话说,燃油车更灵活的减重方式导致了其对载重能力并不敏感,而新能源车正好反了过来。
某机构测试显示,当Model 3后轴载重达到极限时,操控稳定性评分骤降40%,而燃油版宝马3系在同等工况下仅下降25%。背后原因,同样归咎于新能源车和燃油车的结构差异。
所以有不少人表示,在新能源汽车时代,车企更应突破"够用就好"的思维定式,在保证续航的前提下,通过一体化压铸、复合材料悬挂等新技术提升载重冗余度。毕竟,当消费者全家出游时,车辆的真正载重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总结
事实上,载重能力既是衡量车企工程实力的试金石,更是关乎用户安全的生命线。作为新能源车企,更应该考虑在技术上优化以增加整车的载重能力,而不是去硬抠底线标准,把问题丢给消费者。所以,当某新势力车企将"载重系数"(载重能力/整备质量)纳入新车研发KPI时,我们看到了行业觉醒的希望。或许不久的将来,"375公斤"这个带有时代烙印的数字,终将成为一项历史。
小米汽车4月销量确认:环比微量下滑,基础已经稳固
头部供应商从幕后走到台前
创造未来不止于车 2025第十七届西安五一车展盛大启幕
随着消费市场的逐步回暖,消费股股价集体“起飞”,泡泡玛特、盐津铺子等公司迭创新高。业内人士认为,当前,经济向消费转型刻不容缓,这是新消费炒作最大的底气,板块炒作趋势将持续延伸,未来会催生更多大牛股。而结合机构资金4月份的最新持仓动向,多只消费龙头已经被积极加仓买进。
真实力不怕测 试驾广汽丰田铂智3X
一汽丰田4月销量同比增长32%,电动化车型占比54%,TNGA-K平台以上高端车型占比60%。上海车展上,丰田展示了全面满足新时代用户需求的全新普拉多、荣放、亚洲龙、皇冠、威尔法、格瑞维亚、bZ3,以及bZ5等多款新车,全面满足多元需求。
岚图不卷,但不怕打,而且敢打。
近日,全球汽车行业权威奖项“2025世界汽车大奖”在纽约国际车展举行颁奖典礼,比亚迪再获国际双奖!其中比亚迪海鸥摘得“2025世界城市车”冠军,而比亚迪集团执行副总裁李柯则荣获“2025世界汽车年度人物”。
比亚迪2025年一季度全球多市场登顶
近日,比亚迪以及长安等多家自主车企陆续公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的财报。
连上好几天班的你,是不是准备趁着五一小长假,计划一场说走就走的自驾游?
最近有消息传出,保时捷CEO在2025上海车展期间表示:“保时捷考虑在华停售电动汽车”、“保时捷不将小米当对手”。很多人表示保时捷这是被中国新势力们心态搞崩了,干脆直接掀桌子不玩了。对于这些传言,保时捷中国最近回应媒体,称上述传言均系误读。
尊界S800开放外观展示,让此次上海车展的鸿蒙智行展台成为华为“四界”首次聚齐亮相,车型覆盖了从中端到高端的轿车和SUV市场。#2025上海车展#鸿蒙智行#华为#尊界#享界#问界#智界
无图全场景,有路就能开,传祺向往新车重构智能出行体验
8.99万起!国民纯电SUV天花板降临:东风纳米06改写市场规则
百年MG持续推进年轻化转型,加速国内外市场突围。
4月30日消息,据欧洲相关媒体报道,奇瑞汽车即将与大众集团达成协议,将在后者位于德国的一家工厂生产汽车,以加速奇瑞进军欧洲市场的步伐。
前两天,围棋世界冠军柯洁在直播时表示,人工智能的东西都一言难尽,包括车企宣传的自动驾驶,用起来跟智障一样。
近来由于关税博弈,给部分涉及海外业务的领域带来一定不确定性。例如作为上一轮牛市的黄金赛道,CXO板块海外收入占比较高。目前的宏观大环境背景下,有些人认为医药研发外包企业受到的冲击较大,但更多人认为背后蕴藏着机遇。
本田法则:有所为,也要有所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