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20万的中国燃油车市场,有个绕不开的名字,就是吉利中国星。
3月20日,中国星两款旗舰车型加新上市,其中星瑞东方曜新增惊鸿版+今朝版,官方指导价9.97万元、12.37万元;星越L推出行云版与东方曜今朝版,官方指导价15.67万元、16.37万元。
作为与中国文化紧密结合的车型谱系,此次新推的几个版型也都延续了中国星一直主张的“国韵”美学设计。其中,星瑞东方曜今朝版可选云砚磨砂灰车色、星越L行云版新增明茶棕内饰配色、星越L东方曜今朝版则采用专属车色东方青,更加强调中式审美、国风属性。与车色相呼应的是,内饰部分也进行了细节点缀,如星瑞东方曜今朝版以戏韵芳华IP压印、祥云印月纹样作为点睛之笔,氛围感直接拉满。
在国潮兴起的大背景下,中国星对中国文化的重视和提炼,不仅是为了强化“中国星”品牌属性的标签,也是为了将珍贵的文化遗产与汽车之间进行融合,让中式审美回归主流。
包括每一次发布会活动,中国星会特别重视中国文化的传扬,并且渐成系统,这一次中国星双旗舰上新是以“运河文化”、“宋文化”作为发布会主基调进行打造。据吉利内部人士透露,接下来中国星的上新还会与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等传统文化瑰宝结合在一起,使中国制造与中国文化之间融会贯通,体现中国星“更中国”的一面。
不过,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背景下,不仅要求品牌有创新,还必须拿出“真本事”。随着智能化概念逐渐在汽车上大范围普及,吉利也提前做好了为中国星上强度的准备。
据了解,未来吉利“干里浩瀚智驾系统”也将覆盖中国星燃油车产品,通过对尖端技术的把控,实现在该细分市场的领先水平。
目前来看,经过此次升级之后,中国星已经率先实现主流燃油车全系标配“L2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迈出了燃油智驾的第一步。吉利汽车副总裁王博更是强调道:“中国星就要做中国最智能的燃油车”。
假设干里浩瀚智驾系统可以尽快上车,那么在接下来的竞争中,对中国星而言无异于如虎添翼。
中国星系列本身实力不弱。自上市至今,中国星累计销量已突破142万辆,成为10-20万级首个且最快突破百万辆规模的中国品牌高端系列。
其中,星瑞在A级轿车市场独树一帜,1-2月累计销量突破39130辆,同比增长22.6%,市占率高达7.92%,夺下中国品牌全级别燃油轿车销量第一。星越L则在燃油SUV领域持续霸榜,1-2月累计销量突破59385辆,同比增长61.6%,市占率高达6.47%,位列全品牌燃油SUV销量第一。
中国星“速度”也在传递目前中国市场大盘走势的信号,那就是燃油车依旧占据着半壁江山,市场需求一直表现强劲。
对于吉利而言,中国星是打破合资垄断的强弩手,拥有较强的统治力,也为整个吉利的稳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本盘。因此在吉利的发展战略中,燃油车将与新能源车并驾齐驱,面对转型浪潮,吉利的策略是,以智能化为燃油车赋能,让中国星也上车智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油电平权。
此次星瑞与星越L的加新上市,已为中国星的下一步动作做好了铺垫,在不断涌入的技术加持下。可以预见的是,中国星仍将为吉利提供重要的价值支撑。
够复古,够方正。一台08年的G55,原漆,整备好,车况超棒。整车真的闪闪发亮啊
福特或终止下一代电子电气架构的开发
本刊记者查阅软通动力5.8号公告了解到,软通动力发布了《2025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预案》公告。公告显示,该公司此次计划募集资金不超过33.78亿元,主要用于支持主营业务发展,涵盖京津冀软通信创智造基地项目、AI PC智能制造基地项目、软通动力怀来智算中心(一期)建设项目、计算......
电动汽车故障率远低于燃油车,为何依然有部分车主表示不满?
日前,多家自主车企陆续公布了自家的4月销量数据。
我跟小米从来也没翻过脸,为什么会有这么奇怪的问题?
理想汽车VLA司机大模型 从动物进化到人类,在成长中持续解决行业问题
烧机油修复后如何做到三十万公里不烧机油
上汽集团移动出行战略品牌享道出行宣布完成超13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迎来里程碑式新突破
全新XC70续航突破200km,填补豪华市场空白
比亚迪“造人”加速:新能源巨头抢滩人形机器人新赛道
比亚迪2025年一季度全球多市场登顶,风靡各界名流
这个五一,阿维塔的公关加了几天班。一则质疑阿维塔12风阻系数造假的消息打破了假期的平静。
“油电切换”进行时,专家共寻新时代皮卡“技术路线最优解”。
收归吉利后,极氪未来路向何方?
奔驰宝马奥迪,拿什么守住自己的豪华?
中国首冠!比亚迪海狮07EV全程见证
负债率高是全球车企共性特征。从2024年财报来看,国内外主流车企资产负债率普遍在60%以上,部分车企负债率超80%。
通过聚焦主业、强化协同,吉利正从 “规模增长型” 向 “价值创造型” 企业转型,为全球汽车产业的战略整合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样本。
汽车行业作为资金密集型产业,其高负债特征常被贴上“高风险”标签。但2024年财报数据显示,全球主流车企负债率普遍超过60%。这种高负债是行业发展的共性规律,还是潜藏着结构性风险?通过对比国内外车企的负债规模与构成,或许能揭开汽车产业的生存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