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小米SU7 Ultra碳纤维机盖争议,是一场营销闹剧?

小米SU7 Ultra碳纤维机盖争议,是一场营销闹剧?

汽车网评 1238浏览 2025-05-09 IP属地: 未知

2025年5月,小米SU7 Ultra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让其再次成为了车圈顶流,但这次不是因为性能炸裂,而是因为一场关于装饰还是功能的争论。直到近日,小米汽车的官方回应,承认碳纤维开孔设计“主要为了造型复刻”,仅附带辅助散热功能,彻底撕掉了“空气动力学”的标签。这场风波看似是营销翻车,实际上很难不让人怀疑小米汽车造车对造车工业的严谨性有没有最起码的尊重。

需要明确的是,小米SU7 Ultra的碳纤维前舱盖本是个“计划外产物”。根据官方回应,量产版最初设计的是普通铝制机盖,但2024年10月原型车纽北赛道测试时,开孔造型意外走红,超80%用户调研要求“复刻同款”。工程团队不得不在37天内完成从铝到碳纤维的紧急切换,甚至为此调整了12条产线的焊接参数。

然而,仓促上马的设计会不会埋下隐患不说,更尴尬的是,花费4.2万元高价却只能购买一个“心情件”,不少车主感叹道:以为买了能提高性能,结果是个皮肤包。


在宣传上,小米对碳纤维机盖的宣传始终在功能与装饰间摇摆。发布会上强调“双风道空气动力学设计”,官网标注辅助轮毂散热,在潜移默化中给用户植入性能升级的期待。但在部分网友实测中,鼓风机对着开孔猛吹,纸巾纹丝不动,随即在部分车主的拆解中发现,风道与散热系统的关联并没有很大。

而在舆论已经爆发后,小米给出的解决方案是这样的:未交付用户可换回铝制机盖,已提车用户送2万积分(约2000元)。但这波操作却又引起了新的争议。


首先是诚意不足,正如前文提到的,碳纤维机盖4.2万元选装价和目前20000积分的赔偿力度,难免会让人觉得诚意打骨折,其次便是改配窗口期太短,总计仅开放2天时间,就算小米汽车用户和互联网用户群体高度融合,也难免会出现遗漏的情况。


更微妙的是,小米坚持用积分而非现金补偿,不想直接现金赔偿,这种互联网式打法,在汽车行业显得格格不入,毕竟车主要的是透明,而不是这种所谓薅羊毛的机会。

汽车网评:小米SU7 Ultra的碳纤维机盖,本可以成为用户共创的典范,却因过度营销和工程妥协沦为争议焦点。当车企把网友的需求看得过分重要,却忽视基础验证时,正常汽车研发的路径必然会走偏。雷军曾表示,用户教会我们的比风洞更多,但汽车工业的进步,终究要靠实验室里一步一步测出来的数据支撑,而不是社交媒体上的点赞。

文章标签: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汽车网评 1.6万粉丝    1万作品 关注 购车、用车、汽车界的八卦
推荐作者
小马闲话 关注
闲话汽车,行摄四方
GForce车研社 关注
If it isn't fun. It isn't a car.
AM车镜 关注
AM车镜是中国汽车行业具有影响力的资讯提供者。
汽车匠人 关注
寻求在互联网时代用匠心精神
开老表改车 关注
开老表,日常汽车改装工作分享:通风座椅、氛围灯、汽车音响等。
Techtec杨磊 关注
汽车ECU改装高级工程师,汽车改装维修专家。德国Techtec汽车性能
玩车专家V 关注
有关汽车一切玩法尽在其中,带你领略不一样的汽车新体验!
悦行江西 关注
和你分享有趣、新鲜和汽车有关或无关的事!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