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买G7的人 正在“拯救”小鹏?

买G7的人 正在“拯救”小鹏?

汽车大观V 922浏览 2025-07-07 IP属地: 未知

G7这款车能不能成功,或将直接决定小鹏的未来命数。

10万级的MONA M03,是颗“速效救心丸”,让小鹏走出了“ICU”。 20万级的G7,最好能是小鹏的“回魂丹”,如此才好让接下来30万级的P7,成为品牌上升的“大补丸”。是非成败,G7是关键一战。

7月3日,定位“AI智能家庭SUV”的小鹏G7上市,很多人从这款正式售价比原预售价降低4万、最终定价19.58万-22.58万元(3个版本)的车型上,从小鹏开创式的加以“全球首款L3级算力AI汽车”标签背后,感受到G7对于小鹏的重要性。

但重要到什么程度,可能超出不少人想象。

“好学生”何小鹏

G7上市的前一天,刚刚在YU7上市缔造“3分钟20万台”神话中春风得意的雷军,给“两‘小’无猜”之一的小鹏带起了货:“等不及YU7的话,可以看看明天的小鹏G7。”

雷军这次为湖北同乡带货的效果怎样,暂未可知,不知G7的“9分钟破1万”大定里有多少是雷总的引流。但看小鹏自己为G7上市下的功夫,可谓是煞费苦心。

G7的发布会,选在北京奥森国家网球中心钻石球馆,钻石球馆之寓意,一目了然。更明了的是,北京的主力购车群体正是家庭用户,新能源指标更是超过70%给了家庭用户,而北京此前销量前三的新能源车型,第一名就是特斯拉Model Y,第三名是小米SU7。小米YU7上市后,特斯拉Model Y的地位或将不保。

何小鹏在G7上市发布会上,像雷军在YU7上市发布会上一样,把特斯拉Model Y打在了大屏上,言明攻打“光明顶”。但他始终没提YU7是竞品,事实上G7和YU7就处在同一个细分市场。此外就是整场发布会,充满了“小米”味。

比如小米以“毫米级参数对比”闻名,小鹏G7也全面复刻了此战术。

何小鹏贴出G7与Model Y长长的对比表格,从整车空间(G7为4.47m³,超Model Y 11.2%)到扶手箱容积(G7为6.8L,超Model Y 30%),连雨伞收纳槽深度都精确到毫米。

小鹏请来NBA球星马布里营销的同时,还安排了身高188cm的马布里演示前排头顶篮球无压力、后排直立不顶头,复刻雷军展示SU7后排空间的经典桥段。

何小鹏详述“太极AI底盘”历经上万次减速带测试、超2000次起伏路标定,类比小米讲叙底盘调校投入。

小米擅长将“技术参数转化为用户可感知的生活价值”,小鹏G7也是亦步亦趋。

G7用网红柴犬“晕车测试”展示防晕车功能(直播狗在颠簸路面未呕吐),替代过往枯燥的CDC减振器原理讲解。

G7推出“带宝宝出行无忧套餐”——磁吸小桌板可放奶瓶、后备箱819L容积分层收纳婴儿车+行李箱,展现直击家庭用户痛点的情感共鸣设计。

小米主张“长板足够长可忽略短板”,小鹏G7也将此贯彻到底。

G7发布会上将近八成的时长,何小鹏都聚焦到2200TOPS算力、VLA/VLM大模型,弱化窄胎(235mm胎宽)、小前备箱(仅42L)等妥协点。

何小鹏还表示造车必须掌握新四要素:“左手科技、右手艺术、品质基础、情绪高度”,将小米推崇的“情绪价值”升维为战略要素。

显然,小鹏在全面学习借鉴小米营销策略,这一营销转型效果如何?何小鹏在发布会后表示:小鹏的女性用户占比,从MONA M03的38%提升到G7预订的45%。

小鹏在“去直男化”,对于这一在长时间学习特斯拉的过程中形成的“附加”形象,何小鹏现在只想淡化,“以前我们总说技术驱动体验,现在才懂情绪才是制高点”。

在不同时期向不同的“老师”学习,何小鹏是位懂得审时度势、灵活应变的“好学生”。

G7输不起

小鹏在这一节点勇闯20万级SUV红海,并拜师小米学起情绪营销的背后,是其站在了至关重要的转折点。

小鹏用近十年时间为自己贴牢“智驾”标签后,2024年下半年相继推出了10万-15万元的MONA M03、16万-20万元的P+,两款车很快成为小鹏的销量担当。尤其是MONA M03,承担了小鹏超过50%的销量,不仅让“在ICU住了很久”的小鹏脱离危险,还将小鹏送上了新势力月销量榜首。

小鹏用一款“智驾平权”的极致性价比车型,让自己起死回生,但也在“智驾”之外打上了“性价比”的标签。MONA M03刚热销的时候,有网友戏称“小米没有造出来的红米汽车,小鹏造出来了”。

但何小鹏显然不喜欢这个标签,“拼价格小鹏是拼不过的,因为普通车的成本最核心就是铁的价格,我们要卷肯定要卷科技”。

G7就是小鹏这次撸起袖子卷科技的,至关重要的载体。

MONAM03卖火之后,小鹏在今年3月和4月分别对G6、G9、X9几款更高端的车型,推出改款车型,分别主攻15万-20万元、20万-25万元、30万-40万元价格区间。

但三款改款车型上市后,并没有复制MONA M03的火爆,也没能赶上P+的销量,尽管在各自细分市场里销量排名靠前,但三款车加起来的月销量仅在1万辆左右。

这次冲高尝试结果并不响亮,说明市场仍受“性价比”标签影响,并没有认可小鹏一直用科技和智能强化的品牌溢价能力。

突围的办法还是要继续在科技和智驾上做文章,小米营销学中的“让长板更长”,或许在确立G7的营销卖点时,就已开始影响小鹏。

G7打出了“L3级算力”的全新概念,这个话术是在政策明令禁止车企对“智驾”和“智能驾驶”宣传的前提下,最具话题和传播力的字眼了。

为了使“L3级算力”与“L3级智驾”更具联系,小鹏在G7(三款车型:602长续航MAX、702超长续航MAX、702超长续航Ultra)中,为Ultra版搭载了三颗自研图灵AI芯片,总算力突破2200TOPS,相当于Model Y(720TOPS)的三倍、小米YU7(700TOPS)的三倍有余。


斥资数十亿研发的图灵芯片,正是何小鹏“卷科技”的底牌,“我们不是为了算力而算力,这是通往L3的必经之路”。

何小鹏还展示了G7Ultra版作为“L3级算力AI汽车”的超强“大脑”:全球首个车规级多模态大模型架构VLA(视觉-语言-动作)+VLM(视觉语言模型)。

何小鹏表示该VLA+VLM将赋予汽车“思考能力”——能提前2公里感知塌陷路面自动规避、识别救护车主动让行、甚至理解“停到电梯口”的模糊指令。

至此,G7卷的科技在目前的同级车型中无人能敌,但也有一些令人遗憾的地方,VLA系统需到9月OTA推送,专用座舱芯片更要等到11月回店加装。

这让外界开始称之为“期货”,但似乎并不影响消费者的热情,何小鹏在发布会后表示,G7 Ultra版的用户选择率超过60%,远超团队预期。

小鹏也确实太需要G7重塑品牌“科技”、“智能”的高端形象,在前面三款改款车型未能冲高成功的情况下,G7已经没有试错机会,G7只有成功,也才能为接下来的P7架好继续向上的梯子。

涅槃之年的生存考验

随着销量持续上升,2025年1-6月交付量达到19.7万辆,已超过去年总和,年度目标完成过半,小鹏的盈利时间表变得更清晰。何小鹏曾在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及后续采访中明确表示:“有信心在2025年第四季度实现盈利”,并称“第四季度盈利绝对不是挑战”。

何小鹏还提到汽车之外的另外两个产品线:飞行汽车和人形机器人,并表示今年也有新进展。第三季度,汇天飞行汽车的智造基地就将竣工,“陆地航母”将于2026年量产交付。人形机器人IRON目前已进入工厂实训,目标2026年实现量产。

但即便何小鹏积极向外界传递信心,市场怀疑的声音仍然存在。MONA M03被质疑“卖一台亏一台”, 飞行汽车与机器人每年吞噬近百亿研发资金,G7售价逼近成本红线。

确实,相比预售价,G7的上市价格整体下调了4万元。G7起售价19.58万元,比特斯拉Model Y便宜近7万元,比小米YU7低5万多元。

这一定价策略体现了小鹏想要在20万级SUV市场避开对手锋芒,毕竟不论特斯拉还是小米,目前品牌力都远超小鹏。小鹏主动降价,是在追求打造第二个爆款目标下的权宜之计,是妥协和不得已。

但这不利于小鹏摆脱“性价比”标签,不利于提升品牌的溢价能力。而如果不做出价格上的妥协,同样也会降低G7在激烈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市场份额的可能。

小鹏的品牌重塑和盈利攻坚,正在变成一场极致平衡艺术的考验。小鹏一路做出的探索和调校,比如技术路线的豪赌(自研芯片和纯视觉方案)、市场突围(价格战与差异化)、营销转型(从“理工男”到“情绪价值”)。

若成了,无疑将验证“科技造血”模式的可行性,并为其估值重新打开空间;若败了,在2025年淘汰赛加剧的背景下,其生存窗口也或将关闭。期待小鹏取得成功。

文章标签:
新车爆料
 
相关推荐
汽车大观V 1.5万粉丝    938作品 关注 专供有思想的汽车人
推荐作者
GForce车研社 关注
If it isn't fun. It isn't a car.
柿柿车 关注
汽车媒体编辑,参与C-NCAP试验报道
新车部落 关注
与新车部落一起玩转汽车行业!
鳌拜Who驾 关注
一起和幽默的鳌拜,体验汽车的乐趣人生
海阔试车 关注
汽车圈里摸爬滚打,一起聊聊汽车的那点事
二手车大智慧潘 关注
中国二手车自媒体联盟联合发起人,行业深度观察者。
那啥车 关注
每一台车都有自己的灵魂;那啥车?对!我的车。
靓车大咖会 关注
了解最新汽车资讯,汽车养护知识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