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后如果零跑还在,C11也一定还在。它要像丰田的卡罗拉一样一直迭代下去,把经典产品打造成品牌常青树。”
零跑汽车董事长朱江明,在2025款零跑C11上市发布会上,一向内敛自谦的他情绪略显奔涌。他用一段充满诚意的演讲,分享了五个关于C11的小故事。
5个故事的背后,是零跑造车十年的坚持,“不走捷径,不追潮流”,也是零跑对品牌理念的坚守,“走适合自己的路,造用户需要的车”。
朱江明的确不擅长“讲故事”,即便零跑一路是在质疑声蹚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他也是点到为止,只用了短短2分41秒的视频做了一下回顾,主题叫“致每一个越来越好的你”。
视频里,他说,“6年前,别人问他,‘你不懂车,你造什么车’。3年前,别人又说,‘零跑活不过一年’。”
每一次,他的回答是,以前的那些不被看好,让零跑有了更多的时间做好自己的事情。“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这是零跑刻入DNA的坚守与目标。
“回望过去,我们要感谢这些质疑的声音,让我们始终保持着清醒,努力变得更好,今天大家看到零跑,会更多地说,零跑越来越好了。”
第一个十年,零跑完成了从0到1 的阶段。2021年初代C11入场时的质疑,到2025年全新C11入场时的叫好,零跑的路变得好走了,朱江明却说,还有很长的路要闯。
“下个十年,下下个十年,经典永远在场”,这是希望,也是承诺。
C11,零跑成长的最佳锚点
零跑的故事,分为两个阶段。2021年前,和2021年后。
故事的起点是2015年。彼时,朱江明在西班牙街头偶遇了一辆雷诺电动车,那一刻,他敏锐地嗅到了变革的浪潮,开始奔流涌动。
他带着在安防领域积累的深厚技术底蕴,创立了零跑汽车,再一次站在了创业的风口。
零跑应运而生,但开局却步履维艰。首款车型S01于2019年上市,但是新能源的浪潮还未被推至高处,再加上新能源补贴退坡,零跑S01销量未达预期。
朱江明一向坦诚。在分析零跑S01的问题时,他承认刚开始造车,产品、营销和品牌方面都存在问题。“造车的学费比想象中贵得多。”
有了S01教训,2020年零跑的第二款车T03上市之时,零跑内部路线开始变得清晰,“先把车卖出去,打开品牌知名度,自己内部去做成本控制。”基于此,高性价比让T03销量一路攀升。
对于零跑来说,这并不足够。
因为,零跑创立的初衷,其中之一便是“造人民买得起的好车”,虽然这个初衷也被质疑过。因为彼时的零跑,没有互联网巨头的光环,也没有传统车企的深厚根基。零跑,需要一款能够打进主流市场的好车。
朱江明善于找不同。在新能源风口被推到高点的时候,他让零跑耐得住寂寞,找出一条差异化的路线,提出“技术普惠化”,要造出好而不贵的产品。他还并大华股份积累的嵌入式研发经验移植到汽车领域,提出“全域自研”战略。
就像一颗充满潜力的种子,2021年零跑汽车全球首发C11,故事发生转折,零跑C11上市4年卖了25万辆,从月销千辆到过万辆,销量持续攀升,并在高位保持。
可以说,C11是零跑十年造车之路的最佳代表,也是零跑造车理念的最佳锚点:用技术、好产品,赢得用户口碑。
朱江明回忆起C11最开始的故事时,他依旧保持了坦诚,“大家可能不知道,C11当年差点夭折。”他身后的PPT上写着,“资金紧张,暂缓5个月”。
5个月,对于一天一变的新能源市场来说,太漫长了。但是,为了零跑的生存,朱江明和公司团队不停地开会,去研判C11是否等得起这5个月。
“零跑首款车S01销量不佳、T03在同步开发,叠加新能源行业的投资低潮的到来,公司钱不够了,那时是真不够了。大家最终理性决策下,将C11的进度放缓了。”
进度放缓之后,零跑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该如何做好C11这款车型。
“虽然日子很难,但我也想清楚了两件事,第一C11是有市场的,必须做越级有竞争力的产品,15-20万元的价格,要达到30-40万元的享受才能成功。第二新能源是大势所趋,渡过这个行业的寒冬,一定会有未来。”
在遭受市场考验时,朱江明必须沉得住气,拿得住方向,让零跑能通往正确的路。
也恰恰因为想清楚了方向,零跑团队夜以继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零跑C11成功的答案,也在朱江明背后的PPT上能够找到,写着“疯狂堆料,用诚意打造越级基因”。
当时,零跑C11首月盲订只有3388辆,朱江明笑称,“不及小米YU7的百分之一。”但是,时间是最好的试金石。“大家如果回顾一下2021年上市的新能源产品,到今天还能持续热销、保持强大生命力的,除了特斯拉的Model Y,就是C11了。”
2025年过半,凭借超22万辆的表现,零跑拿下新势力造车半程销冠之后,再次推出了2025款全新零跑C11,毫不夸张地说,这款中型SUV,是观察零跑成长之路的最好切片。
“慢热车型,经得起大浪淘沙”。
朱江明说,零跑C11正是靠口碑和信任逐步积累起来的销量,并用行动证明了,“每一个不被看好的你,都将会成为越来越好的你!”
把目光聚焦在“人”身上
如果,只是把零跑C11的成功归结为,“疯狂堆料”,那说明没看懂零跑。
在朱江明分享的5个故事里,他说零跑不走捷径,只走适合自己的路。“造出好而不贵的产品”,是零跑选择的合适的路。
但是,好而不贵,是一件“想当然”的事,零跑认为的好,能不能让用户也认为好,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朱江明讲了另外一个小故事,核心是“造用户需要的车”。方法是有两个,“多想一点,多干一步,把细节做到位”,和“从用户批评官到用户评价机制”。
从C11,到C16、C10,再到B10,零跑的车型,都循序了“人性化设计”,零跑所理解的人性化设计是,哪怕只是一个纸巾盒,也要找到最应该存在的位置。
提到当初在打造C11的时候,朱江明再次强调,“下定决心要把这辆车救回来之后,我们又花了非常多的心思来打磨C11。”
零跑所谓的花心思打磨,是站在用户的视角,去审视研发的工作,这是对工程师的思维改造,也是零跑研发修炼的十年基本功,扎实,没有过度设计,经得起时间考验。
上个月小米YU7上市之后,不少人都在为许多小巧思拍手叫好,认为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用户思维。实际上,零跑从C11开始,就已经开始这么为用户“花小心思”了。
“我们为每一个物品找到了它最应该存在的位置。比如纸巾盒,比如雨伞,比如在中央扶手箱底部设计了暗格,比如车辆专属的手机支架,甚至我们为蓝牙耳机,都设计了专用存放区。”
朱江明希望,零跑团队所做的一切,都能在潜移默化中让用户去感受,他把这种打磨当成了一种理所当然。
此次,全新C11升级上市得到一致好评,除了涉及造型、座舱、续航、辅助驾驶、驾控以及安全六大维度,有近五成的核心零部件更新之外,在内饰和配置上,全新C11也彻底革新。
比如,取消现款三联屏设计,升级为17.3英寸悬浮中控屏。这个改变可以提现零跑“听劝”的特质。副驾屏是零跑 C11做出来的概念,但是后来调研中发现,副驾屏的作用没有想象得那么大。
“现在大部分的副驾屏,包括交互内容并不能完全满足用户的真正的需求。”零跑高级副总裁曹力表示。
所以,根据用户使用反馈,以及优化用户体验的考量,全新C11升级配置了17.3英寸悬浮中控屏,同时搭载Leapmotor OS 4.0 Plus系统、8295P芯片,融入DeepSeek和阿里的通义千问,语音交互体验更为顺畅。
其实,零跑并非一开始就能准确摸准用户脉搏的。2019年,零跑S01,虽然拥有独特的Coupe造型和不错的性能,但是设计风格比较前卫,销量并没有达到预期。
当时,零跑团队并不是气馁,而是进行更深层地思考,“用户需要的车,到底该是什么样?”
后来,他们找到了答案,就是“从用户批评官到用户评价机制”的转变。
朱江明认为,一个好的作品,不仅包含审美意义,也要和用户产生交集。他还提起了2021年做C11时的一场讨论,“在共创过程中,用户就是我们最好的产品经理。”
C11预售之后,零跑组织了一场用户共创,座椅怎么选、内饰质感怎么提升、细节配置怎么优化、开起来的感受要什么样等等,根据用户意见,最终决定新增了一款棕色的内饰颜色。刚刚上市的全新C11,更是把这个共创选出“棕色”的质感和工艺,包括座舱与座椅做了全面的升级。
“他们的声音直接塑造了产品。”朱江明表示,现在,用户共创的机制,在零跑已经成了常态化的流程。
“面向用户的路,才是最长久的路。”这是零跑的另一个坚持。
“当好一个技术型的企业”
和许多汽车人一样,中国什么时候能自己造出豪华车,也是朱江明的目标。不过,他的目标,更为具体,让“豪华平权”成为可能。
豪华平权,就意味着造车品牌必须有掌控成本的能力,掌控成本,换个说法,就是要有技术筑基,全域自研的“护城河”。
作为技术背景出身的企业家,朱江明深知核心技术的重要性,所以,从创立之初,零跑就坚持自主研发智能动力、智能网联和智能驾驶三大核心技术。
如果回溯零跑十年之路,有一个很明确的标签,“朱江明与零跑,都是懂得变通的理工男”。
朱江明不擅长讲故事,在以“你有故事,我有酒”著称的造车新势力品牌里,零跑也显得格格不入。但是,朱江明信奉一个原则,“技术改变命运,而非讲PPT颠覆世界”,老老实实把技术和产品做好。
正是因为朱江明的技术工程师思维,零跑也是一个由工程师主导的科技公司。去年12月,朱江明带着六大核心研发模块的带头人,与5000多名工程师一同合影。十年,六大核心技术带头人,从创立至今无一换岗。
稳定的背后,就意味着零跑十年自研路线一直是稳扎稳打,十年磨一剑,零跑打磨一整套从芯片到算法、从底盘到架构的技术能力。2020年推出的首款国产AI自动驾驶芯片“凌芯01”,就是零跑技术实力的重要里程碑,首次在C11上使用,累计搭载超过30万片。
智驾芯片只是零跑坚持全域自研的一个缩影。此外,零跑还打造了“四叶草”中央集成式电子电气架构,成为零跑控制成本、保持产品高性价比的核心武器,还带来了15%-20%的成本优势。
“很多人认为零跑是价格屠夫,但别忘了加几个定语,‘高品质、高配置的价格普惠者’,更准确些。”朱江明希望,零跑能够通过创新,推动智能技术的门槛下沉,体验的上扬。
4年时间,源于对全域自研的坚守,零跑C11能够从搭载首款自研凌芯01芯片,到迭代至LEAP 3.5架构,这是一条真实跑通、已实现上车的全域技术路线。
目前,零跑能做到65%整车自研率,除电芯与内外饰外,电驱、电控、底盘、整车架构、智能驾驶系统、座舱交互……几乎每一个核心技术模块,零跑都坚持自研自造。
可以说,零跑的每一次的成长,都对应着技术架构的一次跃迁。从 C10、C16、C11,再到B系列车型,零跑都以最快的速度,用更优方案替代冗余设计,通过技术优化成本让用户享受“越级满配”产品。
全新零跑C11也不例外,整车48%物理部件实现升级,软件全面革新,800V平台、AR-HUD、大模型舱驾、杜比音响等豪华配置,真正实现了科技普惠。
此外,曹力还表示,零跑还把激光雷达智驾作为豪华平权的标准,“今年会有50%以上的零跑的产品都是带有激光雷达,都是带有高阶智驾。”
市场对零跑的自研技术的认可,就是销量的不断增长。其中,零跑C11以月销万辆,成为SUV市场保值率与用户口碑双优的“现象级产品”,也验证了技术转化销量的闭环。
坚持全域自研,掌握核心技术,在产品上做到配置更高、品质更优,最终给用户提供真正好而不贵的产品。可以说,零跑用技术和产品,让自己留在了场上。
作为一名典型的工程师,朱江明在零跑C11上市的时候,破例说了一句很感性的话,“正如C11,从差点放弃,到成为经典。”这是坚守者的胜利,唯有坚守,才能穿透时间。
写在最后:
如今的零跑,成绩斐然。
2024年,零跑全年交付29.37万辆,背后是C系列的热销。随着B系列的推出,零跑今年上半年完成22万辆的销量,最新月销量逼近5万台大关,连续稳居今年新势力销冠位置。
而且,通过与全球汽车巨头Stellantis集团组建合资公司,零跑也在向全球输出工程哲学,上半年在海外市场达成2万多辆出口销量。
朱江明对这个成绩打70分到80分。他说,在C系列更新后,B系列扩充上量,零跑还有机会创造出更好的年销量成绩。
从长期来看,他认为,零跑还是在前进的路上,那离成功还有很远的路要走。“10年,零跑还在,但各种疑问也还在”。他还是会被问到,未来十年零跑如何走得更远。
他说,答案没有那么复杂,认定目标,做好自己,保持热爱,不断创新。“我们越干越清晰,也越干越坚定”。
为此,他提出了新的“目标”。
“2025年是新能源车的决赛阶段,将是新势力、中国传统车企、海外车企三者之间的正面对抗。红海竞争无可避免,零跑有信心完成目标。今年目标是全球新能源车销量排名前九,三年进入前五,每年进步一点。”
朱江明说,预计全年实现5万到8万辆的海外销量是可以期待的。除了扩容欧洲市场,零跑今年在东南亚市场也将进入全阶段。
可以肯定的是,“全球新能源车企前十”一定不是零跑的终极目标。不过,朱江明并不打算为零跑设置终极目标,他喜欢一步一个脚印,走踏实了。
“零跑要当一个长跑型选手”。
7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建设的通知》。通知中提出,力争2027年年底,全国范围内大功率充电设施超过10万台,并推动其与电网融合发展,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作为超快充领域引领者,浙江浩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极氪......
近日工信部核查了2016-2020年间车企的新能源补贴,有些车企因为车辆的要求并不能满足新能源补贴标准,所以对补贴金额做了核减。
比亚迪6月及上半年销量双夺冠
黄牛的“业务触角”正伸向新能源汽车赛道。近日,某二手交易平台涌现大量高价求购岚图FREE+订单的帖子,甚至有用户发帖“愿用某新势力YU7订单加价交换FREE+提车名额”。这场订单争夺战的源头,是7月12日岚图FREE+的正式上市——全系标配华为乾崑智驾ADS 4.0与鸿蒙座舱5.......
纯电小钢炮,外观足够战斗,年轻人会喜欢埃安UT Ultra吗?
沉没成本和战略转向,该如何权衡?
整体变化不大,还是那些车。
从CBD到无人区, 纵横G700带来了全地形豪华电混越野SUV应有的素质。
比亚迪与足球少年赴梦世界舞台
最近,2025长春车展上的一汽奔腾成了行业焦点。不是因为什么高调发布,而是他们旗下的“悦意双子星”——悦意03和悦意07,上市仅三个月就累计交付突破1.6万辆,这波成绩确实有点惊艳。
吉利控股集团上半年总销量193万辆 同比增长30% 新能源销量超百万
全球化的经验
15万左右的价格下,把“高配”变“标配”,哈弗猛龙燃油版值得选?
2025年6月,中国汽车市场格局持续刷新。无论在集团销量TOP10还是品牌销量TOP10中,自主品牌表现都很优秀,占据半边江山之多。比亚迪表现亮眼,不仅以38.3万辆的集团销量蝉联榜首,其单一品牌销量更以34.3万辆的绝对优势领跑全市场,领先优势显著。
“我介意别人的老婆也长得像刘亦菲。”
我又相信爱情了!看着他们,你也一定相信。这对00后情侣用500天时间,在杭州与上海之间跑出22万公里爱情轨迹,相当于绕地球5.5圈的距离,每天400公里的往返,到底怎么坚持下来的?答案藏在阿维塔12的智驾系统里——18.6万公里的辅助驾驶里程,占总里程的85%,这组数据揭开了长途......
在近期的一次记者采访中,大众集团全球CEO奥博穆谈起比亚迪,说“有比亚迪这样的竞争对手,对我们有正向作用!”。
7月12日,长安福特东南区在杭州千岛湖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试驾活动,专注于福特蒙迪欧“大马力E混动”车型的全场景性能体验。此次试驾覆盖了城市街道和场地试驾,全方位展示了这款E生代混动座驾的卓越实力。
开的越多,越是觉得不对,和特斯拉Model 3差价高达15万,却有不输特斯拉的体验。 高阶智驾、座椅按摩、大空间、高颜值......这真的是2万美元能买到的车?
比亚迪助力中国足球小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