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同济大学教授朱西产的一段言论引发了网友们的争论,他说:
“华为把智能驾驶的强标定搞得太高,结果很多车企达不到,国家是不是可以降低一下要求?就像大学生60分能毕业,智能驾驶也可以60分‘及格’就能出厂。”
朱西产声称,不要把智驾强制标准定得太高,否则会反噬自己。他同时还表示,(智驾)有60分,能上市销售就行。
不出意外,朱教授的这番言论在产业内外引起了巨大争议。
拿考试评分类比智驾安全,合适吗?
有网友表示,如果把智驾类比教育,60分毕业的学生没有危害,但60分的智驾标准却有可能危害公共安全,拉低行业标准。
要知道,中国汽研的“金字塔测评体系”明确指出:0-60分仅是勉强达到“安全基线”的及格分数,而应对雨雪夜、紧急避障等复杂场景,则需80分以上才足够可靠。
若市场普遍接受仅达及格线的60分产品上市,无异于默认这些车辆在40%的危险场景中将面临失效风险。
网友表示,这种拿消费者生命去验证安全缺陷的做法,朱教授您认为能打几分?
另外,还有网友称,中国标准不应该自我降级。
确实,在应对雨雪夜、紧急避障等复杂场景时,没有哪家车企敢100%打包票,系统一定能100%稳定工作。但是,面对今年“智驾平权”这一大趋势,此时若为迁就技术落后企业,而降低强制性标准,必然是开技术的历史倒车。
甚至有业内人士指出:在当下,全球的智驾行业已经形成了中美之间的顶尖对决,此时降低标准,会再度重蹈燃油车时代“西方定标、中国跟随”的局面?
朱西产教授回应争议:60分和90分差别不是安全性
对于网上的争议:7月17日凌晨,朱西产教授在知乎发布回应。详细介绍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澄清了一些误解,并科普了“智驾”,还对此事从技术和行业标准上做了全面回应。
对于有人质疑智驾60分的车不安全。朱西产教授表示,60分和90分的智驾车,差别不是安全性,而是驾驶员驾驶体验。
对于标准是不是越高越好。朱西产教授以汽车碰撞标准为例。他表示,汽车正面碰撞安全的及格线是GB 11551国家标准为例,50km/h全重叠率正面碰撞,目前市场上2-3万的汽车就能满足标准要求上市销售。
80分拔高线有C IASI中国汽车保险安全指数,要通过64km/h小重叠率正面碰撞才能拿到,一般是市场上售价十几万的乘用车。
但随着汽车碰撞安全技术的提升,就有一些豪华车去挑战跟重卡的碰撞。例如问界M9上市时就接受了中国汽研Super Crash重卡夹击的测试。那是不是就应该把Super Crash的重卡夹击作为我国特有的正面碰撞安全标准?答案不言自明。
朱西产教授直言,法规设定60分,是合理让普通车企、普通用户也有辅助驾驶体验。“如果强制设到 90分,很多便宜车将退出市场,未必是更好的结果。”
以下为朱西产教授回应全文:
60分、90分智驾,不是安全问题,是体验问题 —— 来自一位30分智驾车主的碎碎念。
一、怎么就吵起来了?
2025年7月11日,在中国汽研汽车指数技术专委会年会上,我做的题为《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测试验证思考》的报告,这个报告会现场有智驾网直播。
直播视频中智驾网切了一个题为《华为不要把智驾强制标准定的太高,60分能上市就行》的短视频,这个视频引起了讨论,指责我“只顾车企安全而漠视用户安全”,评论区骂声一片。
二、《60分能上市就行》短视频的来源
《华为不要把智驾强制标准定的太高,60分能上市就行》切片是智驾网根据我演讲内容自己编写的标题,这个标题应该是来自于我报告中的这段内容:
60分、90分的说法来自我演讲中的这张图。
满足基础场景的国标测评是60分,能在更复杂的场景的指数测评中获得“Good”的车型是80分,能挑战极限场景的智驾汽车才是90分。
“华为不要把智驾强制标准定的太高”这句话是在这张PPT时说的,《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正处于征求意见阶段,一些企业要把夜间儿童横穿公路、50厘米纸箱及最苛刻的高速公路维修路段这三个极端工况写入标准,近期这个问题处于争论中。
当时我是建议不要把这些极端场景写入强标,在我们构建的三级“金字塔“测评体系中智驾车对”极端的场景“、”极端的路况“、”极端的环境“挑战是放在Super AI中的。
这原本就是个技术专委会的技术讨论会,专家们各抒己见,观点不同太正常不过了。但我真没想到,居然能从会议室里吵到互联网的“擂台”上,还一不小心卷成了热点话题。
我看评论区有人说我是给某些利益集团“站台”的。那我也用同样的阴谋论脑回路来想想,搞不好我这次真是无意中踩到了某些利益集团的“红线”吧。
哈哈,怪我太天真,低估了江湖险恶。
技术可以辩,观点可以怼,但骂人就别这么粗糙了,咱们这行讲究点工艺流程。
三、60分的智驾车是不是存在严重安全问题呢?
我找了视频原剪切、发布的智驾网工作人员,对该视频中存在的误解进行了沟通。
1、智驾安全在未达到100分的情况下,目前的智驾都不是自动驾驶。这个会议上讨论的智驾系统属于L2级辅助驾驶系统,正式的名称是我报告标题中的“组合驾驶辅助系统“。
2、辅助驾驶系统并不能独立驾驶车辆,必须与驾驶员一起才能完成所有的驾驶任务——人机共驾。L2的辅助驾驶是以驾驶员为驾驶主体,智驾系统为辅助角色。
3、60分的智驾系统,智驾能力不太强,我们不妨认为智驾系统只能处理60%左右的事情,还有40%左右的事情需要驾驶员执行驾驶操作。所以只要驾驶员不脱离驾驶——双手不脱离方向盘、双眼观察前方路况,60分的智驾系统在人机配合下驾驶安全是有保障的。
4、90分的智驾系统则能力非常强,我们不妨认为智驾系统能处理驾驶中90%的事情,只有10%左右的事情需要驾驶员操作。但是即使智驾系统能力非常强,但是毕竟没有达到100分,也就是还没有能够实现自动驾驶,所以驾驶员也不能脱离驾驶。如果90分的智驾系统驾驶员过度信任和依赖智驾系统,开车时玩手机、睡觉,也是存在非常严重的事故隐患的。
5、从目前智驾事故统计看,一些智驾能力很差的入门级辅助驾驶系统,驾驶员不会对智驾系统产生依赖,没有发现存在事故隐患。反而一些智驾能力很强的高分智驾车型,由于缺乏安全标准的约束,DMS对驾驶员脱离驾驶的监管不力,驾驶员很快对功能强大的智驾系统产生信任和依赖,开了智驾后双手脱离方向盘、甚至开车时睡觉,发生了严重的交通事故。智驾事故引发了更严格的监管,相关部门开始制定《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的国家强制性标准。
根据上述说明,我总结如下: 60分的智驾车依然可以很好地辅助驾驶员实现安全驾驶。
60分和90分的智驾车,差别不是安全性,而是驾驶员驾驶体验。
90分高分的智驾系统可以辅助驾驶员安全驾车的同时,能够承担更多的驾驶任务,让驾驶员更轻松。
通过沟通解释,智驾网工作人员认为“华为不要把智驾强制标准定的太高,60分能上市就行”的标题存在误解,将这个短视频下架了。
但是根据智驾网的这个短视频,董大韵的视频则更猛——董大韵并没有参加指数专委会年会,视频中引用的是智驾网的短视频。
董大韵不仅对我个人进行了人身攻击,还对同济大学进行了猛烈攻击。
尽管我本人、同济大学和华为都对这个视频进行了投诉,但是董大韵的视频依然没有撤销,流量非常大。
我倍感压力。
四、什么是智驾?
遇到误解和争议很正常,我作为行业研究者,还是希望用专业沟通,给大家一个更准确的理解视角。
通过这次讨论的评论区,让我很惊讶,社会对智驾的理解实在是太模糊了。
我想在知乎这个专业知识平台上发表一下我对智驾的认识,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其中一个视角。
上图是SAE J3016标准对智能汽车自动化程度的分级,FCW、LDW、BSD以及AEB、AES、ELK等安全预警和紧急避撞的功能属于L0级的主动安全功能。
ACC或Lane Keeping 单独使用属于L1级辅助驾驶功能。ACC和Lane Keeping同时使用属于L2级辅助驾驶功能。
L3级属于有条件的自动驾驶功能,驾驶员可以脱手、脱眼,看看手机还是可以的。但是为什么是“有条件的”呢,使用L3功能,驾驶员不能睡觉,L3自动驾驶中系统发出接管指令的话,驾驶员必须在10秒内完成安全的接管。
L4/L5就没有驾驶员的事情了,可以称为无人驾驶了。
在这个标准里,我们没有看到“智驾”,那智驾是什么呢?我们天天挂在嘴上的“智驾”并没有标准定义,难怪大家对“智驾”的理解如此模糊。
那什么是高阶智能驾驶呢?上图所示,智驾的产生并不是来自ADAS,而是一些自动驾驶团队开发的产品,最后自动驾驶被人工智能技术安全的长尾难题难住了,降维到L2级辅助驾驶实现了量产,典型的产品就是NOA,夹在L2到L3之间,行业里成为L2+或L2.5、L2.9等。
政府主管部门严管后,不许车企宣传“智驾”,不许称“L2+”,标准名称是《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并下达了《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制定任务。
所以,智驾非常明确,不是自动驾驶系统,而是辅助驾驶系统。
对于L2级别的辅助驾驶系统,驾驶的安全性必须由不脱离驾驶的驾驶员承担,智驾系统仅仅承担辅助作用。
降低辅助驾驶系统的能力,降低的是用户体验,而不会降低智驾车的安全性。
五、标准要求是越高越好吗?
如果讨论的是L3/L4/L5自动驾驶/无人驾驶的安全标准,那肯定不存在60分万岁的问题,自动驾驶/无人驾驶系统的安全要求必须是100分,别说60分、90分不行,99分也不行。
因为自动驾驶/无人驾驶系统的安全性并没有驾驶员给做“备胎”,降低1分就是对生命的不尊重。
在这次讨论的视频里有帖子里写到,给猪教授一辆60分的智驾车开。
我知道这条的含义,他是非常非常恨我了,想让这辆60分的智驾车把我“带走”。
哎,我们无冤无仇,有啥误会讨论讨论吗,干嘛赶尽杀绝。
法规设定 60分,是合理让普通车企、普通用户也有辅助驾驶体验。
作为辅助驾驶的智驾车,我现在开的是一辆入门级L2辅助驾驶的车子,1V3R配置,没有智驾域控制器、没有高算力AI,更没有高大上的激光雷达,智驾能力很弱。
按《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标准征求意见稿,估计30分都不到。
如果这个强标出台,这类百元级BOM成本的入门级L2辅助驾驶系统大概率是会被禁止掉的。
但是别说60分智驾,我这辆30分都不到的智驾车,我已经安全地开了7年了,在高速公路上还是挺好用的。
所以,只要驾驶员认真开车,哪怕是低分“智驾车”,也是安全可控的。
体验差,不代表危险更高。
当然,您会说,低分的“智驾车”开车时不能看手机。
那当然,90分的“智驾车”表面上开车时能看手机,实际上90分的“智驾车”开车时看手机也是不行的,会出事故。
现在没有安全标准的90分高分“智驾车”确实能“玩手机”,但等《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强标实施后,90分的智驾车开车时也不能玩手机了,因为DMS会严格限制驾驶员脱手、脱眼。
标准到底是越高越好,还是适度更合理?
由于智驾目前还没有定论,这个问题我还是用我更熟悉的汽车碰撞安全标准来阐述我的观点吧。
目前汽车正面碰撞安全性测评基本上是这样的一个“金字塔”分级测评:
汽车正面碰撞安全要求的60分及格线是GB 11551国家标准,50km/h全重叠率正面碰撞,这个标准比较容易满足,目前市场上2-3万的汽车就能满足标准要求上市销售。
80分拔高线有C IASI中国汽车保险安全指数,要通过64km/h小重叠率正面碰撞才能拿到,一般是市场上售价十几万的乘用车。
在实际道路交通事故中也存在与重卡碰撞的交通事故,我们开车为什么怕重卡?
大家都知道,一般乘用车跟大卡车碰撞,死亡概率很高的。但是随着汽车碰撞安全技术的提升,就有一些豪华车去挑战跟重卡的碰撞。
例如问界M9上市时就接受了Super Crash重卡夹击的测试。
那既然问界M9能经得起重卡夹击,重卡夹击交通事故也的确存在。那,是不是就把Super Crash的重卡夹击作为我国特有的正面碰撞安全标准呗,那中国就成为全球第一、全球最牛逼了。
好,那我们看看,把中国正面碰撞强制性标准要求提高后会是什么结果?
牛逼肯定是牛逼的,但是目前能接受中国汽研Super Crash 超级碰撞挑战的车都是25万以上的豪华车。
只有这些价格比较高的车,用的起2000Mpa以上的超高强度钢板、结构胶、结构胶块以及9-11只安全气囊。
目前还没有20万以下的乘用车接受中国汽研Super Crash挑战。
如果强制设到 90分,很多便宜车将退出市场,未必是更好的结果。
如果把中国汽车正面碰撞安全标准提升到90分的重卡夹击,那,我们市场上就买不到20万以下的乘用车了。
当然也欢迎5-15万的乘用车来挑战重卡夹击测试——如果5万元的车也能经得起重卡夹击,那我觉得把正面碰撞安全国标提升到90分也挺好的。
如果这样,那中国汽车是真牛逼啊。
上述是我的观点,不一定对。欢迎讨论,不要谩骂,不要人身攻击。
岚图FREE+订单破2万倒逼产能:门店急招千人,板车昼夜发运
生活的精彩在于场景的切换,而一辆能从容应对所有场景的车,才是真正的加分项。一汽奥迪 A5L 便是如此:早高峰用智能辅助驾驶减轻疲惫,引擎盖的勺型切口在阳光下避免仪表盘反光;午后露营,“云感座椅” 的按摩功能缓解驾驶疲劳,全景天幕隔绝紫外线又不遮挡风景;暴雨天,四驱系统与智能制动让......
就像欠星爷一张电影票,有多少人欠魏建军一个道歉?
在多数车企将智能化归于电动车之时,一汽奥迪A5L凭借其在设计、智能、驾控、豪华及安全五维上的全面升级,打破了这一传统观念。作为PPC豪华燃油智能平台的首款车型,它将在2025年8月正式推出,旨在为都市精英提供全场景智能出行体验。一汽奥迪A5L拥有全域智混版quattro、领航版、......
成都一8岁女孩在小区内部道路被撞身亡,家长和司机均应引以为戒
从城市到山路,奥迪A5L的第五代EA888发动机像一位双语翻译官:低转速时讲扭矩的温柔,高转速时讲功率的激情——而我只需握紧方向盘。
当传统豪华与智能科技碰撞,一汽奥迪A5L交出了颠覆性答卷。作为国内首款搭载华为智驾系统的燃油车型,其激光雷达与双电机混动的组合,配合奥迪百年底盘调校功底,让“油电同智”不再只是口号,而是实打实的驾驶革命。
一汽奥迪 A5L 的魅力,在于它能无缝衔接生活的每一个片段。清晨,数字鹰眼激光雷达已默默扫描前路,为通勤做好准备;午后,“云感座椅” 的 9 种按摩模式缓解长途驾驶的酸痛,9 分区天幕让阳光变得温柔;露营时,后备箱装下所有装备,后排空间足够孩子嬉戏;暴雨天,quattro 四驱系......
当汽车行业的百年变局成为常态,传统豪华品牌的破局之策备受期待。2025 年 8 月上市的一汽奥迪 A5L,不负众望给出了答案。作为奥迪全新 PPC 豪华燃油智能平台首款车型,它承载 53 年技术积淀,凭借深度本土化创新,以 “油电同智” 理念,在传承与创新间找到完美平衡,为豪华 ......
当同级车型还在比拼屏幕数量时,一汽奥迪A5L已构建起“硬件+软件+生态”的三维价值体系。从E³电子架构支持的OTA升级,到与华为、爱奇艺等本土巨头的深度合作,它用持续进化的能力重新锚定豪华车的价值坐标。
“25000公里极石环游记”发车 ——以“一带一路”为舞台 奏响中国新能源最强音
长城汽车第二季度523.48亿元,迎历史最佳二季度营收
比亚迪成为国际米兰足球俱乐部全球汽车合作伙伴
昨天是苏超第七轮比赛,其中常州对阵徐州的赛程备受关注。
全系四驱,福特探险者家族扩列 全新福特探险者四驱穿越版媒体轻享会解锁空间魔法
随着消费者对汽车品质要求的不断提升,一汽奥迪A5L应运而生,精准满足了市场对于豪华、安全与驾控的多重需求。它依托奥迪强大的技术实力,将德系精工的品质标准融入到每一个细节之中。从车身结构设计到安全科技配置,从动力系统调校到驾控性能优化,奥迪A5L都展现出了超越同级的卓越实力,成为豪......
当地时间7月21日,比亚迪与国际米兰足球俱乐部(国米)举行签约仪式,正式建立为期三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成为国米俱乐部的全球汽车合作伙伴。
7月20日晚,2025FIBA女篮亚洲杯圆满落下帷幕,所有赛程宣告结束。
豪华从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一汽奥迪 A5L 用黄金比例车身守住优雅,用加长轴距保障空间,证明设计与实用可以完美共生。
时间在向前,豪华在进化。2025 年,一汽奥迪 A5L 用全新 PPC 平台的技术实力,证明了豪华 B 级车的更多可能。五大核心亮点如同五颗明珠,串联起动感、舒适、安全、智能与驾控的完美体验,为追求卓越的你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