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上汽大众不玩虚的,好车就得“虐”着来!

上汽大众不玩虚的,好车就得“虐”着来!

极致前行 808浏览 2025-07-30 IP属地: 未知

什么样的车才能通过上汽大众的“终极考核”?是零下三十度仍能轻松推开的车门,是高温暴晒后车内依旧清爽的空气,还是跑过十万公里还像刚提车时一样扎实的底盘……这些藏在日常使用里的细节,恰恰是“品质”最生动的注脚。

当我们走进上汽大众的研发与验证试验室,才真正读懂“品质”二字远不止于表面,这里的每一台设备、每一次测试,都在诉说一个朴素的道理:好车从不是“说”出来的,而是被工程师们带着近乎苛刻的坚持,一点点“磨”出来、“炼”出来的。

但对于中国车市每年新增的千万级新手车主而言,要让他们真正读懂这种关于质量与安全的 “隐性共识”,并非易事。或许也正因如此,不少车企近年纷纷投身“概念竞赛”:术语越造越新潮,标准越喊越夸张,新车上市动辄标榜“千万公里路试”,用数字代替扎实的说明。

上汽大众不玩虚的,好车就得“虐”着来!

在日前举办的上汽大新一期众品质开放日活动中,清华大学和同济大学的教授就一针见血地指出:1000万甚至1500万公里,如果指一辆车(的设计行驶里程),既不可能,也没必要。1000万公里肯定不是作为验证汽车可靠性、耐久性的品质指标来设定的。

所以,当我们熟悉的质量指标变成了模糊的“营销词”,消费者又该如何判断?

品质,其实是从一开始就被“设计”好的

当你在短视频上刷到车企把样车放在阳光模拟试验室“暴晒”、在雨淋密封性试验台上经历“水刑”、在四通道振动平台上反复颠簸时,一定会恍然大悟,每辆车的耐用性和品质好坏,其实都是可以被“设计”出来的。

区别在于这家车企是不是用心了,或者说,消费者在这家车企心中的“砝码”到底有多重。

上汽大众总经理陶海龙表示,汽车工业有两大特点:一是大批量生产;二是涉及生命安全。既是大批量,又与用户生命相关的产品,质量要放在重要的地位,需要有一整套质量保证。

对上汽大众来说,安全是上汽大众的底线,也是法宝和DNA。


上汽大众不玩虚的,好车就得“虐”着来!

站在普通消费者的视角来说,我们可能并不了解一辆车出厂前会经历什么样的质检流程,但2800多万上汽大众车主一定会记得上汽大众的车用得住、问题少、关键时刻不掉链子。

事实上,这种上汽大众车“开不坏”的产品品质标签,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并不是靠广告和营销堆出来的,而是上汽大众的工程师站在用户最容易忽视的角落,把所有潜在问题都提前想了一遍。

或者说,把能趟的雷都趟了一遍。


好的品质,也是要被“折腾”出来的

车门会不会出现异响?下雨天会不会渗水?开关门顺不顺手?胶条是不是早早老化了……

这些听起来琐碎却真实的质量问题,正是这次上汽大众品质开放日活动中,记者直击的核心内容。在这个没有广告词、没有滤镜的试验场,品质不是讲出来的,而是在各种极限工况“折腾”出来的。


在上汽大众总经理陶海龙看来,定义一款车能否进入市场,上汽大众有“一杆秤”。

一头挂着上汽大众对消费者的承诺,另一头是上汽大众一直践行并坚守的品质、质量和安全理念。而这杆秤称量的信心,来自上汽大众稳定的试验资源和完备的开发与验证体系。


上汽大众不玩虚的,好车就得“虐”着来!


在阳光模拟试验室里,车辆会经历一场为期25天的极限曝晒。这不是普通的紫外线灯,而是可以模拟吐鲁番和海南的极端光照环境,每一束光、每一度温差都在验证塑料件是否会变形、密封条是否会老化、皮质内饰是否会褪色。

在门盖强度试验室里,车门要被强制开关10万次,相当于正常30年使用频率。试验过程中还要经历-30℃至80℃的交替考验。这个时候,你会突然意识到,上汽大众的车之所以“十年如新”,是因为早就经过了无数次严苛挑战。

上汽大众不玩虚的,好车就得“虐”着来!

来到四通道液压振动平台上,整车要模拟各种烂路、坑洼、颠簸场景,连续运行四周,相当于完成30万公里的强度挑战。很多人说上汽大众的车结实,而这里的工程师还要验证的,是这份“结实”到底能扛多久。

在雨淋密封性试验台上,上汽大众模拟了22种常见涉水场景:暴雨停放、高速暴雨、自助洗车、高压水枪直喷……甚至还要加上倾斜车身、负压模拟等极端挑战。这些远超现实环境的考验,只为确保每一根密封条、每一个排水孔都在现实中顶得住。

上汽大众不玩虚的,好车就得“虐”着来!

这不仅仅是一个车辆生产过程,它更关乎品牌与用户之间的长期信任。虽然大部分消费者看不到这些背后的测试和工作,但每一次的使用体验,无论是顺畅驾驶还是持久耐用,都在默默证明这种品质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


体系要提速,底线不能退

在如今这个高速创新不再以年为单位衡量进展,而是以月为进度条,像百米冲刺一样拼立项、拼投产速度的时代,谁能压缩周期、快速迭代,谁就有机会先抢到风口。

在本次品质开放日中,陶海龙告诉与会嘉宾和媒体记者,中国正引领汽车工业潮流,上汽大众一定会积极拥抱这样的变化,也深度参与其中。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会推出很多新能源、智能化的产品,无论是纯电动、混合动力,还是插混/增程产品都会走向市场。



当然,这意味着效率变得很重要。在这方面,上汽大众早已把原本54个月的整车研发周期压缩到了24到36个月,整体效率提升超过30%。但最关键的是,这份提速并不是靠砍流程省出来的,而是靠体系能力把效率提了上去。

问题看似复杂,但其实并不繁琐,关键是坚定的决心和执行的恒心。

换言之,由之前的按照时间顺序进行顺序测试,到如今的“提速不减质”,通过增加测试资源、优化流程,实现了效率提升。比如,一个典型的案例是MEB平台前副车架,原本一个台架4个零件,总时长8周,现在两个台架同时运行各2件,总时长缩减至4周。


上汽大众不玩虚的,好车就得“虐”着来!

当然,追求效率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开发流程都要压缩时间。上汽大众很清楚,真正关系到一辆车“开不坏”的地方是绝对不能妥协的,反而要“慢工出细活”。

比如,行业中常见的耐久测试大多只做3万公里,而上汽大众直接做到了10万公里,模拟强度相当于30万公里的实际驾驶。而且,在极端气候条件的可靠性测试也要跑满3万公里,几乎是行业平均水平的两倍。这些测试的每一项,都是对品质底线的再三确认。

上汽大众不玩虚的,好车就得“虐”着来!

除此之外,上汽大众的车还要遵循的各类验证标准,加起来将近8000项,其中包括1500项中国标准、2360项大众标准,还有来自DIN/ISO/VDA国际标准的3850项要求,这些标准要求的都是工程师对“最坏可能性”的提前假设和验证。

这其实也印证了国务院特别津贴获得者、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会士、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宋健说的一句话:“很多零部件要确保能起到合理的作用,需要在整车上进行充分的测试。研发一款车必须经过完整的开发和验证流程,对整车进行标定、对参数进行匹配,可能消费者看不见,但很重要。”



文章标签:
泛车生活
 
相关推荐
极致前行 4粉丝    69作品 关注 别赶路,去感受路!畅享汽车生活,关注极致前行!
推荐作者
弯道看车 关注
资深车评人,前《深圳特区报》汽车部主任
未来车事 关注
孤独与世界与诗
Soul车 关注
资讯类自媒体
华南车市资讯 关注
立足华南区域,打造本地化的汽车资讯,接地气的专业汽车报道。
闫闯说车 关注
闫闯说车团队会给大家带来最新,最全面的车型评测视频敬请关注。
Techtec杨磊 关注
汽车ECU改装高级工程师,汽车改装维修专家。德国Techtec汽车性能
车市动态 关注
分享汽车知识,传播汽车文化。
旅行体质 关注
我将持续更新我近几年在全世界各地旅行的见闻,有视频有图文!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