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2025年,特斯拉也不香了

2025年,特斯拉也不香了

汽车门网 666浏览 2025-08-25 IP属地: 未知

2025年,多家海外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日子都不好过。预期中的是,奔驰、宝马、奥迪等传统豪华品牌依然在持续下滑;本田、日产、现代等传统大众消费品牌愈发捉襟见肘。略显意外的是,作为新势力先锋的特斯拉,销量也下滑了。

最新公开数据显示,7月份,特斯拉在中国市场售出了40617辆新车,同比下跌了12.14%。2025年1月至7月,特斯拉在中国累计卖出了304027辆新车,同比下跌了6.32%。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前7个月里的5个月,特斯拉的单月销量同比都出现了下滑。

此前的三年里,特斯拉前七个月的销量都超过了32万辆,但增速在逐年递减。2024年前7个月,特斯拉的销量已经略低于2023年同期。2025年1-7月,特斯拉的销量跌幅扩大了。

另据报道,2025年前七个月,特斯拉上海工厂的月度出货量仅有一个月实现同比增长,显示出其在中国市场的增长引擎正面临挑战。

入华至今,特斯拉一直是新势力中的独一档存在,“三电”技术、辅助驾驶水准、操控体验等方面都堪称标杆,品牌号召力令对手难望其项背。但没成想,特斯拉这样一个如日中天的品牌也遇到了市场挑战。而这,也折射出了中国车市的变化。

过去两年来,中国汽车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全新的电动化产品,市场选择不断增多,车市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在纯电轿车市场,小米SU7、极氪007系列、小鹏P7+等新品都成了热门选择。尤其是小米SU7,已经成为当前最炙手可热的纯电轿车。若非产能问题,小米SU7销量怕早已超过Model 3。而且,全新一代小鹏P7还在上市的路上。

在SUV市场,近两年来涌现的新品更多。去年初问世的问界M9、理想L6和今年一季度问世的问界M8系数获得了消费者的热捧。尤其是今年一季度问世的问界M8,正式交付短短三个月后,销量已经突破2万辆。与此同时,性价比强悍的乐道L90已经初露爆款潜质。而在这些热门车之外,实力强劲的全新一代问界M7和小米YU7也即将登场。

诚然,小米SU7、问界M8等热销车都不是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的直接竞争对手。但这些“新贵”正在用全新的价值吸引着用户。

小米SU7靠“致敬保时捷”的颜值、营销出的高性能和配置引来了年轻人的热购。而问界M8和M9虽然定价比更高,但依靠大空间、无里程焦虑的增程、足金“含华量”和驾驶体验引导着消费需求。在这些“新贵”面前,Model 3和Model Y的优势不再如此前那般独树一帜。

有分析指出,自问世至今,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在设计和配置上就未进行过重大更新。现如今,特斯拉的造型和内饰设计已经逊色于不断更新的中国本土品牌。而且,经过多年的发展后,中国本土汽车制造商在“三电”和辅助驾驶等领域都取得了很大进步,小鹏、问界等品牌与特斯拉的差距已经不那么明显。相反,中国本土汽车品牌在智能网联化等方面还取得了本土化优势。更直白点,特斯拉的技术停滞,成了特斯拉销量下滑的根本原因。

当然,特斯拉也在积极调整,以应对不断加剧的挑战。

近日,《华尔街日报》报道称,面对中国市场日益严峻的销量挑战与激烈的技术竞争,特斯拉正计划通过引入本土AI技术来提升其产品吸引力。

据特斯拉官网发布的一份最新服务条款文件显示,公司计划在其中国销售的车辆中,整合由Deepseek和字节跳动旗下“豆包”大模型提供支持的车载语音助手功能。新的AI功能将赋予驾驶员更强大的语音控制能力。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指令操控导航应用、车载娱乐系统、调节车内温度,甚至获取新闻更新。显然,特斯拉此举此举旨在为中国车主提供更加本地化的体验。

不久前,特斯拉旗下全新大六座纯电SUV Model Y L上市,起售价33.9万元。与五座Model Y全轮驱动版相比,Model Y L的尺寸更大,而且提供了三排座椅,但价格并未贵出太多。

众所周知,中国消费者一向喜欢大空间、多座位车型,尤其是在二胎家庭增加、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6座SUV的市场需求正不断上升。中国汽车制造商们都在卷“得房率”。而特斯拉在国内主销的Model 3和Model Y,都不以大空间为卖点。推出Model Y L针对中国市场需求的车型,也可视为特斯拉丰富产品线、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这些举措,能否帮助特斯拉重新激发消费者的购买兴趣,不久就会有答案。

写在最后

近两年来,特斯拉在华的市场表现不再此前那般耀眼。但特斯拉的走低,与传统海外品牌的在华失势不能相提并论。作为新势力“鼻祖”之一,特斯拉的“三电”技术依然强大,电动化市场的品牌力也首屈一指。至少目前来看,特斯拉的综合实力仍然处于领先地位。

但也要看到,经过多年的发展后,特斯拉倡导的智能化、数字化领域,中国车企正在大踏步赶上。或许现在,中国汽车制造商在核心技术层面还无法与特斯拉直接硬刚,但特斯拉的优势也不再像此前那么鹤立鸡群。这是中国汽车市场不断发展的结果。


文章标签: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汽车门网 1万粉丝    5280作品 关注 关注汽车质量,关注车圈事件,汽车行业大事、小事一门网尽。
推荐作者
凤眼观车 关注
来一起快乐的撩车吧!
玩车的史萌 关注
喜欢车兄弟的跟我走
Soul车 关注
资讯类自媒体
车宇世界 关注
车圈老干部,只做最客观的车评。
来试车 关注
汽车视频自媒体 试驾评测 汽车工作的Vlog 每周持续更新
21世纪车评 关注
21世纪专业汽车资讯,改装资深专家
靓车大咖会 关注
了解最新汽车资讯,汽车养护知识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