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智电观察:当年买增程当保险,如今充电比油香!

智电观察:当年买增程当保险,如今充电比油香!

智电车讯 1174浏览 2025-09-03 IP属地: 未知

“当年买增程车是为了买个保险,结果现在充电比加油还方便,油箱反而成了摆设。”一位增程车主在社交平台上的吐槽,道出了当下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微妙转折:曾经被“捧上天”的增程车型,正在被技术成熟、配套完善的纯电车加速替代。

曾几何时,增程车凭借“可油可电”的双重保障,成为许多消费者的“保险选项”。但现实中的增程车主们很快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循环:为了节省成本,他们习惯性地将车辆当作纯电车使用,但较短的纯电续航和较慢的充电速度,反而让充电体验成为痛点。

据统计,超过八成的增程车主平均每150公里就要寻找充电桩,而增程车普遍较低的电池容量和较弱的快充能力,让每次充电都成为“持久战”。更讽刺的是,某品牌用户调研发现,其增程车主的充电频率甚至高于纯电车主:本想买个“双保险”,结果成了充电桩的“重度依赖者”。

让增程车陷入被动的不只是用户习惯,更是技术代差。2025年的纯电市场,800V高压平台已成标配,配合4C/5C超充桩,可轻松实现“充电12分钟续航500公里”。反观增程车型,受限于电池容量与架构设计,多数车型仍停留在2C充电时代,充满电需40分钟以上。更致命的是,电池成本的雪崩式下降让纯电车彻底撕掉“高价”标签:碳酸锂价格从20万/吨跌至8万/吨,直接推动“油电同价”策略普及。

如果说技术突破是纯电车的矛,那么充电生态的完善则是其坚不可摧的盾。截至2025年4月,全国充电桩总量突破1400万台,公共充电桩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30多个,一线城市充电便利性已超过加油站。更值得注意的是,三四线城市和乡镇的充电网络正在快速铺开,许多新建小区和商业综合体标配充电车位。当充电变得比加油更方便时,增程车“可油可电”的卖点瞬间失去吸引力,曾被视为“定心丸”的油箱,最终成了增加车重、占用空间的“鸡肋”。

真正让增程车失守的,是用户对出行体验的极致追求。纯电平台在智能化方面的天然优势,使其成为高阶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的最佳载体。激光雷达、高性能计算芯片等智能硬件的能耗需求,在纯电平台上得到完美满足。反观增程车,受限于复杂的动力系统架构,在智能驾驶技术的实现上始终存在掣肘。当消费者发现,纯电车不仅能提供更静谧的驾乘体验,还能率先解锁城市导航辅助驾驶等前沿功能时,选择的天平自然倾向更具未来感的纯电车型。

而市场风向的变化远比想象中残酷。零跑汽车在新平台规划中直接砍掉增程版本,小鹏新车型将电池容量堆至600公里以上,连曾经靠增程车起家的理想汽车,也开始将资源向纯电平台倾斜。某业内人士透露:“现在推增程车更像是交作业,真正押注的是800V平台和固态电池。”当增程技术从“解决方案”退化为“应急方案”,这场反击战的胜负似乎已毫无悬念。


编后语

当然,增程车并非毫无用武之地,对于充电设施匮乏地区或高频长途用户,它仍是务实选择。但主流市场已用真金白银投票,当充电焦虑成为历史名词,当使用成本优势被无限放大,当驾驶体验完成代际跨越,当消费者不再需要为“万一”买单,纯电车不再是需要“勇气”的选择,而是理性计算后的最优解。这场绝地反击,预示着新能源汽车消费正从“求稳”转向“求优”,从“过渡”走向“主流”。当充电桩比加油站更常见,当续航里程超过燃油车,当智能化成为标配,纯电车的反击时刻,才刚刚开始。

文章标签: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智电车讯 247粉丝    1434作品 关注 独立汽车人 熟悉研产销管 专注智能电动 坚持深度原创
推荐作者
汽车鉴闻 关注
汽车媒体技术编辑 汽车售前售后事儿,用车养车百家通
凤眼观车 关注
来一起快乐的撩车吧!
予墨Auto 关注
跟我们一起慢慢懂车!
车轮哥 关注
记录老外在中国的汽车生活。
大内密探零零车1 关注
汽车媒体从业14年,记者,中汽联车手,爱卡十年工作经历,超卡
新车部落 关注
与新车部落一起玩转汽车行业!
Soul车 关注
资讯类自媒体
悦行江西 关注
和你分享有趣、新鲜和汽车有关或无关的事!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