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武汉和长沙2020年5月8日 /美通社/ -- 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强调,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一时间,新基建备受社会关注。事实上,早在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明确了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定位。进入2020年以来,各地对于新基建的部署更加深入。4月20日,国家发改委对备受热议的新基建范围作出权威阐释,其中自动驾驶属于融合基础设施当中的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可见,自动驾驶一直都在新基建之列,其蕴藏的发展潜力不言而喻。
2月份,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这是国家层面绘制的一张顶层蓝图,且明确智能汽车就是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新一代汽车。这一界定,对自动驾驶各相关产业链极为重要,产业链厂商信心倍增。此外,工信部发布的《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推荐性国家标准于4月9日公示结束,若审批落地,这意味着中国将拥有自己的自动驾驶分级标准。
值得关注的是,刚刚过去的2020第一季度,当很多行业都因为疫情蒙上阴影时,自动驾驶技术在疫情防控中做出了突出贡献。无接触配送、无人消毒车、无人巡逻车、无人清扫车……一大批无人化设备加入抗疫,不仅增加了大众对自动驾驶的认同感,也进一步加速了自动驾驶相关技术和硬件的需求增长。其中,禾赛领衔激光雷达牵手新基建,助力自动驾驶产业快速发展。
疫情催热 “无人化”
如果没有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的自动驾驶赛场或许不会像现在这样抢眼。新冠病毒的高传染性,带火了无接触式服务,同时也催热了低速无人驾驶。
疫情爆发后,京东、菜鸟、顺丰、苏宁、美团、智行者、新石器、白犀牛、驭势科技、高仙、擎朗智能等大大小小的企业谁都不甘人后,纷纷将自家的无人设备投入到抗疫之中,为疫区的物资运输提供了保障。
有业内人士认为,特定场景的无人驾驶技术已经到了大规模落地的临界点,目前一些无人配送车、无人清扫车已经可以完全摆脱安全员和工程师,直接交付给运营方使用。而此次疫情,更是为特定场景的无人驾驶技术提供了自我验证和自我提升的绝好机会,在疫情期间,低速无人驾驶在物流、清洁、巡逻等领域发挥了关键作用,也让更多的人见识到了无人驾驶技术的成熟度和应用前景。
另一方面,也正是因为看到了特定场景无人驾驶的落地可能性,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选择在这个领域加码。而无人驾驶的决定性硬件之一是激光雷达,无人车的“眼睛”。“智慧眼”这是很多人对激光雷达的形象说法。尤其是以摄像头作为传感器的特斯拉自动驾驶汽车接连出现几起安全事故后,业内警醒,完全的无人驾驶无法脱离激光雷达“眼睛”的庇护。
事实上,自动驾驶几乎集成了人工智能所有的技术板块。新基建给自动驾驶领域带来的利好在于,为智能汽车提供了相匹配的信息化的道路和交通环境,增强了车路协同。
新基建为产业链市场扩容
新基建是实实在在的商机。对比《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意见征集稿和正式印发版就会发现,在有关核心供应链环节的表述中,意见稿中的“重点推动传感器”被修改为“车载高精度传感器”。这一修改目标更为明确,即培育发展“高精度传感器”。产业方面,发展战略要求推进车载高精度传感器等产品研发与产业化,促进激光/毫米波雷达等自主知识产权军用技术的转化应用。可见,下一步投资建设的落地点,在传感层的机会就在于高精度、高准确度的传感器。国内,更多“禾赛”将从中受益。
具体到感知层面来看,激光雷达是自动驾驶汽车最重要的增量配件之一。谷歌、奥迪、福特和百度等公司研发的无人驾驶汽车基本都采用了激光雷达。目前,自动驾驶逐渐向产品化、商业化过渡,而且很多车企已经意识到,将完全自动驾驶汽车的部署瞄准自动驾驶出租车这一领域,有可能为最终自动驾驶乘用车的量产铺平道路。4月20日,百度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正式落地长沙,这是国内第一次面向大众开放测试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4月27日,高德地图与自动驾驶公司AutoX在上海正式启动了Robotaxi无人车体验招募项目,标志着无人驾驶已然迈向进一步商业化的道路……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项目均采用了包括禾赛科技在内的国产制造商的激光雷达。
自动驾驶的落地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需要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协作解决的系统问题,同时也需要政府、企业、用户的全方位合作。这是业界的共识。
就特定场景的无人驾驶而言,虽然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现在已经到了大规模落地的临界点,但现实情况是,即使技术已经足够成熟,但特定场景的无人驾驶想要大规模落地,还面临着行业标准、政策法规、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问题。新基建、智能汽车、自动驾驶分级、无人驾驶道路建设等一系列国家层面的战略、政策发布,无疑为“禾赛们”提供了最广阔的展示平台,和助力机遇。
政策有了,自动驾驶车辆所需要的雷达也面临着技术和成本困扰。受制于种种因素,打造一款能够量产使用的车规级激光雷达难度巨大。
国外机械式激光雷达市场起步较早,技术较为成熟。相比美国、德国、以色列等开发的激光雷达,国内的产品已然可以平分秋色。由于技术壁垒高,国内主攻研发用于无人驾驶汽车的激光雷达的“玩家”并不多。虽然研发难度较大,盈利也比较难,但几家创业企业开发的多款具有竞争力的创新产品迅速打入国内外市场,已赶超国外企业。比如,禾赛科技的产品技术路线及优势表现在测距性能优越,具有激光雷达抗干扰核心技术,核心器件自主开发,自建产线实现机械式激光雷达稳定量产,其产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展现了明显的性能优势,并且供应链优势比欧美更胜一筹。日前,一权威测评网站连载报告显示,德国大学生方程式赛车大赛,这一被称为“欧洲顶级工程师摇篮”的重要赛事,其中排名前5的车队,有4家采用禾赛科技的激光雷达作为传感器的最终选择。能够满足如此严苛赛事要求的激光雷达,也正在通过禾赛这样的中国公司,同时应用于国内日常自动驾驶应用场景下。
中国是灵感之地,奔驰要更中国也要更奔驰。
当你一进入上海车展4.1展馆,远远就能看到醒目的奔驰星徽车标。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大型车展,梅赛德斯-奔驰展台都是必须要打卡的展台之一。这是奔驰作为豪华品牌引领者的独特魅力,更是奔驰每次展现让人惊叹的新车型和新技术的专属期待。
途虎养车2025加盟商大会:工场店突破7000家持续领跑行业
“太空机甲/星际旅行”走向海外 “捷途狂飙”成为闪亮名片
4月23日,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正式开幕。奇瑞集团全球品牌阵营联袂亮相4.1号馆,海陆空代表性技术展品悉数登场,还有5000外宾齐聚展台,看点十足。 奇瑞品牌携16款重磅车型参展,全新QQ以“高质空间、高智安全、高能关怀”三大领先技术切入A0级电动市场,定义小车高......
4月23日,2025上海国际车展魏牌发布会盛大开幕,魏牌以为用户而改变为核心主题,携焕新车色的全新蓝山、包含福祉版在内的全新高山等重磅车型以及多项智能化技术集中亮相,并在车展现场打造咖啡馆,场景化展示魏牌所带来的品质生活。
双星闪耀上海车展,上汽奥迪全面开启品牌升级
4 月 23 日,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博览会在上海盛大开幕。作为汽车座舱电子产品的全球领导者,伟世通携一系列前沿技术及最新产品耀目登场,全方位展示其在推动汽车智能化与电动化变革中的硬核实力,为行业描绘未来出行新图景。
【乐阳频道】上汽奥迪与大众双雄亮相上海车展
以智能重塑越野,捷途纵横携豪华越野天团登陆上海车展
在2025上海车展上,布雷博展示了其极具革新意义的Greentell套件。上海车展是久负盛誉的国际车展,展示汽车行业的最新创新成果。
在以灯光、秀场和新车“刷脸”为主旋律的上海车展,上汽大众干了一件“显得有点不合时宜”的事:他们没有堆新车,也没请明星站台,而是把“品质实验室” 整体搬进了3号馆展台。
直击2025上海车展:长安汽车经典车型焕新新蓝鲸500Bar,领先合资一年!
荣威品牌焕新 以用户之声重塑国民车价值标杆
开启皮卡新能源元年!真新能源皮卡山海炮Hi4-T全球预售22.88万元起
4月23日,2025上海国际车展隆重启幕。以“众进向新”为名,一汽-大众大众品牌携前瞻的技术成果、强大的商品阵容以及全新的品牌面貌,实力亮相5.1号馆。由一汽-大众打造的大众品牌全球首款CMP平台概念车ID.AURA成为全场瞩目的焦点,全面焕新的6座/7座家庭旗舰SUV全新揽境也......
2025年4月23日—5月2日,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在以“Essence in Motion”为主题庆祝成立75周年之际,安通林携未来出行创新技术与产品隆重亮相,向全球展现了其作为汽车内饰引领者的最新技术与创新基因。
让每个家庭的出行走得更稳!更远!哈弗品牌开启新能源四驱时代
受益人工智能推动的算力产业链急速扩张,光模块概念股在2024年收获了良好成绩。
五一假期倒计时!当朋友圈被景点人潮刷屏时,上海市民早已解锁假日新姿势——4月23日至5月5日,澳康达世界名车展,12万㎡展厅、千台豪车、沉浸式打卡体验,为家庭出游、车迷探秘、潮流青年、市民朋友提供一站式假日购车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