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知不觉间,时间已经来到了4月末。上周,最热闹的车市狂欢节上海车展吸走了大部分人的目光,一波波重磅新车热闹非凡。若不是3月份的销量数字提醒,在已经快要迎来夏天的季节里,寒冬境遇似乎还在继续,行业寒潮并未结束。乘联会数据显示,2019年3月份国内乘用车批发量为197.4万辆,同比下滑8.7%,但相比于1、2月高达两位数的跌幅,本月下滑程度有所收窄。3月份轿车销量85.7万辆,同比下降12.0%,环比增长48.9%。
整体环比增长,捷达跌出前十!
从销量排名可以看出,3月份轿车市场表现可谓是亮点颇多,排名中除了朗逸、轩逸、思域三款车型保持不动以外,前十名基本迎来了洗牌。而最令人惊讶的是前十款车型全部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环比增长,且每款车型都超过了10%。由此可见,3月份汽车市场有所回暖,各品牌的销量数据都慢慢恢复正常。
其中,大众朗逸和日产轩逸的销量均超过4万辆,而日产轩逸虽以44948辆的成绩排名第二,但环比暴增了90.84%,成为了前十中环比速度最迅猛的车型。值得关注的是,此次上海车展全新轩逸正式首发亮相了,新车外观与全新天籁非常相似,整体都散发着年轻时尚的气息,轴距还加长了12mm。相信未来新车的上市势必将带动其销量的整体提升。
除此之外,速腾、宝来、桑塔纳三款车型相比上个月表现突出,都出现了超过50%的涨幅;至于思域依旧坚挺,排名第九,且第一季度已累计售出近6万辆,而且不管是同比还是环比都增幅明显;随着捷达品牌的发布,捷达的销量虽然环比涨幅明显,但令人惊讶的是罕见的跌出了榜单前十排名十二;此外,自主品牌吉利帝豪依旧表现强劲,始终凭借一己之力在与众多合资车相抗衡。
卡罗拉重回前三,雅阁跃进前十
从榜单上可以看出,3月份轿车除了卡罗拉、速腾、桑塔纳和宝来四款车型出现不同程度的同比下滑外,其他车型均出现了两位数的同比增幅。其中,大众朗逸以49039辆的成绩,再度卫冕销量冠军,同比增长26%。值得注意的,此前跌出前三的卡罗拉,3月份虽以29600辆的成绩重回了销量榜前三,但同比下滑了12.1%,不过基于TNGA架构GA-C平台打造的全新卡罗拉也在上海车展与大家正式见面了,相比现款要更加大气,相信上市后销量势必会有所提升。
此外,别克英朗虽被卡罗拉超越只能排名第四,但同比增长20.2%,环比增长14.11%,看来搭载三缸发动机的别克英朗,经历了一年的低迷之后,销量终于开始呈现回暖状态,可见消费者对于三缸发动机的认可程度也越来越高了;大众速腾3月份虽以25280辆超越了宝来与桑塔纳,但同比却下滑了21.1%。
除此之外,2月份排名第14的雅阁,3月份以20412辆的成绩冲进了销量排行榜前十,成为了唯一一款上榜的中级车。虽作为踩线队员,但同比增长47.4%,环比更是出现了83.38%的暴增,还以超5万辆的销量成绩夺得了第一季度中级车销量冠军,甚至比第二名帕萨特高出近8千辆,如果雅阁能继续保持这优势,今年大有希望争夺年度冠军,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奥地利大奖赛迈凯伦赛车展现了绝对优势,双车统治了比赛。由于迈凯伦车队允许自由竞争,本站两位车手缠斗成为焦点,赛场上的双龙会以诺里斯的获胜而结束。
上汽通用汽车东岳白金工厂第650万辆整车下线
当地时间7月1日,比亚迪在巴西巴伊亚州卡马萨里市举行乘用车工厂首车下线仪式。巴伊亚州州长杰罗尼莫·罗德里格斯、比亚迪执行副总裁李柯等中巴嘉宾共同见证见证比亚迪又一历史时刻,这也标志着比亚迪全球化战略迈入新阶段。
“德系品质+中国智慧”相互赋能,上汽大众将开启下半场的全势能加速。
国产新能源汽车都值得去选择,友商大可不必拦截小米汽车订单
资本层面基本完成闭环搭建,突破300万辆也不是梦。
收购英迪芯微将使得信邦智能在坚守原有业务的同时切入汽车芯片领域。
闻 “汛” 速援,爱暖榕江!骆驼蓄电池驰援贵州抗洪一线
销量快讯:一汽丰田6月销量72209台,同比增长14%
自主五强6月销量丨奇瑞冲击前二,吉利增速猛,长城持续回暖
还有很多话想说,也还有很多话没说出口。
近日,上汽大众途岳家族再叠新BUFF,在限时一口价7.99万元起+整车终身质保“双王炸”的基础上,再推“3年0息”购车金融政策,分期购车3年内无需支付利息,首付仅需7,990元起,“三管齐下”创途岳家族拥车门槛新低! *详情请洽上汽大众授权经销商
宾利大家都认识,来自英国的豪华汽车品牌。
途虎宣布投入十亿补贴,助力加盟商降本增收,提升竞争力
3年0息、首付7,990元起!途岳家族拥车门槛创新低!
特斯拉6月销量实现双增长,新车型Model Y E80曝光
7月3日消息,作为首款搭载华为乾崑智驾的燃油车,自打亮相起,上汽奥迪A5L Sportback就可以说是备受瞩目,日前新车正式开启了预售,共推出了5款车型,预售价26万元起。
2025上半年,上汽大众累计终端销量52.3万辆,同比增长2.3%。
从北京到天津:一汽丰田战略重塑后的2025年
小米YU7的巨大压力下,智界R7依旧能够保持优势,抢占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