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造了一台综合续航比理想L7多了215km,而且入门的增程版售价比理想L7(入门版)便宜了11.2万元。
星途星纪元ET的上市,18.98-22.58万是增程版本的售价,22.98万起是纯电版本的售价,很明显,这台车是把增程版本放在了一个核心主力的销售价位上。尺寸和理想L7相当,轴距3000mm比理想L7只少了5mm,也是1.5T增程器。
这个价格,其实有点平替理想L7的那意思,可以用更低的成本来买一台综合体验比较接近理想L7的产品。 这台车的技术优点,包括与智界S7同样的E0X平台;还有增程器采用专用的增程发动机,这台专用发动机已经做到了44.5%热效率。但,看这台车配置的话,你就会发现,增程版本的产品,用着都是单电机,而且电池包也相比与理想L7少了10kWh左右。
那么,这些三电硬件上的不同,会给用车体验带来怎样的区别?
这台车,上市之后的看点,是增程版本的中大型SUV卖进了20万元以内,主要看点是足够低的价格。从平台来看,星纪元ET造车平台依旧还是拿E0X平台做的,柔性带宽的特点让这个平台能适应不同定位、长度的车型产品,包括从轿车到SUV的不同品类都行,而对于集成一套增程系统来说,并不难。这种集成特性,也是这个平台的特点,给了一个能把成本做低的前提。
之后,电池用量上也比较省。
星纪元ET的车身尺寸和理想L7相比,非常接近,车长4955mm、轴距3000mm,比理想L7的长度少啊了50mm、轴距少了5mm;然后,前者的入门版重量是2140kg,后者是2460kg,少了320kg。重量上的减少,一部分来自电池少了10kWh,另一部分是少用了一台前桥电机,然后可能还有一些配置、技术上的减重效果堆积出来的。
而之所以能够使用更小的电池包设计,在增程动力的车上,主要因素是取决于发动机的热效率高与低。如果拿来相比的话,理想L7所使用的增程器,热效率在40.5%的水平,而星纪元ET所使用的增程器,热效率44.5%左右。
增程器的能量传递路径相对复杂,包括油-电-电池-电-电机等多个环节。这些传递路径,增加了能量转换的损耗,但增程器可以通过优化控制策略和提高各环节的转换效率来降低总体能耗。此外,增程车在高速行驶或需要大功率输出时,可以通过能量回收等方式进一步提高能量利用效率。
更高的热效率,意味着有1L汽油可以使用的更极致,也能意味着它可以产生更多的电。算笔账就能看的更加直观,理想L7油箱容积65L(1L发电3.3kWh左右),用42.8kWh电池,满油的话可以产生约为5个电池的用量也就是214kWh左右的电池包;而星纪元ET的油箱容积67L(1L发电3.65kWh左右),用32kWh电池,约为7.5个电池用量240kWh左右的电池包(以上计算,没有加入能量转换的损耗)。而纯电续航上,只比理想L7少了25km。
所以即便用上小电池包,依靠着增程器的热效率优势,也能达到比大电池包更大的用电量,从而带来的优势,是综合续航里程更长、整车重量也更轻。
1L汽油能多发将近0.35kWh的电量,这么来看,电池包少用10kWh并不过分。只是需要担心的是,小电池的充放电循环频次是要比大电池包更多的,电池的耐用性、衰减率,后续还是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
接下来再看另一个问题,星纪元ET的增程版本的车型,只给了一台后置单电机组应用,没有给到双电机四驱版本。如果说一台家用SUV定位的话,给一套四驱配置可能会更合适,从实用角度来看,四驱系统的优点是能提供更好的牵引力和稳定性,特别是恶劣的路况和天气条件下。
只有单电机的原因,是为啥?
从底层逻辑来看,增程器+小电池的这套组合,走的是比较极致的能耗优化+减重效果+成本控制,追求的最终目标,可能是造一台购买、养车成本都足够低,且好用的增程家用SUV。然后,只给了一个最大功率195kW的后置单电机来驱动车辆。当然,有可能是为了和纯电版双电机四驱的配置做出区隔。但,也可能是综合判断之后,才确定的只给单电机,包括重量、能耗以及电池用量问题。
一台电机的重量,大概在100kg甚至还会更高(功率150kW左右的)。那么增加到双电机之后,还会增加两项指标,第一个是性能(电耗)、第二个是重量,而这两项指标是会直接影响到综合续航里程的。而且,增程版本的平台并没有800V高压系统这项技术的应用(不只是星纪元ET),所以,也就意味着原生平台就比现在纯电平台的电耗会略高,高压系统的差异,这点即便再做算法、减重优化,也很难追平。
增加一台电机,除非对综合续航或纯电续航没有特别高的要求的话,不用对电池规格做出改动;但,如果想要保证续航上的优势,那么就必须得在电池用量上继续扩大。从而会导致,整车能耗的升高,这样一来,发动机高热效率的优势,就会被进一步稀释了。所以,星途星纪元ET做小电池+单电机的这套组合,能理解,也比较合理,综合下来就是能耗低、续航长,而且容易控制成本。
那么,不用四驱的话,会在什么方面体验打折?
从用车角度来看,有没有四驱,其实对一台常年在城市里通勤用的车,几乎没有任何影响。但,有了四驱系统之后,是能提供更好的稳定性的,特别是在湿滑路、复杂路况的前提下,比如在转弯或遇到湿滑路面时提供更好的牵引力和抓地力,能减少打滑的现象。要说有直接影响的体验,可能就是在比较高车速的过弯、并线的时候,车身姿态可能会出现一些比较细微的影响,会直接反馈到车内舒适度上。
至于动力性能上,肯定是会打折的,星纪元ET的百公里加速7.8秒、理想L7的百公里加速5.3秒。少了一台电机,加速慢了2.5秒,但车辆的最高速度上,都是180km/h,就是加速的体验感上会有一些影响。
星纪元ET增程版本不做四驱,很好理解,把高热效率增程器+小电池的优势发挥的更加极致,再堆重量上车一环扣一环加电机、加电池用量,反而会适得其反,会让小电池的优势全无。总之,小电池+单电机的组合,让这台车比理想L7便宜了11万元左右,而且续航里程还差不多,三电系统上最大差异,就是少了一台前桥电机。
价格战没有阻止高端化,上海车展,自主品牌依旧选择集体冲击高端SUV市场。
近日,“2025广汽科技日暨昊铂HL上市发布会”在广州盛大举行。广汽集团聚焦“安全”主题,首次公开“广汽星灵安全守护体系”,在智能化时代以全链路的安全研发体系、全域安全技术和全时安全保障,树立智能汽车安全新标杆。此外,广汽发布了由12款车规级芯片构成的芯片产品矩阵,并正式发起“汽......
除醛玻璃(APG-TiO₂ )黑科技来了
智己线控数字底盘技术以整车X、Y、Z三向六自由度数字化融合控制为核心,带来车辆运动能力的革命性提升,让近5米长的车身可实现4.69米的极致转弯半径。其突破传统机械底盘的束缚,依托完美的转向比变化,低速时方向盘小幅转角就能实现大转向,让转弯与泊车更省力;高速时自适应降低转向灵敏度,......
4月23日,上海国际车展现场,哈弗品牌正式发布“开启新能源四驱时代”的战略宣言,宣布全面聚焦新能源四驱技术研发,未来哈弗新能源只做四驱。
2025上海车展期间,地平线带来了全新HSD城区辅助驾驶系统,三个版本,满足了从普惠到全场景、极致性能的各种辅助驾驶需求。此外,还有弹夹系统,为车辆软硬件升级提供更多可能。
4月24日,盖世汽车正式发布“全球合作伙伴计划”,致力于为汽车企业破解出海系统性难题,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与价值链。
4月27日,比亚迪在北京举行了超级e平台技术解析暨汉L唐L“兆瓦闪充”全国巡回体验会,来自比亚迪汽车工程研究院的高级工程师,在现场向媒体全面解析了超级e平台及“兆瓦闪充”的技术创新点。
在丁科技网看来,平板电脑市场微增,或代表品类在个人娱乐场景可替代性明显。不过,丁科技网同时注意到,在生产力场景,平板电脑表现出了不错的增长后劲,特别是在教育领域。
4月25日晚间,三六零发布2024年年度报,全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79.48亿元。
近日,泰恩康(301263.SZ)对外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7.21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1.08亿元。2024年,医药行业阶段性承压,公司业绩不可避免受到一定影响。不过,泰恩康保持战略定力,持续做大做优做强肠胃、两性健康和眼科三大核心业务板块;同时,公司深......
华为乾崑智驾ADS 4,采用面向未来自动驾驶时代的世界引擎+世界行为模型架构(WEWA架构),端到端时延可降低50%,通行效率提升20%,重刹率降低30%。 目前,缺乏难例下的驾驶数据,已成为行业瓶颈。位于云端的乾崑智驾世界引擎,可利用AI生成难例扩散模型,所提供的高质量、高密......
从机构数据来看,今年第一季度,国内手机市场发展情况好于全球市场整体,市场前五中,国产品牌都处在增长状态,苹果出现较大下滑,华为保持明显增长,不过,在该季度还有品牌增幅超过华为。
如何少花钱,买到高性价比的2T固态硬盘,一次全讲清
很多人都说合资车的车机系统不好用,而问到具体哪些方面不好用?答案里大概率有语音助手。长期以来,语音助手识别准确率低,理解能力差等问题严重拖累了合资品牌车型的智能化表现。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宝马盯上了大火的DeepSeek。
当全球气候危机与ESG浪潮交织,企业竞争已从技术迭代转向价值重构。2025年4月23日,京东方以“ONE”之名,将可持续发展从理念升维为品牌战略,成为中国显示行业首个提出系统性可持续解决方案的破局者。
4月24日,荣威紧扣“中国家庭对美好出行的想象”这一时代命题,携约瑟夫·卡班亲自操刀的全新概念车、头部合作伙伴豆包AI,以“体面、超值、信赖”为三大核心价值,开启品牌发展新篇章。此次品牌焕新,是荣威“为中国家庭造国民好车”这一初心的新实践,更是荣威向中国家庭用户递呈的新答卷。
颠覆燃油车!吉利银河L6 EM-i一箱油横跨三省,销量爆表
卧室大屏自由!坚果N3光学变焦+1700流明,闭眼入不亏
在2025上海车展,小马智行发布第七代自动驾驶软硬件系统,并基于这一系统,联手广汽埃安打造了支持L4级无人驾驶的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