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沃尔沃的被误解 困在流量里的造车困境

沃尔沃的被误解 困在流量里的造车困境

汽车大观V 2499浏览 2024-09-15 IP属地: 江苏

不得不说,在这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我们总是不经意间被“带节奏”,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

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忽略事件的前因后果,偏听一面之词就定调。比如近日,沃尔沃汽车集团全球高级副总裁、沃尔沃汽车亚太区总裁兼CEO袁小林公开对汽车智能语音控制功能“吐槽”。他举例说道,用户发出“请打开天窗”指令,语音系统回应及打开天窗约需4秒,而物理按键仅1秒即可实现,“这样设计的意义在哪?”

沃尔沃的被误解 困在流量里的造车困境

袁小林的这番话在业界引起广泛讨论,网红周鸿祎也没错过蹭这波热点,出来点评了一番,表示不要把车当车一个机械产品,而是要当成一个电子产品、互联网产品、智能硬件。

 仅就袁小林一段话评论当然是有失偏颇的,他所举的天窗的例子,是希望说明电气化和智能化是非常确定的趋势,但在做任何创新时,企业应该要去考虑清楚三个问题:有没有解决消费者的真正需求?有没有带来更好的体验?是不是对这个社会的发展进步带来了积极的意义?一个严肃的、完整的理念,因为有人要吸引流量,被异化、简化、被随意地贴标签,不得不说是一件挺让人无奈的事情。

 而且他还在媒体专访中有更进一步的观点——对于汽车这种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的商品,有些核心标准和要求是无法妥协或改变的;真正优秀的企业应该是追求在质量,在安全健康等方面的高标准下实现电气化和智能化,否则很难持续;一切创造于汽车本身的,都该符合汽车工业的逻辑,以及安全。

 但在短视频的保级、水军的冲刷下,似乎已无人“在意”。

 畸形的车市混战中,流量仿佛成为了最大的“正义”,更安全、性能更优秀、品控更完善的汽车产品在市场上反而不断被“水军”攻击,这种本末倒置已经成为中国汽车最大的魔幻。

 大家也该对流量祛魅了,毕竟能够坚守造车初心的车企不多了。

 警惕过多创新的陷阱

 美国咨询公司高德纳咨询公司Gartner,发布了一条被称之为“高德纳技术成熟曲线”,用来说明技术和科技创新,给人们带来的价值感受。人们会在某一时期,对新技术过度乐观、高估其实用性,忽视其限制以及弱点,这会造成对新技术的过高期望和过度投资,产生大量的浪费。

沃尔沃的被误解 困在流量里的造车困境

 现在的造车浪潮,似乎就处于这一曲线阶段。

 有些主机厂将各种眼花缭乱功能全部做到了车里,使得当代汽车成为了集各种科技之大成的“科技盒子”,汽车上常见的单踏板模式、隐藏式门把手、半幅式方向盘等所谓“黑科技”尽管十分吸睛,但从实用性上来说可能影响行车安全。

 袁小林对汽车智能语音控制功能的本意,也是当AI识别有误时,远远比不上那手动一秒的高效,不是说不做语音,但肯定不是以座舱内完全取消物理按键为荣。

 这种病态的造车思维和创新模式不仅导致了汽车行业的混乱,也势必让消费者在购车时感到迷茫和不安。

 汽车的创新一定从“用户”角度出发——有没有解决他们真正需求、有没有给他们带来更好体验、有没有对行业和社会发展进步带来积极意义,尤其是在汽车电气化时代,汽车行业好的创新,一定是基于人们的驾驶习惯,使人们在基于安全的前提下,获得科技进步带来的舒适和智能。

 尤其是在纯电时代,安全一定不是被弱化了,而是更加重要了。

 汽车智能化应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创新设计须以“安全”为先,在创新和用户体验之间找到平衡点,比如当高度自动驾驶成为现实,谁最先将人们从紧张、焦虑的情绪抽离出来,谁就率先完全了电动汽车安全层面的市场教育。

 而这,并不是靠“取消物理按键”这些动作就能完成的操作。

 没有“酸”  沃尔沃智能化也不差

 只追求炫酷的科技不考虑安全性的情况一旦存在的时间足够长,汽车发展史上那些已经取得的成果就有可能被逐渐削弱甚至退步。”袁小林早就有过类似的担忧。

 之所以担忧,是因为袁小林和沃尔沃始终认为,一切和“安全”相关的技术必须慎之又慎,而并不是有些人认为的,所谓的传统车企智能化跟不上。

 相反,沃尔沃还是豪华品牌中最先宣布全面电气化转型的车企,早在2017年就表示将把电气化作为其未来发展的核心,比如沃尔沃EM90也配有可六音区独立识别语音指令的智能语音控制系统。

沃尔沃的被误解 困在流量里的造车困境

 

沃尔沃汽车在全球范围内已与谷歌、英伟达、Luminar、高通等公司达成合作。软件方面,沃尔沃汽车旗下自动驾驶软件开发公司Zenseact,正与沃尔沃汽车内部来自科技公司Luminar的开发团队共同研发,致力于实现零碰撞的出行愿景。

 只是沃尔沃从来都没有大肆把它们拿出来造势罢了,唯一挂在嘴边的,就是“安全”二字。

 在沃尔沃工作许久,袁小林身上和沃尔沃是同一种气质——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似乎总能和当前行业中的喧嚣、浮躁保持适当距离,保持谨慎,从而去触及那些最核心、最关键的答案。

 而对于生命的极致尊重,对于“安全”的极致追求,也是沃尔沃始终区别于其他品牌的关键。

 自品牌诞生97年来,沃尔沃汽车始终坚持安全为本,除了三点式安全带等发明,沃尔沃是汽车行业内首个发起和成立官方AED道路使者联盟的车企,旨在传递社会责任感,而非单纯的商业行为。成立以来已在多座城市展开车主招募与培训,都是为了更好地守护身边每一份“安全感”。

 所以为了保持这份安全感,电气化时代沃尔沃推进的技术创新,也都是以安全为前提。

 沃尔沃基于纯电平台打造了“世界树智能安全体系 Safe Space Technology”,从传统的主、被动安全,扩展为人本、车外、车身、车内四个空间,维度更细、手段更多。

 比如沃尔沃EX30搭载了沃尔沃最新的智能安全体系,在制造工艺、车身碰撞、电池安全、智能安全等方面,均采用了高于行业的测试标准。在沃尔沃看来,大部分事故都是因驾驶员的操作不当而引发,沃尔沃EX90在车内加入了双目摄像头DUS驾驶员感知系统,时刻确保驾驶员注意力不分散。行业首创2个200万像素红外摄像头+电容方向盘响应,每秒监测眼动60帧,采用渐进式三级提醒。

 

沃尔沃的被误解 困在流量里的造车困境

 

也正是基于品牌的安全内核,沃尔沃也成功跨越了无数周期,在智能化时代,也坚守住了自己的内核和灵魂。

 莫为流量失底线

 其实经过了上半年的流量大战,现在整个行业的网红、流量都呈现出祛魅的态势。

 比如有视频博主在长城魏牌全新蓝山发布会后,提议让周鸿祎来试驾一下,魏建军直接拒绝:不需要周鸿祎试驾,不能用流量代表一个产品的价值。

 就在各大车企以及大佬绞尽脑汁博流量的时候,不少看起来玩转流量或是曾收获高流量的品牌,并未相应地收获高销量。

 以哪吒汽车为例,对于这个“恨铁不成钢”的“亲儿子”,周鸿祎都是一边批评一边扶持,时不时地给哪吒带带流量。但从销量上看,哪吒汽车是8月为数不多同比下滑的主流新势力,且自2月起已经连续6个月出现同比下滑。

 但相反,被说成“翻车”的沃尔沃,2024年上半年的表现确实稳中有进。

 尽管市场竞争激烈,但上半年沃尔沃汽车的业绩依然稳健。沃尔沃汽车全球销量,7月同比增长6%,1-7月沃尔沃汽车全球总销量为44.55万辆,同比增长13%;中国市场在豪华车销量整体承压明显的情况下依然表现稳健,整体情况符合预期。

沃尔沃的被误解 困在流量里的造车困境

 豪华品牌中,1-7月市占率增幅非负的品牌仅有三家,沃尔沃汽车就是其中之一。

 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沃尔沃汽车依旧能够实现品牌市占率的持续提升,沃尔沃汽车大中华区销售公司总裁于柯鑫认为,这正是基于沃尔沃汽车是一个以安全、可持续和个性化作为自己鲜明特点的豪华品牌,这样的品牌内核跨越了百年的发展历程,穿越了大大小小的发展周期。“用户也因此认识我们,相信我们,选择我们。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楼塌了。太多品牌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但沃尔沃等车企一直试图叙述,造车更像一场马拉松,一开始跑得快,并不意味着能跑到终点。尤其是在“喧嚣时代”,坚持长期主义,保持定力,才是能够穿越周期、稳健发展的根本。

 “希望这个行业多一些真实,少一些虚假;多一些理性,少一些误导;多一些严谨,少一些浮夸;多一些进步,少一些退步,不要让喧嚣泯灭了汽车工业一百多年努力所取得的成果。”袁小林说。

 因为汽车行业竞争到最后,一定会回归本质和常识。

 
相关推荐
汽车大观V 1.5万粉丝    953作品 关注 专供有思想的汽车人
推荐作者
苑叔聊车 关注
资深的汽车编辑,阅车无数,有关于选车的问题找我就没错了。
中国皮卡网 关注
皮卡车垂直门户网站,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皮卡分会理事单位。
xuser3801153 关注
蓝鲸车市
车讯前端 关注
前瞻技术解读,专注自动驾驶、氢能源等未来出行领域的突破性进展。
二手车大智慧潘 关注
中国二手车自媒体联盟联合发起人,行业深度观察者。
悦行江西 关注
和你分享有趣、新鲜和汽车有关或无关的事!
柳爷评车 关注
你来说 我来测 先来一百款新车 优缺点简单粗暴 没有那么多弯弯绕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