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为什么次世代MAZDA3昂克赛拉在同级车型中粉丝最多?

为什么次世代MAZDA3昂克赛拉在同级车型中粉丝最多?

MJ车谈 9654浏览 2019-12-06 IP属地: 未知

记得前几年,有家自主品牌喜欢在展车边上放一面广告,展示其零部件供应商,很多都和豪华品牌一样来自世界顶级企业。可惜,实际驾驶感受并不像那份名单一样华丽。

 

用上最顶级的“食材”不等于一定能烧出“好菜”,这就是汽车的魅力。就像很多品牌不能复制马自达的魅力一样,如何以远低于一线豪华品牌的价格,造出操控感受极佳的车子是个极其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粗暴地通过配置表或是结构名称上看出端倪。

 


为什么次世代MAZDA3昂克赛拉在同级车型中粉丝最多?

 

前段时间试驾了次世代MAZDA3昂克赛拉,焕然一新又不失马自达风格的驾乘感受让人印象深刻,也得到了一些相关技术资料,对于网友争议的几个热门话题想和大家分享一些看法。

 

一、基本常识:不能单纯以悬架结构判断操控优劣

 

前双叉臂+后多连杆独立悬架是很多人认可的最佳组合,但偏偏大家公认的操控标杆保时捷911和宝马3系就是反例,两者都使用麦弗逊式前悬架,当然了必须是各家工程师重新设计过的“超强衍生版”麦弗逊。类似案例还有保时捷718、奔驰A级以及凯迪拉克CT5等等。


而说到后悬架,常年以操控为卖点的法系车便是扭力梁的忠实爱好者,比如DS5、DS6、标致308、梅甘娜RS,还包括在WRC上屡屡获奖的雪铁龙等都使用扭力梁非独立悬架。另一方面,广汽传祺GA6、哈弗H6、VV5等即便确实使用了独悬,我也不认为它们的操控水准超越了合资品牌。


当然多连杆由于本身结构特性,留给工程师的调教余地更多,所以经常出现在高端车型上,因此给大家留下了操控好就得用独悬的固有印象。但是在民用车上,单就悬架结构不能直接决定操控或舒适性好坏,也有一些用了独悬操控水平依然平平的例子。


总之,悬架类型只是性能的基础,最重要的还是各个厂家的调教能力;其次,造就车辆的性能特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悬架结构和调校,还包括车轮、车身结构、刹车系统以及转向系统等多方协同,不可能仅仅依靠单一结构成就一辆好车。

 

二、SEB蝶形仿生悬架是创新而非减配

 

今年9月新上市的次世代MAZDA3昂克赛拉使用了马自达的专利技术Smart Expand Beam(以下简称SEB)蝶形仿生后悬结构,有些人解读为“偷偷减配”了,个人并不认同。

  

为什么次世代MAZDA3昂克赛拉在同级车型中粉丝最多?


首先,马自达早在2017年就宣布要给新一代MAZDA3昂克赛拉换非独悬,工程师坚持认为新架构、新悬挂是一个更好的方案,即便遭受再多非议也一定要换,就是这么执拗。不仅如此,由于制造工艺的高要求,国内供应商目前还无法满足标准,因此SEB均为日本进口,成本比使用旧款独悬更高。

 

 

我觉得如果非要把SEB归类为扭力梁非独悬,那也是“加强、升级、变形”版的扭力梁。从开发理念和工艺制造上,两者存在很大差别。为了保证SEB中心梁的高质量和生产率,马自达甚至联合新日铁公司为此开发了一种新的钢管制造技术——冷锻压缩。

 

后悬架的主要职能是控制车轮姿态,支撑车轮,以及控制车身侧倾姿态。而扭力梁由于结构本身特点,具有一定扭转刚性,有助于控制车身侧倾。最理想的状态是,中心梁两端有足够的刚性以支撑车轮,而中间部分则需要良好的扭转刚度。所以要同时满足这两个力学性能,传统均匀形状的中心梁无法实现,只能通过变截面的中心梁来实现。

 

 

当然不同厂家有不同的解决方案,或是直接用多连杆,或是优化弹簧组合。不同于这些结构,SEB是一个综合了两者优点的新方案,可以同时满足弯曲刚度与扭转刚度,而无需其它冗余设计。该硬的地方硬,该软的地方软,也就能更好地兼顾操控和舒适了。

 

两端粗、中间细,好像展翅的蝴蝶,“蝶形仿生”的名称由此而来。这种结构看似简单,要量产却很难,于是就造成了前文提到的“大家都造不出,我就自己开发一套制造工艺”的操作。这种偏执的做法很符合马自达的一贯作风。

 

三、昂克赛拉追求的不是快,而是快感!

 

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价值观,我个人理解次世代MAZDA3昂克赛拉追求的是一种行云流水、舒适自在的驾乘感受。开起来轻松愉快、得心应手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让人手心冒汗的极限驾驶。毫不夸张地说,最终答案是超越预期的满意。

 

 

首先是令人着迷的全新内饰,极简设计带来视觉上的宽阔感,难以置信马自达的内饰都做得那么好了。然后就是座椅的支撑性,不是完全软沙发,而是在不同位置提供了恰到好处的支撑点。

 


为什么次世代MAZDA3昂克赛拉在同级车型中粉丝最多?

 

其次是我们非常熟知的灵动操控,不同的是整车的NVH相比老款进步明显。尤其是中高速行驶,静谧感判若两车。相比一些竞品,在相同时速下过弯,昂克赛拉相对不容易出现推头,就算是急打方向车身也不会有明显多余晃动,而竞品就是做不到。这种扎实的底盘质感和丝毫没有松散感的车身,离不开同样基于仿生学设计理念的SKYACTIV-VEHICLE ARCHTECTURE(以下简称SKY-VA)创驰蓝天车辆架构技术。

 

马自达开发理念的重点也是“以人为本”,虽然很多厂家在喊这句口号,但大多体现在空间布局、人机工程以及舒适性配置方面,而马自达则是在基础研发层面就贯彻“以人为本”的思路。

 

 

具体思路是,让人们在开车时也能发挥人类与生俱来的“平衡保持能力”。我们知道,当人体骨盆处于直立状态时,脊柱会呈现S形曲线,能以较小的姿势变化和肌肉力量有效地控制身体重心,抑制头部运动,保持动态平衡。

 

 

以新设计的座椅为例,它的构造融入了这一人体工学研究成果,让驾驶员骨盆直立,且脊柱保持S形曲线,从而代替人类下肢的支撑,同时将来自路面的作用力顺滑地传递到骨盆,使骨盆保持连续、平稳的运动。这里有个小故事,据说负责项目的其中一位工程师曾经因为意外事故脊椎受过伤,因此格外在意座椅设计,如果舒适性不够好,坐一会儿就会引起疼痛,次世代MAZDA3昂克赛拉就是在如此监督下完成的。

 

 

在底盘调教方面,也注重围绕“驾感”。将人的驾感与车的运动一一对应:从车轮到悬挂再到车身,好比从脚踝、膝盖到髋关节,三个部位的运动整合在一起,才实现了骨盆的平稳运动。新车特别使用了外壁更软的轮胎,减少避震回弹的顿挫感,全新的SEB结构拥有更大的摆臂角度和结合点刚性,提高了减震器吸震效率。

 


为什么次世代MAZDA3昂克赛拉在同级车型中粉丝最多?


还有,在车身打造方面,新车使用了更多超高刚性材料,根据资料能减少30%力传导的延迟性。在提高NVH方面,根据人类听觉习惯,从声音和振动两个方面,进行主动降噪。诸如此类还有很多细节。

 

 

总体来看,别的汽车厂商利用模块化平台,让汽车生产更简单高效,降低成本。而马自达的SKY-VA架构,则是强调一整套系统造车流程,不仅研究车,更研究人。相比旧款车型,新车更不易推头,车尾随动性更稳,在GVC+的加持下紧急变线,或是入弯出弯都更有信心。舒适感的提升则更容易被感知,除了NVH方面,车辆反馈符合人类习惯,让操控感更轻松、安逸。

 

 

什么是“人马一体”的至高境界?个人理解,就是像次世代MAZDA3昂克赛拉这样,做到开车如同奔跑一样自然流畅。

 

后话

 

每次研究马自达的产品,都好像重返课堂,学到很多知识。一方面因为马自达喜欢不断钻研技术、攻克别人解决不了的难题,每隔一段时间就能带给大家惊喜;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个品牌着迷的朋友太多,转子发动机、坚持自然吸气、压燃发动机再到SEB蝶形仿生后悬结构,很多技术资料都被媒体或者网友自发挖出来,并成为网上的热门话题。

 

 

事实上,MAZDA3这匹好马在中国从来就不缺乏伯乐。到今年10月,MAZDA3车系在国内卖出超过100万台。可见,品牌魅力不在于体量大小。有些品牌虽然规模庞大,但是鲜有粉丝,他们制造的只是代步工具而已。而“以人为本”的马自达与用户之间则是一种惺惺相惜、相互欣赏的关系,这就是为什么马自达虽然体量不大,但是多年来却始终拥有一大批忠实拥趸的原因。

 
相关推荐
MJ车谈 3万粉丝    2295作品 关注 选车、养车、玩车,我们是认真的。
推荐作者
明白说车 关注
明明白白了解车,轻轻松松驾驭车!明白说车,坚持原创!
予墨Auto 关注
跟我们一起慢慢懂车!
车瘾AA 关注
聊聊车,说干货,不以老师自称,不以车评人自居,只是几个有车瘾
Soul车 关注
资讯类自媒体
车宇世界 关注
车圈老干部,只做最客观的车评。
Techtec杨磊 关注
汽车ECU改装高级工程师,汽车改装维修专家。德国Techtec汽车性能
来试车 关注
汽车视频自媒体 试驾评测 汽车工作的Vlog 每周持续更新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