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订单狂潮下的暗战!小米YU7遭同行“定金补偿”围猎

订单狂潮下的暗战!小米YU7遭同行“定金补偿”围猎

汽车点评车叔 2076浏览 2025-07-02 IP属地: 未知

2025 年 6 月 26 日晚 10 点,小米汽车首款 SUV 车型 YU7 正式开启预售,这场备受瞩目的新车发布迅速点燃市场热情。

订单狂潮下的暗战!小米YU7遭同行“定金补偿”围猎

数据显示, YU7 上市仅 3 分钟大定订单突破 20 万辆,1 小时内飙升至 28.9 万辆,18 小时锁单量达 24 万辆。其锁单量水平相当于特斯拉 Model Y 去年在华销量的 50%,或者是理想 L6 全年销量总和。按 25.35 万元起售价计算,其订单总价值已突破 600 亿元。可以说,小米 YU7 的空前成功,再次印证了小米品牌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强大号召力。

然而,爆单的甜蜜却为小米再次带来了烦恼,伴随订单量激增的是日益严峻的交付压力。

小米汽车 APP 显示,YU7 标准版锁单后预计交付周期为 53-56 周(约 12-13 个月),Max 版为 33-36 周(约 8-9 个月)。北京、上海等地的小米门店出现拼车试驾的罕见场景,销售人员连轴转,仍难以满足用户咨询需求。有销售透露,“现在下单标准版,提车时间要到 2026 年第三季度”。小米 YU7 如今的情况与小米 SU7 上市时的困境如出一辙,而这也再次引发市场对小米产能的担忧。

更值得关注的是,小米 “5000 元定金不退” 的规则成为用户决策的重要障碍。尽管锁单前 7 天可自由修改配置,但一旦锁定订单,定金即不可退还。面对漫长的等待周期,部分用户选择退订,但 5000 元损失成为难以逾越的门槛,这一痛点被友商们精准捕捉。由此,一场针对小米 YU7 的围猎正在悄然展开!

截胡大战又来了?

在小米产能困境的背景下,多家车企迅速推出针对性政策,试图分流 YU7 订单。极氪销售率先在社交媒体发声,承诺 “任何车型都可享受补齐 5000 元定金的福利”,并提供退单操作指导。蔚来则采取更直接的抵扣方式,用户购买蔚来车型时,YU7定金可直接冲抵车款,且有实际案例证实该政策的可操作性。智己汽车亦跟进,明确表示小米YU7转定智己 LS6 可享受定金抵扣。

订单狂潮下的暗战!小米YU7遭同行“定金补偿”围猎

需要注意的是,这并非行业首次上演针对小米的 “截胡” 戏码。2024年小米SU7上市时,智界、蔚来、理想等品牌就曾针对 SU7 的定金政策推出补偿方案。例如,智界 S7 允许用户用 SU7 定金抵扣车款,蔚来则通过 “手机号关联订单” 的方式提供等额补贴。阿维塔甚至打出 “退订的米我兜底” 的直白标语,直接吸引 SU7 潜在用户。

如今这一幕在 YU7 身上重演,真可谓是往日重现,而这也是反映出当下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已从产品力比拼延伸至订单争夺的白热化阶段。

雷军的产能焦虑

小米再度遭到同行抢单,说到底还是因为小米的产能实在时跟不上,要知道,用户的等待成本也是很高的,耐心也是有限的,试问,有多少人愿意等一辆车几个月,甚至是一年?看起来,雷军又该为产能头疼了。

订单狂潮下的暗战!小米YU7遭同行“定金补偿”围猎

车叔看来,雷军面临的产能焦虑,本质上是小米 “互联网速度” 造车理念与传统制造业规律的碰撞。尽管小米汽车工厂目前月产能达 2 万辆,但 YU7 锁单量已超 24 万辆,加上 SU7 的持续生产,现有产能显然无法满足需求。即便二期工厂于 7 月投产,年产能提升至 30 万辆,消化现有订单仍需超过一年。

订单狂潮下的暗战!小米YU7遭同行“定金补偿”围猎

而小米产能瓶颈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YU7虽与SU7共享 Modena平台,但90%零部件经过重新开发,生产线需全面改造调试。其次,供应链管理面临挑战,部分核心部件供应商产能爬坡缓慢,任何环节的延误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此外,小米汽车工厂二期虽已完成规划验收,但设备调试和人员培训仍需时间,短期内难以释放全部产能。

这种产能与订单的失衡,暴露出小米在供应链整合和生产管理上的短板。尽管雷军曾以18 个月建成工厂的速度刷新行业纪录,但大规模量产阶段的复杂性远超预期。如何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提升产能,已成为小米当前最紧迫的课题。

爆单背后的危机

订单狂潮下的暗战!小米YU7遭同行“定金补偿”围猎

令人不安的是,订单激增带来的不仅是交付压力,更催生出灰色产业链。当前在一些二手平台,已出现了YU7 订单转让的信息,其费用普遍在 5000-20000 元之间,准现车订单溢价高达 2 万元。黄牛通过伪造亲属证明等手段,绕过小米 “直系亲属更名” 的限制,甚至出现 “提车后过户” 的操作模式。这种现象不仅扰乱市场秩序,更导致真实用户提车周期进一步延长。

此外,竞品车企的 “截胡” 策略虽短期内缓解了用户的定金损失,但本质上加剧了行业内卷。极氪、蔚来等品牌的补贴政策,表面上是用户福利,实则是利用小米的产能困境争夺市场份额。这种 “趁火打劫” 的竞争方式,不仅破坏公平竞争环境,更将消费者置于被动选择的境地。

车叔总结

总的来说,小米YU7这场看似风光的 “胜利” 背后,隐藏着产能、供应链、用户权益等多重挑战。当行业从野蛮生长进入精耕细作阶段,如何平衡规模扩张与用户体验,将成为所有车企必须面对的课题。u也许YU7 事件或许只是开始,2025 年的车圈,注定将在反思与变革中重塑格局。

文章标签:
新能源
 
相关推荐
汽车点评车叔 29.6万粉丝    1.8万作品 关注 汽车垂直领域知名自媒体,人见人爱的车叔带你成为懂车帝!
推荐作者
予墨Auto 关注
跟我们一起慢慢懂车!
郑谊 关注
汽车行业分析师,汽车产业研究员
大内密探零零车1 关注
汽车媒体从业14年,记者,中汽联车手,爱卡十年工作经历,超卡
车市八爷 关注
宁波最知名的汽车新闻主流媒体之一,爱卡分享一手新闻、新车、评测
海阔试车 关注
汽车圈里摸爬滚打,一起聊聊汽车的那点事
车市动态 关注
分享汽车知识,传播汽车文化。
来试车 关注
汽车视频自媒体 试驾评测 汽车工作的Vlog 每周持续更新
柳爷评车 关注
你来说 我来测 先来一百款新车 优缺点简单粗暴 没有那么多弯弯绕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