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SUV市场卷到极致的当下,北京越野突然丢出了一张“旅行牌”——BJ30旅行家。表面上,它的卖点是“轻越野”“大空间”“低油耗”,但更深层次的意义,其实是试图打破越野车在大众认知里“高冷、昂贵、难以触及”的标签。
一、越野的门槛被谁抬高了?
过去,说到越野,大家想到的是牧马人、普拉多、甚至老北京吉普。这类车的共同点是:买得起的人少,用得起的人更少。高油耗、高保养成本、强硬派的驾驶门槛,注定了它们只能是少数玩家的玩具。
BJ30旅行家的策略,就是把越野的门槛降下来。整车终身质保、不到6L的百公里油耗、电四驱+ATS多地形模式……这几乎是直接把“玩得起”的定义推到普通家庭用户身上。
二、空间比拼:不是噱头,而是痛点
一台“旅行车”,如果只会越野,那就和“城市SUV”没区别
BJ30旅行家在空间上确实下了功夫:2820mm的轴距、后排近1米的腿部空间、放倒后能变成1.9米大床的后排。
这其实击中了很多人没说出口的痛点:周末出门,不想挤酒店、不想带帐篷,车本身能不能成为一个移动营地?这一点,比什么零百加速更能打动家庭用户。
三、轻越野能否撑起“旅行”的想象力?
很多车企宣传“旅行SUV”,但实质就是在城市SUV上加个行李架。BJ30旅行家至少在技术层面更接近“能野一把”的角色:301kW功率、685N·m扭矩、电四驱响应0.03秒、7种地形模式。这些配置,可能大多数车主一辈子都用不到极限,但在当下的消费心理里,它代表着自由的可能性。
换句话说,它让消费者知道:我随时能去,而不是我去不了。
四、观点:旅行不只是风景,更是选择自由
BJ30旅行家不是完美的,它依然面临“轻越野能不能撑起销量”的质疑。毕竟,真喜欢硬派越野的玩家,未必会买“轻”的;而城市用户,又未必需要那么多越野功能。
但它的价值在于——让更多人看到一种生活方式的可能性。旅行不是非得全副武装的越野穿越,也不是只能在城市里开空调唱K。它可以是“今天心血来潮,就去山里住一晚”的轻松决定。
所以,BJ30旅行家真正卖的不是车,而是**“越野平权”的生活理念**。如果能让更多年轻人因为它敢迈出一步,那么,它就算成功。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