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苏轼的教育智慧:追求真知与亲身体验

苏轼的教育智慧:追求真知与亲身体验

开车全知道 1890浏览 2025-10-01 IP属地: 广东

01苏轼的教育理念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不仅以其文采斐然、书画精妙而著称,更在家庭教育上展现出独到的见解。苏轼以《石钟山记》诠释其“教子求实”理念,倡导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

△ 石钟山记的背景

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苏轼因诗作触怒朝廷,被贬至黄州担任团练副使。在这段闲暇时光里,他常与长子苏迈一同研读诗书,探讨古今。苏轼因政治原因被贬至黄州,闲暇时与儿子探讨石钟山的真实性。某日,父子二人谈及鄱阳湖畔的石钟山时,苏迈引述了《水经注》等古籍中的记载。然而,苏轼对这些说法表示质疑,认为它们牵强附会,缺乏实证。他鼓励苏迈亲自探寻真相,并强调在研究学问和考证事物时,必须实事求是,不可轻信传闻。

021.父子考察石钟山

1.1 △ 实地考察经历

这一疑问在父子二人心中悬而未决,直至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才得以解决。那年六月初九,苏迈赴饶州德兴县担任县尉,苏轼便趁机带他一同考察石钟山。在明亮的月光下,他们乘小舟探寻山的绝壁,发现山脚遍布大小不一、深浅各异的石窍。元丰七年,苏轼与苏迈实地考察石钟山,发现声音缘由,揭开名称谜团。这些石窍受到波涛的持续撞击,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宛如钟鼓齐鸣。经过一番实地考察,父子二人终于揭开了“石钟”名称的真正由来。

苏轼的教育智慧:追求真知与亲身体验

1.2 △ 教育意义传达

在父子二人共同探寻石钟山并揭开其名称由来后,苏轼深知此事虽不难解,但关键在于实地考察。他以此为契机,语重心长地告诫苏迈:“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是不足以找到正确答案的。通过亲自考察,苏轼向苏迈传达“眼见为实”的重要性,成为广泛启示。这一深刻教训,不仅让苏迈铭记在心,更成为了后人读到苏轼名篇《石钟山记》时的宝贵启示。

文章标签:
改装升级
 
相关推荐
开车全知道 119粉丝    32作品 关注 开车全知道:汽车资讯、汽车新闻、汽车故事汇
推荐作者
柿柿车 关注
汽车媒体编辑,参与C-NCAP试验报道
肆哥车讯 关注
购车无小事,选车无难事。
郑谊 关注
汽车行业分析师,汽车产业研究员
SCC超跑俱乐部 关注
SCC超跑俱乐部
车瘾AA 关注
聊聊车,说干货,不以老师自称,不以车评人自居,只是几个有车瘾
来试车 关注
汽车视频自媒体 试驾评测 汽车工作的Vlog 每周持续更新
悦行江西 关注
和你分享有趣、新鲜和汽车有关或无关的事!
柳爷评车 关注
你来说 我来测 先来一百款新车 优缺点简单粗暴 没有那么多弯弯绕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