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在这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我们总是不经意间被“带节奏”,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
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忽略事件的前因后果,偏听一面之词就定调。比如近日,沃尔沃汽车集团全球高级副总裁、沃尔沃汽车亚太区总裁兼CEO袁小林公开对汽车智能语音控制功能“吐槽”。他举例说道,用户发出“请打开天窗”指令,语音系统回应及打开天窗约需4秒,而物理按键仅1秒即可实现,“这样设计的意义在哪?”
袁小林的这番话在业界引起广泛讨论,网红周鸿祎也没错过蹭这波热点,出来点评了一番,表示不要把车当车一个机械产品,而是要当成一个电子产品、互联网产品、智能硬件。
仅就袁小林一段话评论当然是有失偏颇的,他所举的天窗的例子,是希望说明电气化和智能化是非常确定的趋势,但在做任何创新时,企业应该要去考虑清楚三个问题:有没有解决消费者的真正需求?有没有带来更好的体验?是不是对这个社会的发展进步带来了积极的意义?一个严肃的、完整的理念,因为有人要吸引流量,被异化、简化、被随意地贴标签,不得不说是一件挺让人无奈的事情。
而且他还在媒体专访中有更进一步的观点——对于汽车这种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的商品,有些核心标准和要求是无法妥协或改变的;真正优秀的企业应该是追求在质量,在安全健康等方面的高标准下实现电气化和智能化,否则很难持续;一切创造于汽车本身的,都该符合汽车工业的逻辑,以及安全。
但在短视频的保级、水军的冲刷下,似乎已无人“在意”。
畸形的车市混战中,流量仿佛成为了最大的“正义”,更安全、性能更优秀、品控更完善的汽车产品在市场上反而不断被“水军”攻击,这种本末倒置已经成为中国汽车最大的魔幻。
大家也该对流量祛魅了,毕竟能够坚守造车初心的车企不多了。
警惕过多创新的陷阱
美国咨询公司高德纳咨询公司Gartner,发布了一条被称之为“高德纳技术成熟曲线”,用来说明技术和科技创新,给人们带来的价值感受。人们会在某一时期,对新技术过度乐观、高估其实用性,忽视其限制以及弱点,这会造成对新技术的过高期望和过度投资,产生大量的浪费。
现在的造车浪潮,似乎就处于这一曲线阶段。
有些主机厂将各种眼花缭乱功能全部做到了车里,使得当代汽车成为了集各种科技之大成的“科技盒子”,汽车上常见的单踏板模式、隐藏式门把手、半幅式方向盘等所谓“黑科技”尽管十分吸睛,但从实用性上来说可能影响行车安全。
袁小林对汽车智能语音控制功能的本意,也是当AI识别有误时,远远比不上那手动一秒的高效,不是说不做语音,但肯定不是以座舱内完全取消物理按键为荣。
这种病态的造车思维和创新模式不仅导致了汽车行业的混乱,也势必让消费者在购车时感到迷茫和不安。
汽车的创新一定从“用户”角度出发——有没有解决他们真正需求、有没有给他们带来更好体验、有没有对行业和社会发展进步带来积极意义,尤其是在汽车电气化时代,汽车行业好的创新,一定是基于人们的驾驶习惯,使人们在基于安全的前提下,获得科技进步带来的舒适和智能。
尤其是在纯电时代,安全一定不是被弱化了,而是更加重要了。
汽车智能化应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创新设计须以“安全”为先,在创新和用户体验之间找到平衡点,比如当高度自动驾驶成为现实,谁最先将人们从紧张、焦虑的情绪抽离出来,谁就率先完全了电动汽车安全层面的市场教育。
而这,并不是靠“取消物理按键”这些动作就能完成的操作。
没有“酸” 沃尔沃智能化也不差
只追求炫酷的科技不考虑安全性的情况一旦存在的时间足够长,汽车发展史上那些已经取得的成果就有可能被逐渐削弱甚至退步。”袁小林早就有过类似的担忧。
之所以担忧,是因为袁小林和沃尔沃始终认为,一切和“安全”相关的技术必须慎之又慎,而并不是有些人认为的,所谓的传统车企智能化跟不上。
相反,沃尔沃还是豪华品牌中最先宣布全面电气化转型的车企,早在2017年就表示将把电气化作为其未来发展的核心,比如沃尔沃EM90也配有可六音区独立识别语音指令的智能语音控制系统。
沃尔沃汽车在全球范围内已与谷歌、英伟达、Luminar、高通等公司达成合作。软件方面,沃尔沃汽车旗下自动驾驶软件开发公司Zenseact,正与沃尔沃汽车内部来自科技公司Luminar的开发团队共同研发,致力于实现零碰撞的出行愿景。
只是沃尔沃从来都没有大肆把它们拿出来造势罢了,唯一挂在嘴边的,就是“安全”二字。
在沃尔沃工作许久,袁小林身上和沃尔沃是同一种气质——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似乎总能和当前行业中的喧嚣、浮躁保持适当距离,保持谨慎,从而去触及那些最核心、最关键的答案。
而对于生命的极致尊重,对于“安全”的极致追求,也是沃尔沃始终区别于其他品牌的关键。
自品牌诞生97年来,沃尔沃汽车始终坚持安全为本,除了三点式安全带等发明,沃尔沃是汽车行业内首个发起和成立官方AED道路使者联盟的车企,旨在传递社会责任感,而非单纯的商业行为。成立以来已在多座城市展开车主招募与培训,都是为了更好地守护身边每一份“安全感”。
所以为了保持这份安全感,电气化时代沃尔沃推进的技术创新,也都是以安全为前提。
沃尔沃基于纯电平台打造了“世界树智能安全体系 Safe Space Technology”,从传统的主、被动安全,扩展为人本、车外、车身、车内四个空间,维度更细、手段更多。
比如沃尔沃EX30搭载了沃尔沃最新的智能安全体系,在制造工艺、车身碰撞、电池安全、智能安全等方面,均采用了高于行业的测试标准。在沃尔沃看来,大部分事故都是因驾驶员的操作不当而引发,沃尔沃EX90在车内加入了双目摄像头DUS驾驶员感知系统,时刻确保驾驶员注意力不分散。行业首创2个200万像素红外摄像头+电容方向盘响应,每秒监测眼动60帧,采用渐进式三级提醒。
也正是基于品牌的安全内核,沃尔沃也成功跨越了无数周期,在智能化时代,也坚守住了自己的内核和灵魂。
莫为流量失底线
其实经过了上半年的流量大战,现在整个行业的网红、流量都呈现出祛魅的态势。
比如有视频博主在长城魏牌全新蓝山发布会后,提议让周鸿祎来试驾一下,魏建军直接拒绝:不需要周鸿祎试驾,不能用流量代表一个产品的价值。
就在各大车企以及大佬绞尽脑汁博流量的时候,不少看起来玩转流量或是曾收获高流量的品牌,并未相应地收获高销量。
以哪吒汽车为例,对于这个“恨铁不成钢”的“亲儿子”,周鸿祎都是一边批评一边扶持,时不时地给哪吒带带流量。但从销量上看,哪吒汽车是8月为数不多同比下滑的主流新势力,且自2月起已经连续6个月出现同比下滑。
但相反,被说成“翻车”的沃尔沃,2024年上半年的表现确实稳中有进。
尽管市场竞争激烈,但上半年沃尔沃汽车的业绩依然稳健。沃尔沃汽车全球销量,7月同比增长6%,1-7月沃尔沃汽车全球总销量为44.55万辆,同比增长13%;中国市场在豪华车销量整体承压明显的情况下依然表现稳健,整体情况符合预期。
豪华品牌中,1-7月市占率增幅非负的品牌仅有三家,沃尔沃汽车就是其中之一。
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沃尔沃汽车依旧能够实现品牌市占率的持续提升,沃尔沃汽车大中华区销售公司总裁于柯鑫认为,这正是基于沃尔沃汽车是一个以安全、可持续和个性化作为自己鲜明特点的豪华品牌,这样的品牌内核跨越了百年的发展历程,穿越了大大小小的发展周期。“用户也因此认识我们,相信我们,选择我们。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楼塌了。太多品牌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但沃尔沃等车企一直试图叙述,造车更像一场马拉松,一开始跑得快,并不意味着能跑到终点。尤其是在“喧嚣时代”,坚持长期主义,保持定力,才是能够穿越周期、稳健发展的根本。
“希望这个行业多一些真实,少一些虚假;多一些理性,少一些误导;多一些严谨,少一些浮夸;多一些进步,少一些退步,不要让喧嚣泯灭了汽车工业一百多年努力所取得的成果。”袁小林说。
因为汽车行业竞争到最后,一定会回归本质和常识。
7月4日,比亚迪发布的「天神之眼B」系统,让汽车在收费站实现了全场景无人值守通行。这可不是简单的抬杆就走,而是从进收费站前500米就开始自动调整车速,到闸机前0.5秒精准识别ETC,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得像是老司机在开车。首批装车的腾势Z9GT在深圳福田收费站实测时,暴雨夜都能以±5......
贵州榕江泡水车将要流入市场,“全损车”流向缺乏监管问题已显现
今年上半年,各家车企都在试图通过新能源转型、产品矩阵优化及全球化布局,在销量与市场份额上实现突破。作为支撑中国车市“半壁江山”的“自主五强”们状况如何?借各家纷纷公布半年销量公布之际,我们一探究竟。
或许是南北奥迪唯一一次正面交锋。
见证比亚迪又一历史时刻,中国智造闪耀拉美
广汽冯兴亚拜访任正非,释放了三个信号
广汽传祺6月销量: 背水一战,最忌心浮气躁
又一“造车新势力”诞生!首车为高端新能源SUV,存活率有几何?
第22届长春国际汽车博览会将于2025年7月12日至21日,在长春东北亚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启幕
中国智造闪耀巴西,见证比亚迪又一历史时刻
正如苏超用最接地气的姿态重构了足球运动的魅力,212越野车也以专业技术与亲民价格打破行业壁垒,即时精准的为越野爱好者提供了专业且低成本的快乐。当年轻人在“苏超”赛场为家乡摇旗呐喊时,另一群都市探索者正驾驶着212越野车T01驶离喧嚣,在引擎的轰鸣与自然的怀抱中寻找释放压力的出口,......
特斯拉FSD山寨版仅需几百元 改装乱象与低价背后的安全隐患
我最为小米汽车/雷军叫好的一点,是它/他强大的自信和冒险精神。
文丨克尔・布特罗斯 编辑丨吴海珊
进入高温后的夏日行车必备:盘点现代车辆的防晒黑科技
宁可“抛家舍业”也不离职,丰田员工的忠诚度,让国产车企汗颜了
比亚迪汽车
7月1日,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奕派汽车科技公司(以下简称东风奕派科技)正式对外发布销量数据,6月单月交付26089辆,同比增长76.3%。
官降2.87万,轩逸经典再改款,减配备胎,售7.99万元
比亚迪为什么会在巴西取得如此惊人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