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今年汽车市场大环境并不好,但在很多人看来,并不是车市环境不好,而是太过内卷,导致汽车市场两极分化的现象变得更加明显。就比如在销量上,比亚迪已经连续两个月销量突破了50万辆,今年累计销量破400万辆已经指日可待,你还能说市场大环境不好吗?
所以说,抱怨市场大环境不好的人主要还是合资品牌,主流合资品牌尚且因为内卷导致销量大跌,二三线合资车企在内卷之下连夹缝求生都变得愈发艰难,就比如法系品牌,今年一整年下来几乎都没有太多关注度,甚至连黑子见了都摇头。那么,对于合资品牌来说,如何在内卷之下求生呢?宝马i3似乎给出了答案。
网传宝马i3不到16万,真实性如何?
进入到年底,企业为了促销往往会给出非常丰厚的优惠,这在汽车市场早已司空见惯,但大多数品牌给出的终端优惠并不会太过分,毕竟还要考虑到利润和品牌形象。不过,随着价格战的持续,车企的价格底线早就崩塌,毕竟连车都卖不动了,也顾不上品牌形象和利润了,即便是宝马也不例外。
从全年来看,降价似乎一直都是宝马i3的标签,甚至因为降价太狠还多次被冲上了热搜。而在近日,网传宝马i3的裸车价更是降到了16万元以内,在网上再次引起了不少讨论。那么,不到16万买宝马i3到底是真是假呢?
从网传的宣传海报来看,经销商对宝马i3给出的限时福利价15.9万是可靠的,也有媒体向该经销商进行了确认。不过,这次宝马i3仅15.9万元的限时价和上半年的情况并不一样,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买到。按照经销商的说法,15.9万是优惠后的车价加上浙江省内置换补贴以及全品牌置换补贴得出的,其中宝马i3的优惠价为17.7万元,浙江省内置换补贴1.5万元,全品牌置换补贴3000元。
说白了,15.9万元买宝马i3是加上置换补贴后才能实现,这就好比前段时间网传比亚迪秦PLUS DM-i只需要5.98万元就能买到一样。不同的是,15.9万元买宝马i3的条件要更苛刻一些,不仅补贴仅限浙江当地,且还要在浙江有生活轨迹,大多数人并不能享受到这一优惠政策。
不过,国内大多数地方对置换新能源汽车都有补贴,只是不同地方的补贴力度各有不同,虽然只有少数人能够花15.9万元买到宝马i3,但宝马i3本身的降价力度就已经很大,20万元以内落地完全没有问题。也正是因为宝马i3优惠大,所以才成为了合资纯电动汽车中销量表现较好的一个。
内卷之下合资车只能降价
进入到2024年后可以发现,合资品牌的状况已经越来越严峻,不仅法系和韩系品牌陷入了生存危机,连曾经深受国内消费者喜爱的日系合资品牌,在销量上也遭到了大幅度下滑。从今年的表现来看,合资车阵营还算混得不错的也就只剩下BBA、大众以及丰田。
至于大众和丰田能稳住的原因,其实还是逃不开降价。就拿凯美瑞来说,曾经的凯美瑞落地价怎么也要在20万元左右,混动版车型仅裸车价就能达到20万级,想要让凯美瑞有较大的降价优惠,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但在今年,丰田对刚上市的第九代凯美瑞就已经给出了丰厚的降价优惠,全系现金优惠几万元都已经成为了常态。曾经裸车价20万元左右的混动版凯美瑞,现在已经来到了13万元左右,面对这样的一个价格,任谁也会迷糊。
当然,降价促销向来都是一把双刃剑,丰田和大众能够通过降价来稳住销量,靠的也是自身在国内的品牌号召力。其它合资品牌固然也有丰厚的降价优惠,但在品牌号召力上与大众和丰田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所以在同样有着丰厚降价优惠的情况下,更多人还是会选择大众或者丰田。
所以对于二三线合资品牌来说,如果连降价都无法稳住销量,最后的结局就只能是退市,或者将国内的产能转成外销,仅在今年就已经有不少合资品牌走上了转外销的这条路,毕竟海外市场可不像国内汽车市场这么内卷。
写在最后:
车市内卷的本质,说白了还是国产品牌崛起的速度太快,打了合资车一个措手不及。曾经的合资车在国内躺着都能把钱赚了,突然想让合资车走性价比路线,短时间内肯定难以适应。但不可否认的是,合资车未来想要在国内存活下来,就必须改变以往“躺平”的心态,否则就难以和国产车抗衡,燃油车是如此,新能源汽车更是如此。
汽车
宝能集团或将参与威马汽车重组,本年度能否实现复工复产呢?
MotoGP老将罗西,将驾驶宝马M4征战FIA WEC
王传福的眼泪似乎只为比亚迪而流。
时光荏苒,转眼又到春节,辛勤耕耘一年后,正是为家庭升级出行品质的美好时刻。
近日,由博纳影业打造的军事战争巨制《蛟龙行动》正式开启预售,并将于1月29日大年初一全国上映。
大降价国内销量仍下滑近20%,长大后的smart为何卖不动?
深蓝起飞了,第四十万辆整车下线,年底又搞了大新闻
1月16日,由杰出雇主调研机构(Top Employers Institute)颁发的“中国杰出雇主2025”榜单正式揭晓。保时捷中国凭借“以人为本”的雇主文化、数智化的企业管理实践以及卓越的团队表现,连续第六年荣膺“中国杰出雇主”。
比亚迪2025首届王朝盛典,跨越时空的盛宴
智行盒子在淘汰赛中是存是留呢?
按照规划,沃尔沃会在2025年迅猛发力,围绕新能源市场,全面瞄准电气化战略目标,以更全面更优质的产品,吸引更多用户。
打破混动技术“偏科”,买混动就选东风马赫电混!
捷途纵横产品序列正式发布 开启豪华越野市场的全新征程
宝能参与威马重组,计划年内复工。
现在看来,纯电动汽车似乎遇到了瓶颈,中国车企出口还是得玩油箱。
跳票两年的苹果CarPlay2,今年能上吗?
用车技巧:干万别再原地热车了 油耗高还会有积炭
焕新版Model Y亮相:反而显得智界R7更香?
印度最大的电动汽车制造商,再投15亿美元猛抢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