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更多细节被披露,本田日产整合生变?

更多细节被披露,本田日产整合生变?

汽车公社 1664浏览 2025-01-22 IP属地: 未知

去年年末,日产和本田对外宣布,双方正就潜在合并事宜展开谈判。这一合并动议的紧迫性源自日产在经历2024年的严峻挑战后,已陷入生存危机模式。


随着谈判的深入,本田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看似更为强硬、不容妥协的条件,其中部分条款要求颇高,使得外界对合并协议能否最终达成产生了质疑。


具体而言,近期有报道指出,本田要求日产在明年8月前实现利润三倍的增长,这一要求与合并的初步时间表相契合。然而,对于上半年营业利润已暴跌90%的日产而言,这一利润目标显得尤为艰巨,相当于需要增加约26亿美元的利润。



本田的诉求并不仅限于此。据报道,本田还对日产的大股东——法国汽车制造商雷诺表示担忧。雷诺作为日产的联盟伙伴,持有其35.7%的股份。本田担心在谈判期间,若有第三方收购雷诺所持股份,日产可能会受到“不良外国影响”。


因此,本田希望日产自行收购雷诺的股份,这将耗资超过35亿美元。对于一家上半年净收入已下降94%的公司来说,这些要求无疑是一项沉重甚至难以逾越的负担。


据报道,合并计划推进过程中,存在一个潜在风险:雷诺所持有的日产股份可能会被未知的第三方收购,这一情况有可能颠覆整个合并进程。市场上甚至有传言称,富士康对雷诺在日产的股份表现出了收购意向,这无疑加剧了局势的复杂性。


此外,多家媒体透露,日本政府正在幕后积极推动此次合并,原因在于富士康对日产表现出了浓厚兴趣。日本政府的意图是,不惜一切努力阻止其历史悠久的汽车品牌之一被富士康公司收购。



对于雷诺而言,日产与本田的合并或许也并非上策,但这家法国汽车制造商对此事保持了谨慎中立的态度。在合并谈判初步消息公布后不久,雷诺便发表声明,表示其“正在权衡所有可能的选择”。


目前,值得重申的是,本田和日产仍在深入评估这项拟议合并的可行性。预计本月底前将做出最终决定,如果合并获得批准,双方将采取更为全面的行动,力争在2026年底前完成合并。


因此,日产对雷诺股份的任何潜在收购行动,最早也可能要等到本月底才会启动。然而,外界普遍对日产是否有足够的财力来承担这一收购表示怀疑。


对日产财务问题担心


日产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来收购雷诺的股份,这一点仍存疑虑。截至2024年底,日产的市值已经大幅下滑至约102亿美元,而其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为97亿美元,显示出公司正面临严重的财务困境。这也是日产与本田考虑合并的一个重要驱动力。



2024财年上半年,日产的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营业利润从约23亿美元骤降90.2%至2.25亿美元,净收入更是从约20.2亿美元跌至1.31亿美元,跌幅高达93.5%。


鉴于日产沉重的财务负担,外界对本田能从这笔合并交易中获得何种利益表示质疑。当本田首席执行官三部敏宏被问及新合作伙伴关系的战略利益时,他坦言这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


据报道,合并后的集团目标是每年创造190亿美元的收益,并实现64亿美元的协同效应。对日产而言,这意味着长期内需要贡献约38亿美元的利润。然而,如果日产无法提出一个可行的战略,在2026财年之前将利润翻三倍,那么这次合并可能会胎死腹中。


此前,三部敏宏曾明确表示,如果日产和本田不能以两家独立运作的公司的身份来执行整合,那么整合将无法实现。相比之下,本田在履行职责方面处于更有利的地位。预计2024财年,本田的营业利润将达到约91亿美元,而日产则将其全年预期大幅下调至约9.5亿美元,与2023财年相比下降了74%。



在产能方面,日产计划削减产能后每年生产约400万辆汽车。日产CEO内田诚表示,如果日产每年能销售350万辆汽车,并兼顾股东回报和增长投资,那么公司就可以实现盈利。然而,不幸的是,日产本财年的预期销量仅为340万辆。


目前,合并的许多具体条款仍待敲定。日产和本田计划在6月确定股份转让比率,届时将参考签署谅解备忘录前的平均股价。合并计划宣布后,由于市场担心日产会拖累本田的发展,本田股价遭受了重创。


本田与日产在中国关系错综复杂


本田与日产合并面临的第二个障碍是,两家公司均与中国制造商东风汽车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东风汽车是日产进入中国市场时的初始合作伙伴,不仅负责合同生产部分日产车型,还深度参与汽车开发,尤其是电动汽车领域。同时,本田也与东风在中国成立了一家合资企业,专注于电动汽车的开发和制造,并最近推出了仅在中国市场销售的本田烨系列汽车。


相关人士指出,本田一直希望协调两大品牌的开发成本。然而,本田在中国拥有一个完整的品牌体系,投入了大量时间和资金进行开发、制造和营销,这与东风和日产联合开发的其他汽车形成了竞争关系。



在2025年CES的本田圆桌讨论会上,该人士提出了本田、日产和东风之间关系将如何演变的问题。本田全球电气化业务发展主管井上胜志回应称,东风日产和东风本田是两家不同的公司,虽然本田了解这一情况,但目前的谈判仅在本田和日产之间进行,关于与东风的关系未来尚未有定论。


他透露,本田可能很快就会就与东风的关系发表联合声明,但目前还没有任何补充信息。


有人表示,从多个角度来看,日产和本田的这次合并都显得相当混乱。本田表示希望简化开发过程,并可能与日产分担电动汽车成本,但具体实施方案尚不明确。


值得注意的是,本田已经与东风、索尼和通用汽车建立了三家合资企业或共享电动汽车开发协议,而这些公司之间并无直接关联。


此外,东风本身也推出了一个针对精打细算驾驶员的汽车系列——启辰,该系列汽车使用了日产-雷诺-三菱配件库中的零件。



目前,关于这一切将如何展开,没有人能够给出确切的答案。甚至本田的高管也可能对此感到困惑。本田社长三部敏宏曾表示“这是一个很难的问题”,也许他的话比我们意识到的更加贴切。


从外部观察者的角度来看,本田作为一家拥有悠久制造高质量汽车历史的公司,如果屈服于电动汽车转型的动荡,那将是一种遗憾。或许一年后,我们就能知道本田是否成功驾驭了当今汽车行业这股动荡不安的逆流。


本田真正看上的是三菱?


去年底,本田汽车和日产汽车公布了潜在的业务整合计划,目标是在2025年6月达成协议,同时,日产联盟成员三菱汽车也有望加入这一整合协议。


近日,日本媒体报导指出,本田与日产的“联姻”实则各有盘算。本田真正看中的并非日产本身,而是日产所持有的三菱汽车24%的股权。



在去年12月23日的联合记者会上,本田宣布计划通过与日产成立单一控股公司,将两家公司纳入旗下进行整合。如果成功纳入三菱汽车,这一整合将打造出全球第三大汽车集团,年销量合计将超过800万辆,仅次于丰田集团和德国大众集团。


目前,本田面临轻型车向电动车转型以及亚洲市场策略等经营难题。而三菱旗下的水岛制作所生产的电动车等轻型车具有成本竞争力,且在东南亚地区拥有市场优势,这正好可以弥补本田的不足。


从日产的角度来看,负责与雷诺谈判的鸿海策略长关润,曾是日产的重要人物,位列第三。2019年12月,他与内田先生争夺总裁职位未果,最终宣布离职。一位日产高层透露,相比能力出众的关润,许多人认为内田更为周遭的人着想,比较容易相处。


报导还指出,内田社长希望避免曾与公司关系密切的关润以鸿海高层的身份重返日产。这显示出,在急于与本田进行谈判的背后,显然存在着个人动机。

文章标签:
新能源
 
相关推荐
汽车公社 0粉丝    826作品 关注 速度 态度 深度
推荐作者
型车志 关注
通过独特的视角,创造有型、有趣的汽车评测视频和故事。
排气管 关注
排气管是汽车圈车企高层以及从业人士关注度最高的账号。
AM车镜 关注
AM车镜是中国汽车行业具有影响力的资讯提供者。
电车男EVman 关注
第二懂新能源车的男人
车轮哥 关注
记录老外在中国的汽车生活。
郑谊 关注
汽车行业分析师,汽车产业研究员
华南车市资讯 关注
立足华南区域,打造本地化的汽车资讯,接地气的专业汽车报道。
那啥车 关注
每一台车都有自己的灵魂;那啥车?对!我的车。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