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汽车行业的竞争焦点已从电动化逐渐转向智能化。作为中国汽车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长安汽车在智能化领域的布局一直备受关注。从2018年发布“北斗天枢1.0”到如今推出“北斗天枢2.0”,七年时间过去,长安汽车的智能化战略展现出深厚的技术积累与创新能力,也反映出中国汽车行业在智能化转型中的探索与挑战。
从自主研发到市场验证
“北斗天枢1.0”计划的实施,可以看作是长安汽车在智能化领域的“筑基”阶段。7年间,长安汽车投入了超过1140亿元,组建了1.8万人的研发团队,收获了9345件专利,开发了46款智能网联汽车,服务了2800万用户。这些数字背后,是长安汽车在智能化技术上的持续投入与市场验证。
但我我们仍然能够从中看出,1.0阶段的成功更多体现在“量”的积累上。虽然长安汽车在智能网联汽车的开发与用户覆盖上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核心技术层面,尤其是在自动驾驶、车联网等前沿领域,长安汽车仍面临与国际领先企业的差距。比如在高级别自动驾驶(L4及以上)的落地应用上,长安汽车尚未展现出明显的领先优势。这也为2.0阶段的战略升级埋下了伏笔。
2月9日,“北斗天枢2.0”计划正式对外发布,标志着长安汽车在智能化战略上的进一步深化。与1.0阶段相比,2.0阶段的最大特点在于“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坚持自主研发,另一方面加强与华为等ICT企业的合作。这种双轨并行的策略,体现出长安汽车对技术自主权的重视,也反映了品牌在智能化领域追赶国际领先水平的紧迫感。
从技术层面看,长安汽车在2.0阶段提出了“四大数智升级”行动,涵盖数智产品、数智制造、数智运营和数智生态。其中,数智产品的升级尤为引人注目。长安汽车计划推出50项具体功能,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极致安全、极致驾趣、极致聪明”的体验。目标看似宏大,但也面临不小的挑战。例如如何在高阶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中平衡安全性与成本,如何通过AI技术实现真正的个性化交互,都是长安汽车需要解决的问题。
此外,长安汽车在数智能源领域的布局也值得关注。全固态电池的研发与量产计划,无疑是在新能源技术上的重要突破。然而全固态电池的技术门槛高、研发周期长,长安汽车能否在2027年实现量产,仍需时间来验证。
深蓝S09智能化战略亮相
在“北斗天枢2.0”计划发布的同时,长安汽车旗下深蓝品牌的全新车型——深蓝S09也正式亮相。作为深蓝品牌的旗舰车型,深蓝S09承载了长安汽车在智能化领域的最新成果,也成为了“北斗天枢2.0”战略的具象化体现。
从产品定位来看,深蓝S09瞄准了高端智能电动车市场,其设计语言、智能配置以及动力性能都体现了长安汽车在智能化与电动化领域的双重突破。深蓝S09搭载了长安汽车最新的乾崑智驾系统,支持高阶自动驾驶功能,同时配备了鸿蒙智能座舱,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化的交互体验。此外,深蓝S09还采用了长安汽车在数智能源领域的最新成果,包括高效能电池管理系统和快速充电技术,进一步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深蓝S09的亮相,丰富了长安汽车的产品矩阵,也为智能化战略的落地提供了重要的市场抓手。通过深蓝S09,长安汽车向外界展示了其在智能化技术上的积累与创新能力,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更加直观的智能化体验窗口。
智驾平权: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智驾平权”是“北斗天枢2.0”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通过数智技术的普及,让更多消费者享受到智能驾驶的便利。这样的理念具有积极意义,但在实际操作中,智驾平权的实现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智能驾驶技术的成本问题不容忽视。高阶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与落地需要巨额投入,而这些成本最终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如何在技术普及与成本控制之间找到平衡,是长安汽车需要解决的难题。另外,智能驾驶技术的推广还受到政策法规、基础设施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包括高阶自动驾驶技术的落地仍然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支持,而目前国内在该领域的政策框架尚未完全成熟。
长安汽车的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总体销量突破500万辆,其中数智新汽车销量突破300万辆。这一目标既展现了长安汽车的雄心,也反映了其在智能化领域的战略决心。然而,实现目标并非易事。
从行业角度看,智能化转型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短跑”。长安汽车虽然在1.0阶段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2.0阶段,其面临的竞争压力将进一步加大。无论是特斯拉、蔚来等新势力,还是大众、丰田等传统巨头,都在智能化领域加速布局。长安汽车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不仅取决于技术实力,还取决于未来的市场策略与品牌建设。
从技术角度看,智能化转型的核心在于AI、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的深度融合。长安汽车虽然在数智技术、数智能源等领域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但在具体落地过程中,仍需克服技术瓶颈与供应链风险。包括稳定的原材料供应与成熟的产业链支持。
结语:
智能化转型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长安汽车在技术研发、市场推广、成本控制等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但是对于整个行业而言,长安汽车的探索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智能化转型是一场长期的竞争,只有那些能够持续创新、不断突破的企业,才能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获胜。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了迅猛发展的阶段,但时至今日,市场竞争已变得异常激烈。比亚迪汽车去年之所以能取得427万辆的销售佳绩,主要得益于其车型出色的产品力、多样化的车型系列以及合理的定价策略等因素。新年开始之际,部分车企采取诸如5年免息等促销手段来提升竞争力,相比之下,比亚迪则......
2月10日,比亚迪举办了智能化战略发布会,正式推出全民智驾战略。在这一战略框架下,比亚迪构建了“天神之眼”技术矩阵,计划在全系车型中搭载高阶智能驾驶技术。其中,天神之眼C作为首批上市的技术方案,将应用于21款车型,覆盖7万至20万价格区间,包括价格较为亲民的海鸥车型。这一举措旨在......
2月10日,比亚迪举办智能化战略发布会,重磅发布全民智驾战略。
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投产,马斯克预测特斯拉能源业务将增长至少50%
比亚迪全民智驾落地 高阶智驾不再是“豪车特权”
新能源
引领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变革的浪潮,比亚迪:智驾就得人人可享!
427万!这是比亚迪在过去的2024年交出的销量成绩单! 这一成绩背后是技术创新的长期主义、人才战略的底层逻辑,以及社会责任驱动的品牌价值共振,是产品和技术造就了中国销冠。今年比亚迪放大招开启全民智驾 ,恐怕明年的销量只会更惊人!
特斯拉在华第二座工厂落户上海:储能和车辆业务齐头并进
加配不加价,汉家族智驾版上市售价16.88万~23.58万元
加“驾”不加价,比亚迪开年再“掀桌”。
比亚迪放大招开启全民智驾。
顺眼了不少,蔚来萤火虫内饰曝光,但“三眼”灯组你能接受吗?
优惠后10.99万,UNI-Z新能源战舰版不比星舰7 EM-i探索+版更划算?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秉持 “好技术就应该人人可享” 的理念,这一理念贯穿于比亚迪汽车的发展战略中。在当下汽车智能化的大趋势下,用户对汽车技术的需求不断提高,尤其是在智能驾驶方面。比亚迪敏锐地捕捉到这一需求,做出 “全系搭载高阶智驾” 的重要决策。
从“手机之王”到全球第三大车企,小米真崛起了?
2023年比亚迪就推出了自研高级智驾,令业界瞩目,稳居行业第一梯队。去年年底,就面向用户全面推送无图城市领航功能,做到全国都能开、有路都好开、越开越好开。今年,比亚迪放大招开启全民智驾。
日前,头部车企一系列出海动作在车圈刷屏。
2月10日,比亚迪举办智能化战略发布会,重磅发布全民智驾战略。在整车智能战略下,比亚迪构建起天神之眼技术矩阵,其全系车型将搭载高阶智驾技术,其中天神之眼 C首批上市21款车型,覆盖7万级到20万级,包括在售价格最亲民的海鸥,真正实现高阶智驾人人可享,引领汽车行业智能化变革。
2月10日,比亚迪举办智能化战略发布会,重磅发布全民智驾战略。在整车智能战略下,比亚迪构建起天神之眼技术矩阵,其全系车型将搭载高阶智驾技术,其中天神之眼 C首批上市21款车型,覆盖7万级到20万级,包括在售价格最亲民的海鸥,真正实现高阶智驾人人可享,引领汽车行业智能化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