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六年,见证了太多新势力造车的起起落落。如今,随着淘汰赛的愈演愈烈,有人继续留在牌桌上,有人彻底消失在了无尽的深渊之中。
也恰恰基于这样的背景,如果试图评选出最让我刮目相看的一位选手,答案可能并不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蔚小理”,而是今天文章的主角——零跑汽车。
曾经,作为行业“小透明”般的存在,并不被外界看好。但一路走来,它却淋漓尽致上演了一出精妙绝伦的逆袭。
2025年过半,凭借超22万辆的交付表现,一举拿下新势力造车半程销冠。
理性客观的讲,考虑到零跑身处主流细分市场的竞争激烈,能够取得如此惊艳的成绩单,显然这一次是真正意义上的“领跑”了。
而就在近日,今天文章的主角又祭出了一款对于它至关重要且意义非凡的产品——全新C11。毫不夸张地说,这辆中型SUV的巨大蜕变,就是观察零跑成长之路最佳的锚点。
发布会上,身为掌舵者的朱江明进行了一段充满诚意的演讲,向所有人分享了五个关于C11的小故事,背后蕴藏着的更多是这家新势力造车的刻入DNA的坚守、决心与目标。
回想起2021年初代C11入场时的充满质疑,到2025年全新C11入场时的纷纷叫好,五年时间,零跑用行动证明了,“每一个不被看好的你,都将会成为越来越好的你!”
至于那五个小故事,每一个都值得展开聊聊。而试图将其归类后,本质上就是两个维度:走适合自己的路,造用户需要的车。
“大家可能不知道,C11当年差点夭折。”
“零跑首款车S01销量不佳、T03在同步开发,叠加新能源行业的投资低潮的到来,公司钱不够了,那时是真不够了。大家最终理性决策下,将C11的进度放缓了。”
“虽然日子很难,但我也想清楚了两件事,第一C11是有市场的,必须做越级有竞争力的产品,第二新能源是大势所趋,渡过这个行业的寒冬,一定会有未来。”
平心而论,有关C11,朱江明分享的第一个小故事,就非常扣人心弦。从当初的信心满满,到突然碍于不可抗力遭遇至暗时刻,再到公司自上而下齐心协力成功爬出泥潭,点点滴滴都令人感受到动容。
也恰恰因为想清楚了方向,零跑团队夜以继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才有了2020年广州车展上C11和大家的第一次见面,才有了昨晚上市后引发大家热议的全新C11。
当然,找准自己的定位也很重要。
造车,最忌讳的就是好高骛远。与其它很多新势力造车的蒙眼狂奔相比,零跑一直显得非常踏实、务实与审时度势。C11之所以成功,除了产品力够强,切入的细分市场同样非常精准。
而另一个小故事,朱江明分享了这款中型SUV的当初刚刚的首月订单,仅仅只有3,388辆,不及最近爆火小米YU7的百分之一。
“时间是最好的试金石,C11车型21年月销千辆,22年月销4千辆,23年月销7千辆,24年10月月销过万。大家如果回顾一下2021年上市的新能源产品,到今天还能持续热销、保持强大生命力的,除了特斯拉的Model Y,就是C11了。”
随即,他还分享道:“我们的产品有个特点,没有哪一款是一上市就爆火的网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个月进步一点,靠的是用户真实体验的积累,口碑越来越好,产品也越做越经典。”
是呀,零跑打的每一仗,都像是一场长期主义的胜利。
从当初的C11,到后续的C16、C10,包括大卖的B10,酒香不怕巷子深,纷纷慢慢散发出惊人的能量。
作为见证者,除了非常认可这些车型的产品力,更钦佩的是这家新势力造车的战略定力。记得在多年前,当不少品牌都在盲目冲高、蒙眼狂奔的时候,某次专访中朱江明便说零跑就是要做车圈优衣库,要做老百姓都卖得起的智能电动车。
兜兜转转,此刻你会清晰的发现,今天文章的主角一直在遵循着该目标不断深耕与开拓。最终,走了一条非常适合自己的路。
或许,会有读者觉得这是误打误撞,但我更认为是零跑凭借敏锐的嗅觉与精准的预判,在一片红海的中国车市中,找到了稀缺的生存空间,并迅速建立起坚固的护城河。
难道,拿下2025年半程新势力造车销冠,还不具备说服力?
其实,上一段提及的两个小故事,出现在朱江明发布会演讲的头与尾。而中间穿插的三个有关C11的小故事,试图表达的核心同样十分有趣:造用户需要的车。
如果说“走适合自己的路”为零跑打下了坚实的地基,那么该部分才是它能够盖起摩天大楼的关键。
“下定决心要把这辆车救回来之后,我们又花了非常多的心思来打磨C11。”
“我们为每一个物品找到了它最应该存在的位置。比如纸巾盒,比如雨伞,比如在中央扶手箱底部设计了暗格,比如车辆专属的手机支架,甚至我们为蓝牙耳机,都设计了专用存放区。”
上月末发布的小米YU7,不少人都在为那辆车上的许多小巧思拍手叫好,认为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用户思维。但其实在2021年便已入场的C11身上,也能发现同样的特质。
只不过,由于声量较弱,没有被发现罢了。但即便如此,零跑在打磨每一辆新车时,依旧站在用户的角度精雕细琢。譬如,全新C11,你会感受到这家新势力造车又精进了。
顺势,引出的又一个小故事,则是其对于技术的狂热追求。
今年,以蔚来、小鹏为首的自研智驾芯片如火如荼。可大家或许不太了解,早在2020年11月,零跑自研的车规级智驾芯片——凌芯01便成功流片,综合性能超越了彼时主流的Mobileye Q4。
对此,朱江明十分骄傲,也解释了为何不继续投入的原因。
“作为国内首个实现智驾芯片量产的车企,首次在C11上使用,累计搭载超过30万片。但其实芯片是需要极大的规模支撑的,车企研发新品是算不过来经济帐的,当初研发凌芯01是因为当初市面上没有可用的智驾芯片。”
当然,智驾芯片只是零跑这些年来坚持全域自研的一个缩影。
再次聚焦全新C11,仔细了解后得知,它采用了零跑当前实力最强的LEAP3.5技术架构,从底盘到总布置、从外观到内饰、从三电到智能化,整车48%物理部件实现升级。
而零跑对于技术的狂热追求,目前已经开花结果,进入到收获期。并且十分令人欣慰的是,零跑的全域自研,根本目的还是为了让车主受益,绝非单纯的秀肌肉与自嗨。
至于最后一个小故事,同样与用户有关。
比较了解零跑的读者可能知道,21年C11预售之后,这家新势力造车组织了一场共创,最终决定新增了一款棕色的内饰颜色。
而到了全新C11,更是把这个共创选出“棕色”的质感和工艺,包括座舱与座椅做了十分全面的升级。
对此,朱江明由衷表示着感谢:“在共创过程中,用户就是我们最好的产品经理。”还是那句话,“造车,就造用户需要的车。”
在零跑的生意经中,听劝一直占据着很大的比重。
也正因如此,你会发现这家新势力造车的全系产品,在内外饰设计、三电技术、智能化体验等关键维度,俨然摸索出了一套愈发成熟的打法。一步一个脚印,收获着口碑与认可。
有了全新C11的助力,加之其它同门兄弟的贡献,包括后续更多新车的入场,零跑正朝着全年50万辆的销量目标狂奔。
写到这里,文章渐渐临近尾声,不知听到朱江明分享的五个小故事后,又作何感想?在我看来,本质上就是零跑成功之路的缩影。
走适合自己的路,造用户需要的车,贯彻始终。
而接下来,按照目前的趋势,肯定会爆发出更大的能量。今年,零跑也会迎来十周岁的生日,拿下全年新势力造车销冠,将是最有含金量的礼物。
一出好戏,徐徐拉开了帷幕……
每个车企都有自己的活法。
跟着市场需求,超越消费者的期待。
你认同吗?大众CEO如此评价比亚迪
2025全国新能源商用车性能评价赛圆满落幕,产业链大咖深度解读
“不仅要彻彻底底的走出去,还要真正意义上的走进去。”
为智能泊车兜底!比亚迪这一波更新,是真的敢“兜底”!
你知道你人生中的第一辆法拉利,应该怎么选吗? 法拉利在机械层面的造诣,我相信没谁会怀疑。我若需要一辆顶级的超级跑车,盲选法拉利也不会错。但每个人不同的人生阶段,需要的法拉利也都不尽相同,你真的懂如何去选择吗?
喜闻乐见,有车企肯为智能泊车兜底,还是不影响来年保费没有赔付上限的兜底,谁会这么做啊?对啦,又是比亚迪
朋友们,发现一个好玩儿的游戏!问界新M5 Ultra居然出现在《荒野行动》里面,现实里开不上问界新M5 Ultra,我打算去游戏里面过过瘾!
全球首创!比亚迪为智能泊车兜底,重塑行业责任标准
试驾全新小鹏G7,看下它智能驾驶辅助的表现。#小鹏G7售价19.58万元起#
蔚来在充换电领域投入超180亿元,但成效存疑。换电站单站成本高,使用频率低,投资回报率堪忧。面对市场竞争,蔚来独自建设网络的模式成本压力大,优势难保。不同地区用户需求差异大,部分区域换电站覆盖不足。这笔巨额投入更像一场“豪赌”,能否实现目标仍是未知数。
福特众多精彩车型竞速古德伍德速度节
洗牌加速。
关于智能辅助驾驶级别提升,国内车企正在努力,喊出“为智能泊车兜底”的承诺,并率先实现近似L4级的智能泊车,又是一家国内车企,新能源汽车领导者,看来不是白叫的…
预售价格27.99万元起 乐道L90开启预售
三个月前,比亚迪超级e平台刷新多项行业指标,其中兆瓦闪充技术被誉为2025年充电技术天花板。三个月过去了,我们再来关注充电倍率,会发现在榜单上,比亚迪兆瓦闪充技术依然是断层领先!
越来越好用了!东风日产N7首次OTA升级!其他厂商看傻了?
里程碑来了!比亚迪泰国第9万辆交付!
在近期的一次记者采访中,大众集团全球CEO奥博穆谈起比亚迪,说“有比亚迪这样的竞争对手,对我们有正向作用!”。 记者单刀直入:“比亚迪是大众在中国最大的对手吗?”奥博穆的回答跳出了狭隘的竞争框架:“比亚迪和我们都是整个汽车产业链的重要一员——机械、软件、电池技术……有这样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