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侧气帘配备偏低,车体结构需提升,乘员头部保护真的难!

侧气帘配备偏低,车体结构需提升,乘员头部保护真的难!

艾迪汽车 0浏览 2020-05-15 IP属地: 未知

 有网友看完我们之前的文章(C-IASI年度碰撞大揭秘)问:“能不能解释一下乘员头部保护为何难拿优秀?图表还是太多,难以理解。”

必须能,直接安排。

让汽车数据变简单,艾迪汽车是专业的。

乘员头部保护在哪些测试中体现?

乘员头部保护主要在车内乘员安全指数中体现。车内乘员安全指数包含正面25%偏置碰撞、侧面碰撞、车顶强度、头枕/座椅四项测试。

侧气帘配备偏低,车体结构需提升,乘员头部保护真的难!

而乘员头部保护难,主要就难在正面25%偏置碰撞和侧面碰撞两项高速碰撞试验项目中。因此,只需要搞明白正面25%偏置碰撞和侧面碰撞乘员头部保护难点在哪里就可以了。

侧气帘配备偏低,车体结构需提升,乘员头部保护真的难!

为何在正面25%偏置碰撞中乘员头部保护难?

在正面25%偏置碰撞中,乘员舱完整性高低、正面安全气囊大小、安全带性能是否优秀,只要有一点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乘员头部保护。

侧气帘配备偏低,车体结构需提升,乘员头部保护真的难!

从车身结构的角度来看:在2019年参与正面25%偏置碰撞的27款车型中,车体结构评为优秀的比例仅为52%,刚刚过半。

在正面25%偏置碰撞过程中,车体结构主要关注乘员舱上部和乘员舱下部,造成车体结构优秀率不高的“大锅”,需要乘员舱上部表现不佳来背。

侧气帘配备偏低,车体结构需提升,乘员头部保护真的难!

可以看到,乘员舱上部的左下方仪表板、上仪表板、A柱上铰链侵入量优秀率不到55%。这样一来,驾驶位假人胸部及胸部以上的部位都会受到一定的伤害。

这主要还是因为车辆前部的溃缩吸能结构设计不合理和车身钢材用料强度不足导致的。

侧气帘配备偏低,车体结构需提升,乘员头部保护真的难!

从约束系统和假人运动的角度来看:在2019年参与正面25%偏置碰撞的27款车型中,约束系统和假人运动评为优秀的比例仅为37%,远不及一半。

简单描述一下这个测试中,驾驶位假人头部位置的变化轨迹:在碰撞的瞬间,假人头部向前移动与正面气囊偏左侧接触。

侧气帘配备偏低,车体结构需提升,乘员头部保护真的难!

随后“反弹”向后移动,但因为惯性的作用不会“原路反弹”,而是朝着车窗、车门方向运动。

侧气帘配备偏低,车体结构需提升,乘员头部保护真的难!

这个时候,关于假人头部保护不仅仅需要的是正面安全气囊,还需要侧气帘对其保护,防止假人头部与仪表台硬物接触,同时也防止假人头部与车窗、车门相接触。

如果没有侧气帘,它的保护是非常不到位的,举个简单例子,看图:

侧气帘配备偏低,车体结构需提升,乘员头部保护真的难!

因此:在正面25%偏置碰撞中,乘员头部难保护主要是因为车身结构和约束系统的原因,车身结构安全虽过半但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毕竟如果车身结构都不过关,那即便是有再多气囊也无济于事。

而约束系统和假人运动方面,也是影响乘员头部保护较差的重要原因,各个厂商还需要在这方面下功夫才行。

为何在侧面碰撞中乘员头部保护难?


在侧面碰撞中,乘员头部保护涉及到前排乘员和后排乘员两个部分。《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2019年测评结果研究报告》指出,驾驶员头部保护优秀评价比例最低,为56%;其次是后排乘员头部保护优秀比例,为59%。

侧气帘配备偏低,车体结构需提升,乘员头部保护真的难!

同正面25%偏置碰撞一样,在侧面碰撞中影响乘员头部保护主要也是车身结构和安全气囊两方面。

从车身结构的角度来说:B柱是侧面碰撞的第一道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线,如果B柱在碰撞中“失手”,那便没有后来的事。因此,大多数车企都会在B柱加强板采用高强度热成型钢来抵御侧面撞击的变形和断裂问题,其强度甚至能超过1500M Pa。

侧气帘配备偏低,车体结构需提升,乘员头部保护真的难!

从2019年测评的27款车型来看,侧面碰撞有15款车型获得优秀评价,6款车型获得良好评价,5款车型获得一般评价,仅1款车型获得较差评价。其中,车体结构达到优秀的车型比例为74%。

侧气帘配备偏低,车体结构需提升,乘员头部保护真的难!

从2019年的测评结果来看,车体结构并不是影响侧面碰撞乘员头部保护较差的主要原因,而是侧气帘。

在侧面碰撞中,第一道防线是车门与B柱,第二道防线就是车内的安全气囊。

侧气帘配备偏低,车体结构需提升,乘员头部保护真的难!

侧气囊主要是起到保护乘员腰、臀部等部位,而侧气帘则是保护车内乘员头部的重要配置。

侧气帘配备偏低,车体结构需提升,乘员头部保护真的难!

相比正面25%偏置碰撞,侧面碰撞撞击点离头部更近,车身相应的溃缩吸能结构较少,因此车内乘员头部受到较大伤害的可能性更大。

这个时候,对头部保护起到重要作用的侧气帘就非常有必要了。

在2019年C-IASI测试并已经公布评价结果的27款车型当中,有16款车型配备有侧气帘,还有11款车型未配备侧气帘,配备率仅为59%。

在这16款已经配备侧气帘的车型中,有15款车型侧面碰撞都获得优秀评价,还有一款车型也是良好评价。

侧气帘配备偏低,车体结构需提升,乘员头部保护真的难!

在另外11款未配备侧气帘的车型当中,还真的没有一款车型拿到优秀评价,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未配备侧气帘导致前/后排乘客头部保护为一般或者良好,即便是车身结构为优秀,整个侧面碰撞也拿不到优秀评价。

侧气帘配备偏低,车体结构需提升,乘员头部保护真的难!

所以:在侧面碰撞中乘员头部保护难,从2019年的测评结果来看,车身结构已经不是主要原因了。对于车企而言,现在更应该下成本将侧气帘配备起来,侧气帘目前仍然主要搭载于高配车型当中,艾迪汽车再次呼吁:高低配车型不应使用基本的安全配置作为区分元素。

侧气帘配备偏低,车体结构需提升,乘员头部保护真的难!

侧气帘对乘员保护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艾迪汽车将为你继续深度解读。

文章标签:
行业分析
 
相关推荐
艾迪汽车 6400粉丝    528作品 关注 懂车、鉴车、评车,让汽车数据更简单。
推荐作者
型车志 关注
通过独特的视角,创造有型、有趣的汽车评测视频和故事。
小马闲话 关注
闲话汽车,行摄四方
肆哥车讯 关注
购车无小事,选车无难事。
晓生说车 关注
晓生说车,与你一起畅聊汽车!
郑谊 关注
汽车行业分析师,汽车产业研究员
开老表改车 关注
开老表,日常汽车改装工作分享:通风座椅、氛围灯、汽车音响等。
海阔试车 关注
汽车圈里摸爬滚打,一起聊聊汽车的那点事
那啥车 关注
每一台车都有自己的灵魂;那啥车?对!我的车。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