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大家讨论较多的就是4月份汽车销量了,下面这份是乘联会的数据,最显眼的长安汽车4月份同比暴增73.6%,要知道,整个4月份的汽车市场大盘仍然是3.6%的跌幅的,而TOP10的另外9家企业,表现最好的是上汽通用,同比增幅也只有13.6%。
因为表现突出,长安汽车官方在月初便抢先公布了数据,官方的表述是:长安系中国品牌汽车4月销量119435辆,同比增长37.5%。同为自主三强的吉利官方给出的数据是10.5万辆,同比增长4.4%,长城则是8.38万辆,同比增长2%。
这里多提一句,车企官方数据与乘联会数据有一定的出入,是因为乘联会数据只包含乘用车,而官方的数据至少还包含了海外销量,皮卡等。无论如何,眼下的长安汽车似乎完全扫掉了2017年以来的颓势,逆势上扬。
具体来看,CS75系列销量再度突破2万辆大关,达到2.01万辆,同比增长161.6%;长安逸动1.2万辆,同比大涨87.1%;长安CS35系列,1.03万辆,同比增长了25.3%;长安CS55系列7096辆,同比增长19.9%;长安欧尚品牌4月份达到1.16万辆,同比增长74%,欧尚X7销量再度破万。
而就在短短的10个月之前(2019年7月份),在长安CS75 PLUS上市前夕的内部讨论会上,我很难从长安员工身上看到对这款新产品足够的自信。毕竟2017年-2019年,中国车市的黄金时代,长安汽车眼睁睁地看着吉利、长城一路凯歌,而他们在徘徊、踟蹰不前。
2017年是长安汽车的拐点,尤其在3月份销量13万辆基础上,4月份大幅跳水至5万台,环比暴跌62.6%。5月份官方急于为主销车型长安CS15、CS35、CS75、逸动、睿骋、悦翔V7等主销车型官降,降幅4000-1.8万元不等。短期刺激固然有效果,但7月份之后,仍然难免继续下跌的噩运。
更加备受打击的是,2017年可是长安汽车的产品大年,全新车型就有4款,包含7座旗舰SUV CS95、紧凑型SUV CS55、旗舰轿车睿骋CC以及全新MPV长安凌轩,还包含主销车型CS35、CS75的改款车型。可惜,除了CS55销量过万以外,其它产品都不温不火。
本来用来冲击高端的CS95/睿骋CC却成为了长安汽车下滑的起点,甚至有不少评论认为,长安汽车已沦为二线自主品牌。
看到这里,你肯定好奇,这样的长安汽车,怎么可能在2020年初车市下行+新冠肆虐双重压力下,实现逆袭呢?
2019下半年,中国车市已连续下滑数月,加速了企业优胜劣汰市场重新洗牌,对长安汽车来说,CS75 PLUS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成了,长安成功保住三强地位,并有望重返一哥,败了,彻底沦为二线恐再无翻身可能。可以说,长安抓住了最后的机会,CS75 PLUS成为了一款让长安人彻底扬眉吐气的产品。
这又是一款爆款,拯救一家车企的案例。就像哈弗H6成就了长城汽车,吉利帝豪、吉利博瑞分别挽救吉利汽车一样。
长安CS75 PLUS能够一炮而红,抓住了几个关键点。第一,颜值即正义。消费者选择CS75 PLUS,大半是冲着外观去的,可以说PLUS系列终于让长安摆脱了“山寨雷克萨斯”、“山寨路虎”的标签。曾经在设计方面一直走下坡路的长安,终于拿出了让人惊艳的产品,关注度自然也就高了。
第二,跨级竞争,直白说就是中国品牌惯用的以大欺小。中国人买车图个面子,不只要漂亮得唬人,看上去大气,坐进去也要足够大。长安CS75 PLUS比竞品哈弗H6、博越PRO、传祺GS4等竞品都要大一圈。
第三,也很关键,没有短板。无论是行驶质感、1.5T+爱信6AT/2.0T+爱信8AT动力表现、整车用料等等各个方面,不存在明显的短板,不比15万元级别的合资品牌SUV差。
第四,正确的战略选择,让这款关注度最高的紧凑型SUV成功逆袭。产品战略方面,选择用最热门的CS75系做切入点,一举成功。大盘数据显示,虽然2019年年底车市仍然下滑,但SUV已经开始复苏,今年4月份数据再次证明这一点,轿车和MPV市场分别同比下跌9.4%和26.4%,而SUV市场实现了2.2%的增长。
营销战略方面,则是沿用深入消费者心中的CS75品牌名称,并采用“同堂销售”的组合拳战略,让长安CS75妥妥地成为了那个即将撼动哈弗H6销量霸主的挑战者。这里多说一句,多数畅销产品都在玩组合拳战略,朗逸、轩逸、哈弗H6、帝豪家族等等。
一款产品的爆红,确实能够帮助企业短期内走出困境,但我们从上面的销量数据看得出来,现在的长安汽车可不单单是CS75系列的暴涨,旗下CS35系、CS55系、逸动系均出现了大涨。其成功秘诀与CS75系类似,一方面是因为新产品都换装了全新家族设计语言,补齐了设计上的短板,另一方面是因为产品在空间、动力、驾驶感受、做工用料等各方面没有明显短板。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长安汽车多年以来的投入,尤其是对“蓝鲸”发动机的技术投入,在吉利汽车、长安福特、上汽通用、东风标致等很多企业押注3缸机“抄近道”的时候,长安汽车坚守住了对发动机研发长期投入。
其中,大排量高性能发动机(蓝鲸2.0T)主要用在CS75PLUS高配、CS95上;蓝鲸NE发动机1.4T,主要供给逸动PLUS、CS35PLUS等入门车,蓝鲸NE发动机1.5T供给CS55 PLUS、CS75 PLUS等中价车型。
NE发动机平台通用化率高达98%,全系兼容48V、HEV、PHEV设计,发动机平台化,在自主车企中的头一号。
其技术有多牛?以CS75 PLUS搭载的1.5T为例,1250rpm即可爆发峰值扭矩,常见的合资品牌发动机的峰值扭矩要从1400-1500rpm开始;40%热效率,这个数据也很牛,目前主流也就36%。
丰田TNGA架构下2.5L燃油版热效率40%,混动版41%;本田L15B 1.5T地球梦发动机热效率38%;大众EA211 1.5T发动机(海外版高7)热效率37.5%,奇瑞SQRE4T 15B 1.5T发动机热效率37%。
另外蓝鲸发动机还具有350bar高压直喷、双涡道、电动泄压阀等技术,不过,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里说的是蓝鲸平台的技术,并不是指每一款机子,都有以上全面技术。
前段时间,有媒体报道称福特汽车正在与长安汽车探讨蓝鲸发动机搭载于长安福特产品的可能性,这足以说明,中国品牌的蓝鲸发动机获得享誉世界的百年福特的认可。
除全新家族化造型给力,蓝鲸发动机技术助攻之外,长安汽车处于低谷的时候还做对了什么来实现逆袭?我觉得应该是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帮助长安品牌实现了一次向上的提升。
产品结构方面,精简产品线,改变“低端化”布局。奇瑞和吉利的教训也证明了通过多品牌战略搞出一堆非主销车型,是错误的,对一家成长中的车企来说,只有力量足够集中,才能办大事。
停掉奔奔、悦翔V3、V5、悦翔V7、CX20、CX70等入门车型,将更多资源集中配置到消费者关注度更高的逸动、小型SUV和紧凑型SUV上,同时,也就结束了CX20与CS15、CX70与CS35因价格高度重叠内部打架的问题。
随着PLUS系列产品全面铺开,CS75PLUS、CS55PLUS、逸动PLUS实实在在的拉动了长安品牌持续向上提升。
但,对于长安汽车来说,并非高枕无忧了。
恐怕当下,没有任何一家车企敢说自己高枕无忧。
比如在新能源方面,长安汽车处于比较被动的局面。尽管长安汽车率先发布了野心勃勃的“香格里拉”战略,计划2020年推出3大新能源专用平台,到2025年共计投入超1000亿元,累计推出涵盖轿车、SUV、MPV等30余款新能源产品,但是,从市场份额来看,2019年长安新能源产品销量只有2.8万辆,完成年度目标的36.9%,在主流自主品牌中几乎销量垫底。
进入2020年,长安新能源推出了基于CS15改款的E-Pro,基于奔奔改款的E-Star,接下来还会推出新款逸动EV和紧凑型SUV长安E-Rock,但是,以上新能源车型全是“油改电”产品,似乎并非香格里拉规划中提到的新能源专用平台产品。
同时,我们也看到,上汽荣威推出全新高端“R”品牌,就连东风汽车也搞起了h事业部,吉利有领克、长城有WEY、奇瑞有星途,长安呢?
不可否认,最近一年的PLUS系列,无论性能、质量、形象都获得了非常大的提升,推出着长安品牌向着“高端化”迈进,同时,长安汽车也推出了UNI-T这样的全新高端系列产品,只不过对长安汽车来说,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品牌高端化的道路上,包括长安汽车在内的所有中国品牌,都没有太多经验。
9月15日,“比亚迪e-Bus平台3.0发布暨全新客车上市”发布会在杭州举行,正式揭幕第三代电动客车技术平台,推出电动客车首个千伏平台,推动实现“电比油强”,并同步推出基于该平台打造的全新电动客车C11,加速道路客运电动化。e-Bus平台3.0发布是比亚迪在客车技术领域的又一突破......
以赛育才,以技赋能 吉利控股冠名2025-2028年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
比亚迪于杭州发布 e-Bus 平台 3.0 及 C11 客车,千伏架构等革新,加速客运电动化
当炫彩运动遇见智慧科技:问界M8与全新问界M7亮相彩色跑
吉利控股冠名2025-2028年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
文丨吴海珊 编辑丨林伟萍
比亚迪推出e-Bus平台3.0和全新客车C11,加速道路客运电动化
比亚迪发布e-Bus平台3.0,推动电动客车实现“电比油强”
凭啥卖128万?仰望U8L鼎世版的底气与价值解析
在中国商用车行业激烈变革的2025年,有一个品牌以惊人的速度闯入主流视野——飞碟汽车。上半年销量同比激增357%、行业排名从第十四跃升至第六、新能源轻卡增速第一……这些数字背后,不仅是市场的认可,更是一个品牌系统性向上、坚持长期主义、始终将用户放在首位的战略成果。
9月16日,央视财经《硬核智造厂》聚焦广西柳州,通过全景直播展现东风柳汽71年造车脉络。央视主持人陈伟鸿、陈蓓蓓与东风柳汽刘小平书记、展新副总经理一道,带观众沉浸式体验这家老牌央企从“开创者”到“变革者”的跨越。
在中国商用车行业激烈变革的2025年,有一个品牌以惊人的速度闯入主流视野——飞碟汽车。上半年销量同比激增357%、行业排名从第十四跃升至第六、新能源轻卡增速第一……这些数字背后,不仅是市场的认可,更是一个品牌系统性向上、坚持长期主义、始终将用户放在首位的战略成果。
从猛士科技到东风本田,一个汽车老将的“带电”突围战
9月15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汽车整车企业供应商账款支付规范倡议》,对整车企业与供应商企业采购合同中账款支付相关内容作出规范倡议。这份倡议得到了工信部等国家相关部门的回应和支持。
9月15日,就在享界S9T上市前一天,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建勇与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共同宣布,双方合作正式升级为“车企+华为科技全生态的战略共同体”。这不仅是两家企业合作的全面深化,更是一次组织体系与商业模式的“基因重组”,标志着华为智选车模式正式进入2.0时......
华为相较小米的优势,逐渐显露了。
2025 年 8 月的轿车江湖,像一场 “新旧势力的掰头”。翻开汽车之家销量榜单,前十席位里超七成被新能源车霸占,自主车企直接包揽前六;合资品牌只剩几辆燃油车,靠着 “大降价” 勉强留在牌桌
9月10日晚,在工信部发布的第399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新产品公示中,长城欧拉全新SUV车型申报图亮相。随后,欧拉品牌总经理吕文斌利用其社交账号发布了两张欧拉全新SUV的侧面线条图,并配文“感谢大家对欧拉的关注!欧拉全新SUV就要来了,这台车绝对值得大家期待!”
中药行业的2025年上半年在业绩承压中度过,但下半年曙光初现——OTC渠道的韧性对抗院内市场的疲软,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创新转型悄然加速。在医药生物中的创新药已经成为焦点的当下,相对低调多时的中药赛道也在孕育沉默中的爆发。
800V快充+华为全家桶+350km纯电续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