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2023上海车展蔚来媒体群访纪实 李斌谈品牌理念与规划

2023上海车展蔚来媒体群访纪实 李斌谈品牌理念与规划

MJ车谈 12浏览 2023-04-22 IP属地: 上海

在2023上海车展期间,蔚来在自家展台举行了一场媒体群访。

受访人: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蔚来能源高级副总裁沈斐

媒体:蔚来的产品在利润和份额之间会不会有内部挤压?

沈斐:都是纯电,不用互搏。    

李斌:车型多了,给用户的选择多了,互相之间肯定会有一些重叠。你要说完全没有互相的影响,那是不可能的。今天我看有个帖子说,他本来是要买ET5的,现在要等一等ES6,这很正常。我们到7月份会有八款车,基于第二代平台的。我说的是交付,ET7、ES7、ET5、ES8,还有两款大家也知道是什么,总有一款适合你。基本上这八款覆盖了30万以上市场80%的需求。还有一些产品没有覆盖,但是不需要100%的覆盖,比如小跑车就不去搞了,短期也不搞MPV,因为我们觉得ES8其实也能满足大部分MPV能满足的需求,因为它是一个全场景的旗舰SUV。总的来说能满足80%用户的需求,至于中间是不是有互搏,有点,只要用户选择起来不那么麻烦就行。

媒体:产品太多就是选择麻烦。

李斌:你说的也对,决策周期长一点也好。价格也拉开一些,尺寸也差得多一些,其实还好。没有那么大的互搏,产品和产品的区别还是比较大的。

媒体:新ES6的价格在这个区间会有竞争力,我自己觉得可能是竞争最激烈的是40万。

李斌:肯定是,其实原来在油车的时代,用户的心智已经变成,我的预算是多少,买个三四十万的车或者买个三四十万的中级SUV,大家去挑,买Q5还是买GLC还是买X3还是买凯迪拉克或者别的车,它是这个逻辑。现在到了油电互搏的时代,混战的时代,现在心智有点乱。买油车,按照这个逻辑;买电车,这个逻辑还没有建立起来。所以是从几万块钱的车到几百万的车横评。500万以内,油车要这么搞也行,我有一千万以内最大的空间,其实空间也可以这么讲,但是油车不这么讲,因为有点反智。我没有这么讲过。我们最多说四五十万区间。我们不讲五百万以内、一千万以内。在电车现在品牌还没有分层的情况下,确实每家都有点独门的秘诀,都有一些独门武艺。大家都讲自己的长处也可以理解,比如五菱宏光也可以讲,我有五百万以内最大的空间,就是那个大的MPV。

我们还是坚信到最后大家还是回归价值。比如说我的预算就是30多万,我要买30多万这个区间里面最有价值的车型。这个价值肯定是一个综合的价值,包括产品包括服务,甚至也包括一些情感的体验,比如社区。现在是有点混沌、混战的状态,但最终还是会恢复品牌的分层。我认为高端品牌、大众市场、入门级还是会这么去分。不可能一个品牌从几万、十几万到几十万的车都有,我认为这不符合人性。即使拿特斯拉举例,特斯拉非常成功,我对它非常敬佩。它2017年Model S就卖了很多,但是现在也就一万。你们现在买ET7还是买Model S,这个答案很容易选择。其实品牌有一个覆盖区间。我们蔚来这个品牌,面向主流高端市场。我们的主力区间就是30-60万。在这个区间,我们当然相信我们是最值得买的。

大家如果仔细地去算一算,比如拿A4,现在卖得比较少。和ET5比,ET5的平均售价已经比A4贵五万块,它是27万多,我们至少32万起。A4加了购置税已经30万,每个月油费多花一千块,一年下来就一万块,五年就五万块,不说更长的,功能上肯定没法跟ET5比。服务我们就不说了,大家都懂的。从这个角度来讲,即使比我们便宜五万的A4,它的价值仍然是比ET5低的。所以我们更关注的是去拼价值,不是简单的拼价格。我降到26万,我搞这个事干嘛?我是能卖得多一点,但没法持续。商业本身还是要持续地经营。我们不会卷到价格战,我们愿意卷价值。卷价值就是今年沈斐的压力大,今年建一千座换电站,内部给他的压力更大。我们现在学乖了,少说多做。这就是卷价值。我们还有一万根充电桩。还有提升服务,多建一些牛屋,把服务标准提高一些。与其卷价格,不如卷价值。降价多容易,定个低价多容易。但是你一定要做很多牺牲。比如Model 3、Model S是便宜,Model Y就不便宜。很多人说特斯拉成本效率怎么高。中国比亚迪、广汽埃安,那么多车都很好,我还没来得及学习。哪一款车不好?都挺好的。特斯拉价格还是很贵,在美国也很贵,不光在中国贵。我讲的产品定义还是定价的基础。大家都没有魔法,电池成本就在那,你能变出什么花来,芯片的成本在那,你能变出什么花来。扬声器要提升,电缆就长了,我要一千的算力,当然就贵了。摄像头我们七个八百万像素,你搞个一个八百万像素肯定就便宜了。我们在很多看不见的地方花了非常多的钱。但是长期来看,用户肯定是能够体会它的好处的。我们可能在显性的地方花的钱少一点。为什么一定要搞得那么炫耀,我们也不愿意那么干。我们愿意搞价值,不愿意参与价格战。

媒体:我是蔚来两个车型的车主,一个EC6,一个ET7。我是非常喜欢蔚来,它提供了非常多个性的选择。包括外观、内饰都有很多种颜色。内饰材质还有三种,还有包括四个轮毂的组合、卡钳颜色。另外蔚来和保时捷是市面上唯二的可以选择车标颜色的。蔚来作为一个非常高定制化的品牌,很多车友都非常喜欢。ET5可个性化程度很高,对于年轻人非常有吸引力。ES6会不会也走定制化?或者给大家选择有多少?现在目前只看到一个颜色。

李斌:颜色ES6的选择肯定不会少。借这个机会跟大家说一说我们的底层逻辑。我们在那些长期需要更新维护并迭代的东西上,我们是不做选装的,搞标配。比如说自动驾驶所有相关的东西。我没去搞入门款和满配版。我们比如说有一些事关到安全冗余这样的事情,作为高端高性能的也不会这样做。很多人说你为什么不能搞单电机,去掉一个电机,成本又少,续航又长,其实我们不愿意做这样的选择,我们没有这样去做不代表我们不能。包括还有音响,23个扬声器是标配。我们的基本逻辑:凡是软件能迭代的东西,这个车十几年都能够常用常新的东西,不愿意搞复杂化。为什么?初期出厂的时候是要承担一些成本压力。但是五、六年后,我的第二代平台所有车,我开发一套软件都能更新,这是不是挺好?如果我每个车都有自己的定义,怎么去维护,怎么去更新,那个成本是无法去想象的。做不到。很多都做不到,不可能的。你看我们电池包,我们的逻辑都是这样的,都是高度标准化,高度一致的。如果用一年的时间去看我们特别傻,简直就是木脑袋。

很多用户跟我说,每天给我写非常长的信,说我太固执。但是我们有逻辑。我们不是用一年去评估,我们是用三年五年十年去评估这件事情。我们知道只有这样才能管理长期复杂性。否则将来真的没法管理,零部件没有了都没法搞,现在至少都是一起的,至少那个量,售后服务还能够保证维护。我们的软件还有团队去更新。如何建立一个能够管理多代平台的研发与维护体系,是每个智能电动汽车公司必须去想的事情。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把我们的智能系统第一代命名杨树,第二代命名榕树。这个树长十几年、几十年,你得管,不能种完了以后就不管。这是很简单的逻辑。但是另外一个部分反而要提供用户丰富的选择,跟软件无关的。颜色多就多几种,我看有的同行就几种,太单调了。内饰你颜色多开发一点,这些钱都是一次性的可管理的,而且长期维护相对都简单。这些东西要提供复杂性。但这些复杂性就提了一个要求,你怎么样高效地管理这种可感可知的外观内饰的复杂性。

如果你去到我们的工厂就知道做了很多创新,在涂装车间有一个立体库,好几百个位置,相当于内存一样先存一下。其实这个投资也没多少。但是加了这么一个环节,我就能管理车身颜色的复杂性,没有这个东西,大家都知道车是流水线的,怎么管理复杂性呢?类似这样的事情,我们做了很多。我们在总装车间有一个AGV,非常厉害,可以根据个性化的配置去灵活地组装。这些都是要开发专门的制造的设备、专门的流程去管理复杂性。我们绝对不会因为这个复杂性去增加太多的制造成本。因为我们已经找到管理复杂性的方法,已经流水线化,标准化了。这个其实是我们仍然能做到OTD,从订单到交付给你,完全按订单生产。现在从完全按照用户的需求定制一款车,到把车交到用户手上,现在是21天,我们希望把它缩短到15天。21天还有点多,三星期。当然,保时捷要六个月。我觉得这个是要去做改进的,谢谢大家。

媒体:斌哥,我特别有感触,我有接触到一些比亚迪的博主。他们选配一个颜色等半年。这个确实是不知道他们怎么去弄的。他们一直在抱怨这个事,很多人错过了结婚的时间。

李斌:赶紧买我们的车。

媒体:我有个问题想问一下沈博,关于换电的。咱们都知道今年要一千座。三代的换电站再加超快充,但是我想问一下一个比较具体的,就是高速的场景和城区的场景会不会有区别?比如高速是换电站加超快充,会不会有这样的区别?

沈斐:谢谢你的问题,首先换电站是标配,然后旁边的桩到底是装什么类型的,装多少,我们要根据场景以及电力容量的条件来配。最理想的场景是什么?只要有可能,会让团队尽可能去报桩,如果是1250的变压器,希望在高速上面能够装一个换电站再加20根充电桩。服务区得不收我的租金,因为我那个20千瓦也没有占它的场地,如果节假日真的特别忙,只要有保安在现场指挥,你非要给油车停一停,也没有意见,但是电车足够多,你能让20辆车同时充,你进去服务区待一下还可以。这是高速体验最好的一种。如果收我租金就不愿意了,装四根就拉倒了。看能不能装两个500千瓦的。城市也是一样,比如刚才中午的时候,有一个很大的连锁商场的合作伙伴的领导过来。平均要逗留一个半小时左右,我觉得最多也就装60千瓦就够了。再装更大容量就是浪费了。你进去以后第一个柜台转完,你就滴滴滴提醒他出来挪个车。不挪车,每个小时收你多少钱。根据这种情况会去调配。还有某些省份,我们很可能是能够报装230的变压器,如果我自己的换电站单量比较多,旁边能够配的桩的数量就不是那么多。我可能就配个两根500千瓦的超充,可能已经很多了。就算我配一根500千瓦的桩,如果自己的换电站特别忙,那根桩的体验也不会很好。

沈斐:你这个问题的逻辑,你放到超快充那边其实是一样的。它核心是取决于电力容量和你的服务能力还有用户的车本身。换电它的好处是解决了两个问题,只要有用户换好了,用户可以随时走。跟电力容量没有必然联系。第二个,你旁边有桩了,如果只想补个十度电,充一下就可以走了。我们一定会推充换一体的,这是我们的大逻辑。到具体每个点要根据电力容量、场地条件还有用户在这个地方的逗留的属性去综合判断,去做最佳的方案。在早期大家看到的三代站刚刚上线的时候,还是以标准配置为主。一个换电站配两个500千瓦的再配一个其他的。应该是这个逻辑。

媒体:斌哥,沈博,我问一下,刚才说了少说多做,现在能不能说一下到现在为止换电站到一个什么样的数字了?咱们今年建换电站的目标很大,这些站还有桩,主要是蔚来的用户还是传说中子品牌的用户?

李斌:蔚来的用户,现在是1356座。到年底超过2000,如果超不过,你们就会在别的场合碰见沈斐了。别的场合不知道在哪儿,反正跟我们没关系。开玩笑。我们整个能源团队还是非常能打。只要产得出来,我们现在新建了一个换电站的工厂。今年其实我们是充换一体,只要是充电的,所有的用户都能用。我们现在80%的电量都是别的品牌在用。今年建的所有一万多根充电桩肯定都是开放的。和友商共用换电站,需要他们决心更大一点,他必须按照我的电池包去设计它的底盘。这是一个最基本的东西。我已经有那么多站在那,不可能改我的站,就那么简单的道理。至于我们的三代站本身是能够兼容,主要为了蔚来品牌。没有考虑子品牌的事情。

媒体:正好去聊了一下雷克萨斯,他们全球国际部的老大做了一个专访。去年您说了一句话,一季度已经实现了。我们也问雷克萨斯怎么看待这件事情。他们一直在说,其实雷克萨斯多年以来提供给用户非常期待的服务。对于蔚来来说也是在提供超越期待服务。在今年我们认为豪华车市场未来的趋势是什么样的趋势?以及有没有另一个目标来实现?

李斌:雷克萨斯是我们非常尊重的一个品牌。其实每一个高端品牌都有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因为人家能够几十年的历史,能够迎来那么多用户的认可,它一定是有非常令人尊重的优点,这肯定是的。雷克萨斯服务就做得很好。我们到今天也不敢说我们服务比雷克萨斯好,确实不敢那么说。虽然别的品牌我可以说,但雷克萨斯确实有它非常忠实的用户。但是今天大家追求的东西也在变。我们说产品、服务、社区,这三样都得学习,光讲产品不行,光讲服务也不行,光讲社区也不行。

怎么定义我们的高端?我们认为要从这三个领域去定义。定义高端就是在三个领域里面都得有高级的精神。比如你的原创性,服务方面有充换电网络。产品方面有自动驾驶的传感器,我们的很多的应用,我们车内所有智能化的东西,包括全铝车身,第一个用车架感应的架构,我们有六千多个专利。这种原创的精神,领先的精神,这个是当年高端品牌在他们诞生的时候,他们的精神。今天这个时代肯定要被重新定义。以前简单讲的操控性,现在谁的百公里加速都能搞个三秒四秒,今天还要拼算力,拼智能化方面的领先的能力,你要拼软件的能力。这是要有高级的精神。另外就是全程体验。今天是一个移动互联的时代,你不去讲全程体验不行,这个是经销商的事,这个是充电桩公司的事,这是国家电网的事,谁给你讲这些。我买蔚来的车,你能不能给我搞定。所以都得有全程体验的逻辑。以前讲高端,你只需要在一个领域,产品就行了。但是今天不行,产品、服务、社区都得行。以前只要讲技术创新就行了,现在还要讲全程体验。在智能汽车时代,高端这两个字的定义肯定要重新定义。如果你去看蔚来,从我们2016年开始发布蔚来开始,到2017年参加上海车展,第一次公众亮相。到现在过去七年的时间,我们就是在不断地丰富这些东西。

有很多经验教训,最大的教训就是不忠于初心,偏离最初的想法。我们现在还要不断地在这种主流的高端市场也就是30-60万的区间的市场,怎么把我们所定义的高级的精神,全程的体验在产品、服务、社区上全部能够变得更丰满。如果看今天上午发布会,我们跟别人还不太一样。我们讲车,讲充换电服务,讲技术创新,还要给大学生造的车,给那么大一个位置,还有讲可持续品牌,讲全球和联合国的发展计划署还有自然组织合作的项目。还有二楼的用户专区,和别的公司也不太一样。确实比楼下的人都多。挺有意思的。我们觉得蔚来在做的这件事情是在以今天这样的时代去重新定义高端品牌的内涵。当然,这个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去等它分层。我今天讲,大家还在横评,每个人都说20万的车恨不得有一千万的价值。谁信呢?买一千万车的人会买你这20万的车吗?没有这个逻辑。我们其实比较朴实。我们做我们相信的事情。比如我们说ES6是高端中级SUV里面的天花板,这个可以讲。但是不能讲500万以内的天花板,1000万以内的天花板。我就不喜欢这个事情。所以蔚来做事情比较真实。我们也不去搞那么多花活。确实买X3,买GLC,买Q5的用户,你先试驾一下我们的车再去做决定,这总没坏处吧?没准试驾搞搞抽奖还有什么好处。这总是正确的事。我也不说我肯定比他们好,但是你先体验一下,就像没体验过换电的人和体验过换电的人肯定不是一个逻辑。

以前我记得我们的换电最开始出来的时候,别人还以为是电池坏的去换电。还有,我们很多时候已经说加电,而不说加油了。确实你再说加油不合时宜,现在都说加电。加电这个词越来越多的人理解,它需要一个过程。我们是坚持做好自己相信的事,服务好用户,给用户创造价值。我们的服务和我们的产品,对得住用户付的每一分钱就行了。至于是不是一定是最便宜的,我做不到。电池成本在那,芯片成本在那,有谁用了今天我们一模一样的东西比我便宜的?有没有?没有。一模一样的东西,每个性能都一样。我说的是每个性能都一样,比我便宜的肯定没有,就那么简单。因为真理就是这样。所以大家都要回归理性,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我也希望媒体朋友把我们真实的竞争力能够传递给用户,因为太容易被带歪节奏。我们是一亿以内最佳SUV,这种话谁都可以讲。

    

媒体:斌哥你好,我想问一下今天上午的理想发布会上面他们宣布MAX 3.0是终身免费。近期蔚来NOP+的订阅方案,想问问你如何去看待这个事情?

李斌:每个公司有自己的定价策略,就像我们创始版,我们当年的创始版也是含大NP的。其实这个没多复杂,一次收钱,含在车价里面和不含在车价里面,就是一个文字游戏。我把车价涨三万然后说含了,有什么区别?没啥区别。我们还是回到事情的本来的应该是怎么样,合理从用户利益的角度去想这件事情。我们一直说从用户利益出发,我们希望把用户作为我们的朋友去思考事情。反正我不太会去找我们的用户,把一个他可能用得上,可能用不上的服务,一次性地把钱都收过来。我认为这不是最合理的事。最合理的事情就是他需要用的时候,这个月去按需使用。其实你说几万块钱,一年的利息也不少。何必呢?而且这个车到底用多长时间,到底有多少场景会用到这个场景。还有我的功能到底好不好使,都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让用户自己去决定。如果我们的服务好,这个月用了,下个月他继续付钱,380块就可以。如果是NAD,就是680块。如果下个月不付费,这个月他出国了,他就不用了,他旅游去了就不用,这是很正常的事。

所以当年我们收一个大包的钱是不成熟的想法。在那个时候把它当成一个功能是可以的。但今天不会这么去做了。因为今天这么去做,其实对用户是不公平的。用户按需付费是更公平的,更符合用户利益。我们在内部这次讨论的时候也有很多的讨论。但我后来说了一件事情,我说如果我们就把用户真的当成我们的朋友,我们再回到2018年我们该怎么做。假设以今天我们的理解和我们技术能力,肯定不会像2018年那样大NP收三万九,不会做这个事情。你看我们欠用户人情债,现在只好大NP送十年,小NP送五年。为什么我们要送呢?说明当时的那个方式是不对的。现在我不会这么做了。我先收三万五,可能这个区域还不能用。有很多限制条件。不能干这事。这就是我的看法。但是如果大家看,我们20多项辅助驾驶的功能都标配,因为这是每个人都用得上的,而且这些辅助驾驶功能已经把算力和传感器都用上了。当然算力没有用满,传感器的能力都用得上,激光雷达都参与。这个不要去怼别人了,我们只说自己内心的想法。

    

媒体:斌哥好,我也是蔚来ES6的车主。我们现在随着678产品的换新,交付量也会有提升。我们在现有的价格区间内占比会更稳。之前规划的百万车型的进展是怎么样的?这次看到热度反响是很高的。不知道您对这个市场未来怎么看?一百万以上的纯电动车或者新能源车市场化的时机或者我们去参与竞争的时机已经成熟或者到来了吗?谢谢。

李斌:蔚来这个品牌不太会有一百万这样的车。即使加装也不太可能。短期产品规划不会到这儿。我们一直说主流高端市场。我们看到了这样市场的机会,更多用投资的方式。比如我们投资了lotus,我们是它的股东,也会有一些技术的分享。我们也会投资一些别的做小众豪华市场的一些车型,我们自己不会去做这个事。我们确实精力也忙不过来。短期我们不会做这个事。

媒体:斌哥你好,我问一个手机的问题,我挺想知道一下,您在最关注的手机和车机的连接方面,什么样的思路?有没有一些可以透露的点?

李斌:其实现在少谈点手机,不然大家觉得我要做生态,做生态的公司一般下场都不太好。我们的想法特别简单。原来一直50%的用户是苹果,50%的用户是安卓。华为被打击了以后,这个趋势现在变成了60%是苹果,40%是安卓。这也是一个比较可惜的事。现在这些手机公司,它确实不怎么开放,我们很多功能用起来没法把我车的能力用满。比如UWD,因为开放度不够,我们车都标配了,我们使不上劲。安卓开放度高一些。现在他们都要做车,这个事情搞得有点尴尬。如果他们不做车,本来是一个愉快的合作。现在开放了,到底怎么交流呢?我们也是被迫地去给我们的用户打造一款跟我们的车匹配最好的安卓手机。跟我们车的设计也能匹配得更好。但是肯定不是把手机当成一个主业。我们的目标特别简单,我们用户里面的安卓用户,有一半选择我们,就挺开心的了。虽然我说手机比做车容易,但是也不容易。手机毕竟现在卷得更狠。要想把它的基础体验做好,要快、稳、省,和我们车的连接体验肯定毫无疑问会特别好,但是基础体验会有很长的路要走。要管理一下大家的期望值,肯定是一款安卓的旗舰和蔚来的车的连接肯定也会特别好。但是也和现在别人的高端旗舰比,可能基础体验会打点折扣,这个也可以理解。我们也不是神仙,一上来就做得很好。但是我们的用户已经买了这个车,再去买一个我们的手机,和车的连接会更好。这件事情是我们的底线,谢谢。

媒体:斌哥您好,我想问一下关于智能化,目前还没有透露太多这方面的信息。我想问一下我们这一块的思考包括此前研发的进度还有刚才您说算法为王,未来算法这一块的成本怎么去考虑的,谢谢。

李斌:我们现在,下一个版本上把增强领航辅助,NOP+和NAD会同线去开发。所以它其实很多数据闭环,很多数据处理方面,算法迭代方面,肯定就会更快,也会更加满足包括大模型这方面的战略需求。7月1号我们的增强领航辅助就正式商用了,前几天已经发布了这个事。在6月底之前我们会在少数城市,比如说上海,会试运行我们的NAD的服务。就是在一定场景下的一个NAD服务。当然这方面其实还有一些不光是技术方面的问题。我们一直觉得这方面包括和政府主管部门,包括有一些商业上的,一些法规方面的,首先需要做一些创新。我举个例子来讲,如果是带AD性质的服务,不管怎么叫,肯定需要去承担在系统下的责任。可是这个责任,你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如果有问题了谁去判定是谁的责任,这两个问题很具体。你不能嘴上说我承担责任,不可能是无限责任。还有很多事情不光靠技术解决,还有一些复杂的事情需要去解决。

媒体:斌哥您好,我是三年多以前给了大NP钱的用户。当时确实有点冲动消费,因为也是相信自动驾驶的未来。但是因为这些年看着蔚来这么过来,我有一个疑问,蔚来是一个非常重体验的品牌,很多东西包括你现在的辅助驾驶的订阅,你的BaaS,再加上你的牛屋、社群,都有很高的理解成本。在传播上经常遇到一个问题,我们跟用户讲不清楚。可能在网络上可能没有80%也有六七十的用户,他们根本就不理解蔚来在做什么。我想了解在你们内部怎么看待你们这个太重体验,太多商业模式的问题,有什么办法去解决这件事情?

李斌: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我们一直讲,其实我们的传播压力也很大。我们确实很多东西真的不是那么好讲。包括今天讲ES6,ES6本质上来讲就是每一点都强,但是每一点都强在别人看来就是每一点都很平常,没法做到戏剧化效果。可是这种事情这就是对蔚来的理解,确实有它的一个,我不能叫门槛。蔚来是需要去体验,需要去品味的一个品牌,就跟朋友一样。你说有的朋友是一上来就觉得这个人怎么怎么样,但是不可长交,不可深交。如果把蔚来比喻成一个人,我们希望是一个可以长交深交的朋友,这是我们对自己的期望。我们会损失掉一些用户,但是也会赢得很多用户。这个还是看你相信什么东西。我们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我们也不可能取悦所有人,也不可能做得到。我们唯一的压力,大家知道黑蔚来有流量,这很正常。从我学社会学的角度来讲,特别能理解这件事。唯一的压力有的时候蔚来负面稍微多了一点,对我们的车主不公平。大家选择了蔚来,还成天被问候。现在好一点,跟2018年、2019年相比已经好多了,所以也看出来社会在进步。我们毕竟还是有30多万用户选择了我们,每个月还有那么多用户选择了我们。体验了以后,大部分人能做出真正的选择。

今天另外一个压力就是我们的进步是不是足够快,我们到底怎么样在体验上做取舍。比如说产品的定义,我们有很多教训,每一款车都有它的教训,我们对用户的理解是不是够。有些用户的需求是不是应该做一些迎合,是不是应该做一些妥协。这些事情是我们担心的。另外一个问题,在外界的压力下,一线团队动作会不会变形?比如销量每个月大家都在那排,现在每周排,压力也很大,一线同事也会被这个影响,迷失自我。其实很多事情是短期的。在今天这么一个变动和波动迅速转换的一个环境下,坚持做一个长期主义的企业是很辛苦的。但是如果我们不是用一个月,一个季度,一年、两年去评估一件事情的价值,稍微拉长一点,用三年用五年用十年去评估一件事情,我认为我还是相信我们做的事情方向是对的。真正要做的就是按这个方向把我们的核心做好。在传播上,守正有余,出奇不够。正面说可能都还行,就是出奇不够,没办法,大家多帮忙出主意,省得它老挨批。就像为什么不能讲豪华车呢?我说不允许,只能提高端车,豪华车不符合我的价值观。就像有人说你为什么不搞个大屏呢?我说我不会让我的孩子看大屏,我为什么让我用户的孩子看大屏呢?我们有我们的坚持,可能是错的,那又怎么样呢?我也不希望全世界的人都是我们的用户。谁选择了我们,我们把他服务好,这是我们真正要做的。我担心的事情就是没有服务好我们的用户,我们没有履行我们的承诺,这才真正值得担心。如果成天生活在别人的眼光里面,迷失自我,才是真正悲剧的开始。所以一万就一万,没关系。

李斌:在座的每位媒体老师,今年有两个挑战,我们有八款车到了7月份,确实我们展厅摆不下那么多。这是一个挑战。另外一个挑战是什么呢?另外一个挑战就是我们每一款产品要讲细,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讲细。要并行去讲,每个孩子都养好。所以今年鼓励大家帮马麟去出一些主意,每个媒体针对你们的用户群,能不能搞集中试驾,让大家来体验。每个媒体想想办法,把这个事情在你们的用户群里面,把我们的目标用户群筛选出来,搞各种各样的活动。你不买我们的车,先用一个月也可以,抽抽奖。你们也去搞一些活动,去安利你们的用户。我们提供工具,我们提供车。所以今年我准备让他们多准备一些试乘试驾车。抽奖免费开一个月,这种事多搞一点,每个媒体多搞一点。不管是自媒体还是垂直媒体还是别的媒体,就在你们的平台上搞这个。这个我们今年准备多搞一点,有什么想法找马麟。

媒体:斌哥,有个问题,今天的亮相的ES6可以下意向金了。NOP+两年的权益还有八千的那个套件,也替很多今天下了意向金的用户问一下,这部分用户在我们5月的可能是下旬也好或者中旬发布会上面,能不能还能继续锁定最高的六次换电权益?

李斌:方向上来讲,我们今天以那个为准。其实已经不少了。因为我们次调整权益的时候,有的用户已经在那说了,斌哥这是给ES6定价留空间。换电服务也是一个价值感知很高的权益。今天公布的这些和原来的ET5差不多。我认为它已经足够了,已经挺好的了。加起来也一万六七千块钱。再加,你就比别人早下点定。我觉得方向上来讲,但是我们已经公布了肯定算数。是不是到时候会有小彩蛋,还有一个多月。如果定得特别多,我准备加点小彩蛋,所以大家多努力推荐推荐。定得少就算了。

媒体:我想问的是沃尔沃高管在前天发布会上说新势力会的沃尔沃都会,有什么对传统油车说的?

李斌:这明显不符合事实,我们会换电它不会。别的不说了。不能睁眼说瞎话。我们那么多同行都非常优秀。每家都有独门武器,肯定没有都学会。那还得了。我们就回家买股票去了。咱们还是实事求是,我们非常尊重这些传统的高端品牌。他们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是现在更多要从新势力包括新兴势力,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每一家能活下来的同行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传统公司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学无止境,持续学习。不一定跟它会一样,但是要知道人家为什么做得好,哪些地方做得好,值得我们学习。我认为学习永远是一个企业应该去保持的心态,既不妄自菲薄,也不要自欺欺人,就实事求是。

文章标签:
2023上海车展
 
相关推荐
MJ车谈 3万粉丝    2298作品 关注 选车、养车、玩车,我们是认真的。
推荐作者
中国皮卡网 关注
皮卡车垂直门户网站,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皮卡分会理事单位。
型车志 关注
通过独特的视角,创造有型、有趣的汽车评测视频和故事。
车大拿TV 关注
看车,选车,买车,玩车
肆哥车讯 关注
购车无小事,选车无难事。
车轮哥 关注
记录老外在中国的汽车生活。
玩车的史萌 关注
喜欢车兄弟的跟我走
未来车事 关注
孤独与世界与诗
车市动态 关注
分享汽车知识,传播汽车文化。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