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小米创办人雷军发表了第五次年度演讲,主题聚焦于“勇气”。在这场演讲中,“勇气”的两大核心议题一是小米造车决策的“勇气”,二是这一决策结出的硕果——小米SU7。
《道德经》有云:“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勇于表现刚强者易于送命,善于表现柔弱的反而能够生存。
在苹果,谷歌停下造车的脚步,雷军与小米团队展现的“勇气”,是一场深思熟虑后的果敢行动,还是造车赛道已经/快关闭的阶段,不计后果的”All In”?
01
牌桌上还有位子吗?
显然,雷军携团队踏入造车领域,光有“勇气”是不够的。
如果凭“勇气”就够用,那请梁静茹出面就搞定一切了。
“造车”仅仅只有两个字,实际操作却是所有民用制造业中链路最长,最复杂的。汽车产业发展了一百多年,豪强林立,是一个重资产,重研发,重品牌,重口碑的充分竞争市场。
20年前王传福率领比亚迪,由手机电池杀入汽车赛道,面对的竞争对手是外资品牌和合资品牌。
20年后,雷军率领小米,由手机杀入汽车赛道,面对的不仅有有德系、日系、美系的百年车企,更有一汽、上汽、比亚迪等国产巨头,以及“蔚小理”华为赛里斯等新势力后起之秀。
不出意外,在7月23日,在“2024 雷军年度演讲返场直播”中,雷军补了一句:
“在造车这条赛道上,我们秉持敬畏之心,尊重每一分行业规律,先稳稳当当坐上牌桌,而后以守正为基,寻求出奇制胜之机。世人或皆梦想一鸣惊人,而我们选择的是脚踏实地,步步为营,最终力求颠覆格局,掀翻旧桌。”
时势造英雄。这位年过50,笑起来带着两个酒窝的千亿富豪,谈及为何要选择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在发布会上,雷军透露了背后的隐忧:若因美国制裁,手机供应链受阻,小米的未来将何去何从?为了承载数万员工的生计与小米品牌的未来,小米需要一个体量相当的主体才能承载手机供应链受阻的风险。为此雷军决定投身造车大业,借助中国新能源产业链的蓬勃之势,开启小米的第二发展曲线。
现实是骨感的,理想是丰满的。(特别是这一两年领跑蔚小理的理想)
造车和造手机不同,汽车的产业链非常长,投入的资金量、研发能力、产销网络的搭建,都比造手机的难度高出不止一个量级。自从门外汉特斯拉吃上新能源汽车这口唐僧肉后,地产系的恒大,宝能想吃;家电系的戴森,创维想吃;硅谷巨头苹果,谷歌想吃;各国传统车企想吃;动力电池厂家宁德时代想吃。
各路英雄,各种吃法,各种吃相。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敢不成,汽车圈,也是一个草台班子?
02
用户才是小米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创始人的性格往往会体现在企业的风貌上。小米的多次发布会和产品决策中可以看出雷军是个在工作中极度实用理性,同时也怀揣着创新浪漫主义精神的人。
在小米汽车立项的初始阶段,雷军短时间内与数百位车主面对面详聊。其实消费者对车辆的感觉是千人前面的:什么原因买(Dream car、家用、代步、操控),使用过程中满意的点、不满意的点等。再充分的市场调研,都不如与消费者面对面的交流。当与实际的消费者有足够多的对话,结合市场调研,则可以非常清晰的得出需求模型。
不仅如此,雷军还约请业内影响力排行前20的汽车自媒体人,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传说中的礼贤下士,不过如此。雷布斯情商之高,可见一斑。
2005年史蒂夫·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说过“Stay hungry,Stay foolish。”一个伟大的产品,其创造者必然是持续深度学习和投入极大热爱的人。
小米汽车最令人意外的是其第一款车型的定位:高性能智能轿车。虽然背靠中国日渐成熟的汽车产业链,攒一台车出来并不难,但是后进车企大多选择新能源SUV切入到造车领域并且取得成功,可想而知小米汽车的第一台车早高性能智能轿车是有极大风险的。不过凡事皆有利弊,如果高性能智能轿车成功了,是否意味着小米汽车“一炮打响”了?
小米汽车最不让人意外的是营销,一如既往的以用户为中心。从雷布斯的演讲金句中,你几乎看不出这是小米汽车的发布会。
比如:
深刻理解目标用户:小米SU7是为了那些“不甘于平庸,还在为梦想奋斗”的人群设计的,这表明在产品开发之初,就需要深入理解目标用户的心理状态、需求和期望。进行详尽的市场调研,与目标用户进行直接交流,确保产品能够触动他们的心弦,满足他们深层次的渴望。
情感共鸣与品牌故事:产品不仅仅是功能的集合,更是情感的载体。雷军的话语中充满了对用户的理解和尊重,他将小米SU7描绘为Dream Car,这不仅仅是汽车,更是一种梦想和生活方式的象征。当你在定义产品时,应构建一个能够引起用户共鸣的品牌故事,让产品成为用户追求梦想的一部分。
精准的产品定位:一个产品,不仅要满足用户的物质需求,还要触及他们的精神追求。项目经理在进行产品规划时,应明确产品的核心价值主张,确保它能够吸引并留住特定的目标用户群体。持续的用户连接:在产品发布后,也需要持续收集用户反馈,不断调整产品以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通过建立用户社区、定期调查和直接对话等方式,保持与用户的紧密联系,确保产品能够随着用户需求的变化而进化。
在演讲中雷军也提及,在小米汽车的研发过程中,他和管理团队亲自参与了多次测试活动,从冬测到夏测,从长途测试到日常驾驶。
小米汽车的初步成功,似乎给了小米汽车团队极大内心鼓舞,甚至打出15到20年内成为全球前五汽车厂商的目标,意味着小米汽车大干20年要做到现在日产雷诺三菱联盟年售628万辆的成绩。雷军在演讲中提出这么有“勇气”的战略目标,的确能鼓舞军心和起到宣传的效果。
此目标没有加定语,将来可以相对灵活的操作,比如:电动车全球前五、智能电动车全球前五、高性能智能汽车全球前五等等。
03
为啥非要和保时捷比纽北赛道?
综合多方的报道,相信大家对小米SU7的印象是一台成熟度高、配置丰富的智能电动轿车。归根结底是家用车范畴。此时渐渐传来一些质疑声,包括但不限于:1. 家用车重要的是安全、空间、配置,加速这么快重要吗?2. 既然是家用车,为什么宣传中不是赛道就是漂移,还搞了一台刷纽伯格林北环圈速的SU7 Ultra原型车。
这两点质疑声可总结为“过分强调赛道性能是否会对车主日常驾车带来安全隐患?”
为了呼应小米SU7的赛车性能,常年坐在汽车“老板座”位置的雷军,重新握起了方向盘,甚至考取了赛车执照。发布会上雷军亲自驾车秀了一把漂移,这种亲力亲为的态度,让坐在观众席的张朝阳等一众大佬连连拍手称赞。
不过通过一个3天时间学习,就能在赛车学校拿到的汽联颁发的场地赛车驾照,是远远不够的。汽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严谨的态度和专业的知识。
有自媒体指出,演讲中雷军展示的中国汽车摩托车运动联合会赛车驾照,只有正面的基本个人信息,而背面更重要的关于赛车手级别的信息,选择性的没有展示。
客观来说,品牌方潜移默化的宣传内容确实会影响消费者的心智。大多数汽车消费者是没经历过赛车驾驶培训的,但品牌在宣传方面凸显其性能的强悍,展示各种酷炫的驾驶方式,会让一部分消费者觉得自己买了这款产品后也行了,头脑一热就容易做出危险驾驶的行为。近期多起SU7车主因为驾驶不规范而导致的交通事故案例,印证了这个现象的存在。
成年人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虽然成年人也会经常冲动。
事实上,赛道性能并不等同于日常驾驶性能,赛道驾驶也不同于日常驾驶。
在赛道级的极限环境中做测试是车辆研发的一项重要步骤。这里包括但不限于车身结构、电动系统、底盘系统、安全性等最直接最极限的研发方式。通过赛道测试将极限工况下所积累的技术下放到量产车中,可以直观展示车辆的动力、操控和耐用性。
保时捷是公认的高性能车代表,在纽伯格林北环的成绩常年霸占杆位。其他品牌的车型同样以能在纽北取得好成绩而努力着,这是名声和技术的双重收获。
小米汽车在营销和宣传着重纽北赛道,符合小米SU7高性能智能轿车的定位。小米SU7 Ultra原型车冲击纽北赛道,秒杀一众燃油车高端品牌的记录,更是可以“四两拨千斤”,带来直观的宣传效果。
作为消费者在购买车辆时,需要理性看待赛场性能和日常驾驶性能的关系,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车型。用户可以为自己的感性冲动买车,但在安全方面,千万要避免为自己的冲动买单。
结束语
小米的造车之路由勇气开启,但不应止于勇气。
小米汽车有雷军的巨无霸IP流量和小米的顶尖营销能力加持,但不应止于宣传,点赞和一片叫好。
用投资人的话术来说,汽车是一个长坡厚雪的赛道,厚雪意味着容易打滑,甚至没顶。
过分强调纯电车加速之爽,突出赛道直线加速性能而不知刹车之要;过分强调营销,而不能有充分的胸怀和耐心,来倾听媒体以及用户使用后的真正声音,就很难在长坡厚雪的赛道上行稳致远。
建议雷总在赛车之余,有空多滑雪。
数据不说谎!全新MG4 VS 海豚 VS SU7极热防晒隔热降温横评,谁是王者
蔚来李斌:有信心第四季度实现盈利
座座都是头等座!2026款东风奕派eπ008六座版全新上市
【E汽车】3000万背后的答案:上汽通用五菱凭什么逆天改命?
奕派科技重磅发布“未来之翼”战略,央企新势力乘风启航
直面烈日!全新MG4 VS 海豚 VS SU7隔热大PK,影响因素竟这么多
400万信赖,再启风华!
当手机巨头跨界造车,小米仅用短短三年便取得成功,完成了竞争对手苹果公司都无法完成的任务。要知道,当小米被美国制裁后,雷军转身杀入汽车圈,面对像是格力、高合等在造车领域的惨痛经历时,唯独小米汽车却脱颖而出,一度成为了当前的热门品牌。
比亚迪销量领跑全球市场,新能源汽车霸主地位凸显
7月30日,元UP正式加推301KM领航型,售价7.48万元。并同步上新了两款车色,以持续进化的产品力,为全球年轻人打造活力出行新选择。
进入8月,各大车企陆续公布了7月新能源车销量
2025年过半,上半年比亚迪销量销量领跑全球市场,海外市场销量超47万辆,超过2024年全年海外销量综合。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全面加速布局海外市场有了成效。一路向前,期待未来更多的精彩时刻。
比亚迪事件:如何在网络风波中保持理性与坚守?
当2025年车市半程战报揭晓时,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名字登上了造车新势力榜首:零跑汽车以22.17万辆的交付量,终结了理想连续两年的统治。这家被戏称为“半价理想”的品牌,很短时间内便完成了一场教科书级的逆袭。那么,零跑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当行业陷入参数内卷、安全标准模糊的迷局,北京现代以一场全球首个厂商对媒体开放的“真”实测活动,向世人展示了何为“真质力”造车。这不是浮夸的营销口号,而是以全球标准为尺、以真实数据为证的硬核宣言。
天生抵御红紫外线?全新MG4 VS 海豚 VS SU7防晒大横评!硬实力如何?
如何实现品牌跃升?2025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从技术实证、信用构建、极限验证,为汽车品牌长期发展提供了从理念到实践的清晰路径。
实际体验+门店专访,一条视频告诉你,比亚迪为智能泊车兜底,到底靠不靠谱。真赔?真负责?看完你就知道了。
上半年交付同比增长71%,深蓝汽车赋能新央企奔赴新征程
7月31日,特斯拉V4超级充电站在贵阳市海豚广场正式上线。这是特斯拉最新一代超级充电桩首次进驻贵州,并面向非特斯拉品牌新能源车辆开放使用,进一步推动本地新能源补能网络向高效、智能、开放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