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在漫长的汽车销售历史上,传统4S店已经成为车企打开销路的主要模式,但近几年宝马下滑的销量与承压的利润,还是揭开了这一模式背后的残酷现实:传统4S店已经无法为宝马带来具有竞争力的销量,传统销售格局面临挑战。而宝马宣布“最早将在2027年放弃传统4S店,全面转向直售模式”的消息,更是呼应了其并不太乐观的发展现状。
当然,一家传统豪华车企去撼动传统销售格局,这样的转型之路大概率并不会是一片坦途。换句话来说,转向直售模式是一场风险与收益并存的“对赌”,赢面的确可观,而输面也无比残酷。
01破旧立新
不可否认,宝马目前的发展形势并不太好。2024年,宝马集团全球营收1423.8亿欧元,同比下降8.4%;净利润76.78亿欧元,同比锐减36.9%;全球销量245.1万辆,同比下滑4%。其中,中国市场表现尤为惨淡,全年销量71.45万辆,同比下降13.4%,3系、5系等主力车型销量分别下滑15.2%、12.8%,这意味着,2024年,仅中国市场的利润损失就已经达到了44亿欧元。而进入2025年,下滑趋势仍然没有改善。上半年,宝马集团营收677亿欧元,同比下降8%;税后净利润40亿欧元,同比下滑29%,毛利率也从去年同期的20.5%降至18.2%。这里,中国市场销量进一步跌至31.79万辆,同比降幅扩大至15.5%,成为全球销量降幅最大的单一市场。
下降的销量与利润,始终未能改善的现状,折射出宝马汽车销售模式上的诸多问题。这些年,汽车市场逐渐成熟,传统4S店模式的弊端也开始被凸显出来。过去的宝马汽车,之所以能通过传统4S店模式打开销路,是因为在新能源领域竞争还没有那么激烈的时候,一切都没有那么透明。汽车消费者了解车辆的渠道相对单一,大多还是倾向于去门店了解产品,获得服务。各品牌之间虽然有竞争,但“价格战”并没有现在这么猛烈,经销商之间的争夺资源的“小心思”没那么多,在大家都还比较“讲武德”的时代,宝马的品牌力也能够得以稳固。而现在就不一样了,智能化与数字化的发展,让消费者更倾向于便捷、透明、个性化的购车体验,希望能够通过线上平台获取更多信息,进行车辆定制。行业竞争的“倒逼”,也让诸多4S店为了获取更多生存空间,用各种价格策略吸引用户,导致宝马的品牌价值与价格受损,影响最终的市场竞争力。
传统4S店的作用正在被行业“弱化”,而宝马4S店建设与运营成本又非常高昂,从店铺的选址、装修到人员的招聘、培训,再到库存管理,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过高的运营成本叠加销量下滑,导致4S店单店盈利效率持续走低,进一步加剧了宝马的利润压力。很显然,宝马如果再不想办法,传统4S店很容易变成其前进路上的“裹脚布”。
02利弊交织
要拿掉“裹脚布”,一定是不容易的。宝马不太乐观的销量以及行业激烈的竞争环境,都在催促其尽快做出改变,直售的优势也的确存在。这几年,宝马在“价格战”里反复横跳,各大经销商门店时而“打骨折”,时而又要坚守价格底线。客观来说,宝马的品牌形象已经因此受损,需要尽快修复。而直售模式下,宝马能够实现价格的统一与透明,避免4S店之间价格战导致的品牌形象受损。一旦消费者发现,无论在哪里购买宝马车辆,都能享受到相同的价格与服务标准,品牌高端、专业形象自然能够早日“回春”。
另外,面对市场变化,直售模式也更容易让宝马与市场和用户接轨。比如,当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时,宝马能够及时推出针对性的促销活动或调整产品配置,而无需像传统模式那样,经过经销商层层沟通与协调,沟通成本也会因此降低。更重要的是,直售模式也可以更加精准地传达品牌理念与价值观,强化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印象,这也是宝马提升品牌市场竞争力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而转换到直售模式,宝马就能因此盈利吗?答案其实并没有那么肯定。直售模式要成功打破现状,前提是其投入产出比必须够给力。过去,宝马已经花了大价钱去建立经销商网络,现在要推翻过往,运营直售网络,这又是一笔巨额资金。毕竟,从线下体验中心的建设到线上销售平台的开发与维护,再到销售与服务人员的招聘与培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更何况,这其中还存在另外一重库存管理风险,以前经销商分担的这部分风险被宝马自己接过来,无疑会进一步增加运营成本。如果不能合理控制成本,直售甚至可能会对宝马的盈利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03对赌背后
即便改变主要销售模式困难重重,但宝马依旧放出了“转型”消息。这意味着,这场带有“对赌”意味的转型,宝马“铁了心”要进行下去。而能让宝马冒这么大风险也要干的事,要么涉及到了生死存亡,要么就是利益实在太大。目前来看,宝马虽然在BBA中仍然有着不错的地位,但如果是在汽车行业变革的大背景下来看,宝马现在也是大不如前了。特别是近几年中国车企开始在豪华领域“圈地”,宝马如果纯粹“吃老本”,压根不是长久之计。从长久发展的角度考虑,直售模式与电动化、智能化、数字化发展趋势的契合度确实更高。现在,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消费者对购车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有了直售模式,宝马就能够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便捷、透明、个性化购车的需求。同时,直售模式也可以更好地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打造数字化购车生态,稳固宝马的品牌力。
而“对赌”的另一面,是宝马直售模式带来的综合风险。总体来说,这样的风险并不是单一环节的问题,而是涉及法律、渠道、运营、品牌的系统性挑战。从法律层面看,直售模式并非简单的渠道调整,而是对各国“禁止品牌方直接销售”法律体系的挑战。就拿巴西来说,其《法拉利法》明确禁止汽车制造商绕过经销商直接面向个人消费者售车。也就是说,宝马如果想在巴西推行直售,很容易面临法律诉讼风险,而想去推动法律修订,更是可能错失发展良机。
即便是在法律没有明令禁止的中国,目前我们的《汽车销售管理办法》也是有着“鼓励多样化销售模式,但需保障经销商合法权益”的条款约束。言下之意,如果宝马过度压缩经销商利润空间,可能触发经销商以“不正当竞争”为由的维权。而直售与经销商之间的矛盾又是无法避免的一环,2024年部分宝马经销商集体投诉品牌方“低价直售冲击线下”的事件,也印证了这一风险。这么来看,这其中的代价,也是宝马彻底转直售的风险之一。
除此之外,转型过程中,直售模式与现有经销商体系的利益冲突一定会存在,宝马现有经销商网络经过数十年积累,承担了售车功能、维修保养、零部件供应、二手车回收等核心服务环节,而直售模式下,经销商从“利润分成者”沦为“服务商”,利益支撑变少,主动性必然会降低。如果这一现象大面积发生,宝马或许要面临渠道生态的“断裂风险”。
04结语
宝马推进直售模式,本质其实还是激烈行业竞争下,宝马需要通过 “去中间化”进一步掌控用户数据,从而让其更好的应对新能源时代的市场竞争。但想法和现实之间终究存在差距,转型不过是一句话的事,其中来自法律框架、渠道生态、运营能力及用户信任等多方面的风险,都在摇晃着宝马现有的市场根基。宝马宣布2027年转向直售模式,折射出其当下的发展困境,我们也能够在其中看出其变革决心。
只不过,这一战略决策背后的风险也值得关注,“对赌”的正面是品牌力提升,一旦成功或许还将成为行业的“参考”。而如果不能平衡经销商利益、完善运营体系、化解用户信任危机,这样的直售转型或许会让宝马多年来经营的渠道生态“崩盘”,不但无法达到“降本增效”的目标,反而可能加剧现有市场份额的流失。未来,宝马能否在直售模式的道路上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其能否有效应对挑战,充分发挥直售模式的优势。无论结果如何,宝马的这一决策都将对汽车行业的销售模式产生深远影响,值得行业内外密切关注。
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