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咖号首页 “超标硬撞匝道隔离带”的背后,是大众ID.7的安全真相

“超标硬撞匝道隔离带”的背后,是大众ID.7的安全真相

智电出行V 0浏览 2024-08-10 IP属地: 北京

如果你问一名纯电车主,在乎什么?第一反应通常是续航和智能。前者是痛点,后者是爽点,两者构成了用户对于纯电车最基础的感观。但继续追问,答案就变成了电池安全。几乎每一个买纯电车的人,都会对电池安全有恻隐之心。尽管不代表所有,但电池不安全,一切关于安全的努力也将成为泡沫。

“超标硬撞匝道隔离带”的背后,是大众ID.7的安全真相

如何验证电池安全?最好的答案就是进行一系列碰撞测试,尤其是超过国标的测试。前不久,中汽研联合新华社,对一汽-大众ID.7 VIZZION在行业首次,以65km/h的速度,成功进行了匝道隔离带事故碰撞挑战。而从这份成绩中,我们也看到了一汽-大众ID.7 VIZZION的“安全真相”。

【“超标”才更接近真实】

在本次试验中,一汽-大众ID.7 VIZZION以65km/h的速度,在前排布置双假人的条件下,进行了拖底+柱碰撞连环挑战,以模拟在真实情况下,前排乘坐两人时,因车辆行驶突然失控撞到匝道隔离带、电线杆、木桩等物体的场景。这是对车身钢度以及电池碰撞安全的极大考验。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2022年林志颖驾车时,因撞到匝道隔离带而引发的重大事故。当时车辆损毁严重并起火烧毁,林志颖本人也身受重伤。

“超标硬撞匝道隔离带”的背后,是大众ID.7的安全真相

从本次碰撞结果看,一汽-大众ID.7 VIZZION在经过拖底与撞击后:A柱没有发生形变,车门可以正常打开;车辆所有气囊气帘打开正常;座椅靠背没有失效,滑轨没有明显位移,座椅固定件保持完整;同时,前排双假人也被座椅约束系统很好的固定在座椅上,保障了在真实场景下的人员安全;此外,电池包经过72小时静置后无漏液、自燃起火状况,并且电池包底部经过剐蹭与车辆撞击后未发生明显形变。

相比较而言,其他品牌对于安全碰撞的测试,通常以国标作为参考。或者为了证明其安全性,会引入更难的中保研标准。而大众ID.7 VIZZION不仅以全优通过了中保研测试,更是以“超标”的标准进行了本次测试。

因此,在本次碰撞测验中,ID.7 VIZZION就在正面碰撞中采用了与以往各家车企完全不同的方式。第一,是通过拖底+柱撞的方式,取代了大多数车企采用的正面全刚性墙试验。第二,在普遍以50km/h的碰撞速度下,则以极其严格的65km/h进行前柱碰撞测试。

“超标硬撞匝道隔离带”的背后,是大众ID.7的安全真相

我们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的《CSAE 244-2021纯电动车底部抗碰撞能力要求及试验方法》(简称团标)为参考基准,这是目前全球首个衡量纯电动乘用车底部防护性能的标准。在本次刮底试验中,测试车辆行驶的动能是团标的4.69倍,如此难度不仅远超基准线,也更加符合真实场景中的碰撞情况。

“超标硬撞匝道隔离带”的背后,是大众ID.7的安全真相

除去本次极限碰撞测试外,ID. 家族也经历过更为严格的测试标准。

比如,ID.4 CROZZ以60km/h时速连续多次通过螺旋翻滚测试,并且首次在业内进行了双假人柱碰测试。后者在常规驾驶位放置假人外,又于后排放置了儿童假人,将后排儿童安全保护作为了重要评价指标。其标准要比E-NCAP中的单假人测面柱碰试验更加严苛。

而大众ID.7 VIZZION也将这种高标准的严苛,延续到自身的安全测试标准之中。在侧面保护维度,竞品通常采用30km/h的速度进行测试,而ID.7 VIZZION则为45km/h,测试点也由1个点增加到12个点。在车身后部保护方面,ID.7 VIZZION采用80km/h的速度进行追尾车速测试,远超国标50km/h,验证了其在极端环境下的安全水准。

【电池安全做足功夫带来的安全感】

在纯电车领域,新势力们主打智能车机与智驾。在一切能够直接用户感知的地方做足功夫。但是,因内卷而被大幅度压缩的研发周期,总令人对其安全实力如何,以及是否进行了充分验证产生怀疑。

而像一汽-大众这样的老牌合资车企,则打出了“车圈实在人”人设。不仅在智能车机与智驾层面,能够跟上目前主流形势,其最大特点则是在被动安全上做到了“较劲”。毕竟,“超标”测试背后所具有的安全实力才是真正的核心。

“超标硬撞匝道隔离带”的背后,是大众ID.7的安全真相

首先,是车身安全。ID.7 VIZZION通过“三明治”门槛+“铠甲式”电池壳体,从结构上实现了车身与电池的双重保护。

“三明治”门槛由热成型钢外门槛、蜂窝铝防撞梁、热成型钢内门槛组成。其中,蜂窝铝防撞梁断面宽度超过150mm。当侧面碰撞发生时,不规则的蜂窝状舱室发生由外至内逐级溃缩,通过里外双层高强度热成型钢的加持,形成了对电池包的4重碰撞保护(外门槛->蜂窝铝防撞梁->内门槛->电池包加强框)。其整体溃缩空间可达250mm,并能够承载超过120吨的冲击力,远超同类竞品几倍。

而“铠甲式”电池壳体,外边框加强梁采用独立型腔结构设计,通过与壳体内部12根独立铸造铝合金横梁(行业同级仅2-3根),以及壳体内部网状电池模组保护框架,能够确保在碰撞中对冲击力的逐层吸收。并且,每根横梁都是针对车辆碰撞工况进行独立的抗变形加强筋设计。也由此保证了当遇到侧面碰撞时,能够对电池包形成更加完备的保护。

“超标硬撞匝道隔离带”的背后,是大众ID.7的安全真相

其次,是三电安全。除去“铠甲式”电池壳体提供的外部保护,其内部也需要从软硬件以及安全标准与测试层面,进行周密防护。从防热失控到防撞击,确保在极限情况下电池的可靠性。

在ID.7 VIZZION这里,硬件部分主要分为电芯层级安全与模组层级安全。在电芯层级上,来自于宁德时代的电芯,通过高稳定性正极材料和高安全电解液,保障电芯内部安全。并从壳体强度、表面绝缘、及时断电、防爆泄压上,为电芯上了4重保险,将漏电、起火、爆炸的可能性降到最低。而在模组层级安全上,ID.7 VIZZION在电芯与电芯之间,模组与模组之间,设置了隔热缓冲区,以降低热失控风险。并在隔热设计上,在云母板隔热的基础上增加了隔热涂层,同时保障了电池安全又能节约空间。

“超标硬撞匝道隔离带”的背后,是大众ID.7的安全真相

而在安全标准与测试方面,ID.7 VIZZION也针对用户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极端工况,以远超国标的标准,进行设计与极限测试。例如,在极限环境测试中,就进行了带温度冲击的浸水、热扩散、外部火烧、整车涉水等项目。而电池安全上,则参考德国大众高等级安全标准,从电芯到模组再到电池包进行了多达436项的安全测试,以电池包级别测试为例,国标为18项,而企业标准则为197项,远超国标179项。严苛的安全标准,不仅全方位守护了电池的安全,也保证了在实际场景下对于车辆与车内成员的保护。

“超标硬撞匝道隔离带”的背后,是大众ID.7的安全真相

另外,聚焦到电池包的设计,ID.7 VIZZION也采用了七大手段避免电池最常出现的热失控。除去“铠甲式”电池壳体所构成的“护”的层面外。通过BMS电池管理系统所达成的“控”,电池模组间的高强度铝铸造横梁,与电芯间气凝胶隔热垫所形成的“隔”、S型水冷回路所构成的“冷”、电芯发生热失控时电池管理系统精准监控所带来的“警”,以及主动切断保险丝所进行的“断”,和电芯配备独立泄压装置所进行的“排”,都让ID.7 VIZZION在软件、硬件双重维度上,时刻保护着电池包的安全。

因此,和同级很多竞品所热衷于“秀”和“堆”配置不同,ID.7 VIZZION把那些用户平时看不到,用不到,但关键时刻可以保障全车乘员安全的细节,做到了同级别中的极致。而这也是用户出行时真正的安全感。

【总结】

对于很多车企而言,被动安全上通常只要在国标的基础上,拿到一个满意的成绩,就可以说是在安全上成为了主流。除此之外,或许也会进行一些看似很有噱头甚至于夸张的测试,来验证其超过主流的被动安全性。但对于一汽-大众ID.7 VIZZION而言,噱头与国标,并不能代表其对被动安全上的思考与下的功夫。一切有信服力的安全实力,都需要在符合真实场景的预想下进行极限化测试,才能验证其是否具有真正令人放心的实力。所以,一汽-大众ID.7 VIZZION给人的安全感,是来自于真正敢用极限化测试,来标定自己的安全底线。而这才是更令人信服的安全感。

文章标签:
试驾测评
 
相关推荐
智电出行V 39粉丝    214作品 关注 智能汽车、数字座舱、自动驾驶!新能源!
推荐作者
苑叔聊车 关注
资深的汽车编辑,阅车无数,有关于选车的问题找我就没错了。
车大拿TV 关注
看车,选车,买车,玩车
汽车鉴闻 关注
汽车媒体技术编辑 汽车售前售后事儿,用车养车百家通
R视觉 关注
资深汽车摄影师、喜欢用视觉的角度来诠释一台车的魅力。
明白说车 关注
明明白白了解车,轻轻松松驾驭车!明白说车,坚持原创!
晓生说车 关注
晓生说车,与你一起畅聊汽车!
Techtec杨磊 关注
汽车ECU改装高级工程师,汽车改装维修专家。德国Techtec汽车性能
悦行江西 关注
和你分享有趣、新鲜和汽车有关或无关的事!
全部爱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