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作为车市年度收官之战的2024广州车展正式落下帷幕。相比去年广州车展,本届广州车展受到了汽车市场变迁潜移默化的影响,无论是参展品牌、车型,还是车企在现场展出的技术理念、发布的未来战略,都出现了不小的变化。通过这次广州车展,可以提前管窥2025年车市诸多形势。
技术上,2025年各大品牌将在插电混动和增程技术上的争夺将更加激烈;另外,2025年各大车企在智驾上的争夺将更加激烈,智驾系统价格将大幅下降。
市场层面,过去一年车市价格战触目惊心,随着自主头部车企要求供应商降价10%被曝光,意味着2025年的价格战已经在蓄力之中。
当前车市,很多汽车品牌名存实亡,新势力头部企业蔚来明确接下来两年将是“生存之战”,一系列迹象表明车市淘汰赛将继续加速,2025年车市“大决战”已经提前到来。
01 插混和增程风头渐盛
最近几年,新能源汽车一直是国内三大车展的重头戏,新能源汽车在车展上展示的最新技术、展出车型数量和比重的变化,都见证了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崛起,这一点在本届广州车展也有所体现。
自主品牌中,人气最高的当属比亚迪、小米、赛力斯,广汽埃安、上汽荣威飞凡、MG品牌、智己也纷纷带来了搭载最新技术的新能源汽车,蔚来还带来了旗下全新品牌乐道,新能源汽车品牌极石也首次出现在广州车展。
转型速度相对较慢的外资品牌也在小心翼翼地展示电动化最新成果。梅赛德斯-奔驰带来了纯电G级越野车G 580,奥迪与华为合作的首款车型奥迪A5L重磅亮相,广汽本田带来了基于全新纯电专属平台打造的首款烨品牌车型烨P7,另外还有ARIYA艾睿雅、丰田bZ3、上汽大众ID.系列等新能源产品亮相。
201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不足10万辆,渗透率仅为0.32%,而到了2024年,前十个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接近40%,乘用车单月渗透率甚至超过50%,发展成效显著。不过,新能源汽车经过十年的高速发展开始出现分化,纯电路线虽然依旧一家独大,但插混和增程路线眼下的发展势头却然盖过了纯电。
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10月,插混和增程车型的销量增速分别达到74.7%和99.2%,远高于纯电的19.9%,不仅如此,插混和增程车型的累计零售量达353.3万辆,在新能源车型总销量中的占比超过四成,为42.4%,份量越来越重。正是在插混和增程车型高增长的带动下,前十个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才能获得41%的增长。
插混和增程技术的大放异彩,也在本届广州车展得到充分体现。比亚迪、奇瑞、长安、哈弗、坦克、领克、五菱、广汽传祺、东风风神、吉利银河等中国品牌均高调展示了旗下的插混车型,理想、问界、零跑、阿维塔、长安、深蓝等品牌则纷纷带来了增程车型。目前来看,插混和增程这两条细分赛道主要还是中国品牌在角逐,合资品牌存在感很低。
02 智能化赛道竞争焦灼
本届广州车展的关键词除了新能源之外,还有智能驾驶,这条赛道也被业内人士普遍视为车市竞争的下半场。为此,一众主机厂在车展上展开了智能化角逐,纷纷展示了基于人工智能、5G技术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为此,我们在本届广州车展看到了AI大模型智能座舱、全域智能快充平台、全场域人机交互系统,还看到了自研高算力智能芯片、纯视觉城市无图智驾,更能通过AR、VR等新兴技术感受最直观的使用体验,这也是近几年国内三大车展一道固定的亮丽风景线。
本次广州车展,主机厂们纷纷介绍了自家的智能驾驶技术最新进展。小米汽车发布了四项智能底盘技术;理想汽车展示了全新一代智能驾驶技术架构——端到端+VLM双系统的最新研发成果;小鹏汽车带来了全系标配AI高阶智驾的新款P7+;长城汽车宣布在全国范围开启全场景NOA,这标志着其智能驾驶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
智能化虽然是新能源汽车的一个标签,但随着汽车行业的升级转型,越来越多燃油车型也开始向智能赛道靠拢,这个舞台主要是电动化转型相对较慢的外资品牌唱主角。
广汽本田发布了全新一代智能高效纯电专属平台Architecture W;宝马宣布将在2025年量产车型上搭载V2X车路协同技术;广汽丰田在合资品牌中率先搭载了L2++级高阶智能驾驶技术;2025年款GLC轿跑SUV使用奔驰最新第三代MBUX智能人机交互系统,并且搭载同级首个高通8295智能座舱芯片。外资品牌在努力向大众传达一个信息:智能化不是电动汽车的专属优势,传统燃油汽车同样可以在智能化方面一展所长。
通过自主品牌和外资品牌展示的智驾研发成果以及未来布局,我们可以看到智能化赛道的竞争逐渐焦灼化,随着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这条赛道的硝烟也将愈发浓烈。
03 市场淘汰赛再提速
本届广州车展迎来一些新品牌新面孔的同时,也有不少熟面孔缺席,这其中不乏知名度较高的合资品牌,比如雪佛兰、捷豹路虎、捷达。
作为国内顶级车展的常客,雪佛兰品牌进入中国市场20年,曾承借中国车市高速发展的东风成为国内年轻消费者的首选汽车品牌,巅峰期一年卖出近80万辆新车,近几年却在中国自主品牌的崛起下处境越来越差,如今月均销量只有3000辆左右,为此曾多次传出即将退出中国市场的传闻。
作为二线豪华品牌,捷豹路虎曾在中国豪华车市场“大杀四方”,巅峰时期一台车要加价10万-20万元才能提车,但近几年随着价格体系的不断崩塌,其在中国市场陷入了发展困局,今年前三季度累计销量只有71921辆,同比下滑11%左右。此次缺席广州车展,正好印证了捷豹路虎在国内市场的艰难。
捷达品牌由于产品线单一,并且缺乏新技术,加上主品牌大众在中国品牌的夹击下逐渐走下神坛,捷达的市场关注度更是逐渐走低。
随着中国自主品牌的崛起,三四线的外资品牌愈发边缘化,讴歌、 铃木、三菱、雷诺、JEEP、菲亚特已经相继退出中国市场,大众一直关心下一个退出中国的外资品牌会是谁,而广州车展的蛛丝马迹似乎释放了一些信号。借着这些信息,我们捕捉到了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处境,也嗅到了不同品牌区别对待中国市场的气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切自有答案。
值得一提的是,在蔚来成立十周年之际,其创始人李斌一段70分钟的内部讲话被曝光,里面提到未来两年将是蔚来生死攸关的时期。作为造车新势力头部企业,蔚来尚且有着强烈的危机感,更遑论三四线的边缘化品牌。
更能说明问题的是日前在网上流传的一封疑似自主头部车企的内部邮件。该邮件提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也将更加激烈,进入“大决战”和“淘汰赛”,为此,自主头部车企要求供应商从2025年1月1日起降价10%,并于12月15日前通过SRM系统将降后价格报给该车企。
此封邮件若属实,无疑向外界传递了一个信息:2025年新能源汽车将加速内卷,由此将引发整个行业竞争进一步白热化,届时,国内车市很有可能迎来一轮新的洗牌,缺乏市场竞争力的品牌能否熬过2025年就不得而知了。
正值博越系列9周年之际,全新一代博越焕新而来,为用户带来新一代家用SUV的首选项;新车从外观至内饰都采用全新的设计,将中式美学完美融入到全新一代博越的设计当中,在智能化上也进行了全新的革新,不管是在语音交互上还是功能拓展性上都有着十足进阶,动力上继续配备1.5T发动机匹配7挡湿式......
今年6月,中国汽车产业迎来历史性重组——经国务院批准,兵器装备集团实施分立,长安汽车升格为独立央企。在官方通告中,“聚焦主责主业”成为关键词。作为长安系新能源三驾马车之一,深蓝汽车凭借143236辆的2025年上半年交付量,稳居造车新势力前列,并以央企新能源品牌销量冠军的身份,成......
魏牌全新蓝山!苏州NOA实战力压蔚小理,赛道跑出黑马锋芒
三菱汽车宣布终止与沈阳航天三菱的合作,结束在华40年的生产布局。其发动机技术曾是中国车企的“黄金动力源”,但市场份额从30%跌至不足5%。整车业务因新能源转型迟缓而溃败,2023年彻底退出生产。三菱的撤离是中国汽车产业从技术引进转向自主创新的缩影。
保值率“全满贯”,广汽传祺如何打造家庭资产的“硬通货”
2025上半年比亚迪全球销量力压特斯拉,在世界多国领跑!
长城汽车35周年庆典上,一张高管合影引发车圈地震:九位西装革履的高管中央,一辆身披黑布的神秘跑车以低伏姿态占据C位。
国际米兰为何选择比亚迪?一场“技术+野心”的双向奔赴
当特斯拉交出营收224.96亿美元(同比下滑12%)、净利润11.72亿美元(同比下跌16%)的2025年第二季度成绩单时,市场震惊了:这家曾让传统车企夜不能寐的颠覆者,正陷入一场前所未有的增长危机。
比亚迪在海外多个市场领跑全面超越揭示了电动车竞争的本质逻辑:技术自主化+产品多元化+战略全球化。特斯拉的颓势(销量下滑13%)反映了其在成本控制与车型迭代上的滞后,而比亚迪凭借垂直供应链和快速响应能力,正在定义新一代汽车标准。
7月21日迎来重磅OTA升级,全能驾控再进化,这次升级简直是王炸!
问界M8斩获智能汽车指数全优认证:华为技术赋能下的安全革命
司机收入持续降低、外卖快递员也在抱怨,怎样才能改变局面?
暴走团共有“四宗罪”、每一项都危害深远,应从组织者着手打击
退网潮起,汽车经销商们难自救?
作为现代N品牌首款高性能电动车,IONIQ 5N以电车躯壳,油车灵魂为理念,彻底打破电动性能车的传统边界。
中国品牌出海新标杆:比亚迪的足球战略启示
作为消费者选择二手车的重要参考指标,一年保值率的表现不仅决定了二手市场的车价,也决定了品牌的认可度,近期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正式发布了纯电动车一年保值率的排行榜